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转贴莱阳裔人的《驳螳螂拳原没有器械之说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6298次阅读 3次回复
驳螳螂拳原没有器械之说 2013-02-10 00:18:42| 分类: 辩证 考误 纠偏 | 标签:螳螂拳 器械 古本 今本 莱阳盖州 |字号大

小 订阅

莱阳九节鞭谱与郝氏传盖州九节鞭谱略述

——兼答烟大王开文先生迷惑之说:螳螂拳初始阶段有拳而无械

莱阳裔人

螳螂拳原没有器械吗?。莱阳螳螂拳谱,道光本《棍棒鞭全谱》中的“鞭”,即是指此“六合鞭”,鞭的节数无法确定,简称“节鞭”。节数因人而异,依人体高矮又要与每一鞭节的长短相合,所以分五、七、九节等,而九为尊、为大,通常以七节、九节称之,但其节数必须是奇数,镖头在内,不含鞭把。人的高矮和劲力有差别,这就要调整鞭节长度、粗细,而量力选用能控制其运行的节鞭。

一、在道光本《棍棒鞭全谱》中载有器械六合棍、六合棒等,其中之一,六合鞭。在武术界古今官方、私家所有文字记载中,当今没有发现有收录清代九节鞭谱。

1、莱阳六合鞭原文鞭谱曰:

(起势)转堂步、虎抱头,拦马鞭,回身打花,窜跳步、转身,转堂步、虎抱头,哈鞭,撩阴鞭,转身哈鞭,扫堂鞭,……,死蛇塌地,困龙出蛰,鹞子翻身,枯树盘根,打花盖顶,拐花、窜跳步,骑马式,打花盖顶,……(略)。

2、盖州梅花螳螂拳师桑永茂(1896—1980),是烟台郝家第四代传人。其承继下来的节鞭(六合鞭),演练风格颇为古朴,老辣凌厉,并与莱阳老鞭谱,似有一脉相承之相。百余年来,变化不大,略有差别也是必然的。其铁节鞭谱路法为:

上势齐步,右手握鞭在手,震跺出鞭,进步左查花,右查花,左查花,右查花,苏秦背剑,转身击裆,(提鞭)震跺迎面打,上步反查花,正查花,反查花,正查花,(胁下出花)背剑,转身击裆,提鞭迎面打,上步转跨马,左右查花,左右查花,反身骗马,缠脖绕花,缠脖绕花,左右查花,左右查花,柳(枯)树盘根,震步伏身,抢背,坤(掍)鞭打(死蛇塌地鞭立身),舞花,架顶扫腿鞭,金丝缠腕,收势。

(六合之“六”亦作“陆”,即小与大写之分,其意相同)

二、螳螂门六合棍,吸取了明代流传下来的棍法精华汇集而成。源于山东莱阳人李秉霄(即升霄道人),其在康熙中后期时在崂山,由善和禅师传授螳螂拳和十八般武艺。升霄道人曰:“(善和)禅师又口授身传……于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而短打尤其卓卓然”。此点睛之笔,进而说明了他的手写本及抄本拳谱内容吻合。并且留下多种拳械谱,这就是螳螂拳初始阶段既有拳亦有器械,其中即有《棍棒鞭全谱》,谱中的棍既是《六合棍谱》以及《六合鞭谱》。而今螳螂门出现了两种六合棍谱的版本,其中真伪如同真假猴王,作为师傅的唐僧也难辨别,只好请如来佛了(即证据)。判断两个版本谁前谁后,真与假,既要以事实来说话,更要有证据来辨别了(请参阅拙文《螳螂门六合棍异说考辩》)。其实当今流行的“六合棍”,不管所谓是梁氏、于氏,还是陈氏,或者另立什么地域、什么姓氏的,以及所谓“保持着它的原始风貌”的,其实都是一个版本。即王开文先生说的:“然就目前螳螂拳派传习之六合棍法,已远非全豹,”其实就是赝品。

