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习咏春拳者论(福建传统咏春)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8222次阅读 9次回复
咏春一系,福建广东,广东显而福建隐,世人只道咏春只广东传耳。渐不知咏春乃福建传至广东,福建焉能无所存乎。幸之所幸,余于年初终得拜见福建咏春郑忠先生,及其弟子圆月弯刀,青冥剑众师兄。吾尝与青冥剑兄试手,一招立败,始心服口服,从其学。
余练拳读书之余,好上网,每遇广东,古劳一系初学,自学者,论其所学,大异吾所习。惑之,问道于弯刀,青冥二兄,方得其解,体认良久,述如下。
夫拳者,打也,术者,法也,打法虽万千,其劲不外刚柔,入门亦此二字耳。吾派所学,由刚入手,广东古劳皆由柔入手,此异也。或问:刚由何入手,由何精进。答曰:先拙而渐能定,定而渐能合,合而渐能重,重而渐能沉,沉而渐能稳,稳而不失其锐,谓之刚。刚渐极致而得其韧。刚现于外而柔深隐于内,此刚之极矣,阳之极矣,易曰:老阳生少阴耳,故阳渐退而阴渐长,柔缓迫而出。故极刚再做精进,而渐能松,松而渐能展,展而渐能轻,轻而渐能灵,灵而不失其稳,谓之柔。柔渐极致而弥坚。柔表于外而刚敛入筋骨,此柔之极矣。功行至此,刚柔相济,阴阳相融,互为体用,方为化境。故虽由拙力入手,亦能得阴阳相济之功,非柔独专也,此因所修其刚非世人所认为之纯刚,纯乃脆,不得以用。且人之体,阴阳气聚而凝体之象也。夫内刚而外柔者,骨坚而皮软;内柔而外刚者,气游于内而质浮于外。练拳即练人,焉能纯刚纯柔,只取一方,困守穷途而违天命。需知纯刚乃脆,纯柔无力,俱无用之功耳,天下拳术,皆忌禁于此。故刚极必取柔而补不足,柔极必得刚而辅为助,方得天之道也。或有人问:老子曰: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以空柔有用,实刚无以用。吾反驳之:无埴器之实,焉得其空,无梁壁之实,焉得室之用。故老子曰:有之以有利,无之以有用。句二其实一,有无一体,利用不可分。断章取义者,偏失之过也。
刚极弥韧,柔极弥坚。其刚柔表里互为所倚。故阴阳刚柔既明,当辨其劲表里内外练之理法。夫咏春之拳,质朴无华,劲为根本。需知劲者技之本,技者劲之用,劲技故不可偏失,然必先得其劲,方得其所用。此理也。初练时以缓慢,刚硬之桥手为入门,扎马聚力而不得摇动。马,腰,桥,手,互相配合,劲方渐表里合于一,然先以外劲为主,而能渐悟内劲;至中段,手,步,身法逐渐展开,上下左右,面面需顾,其速渐快,劲渐融于各法之中,内外劲能合能融,发放随意。行功高段,劲发于技击最强之散手攻防之中,配得灵动之步,拳速渐而极,此中长劲,短劲,寸劲,粘劲,内劲,外劲,各劲一齐运用,以达劲力收放自如,准确有序之境。续而入道,浑然一体,无所谓内外表里,由心而矣。咏春三套拳功,小念头,寻桥,标指,皆循此理而渐习之。此练劲之理法,乃南拳独有,亦通易骨,易筋,洗髓之道。盖南拳多由南少林所传,招法虽异,劲类繁多,各有所长,然其理必一贯,需知招式易得其变,然内外劲修炼之总纲,非几代研袭承传而不可得。广东南拳首座洪拳之铁线,伏虎,虎鹤双行,三拳练劲,生迫内功之法,亦循此道也。今而渐失传,不复南拳盛行之时,吾辈皆痛心不已。
余尝与网中武友谈及修拙之道,闻者皆恹恹,或曰:汝习拙力之技,焉能有所进益乎。恐汝师误汝耳。盖此言者皆未明其理也。然重内而轻外,重柔而轻刚,乃当今研习武林传统拳学者之通病耳。殊不知拳道之颠,浑然无物,续而下,刚柔并济,再下,各取刚柔而行之,起手必先有偏差,而后方能正,无人可免。焉能凭拙刚与浮柔而定拳之优劣,妄加批判。余黯然久而不能言语。
内外之争,由之久矣,争者多为未入道者,然未入道者多之不可数也。皆言内家柔胜外家刚而论其拳,其论未能全。世所公认外家者少林,内家者太极,却无视少林练柔之功,练气之法,太极站桩,滚球,抖杆,提担,拧尺,搓杠之举。焉有内外偏鄙之病。胜负之说亦不成定论,夫外家者,创时历久,习者众且杂,其精理未能尽传,演者未知其法,未尽其道耳,博则博矣,精其技者,十难得一二。正内家初创,传者少而习者精,每见著书修论之举,拳架升华之功,故外家众而不能敌。举目如今,习内家者众,亦杂且博也,传其精义者亦日见微,常习经年不得其法,不足自保者比比皆是,内家无敌之风未能保矣,任国外拳术侵我国术之内,动我根本,无力逐之。此乃拳之过乎?非也,乃人之过,时之过也。故古时名动一方之拳,多为好拳,唯习者渐有偏失,不得其法耳,其拳何罪,汝等好事之人贬之。
又,大凡外家者,先取刚质而近人道,常人易习之,年余既有所成,虽尚偏刚轻柔,未能运化,但凡夫走卒与之争,习技者每有所胜,胆有所持,兵荒之年,安身易也,后求天道可以,古时内家拳著名者,年少时多习外家之技术,刚练有成,后研内家之精义,内外无偏方成大家。时下流行之内家拳者,多曰先取柔而近天法自然之道,直养为先,需知搏击杀生有违天和之道,养则养矣,焉能胜杀?常年演习先入天道而后出天道入人道者,或能搏之。未能化境而欲与人争胜者,必以刚练之法辅之,柔未彻,刚未极,效果不能宏,修身保身可矣,平乱则武不足。学者自明。
习拳之道,先看其自身爱好,体质,条件而择一习之,年富者先得力而后化之,体弱者先直养而渐能刚。既择其拳,当研其理,究其意,探其根,勤练不舍,方有所进,此为正途,对于别家拳术功理,可借鉴比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用用之,无用弃之,不必兼习,博必难精,何况初学?根基能正,渐而上,上而极,极必能一窥众山之全貌,然起步之时左顾右盼不能专,必无所进。时下另有邪者取三两式狠毒实效之法,反复演习而熟能用,与常人相抗,常人为其所损,然焉能与内外化境者敌,纵穷终身之力未能近拳之道耳,亦不必学之。
今咏春之拳术,福建广东入门之法已有所异,然无论由意入门,由力入门,必先练得劲,再演其技,乃成拳术也。今论坛之初学,自学者,多未究其劲之本,而泛泛谈其招式,穷精力以富其技,空演练久亦无功可言耳,己尚未能炼,何必问及比之国外拳术如何,日日空谈。吾身虽浅薄,然终日得弯刀,青冥二兄之教诲,渐悟其理,恐万唯之咏春如此终日而渐势微,故特述此文,以正拳学,初学者重之。

