壳子棍
壳子棍是中华武术中一个重要的棍术流派,在形式和内容上,我们可以窥见古老的中华武术文化的传统面貌;尚实用而不尚花架,尚攻防格斗而不尚套路表现形式。
壳子棍包括单头棍和双头棍两个部分。单头棍适合远距离和大场面实用,而双头棍更适合于近距离和小范围格斗。壳子棍总体上是以六十六个成形的壳子一百零八棍法组成的。壳子棍有别于竞技武术的“花棍”,是流传有绪的“里场”棍法。实战运用时,通过换手、调把、滑手,单双头互用,长短兼施,令对方穷以应付,不知所措。
壳子棍是一种在甘肃省秦安县高家屲(音Wa1)流传的独门棍法。高家山在距离笔者故乡郑川村六七里的山顶上。2003年2月4日,笔者拜访了高家山的高世定先生。
壳子棍第八代传人高世定先生今年62岁,脸上有麻点,因与人比棍时,棍法准、快、灵、狠,干脆麻利,人称“麻世定”。
高先生祖上是陕西省扶风法门寺人,明朝时迁移到甘肃省秦安县高家山务农,为了防身,家传有从明朝时传下的大小红拳、六合枪、山西散手和一些棍术等。
清朝乾隆年间,一年夏天深夜,先祖高五太爷在地里看庄稼(在田地里建个小屋看守),发现一个披头散发、身穿囚衣的中年男子躺倒在地边。此人自言是少林寺和尚,因参加反清活动,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被捕,后越狱逃到此地,因伤病和饥饿,体力不支倒地。高五太爷顿起怜悯之心,便将其背至村里麦场的小阁楼上医治养伤。大约月余,和尚即能下地走动。高家子弟每日早晚在麦场练习祖传拳术,和尚有时在楼上观看。后来和尚痊愈,为报答救命之恩,便说:你们练的棍法不好,我来教你们一套少林棍法吧。
和尚在高家一住三年有余,传授了壳子棍单头棍45个,双头棍21个,有死把和活把两种把法,共计66个壳子,并传授了壳子棍的攻防之法和对棍,总计 108个棍法,棍法中有许多枪法、鞭法,根据实战中双方距离,远用单头棍攻,近用双头棍打,四尺短棍既能当棍使又能变鞭杆用。后来和尚离开高家山三个月,又回来住了一个月,检验高家子弟棍法,并传授一些口诀及双头棍要点,之后再无踪迹。后来高家人曾路过少林寺,打听和尚消息,少林寺言并无此人。高家山高家人世代务农之余,坚持不懈练棍,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传至十代人。
壳子棍的“壳”是“外壳”之意,也就是每个棍法的大体练法,每个“壳子”是一个短小的棍法,没有连贯起来的套路。有人把“壳”字说成是“磕碰”之意,其实硬磕碰对棍只是壳子棍的一部分,并不是壳子棍的全部。
初学者应先慢慢练习每个壳子动作,不必用力,只要到位,其后拿重棍练习,到熟练后,开始两人按棍法对棍练习,最后两人自由拨棍(对打比棍),每棍要准、狠、快、灵,两手来回变动把位,变化中以步法带动身法,以身法带动手法,以手法带动棍法,灵变的情况下,瞬间能发出惊弹力(爆发力)到棍头。 |
|
chziwa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