1、王开文在《中华武术》杂志2009年第9期发表了,《螳螂拳派器械技艺探析——从六合棍说起》一文说:“(升霄道人)他标榜自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实则觊觎掩盖螳螂拳派于初始阶段有拳而无械的事实真相,否则梁学香及后学之士不会背着石头倒上山。”螳螂拳历史,王开文并非掌握,知道的只是一知半解(从其作品《齐鲁武术》中介绍的螳螂拳种,可以看出简略并替某人张目、赞美),其片面的下结论。实际是什么?并不是王开文说的那样:升霄道人有企图掩盖螳螂拳无械的真相。螳螂拳门不但有拳有械,而兵器可以说有很多……

事实是升霄道人即莱阳人李秉霄,康熙中后期时到崂山,由善和禅师传授螳螂拳械,并且留下多种拳械谱,其中即有《棍棒鞭全谱》,谱中的棍既是六合棍。不但有棍还有“六合棒”,更有九节鞭。这能自圆其说,“有拳而无械的事实真相”吗。再说,“梁学香及后学之士不会背着石头倒上山”这一句话(通过多例证据,可以确定这是臆说)。此说差异,王开文先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的课堂语言,螳螂门不是没有石头,而是他在山上“找不到”,所以他跟别门弄了一块石头,就背到山上来即入了螳螂门了(这就产生了两种六合棍谱来)。而假如梁学香在本门既知道有六合棍,又学不到,而且他又要教学生,没办法这才走怎么个捷径来。从其《拳棍枪谱·六合棍谱》中,可以看出六合棍谱的技法与技法之间,连接的语句即是教学生用的教材语言,其中的拳法也如此(这不可能是梁学香古人以及那个时代的拳谱)。不管那一拳种所流传下来的拳械谱,都正规和非正规的以歌诀形式而记录,而此谱则大不同。所以造成今天这种尴尬的局面,一门之中的史料,出现了两种《六合棍谱》来。

2、王开文说“而梁学香亲往南涂山习学六合棍法之举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是,福山南涂山的六合棍法名不虚传。”王开文又说:“梁学香的言论真实可信,”当真可信吗?他在哪儿说了?我亲自去学“南涂山于氏祖传棍法”了呢?至今还没见到有关于,对《拳棍枪谱》版本年代和作者鉴定的介绍,就肯定的说是……。不严谨的依据后人作假的“《枪棍拳谱·六合棍谱》首句即云:‘福山南塗山村于氏祖传棍法’。”事实并非如此,六合棍,螳螂门本来就有,谈不上从别人学。假设一种思路为:而螳螂拳师梁学香为什么到外面学六合棍法?这有几种可能或者:

(1)、师傅不在了;

(2)、师傅不教他,师兄弟又不敢教;

(3)、他明知他人都会,自己又学不到,那只好找外人学了。

(4)、实在没有办法,当今别有用心之人臆说:把师傅教的“螳螂拳经典套路‘崩补’作为交换。”“至今福山南塗山传承的“崩补”拳仍然保持着它的原始风貌。”这就是一厢情愿的妄言。

(5)、最重要一点:就是别有用心的人臆说、妄言。首先篡改编造所谓的老拳谱。而后继续圆滑的编自己的什么什么谱了。

并不是明末人于秋所传,这是今所谓拳师给“儿童”讲故事。所谓梁学香《拳棍枪谱》和所谓福山于氏六合棍谱及其刘氏为“六合棍谱”作叙,通通是后人的假托。首先放出烟雾;实际上是雾霾。请注意看上、下面引文:

王开文说:“于秋见该生(于尔治的孙子)勤奋向学且心胸开阔,遂将一身绝技倾囊相授。自此,六合棍、六合杈、梅花拳于南涂山村流传下来”(不要忘了于秋被两位差人,追赶无处藏身,“一身绝技”哪去了)。而王开文在文中没有交代于应龙跟那一位长辈学到的六合棍。考证要遵循拥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不能以感情说是。当今既有流行的棍谱序、棍论和棍谱套路技法名称,作为凭证,就足以说明了事实原委。即使考证出是他自己编著的,那更加确定了,螳螂拳种中现今流行的“六合棍”,则是受莱阳原始螳螂门的棍术影响而来,源头是于应龙从螳螂门中半瓶醋的人士学来的(事实是编造于应龙传的六合棍)。螳螂门中原始“六合棍”,恰恰存留在清代道光年间,莱阳螳螂拳谱中隐藏不露,才使今人钻了空子,大造舆论说是“南涂山村流传下来”的,其目的路人皆知,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3、王开文先生又说:“然就目前螳螂拳派传习之六合棍法,已远非全豹,甚至融入了现代武术的成分。”这一现象,此作者说出了真话则言之有理,并且也看出了端倪。其另在《中华武术》杂志发表《螳螂拳起源及螳螂拳谱等若干问题的研究探讨》一文说:“《拳棍枪谱》的成书年代肯定不会早于1842年。有些专家认为,《可使有勇》的成书年代应当早于《拳棍枪谱》,具体年代尚难断定。而试将两谱作一初略比较,则会发现其字体风格迥异,显非一人所为。至于《拳棍枪谱》究竟是梁学香所作,还是学香之子敬川所作,同样难以定论。”王开文先生如果再进一步揭开神秘面纱,其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两拳谱既不是“梁学香所作,”亦不是“学香之子敬川所作,”其实并不“难以定论。”就是哪一位好事者,在他爷俩之后的年代的伪作。上面两文,其只说出外因的部分,但就其里面的内因却不知,其实造成这种现象:正如,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罗尔纲在《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一书的前言中说:“史料鉴定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步工作;而史料鉴定,则以辨伪为第一大任务。史料不经过鉴定,采用了作伪者假造的史料,来进行分析、研究,就必定得出错误的结论。”目前,在有关螳螂拳种的史料中,仍然存在一些鱼目混珠的“赝品”,有待我们认真地发掘出来,给予恰当地对待。

4、笔者认为:所谓福山于氏六合棍谱,正是鱼目混珠的“赝品”之一。所谓著者自己写篇棍论?是应该比自己和他人所作的序言更加详细,你是能者,当然能在“棍论”中说明棍的技法。而所谓于应龙《六合棍论》中阐述的,整篇前后论及的是枪法,只有中后小部分,稍微提到一点棍法语句,而棍谱中的名称和连接语句大部分是民国间语言,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原有拳谱中名称。这正是由于好事者,所伪造而成的。王开文作者又举出一位螳螂拳师,先后多次与多位南涂山六合棍嫡系传人学习六合棍,“汇总所学相互参证,融会贯通,用心整理出一部六合棍解释谱,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它的原始风貌。”“保留了”其实也是流行的六合棍谱,费心参考其他而加以解释,就真的能“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它的原始风貌”?! 王开文所说无非是于氏棍法,前有来源今有专人继承而已,即现在已经有人“保留了它的原始风貌”?如果真如此也离不开伪书的窠臼。

三、题外话:

1、螳螂拳在版本问题上另有讹误之例:《武魂》2009年第3期,登载了胡刚先生《我见到了升霄道人真迹》(以下简称胡文)一文,在朋友处见到“康熙乾隆时人升霄道人的真迹”。“……当属升霄道人的原始手迹无疑。”胡文全篇介绍无拳谱封面文字即无谱书名称(以《少林衣钵真传/罗汉短打拳谱》来代称),而介绍的内容又与“咸丰本”内容类同,。其实胡文见到的是“咸丰本”以后的版本,认定原始真迹讹误。后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9年11月影印出版了此抄本,书名称谓《少林衣钵真传》;升霄道人著,但书内两篇序文已经删掉了,内容确实是“咸丰本”以后的版本之版本。

2、另有于上面类同讹误以及思维、逻辑另类之人:在《武魂》2012年第10期,刊登了柳国顺先生等人《的乾隆抄本透露了什么(上)》一文(以下简称柳文),认为《武备真传》“对《罗汉行功短打》研究的颠覆性解析”,“以前许多看似正确无误的考证结果,被轻易颠覆。”其实全是臆说,武备真传全集内容不是螳螂拳门中的拳谱,而是太极拳人李瑞东(鼻子李)在清末期间,收集民间各种拳谱及其他书籍资料(包括兵书、医术、佛道典籍中关于炼精化神等)内容,综合汇编而命名的一种(部)抄本,称《武备真传》,全集共八卷。但在当今太极拳理论著作的叙述中,并没有人论及此《武备真传》详细内容。有人评论李瑞东所作多种拳谱序时,认为他所作的序,多有作伪的问题。此册抄本中的序文伪作即是明证。对照柳文所据的版本,柳文一口咬定是“乾隆抄本”卷之壹二的“定论”讹误,事实胜于雄辩,“乾隆抄本”当然不会存在的,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他说辞不攻自破。

此册抄本即是八卷中之第二卷,收录而篡改于原螳螂门“咸丰本”以后流传的翻抄本拳谱,其目的是增加自己(太极拳)拳种门下的拳谱内容。

此册版本不会早于清光绪末年,此李瑞东序的署款没有年份,又把莱阳的古称“卢乡”篡改成人名“卢卿”,似有意为之惑人(而柳文的作者们又确信无疑)。正如心意拳人透露此书是清末民初时,李氏编辑多种拳谱之一。柳文信口直言:“稀世乾隆版本——《武备真传》展现出来,浅析一下。其中所蕴含的信息竟然令人大跌眼镜,……《武备真传》所具有的极宝贵的武学历史价值”。其实不然,自认是个宝,实是棵草(其价值只能定位于反面教材样本而已)。柳文所言如同“央视”鉴宝节目中,藏家出示并介绍自己的“宝物”如同一辙,自己滔滔不绝如陶醉客,说得天花乱坠,等到专家鉴定完之后说了一句:此物年代还没有你本人年龄长(原话大意)。这就是藏家手中得到的臆造或作伪物品,出于心怀目的不同:但有两种心态存在,自己知道实情;另是确实不详,被表象所蔽,笔者臆想柳文著者应是后者的现实吧(种种妄言太多,此文中不赘述)!

咄咄怪事,真正的螳螂拳研究者,研究来研究去,研究出了悲哀来了。胡刚先生除外,因为其是研究心意、形意拳的,他是帮助螳螂拳门来研究的其就是串门来做好事的,有讹误亦有情可原。在研究中出现讹误,如果仅仅是素养和责任心问题,还好说,今后注意就是了。但愿不要节外生枝,那就令人不好接受了。

书籍版本鉴定不能凭感情用事,研究者的说法应经得起验证才成。平时多积累文史知识,增生深厚学养,这样才不至于走入歧途。

综上几点,各位专家、学者、先生们:是否被有其他什么目的之人利用?自己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无为还是有为人摇旗呐喊而树立威信、另立“堂号”?!有嫌疑帮……卑鄙伎俩者。改弦易张,正视历史,秉笔直书,有独立自主思维的这样的人才能被人尊敬、敬佩。写出此文是辨清螳螂拳原没有器械吗?及《六合棍谱》的出处,以及螳螂拳首部拳谱已经不存在的事实,所谓发现乾隆原来的版本,其作伪年限都是清末民初。我们要洁身自好,并要无私利。而尊敬的并无私利、善良有德之螳螂拳前辈都是我们的老师,目的仅此而已。

癸巳年岁在正月初一 盖州莱阳裔人于古柞河畔寄庐之止戈斋/辽宁盖州市武术研究会

原贴地址:http://laiyangyiren.blog.163.com ... 315420131975843240/
yulong1

2015-4-16 09:34:28

有争论其实是好事,希望能争论出个所以然来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不赞同莱阳裔人同学的观点。六合棍确实是福山南涂山于氏祖传棍法,此棍至今在南涂山仍有流传。
莱阳裔人同学不能以自已手中的拳谱否认《拳棍枪谱》的记载。拳棍枪谱,是当年武术挖整时期梁氏后人所献。
拳谱来源及版本清晰,并且经过当时的武术挖整部门认定过。
而《棍棒鞭全谱》我们并不了解其师承渊源,其版本、内容等都无法确定。无法确定是否为梁学香系统的拳谱,也无法确定是否为螳螂拳流派的拳谱。如果莱阳裔人同学的拳谱来源于螳螂拳传承,是螳螂拳谱,那应该是与拳棍枪谱的不同的一种记载。但并不能否认六合棍是南涂山于氏祖传的。我同事就是福山南涂山的,有些事情,我曾经了解过。
2.六合棍是一个以棍为主的流派,他本身就是一个流派。这并不奇怪,当年南涂山于氏每代都有棍术好手。与螳螂拳的区别在于,螳螂拳是以拳为主的流派。而六合棍是以棍为主的流派。梁学香一脉的螳螂拳只是吸取了六合棍法。还有,我不知莱阳裔人同学所讲述的拳谱中对六合棍的称谓,是否是六合棒,而不是六合棍。
3.我也不认为武备真传是螳螂拳谱,当然,作为螳螂拳谱也不是不可以,但应讲清拳谱的师承,以及对螳螂拳的指导意义。并不是所有的拳谱都可以作为螳螂拳谱的。少林衣钵可以,因为这个谱在螳螂拳流传了很多年了,即便最初不是专为指导螳螂拳而写的谱书。经过历代的研究,也在某些方面有这些意思了。但武备真传,我不清楚师承来源,无法认同。
以上是一点个人的愚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52sf

2015-4-16 09:50:09

严格讲六合棍和螳螂拳没有任关系,六合棍我练过,的确很精妙,尤其是它的技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3

yulong1

2015-4-16 09:34:28

有争论其实是好事,希望能争论出个所以然来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不赞同莱阳裔人同学的观点。六合棍确实是福山南涂山于氏祖传棍法,此棍至今在南涂山仍有流传。
莱阳裔人同学不能以自已手中的拳谱否认《拳棍枪谱》的记载。拳棍枪谱,是当年武术挖整时期梁氏后人所献。
拳谱来源及版本清晰,并且经过当时的武术挖整部门认定过。
而《棍棒鞭全谱》我们并不了解其师承渊源,其版本、内容等都无法确定。无法确定是否为梁学香系统的拳谱,也无法确定是否为螳螂拳流派的拳谱。如果莱阳裔人同学的拳谱来源于螳螂拳传承,是螳螂拳谱,那应该是与拳棍枪谱的不同的一种记载。但并不能否认六合棍是南涂山于氏祖传的。我同事就是福山南涂山的,有些事情,我曾经了解过。
2.六合棍是一个以棍为主的流派,他本身就是一个流派。这并不奇怪,当年南涂山于氏每代都有棍术好手。与螳螂拳的区别在于,螳螂拳是以拳为主的流派。而六合棍是以棍为主的流派。梁学香一脉的螳螂拳只是吸取了六合棍法。还有,我不知莱阳裔人同学所讲述的拳谱中对六合棍的称谓,是否是六合棒,而不是六合棍。
3.我也不认为武备真传是螳螂拳谱,当然,作为螳螂拳谱也不是不可以,但应讲清拳谱的师承,以及对螳螂拳的指导意义。并不是所有的拳谱都可以作为螳螂拳谱的。少林衣钵可以,因为这个谱在螳螂拳流传了很多年了,即便最初不是专为指导螳螂拳而写的谱书。经过历代的研究,也在某些方面有这些意思了。但武备真传,我不清楚师承来源,无法认同。
以上是一点个人的愚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52sf

2015-4-16 09:50:09

严格讲六合棍和螳螂拳没有任关系,六合棍我练过,的确很精妙,尤其是它的技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