(写这篇文章花了我好多时间,精力和香烟还有上网money啊,弯刀,青冥,报销晒。道理很简单,要论述干净却很难,拖泥带水的。如果有论述不足的地方,顺便帮我补足吧。错的地方指出来我修正,仙子,牛叟,geen也帮忙哈)





Edited by - 羽禾 on 2002/04/07 18:25:50
sbgogswc

2015-1-26 13:06:12

另广东福建相同之处甚多,一一指出无不可,练之细节因每人所得所传皆有不同,不可为各地咏春好坏之辩.一师所授之拳,亦按众弟子个人之资质,品性,各有不同.就香港叶问一系,黄,梁,李各徒亦未尽相同,所传又有区分.汝能独尊黄李而轻梁乎?故论拳当论其根本,枝叶之谈,愚己愚人,各家真练者皆明此理,君可见牛叟,弯刀,广东福建,互相攻击乎?
    然吾见徐尚田先生之文,亦每有所悟,若其理不同,焉能悟之?
    徐先生之文中,谈及小念头"以簡單的招式,配合與力學相符的活動技巧,再以意念灌輸全身各部份,使每一招一式成為堅強的結構組織,能承受強大撞擊力及反擊,產生最佳效果。"其结构组织,焉是无劲之软乎?劲乃发挥合度之力也,由意得劲,由力得劲,皆当于结构组织合理之下而得之,故吾文中亦有定而渐能合之句.一由意调控结构,一由力压迫调整结构,意中亦有控力方能调整之,纯无力则形皆散,如何调整?放松乃结构合理之下求松也,一味乱松焉是其法?由力中调整亦有意而控之,纯力无意焉能得其结构?力必散也.吾辈以力压迫调得合理结构后继续以力控之,不失其架,养成习惯,而渐能松,松亦不丢其结构,其理不可不明.一知半解,不能谈也.徐师之述虽精,仍有不足,然人力有时穷,非师之罪.吾恐初习者误,故在此提之.徐师所述之咏春不用力,此力乃无用之力,用不得度之力,非完全无力耳,试问提肛一说,肛欲提而臀必敛,无力焉能敛之?学者当明.
    无论何家咏春,皆以最短的有效攻击距离,最快的攻击速度,最集中的劲力,最佳的攻击角度,最合理的技术运用,最可能小的动作范围,取得最大的攻击效果.非此六最,不能成咏春.若言咏春可慢打快者,不过功深欺功浅耳.习咏春者必练其劲,研其技,若独抱以弱胜强之,无力胜有力之念,道必偏矣.以强胜弱,弱肉强食,亦天之道,焉能违背.其弱胜强无力胜有力之说,主张者第一太极,然太极搏击者弱乎?其无力劲乎?然太极高手外不显而内极强,劲不显而能极刚极柔互相运化,试问弱在何处?无力在何处?王谱之述,乃别于硬拳之刚柔偏鄙而提出无重刚而先求柔耳,然于搏击必有其力,合理者,曰力为劲,劲非力乎?盖搏击乃人体之用,一举手一投足,非意力皆到而不能动,君试用意不用力体能运动乎?拳非气功耳.然今日之风,习拳者意大于力过多也,松则松矣,结构不对,由何来劲?故提出不可偏鄙之说,非拳技术中细微末节之辩也.当明之.



<font size=&quot;1&quot; color=&quot;#333333&quot;>Edited by - 羽禾 重新编辑於 2002/03/16  22:21:57</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章进

2015-1-26 13:07:00

羽禾兄清醒的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竹前辈说的是练习时的三窝放松吗?我一定注意的,谢谢.

刚柔不可執一而论,呵呵,一句话点题目了.恩,我的论述是不是偏执了啊.不过我觉得刚外而柔内,柔外而刚内,表面上看过去的刚柔有力无力其实不能定论.师兄们一只手放在那里,遇刚则柔,遇柔则刚,对方弱则能进,对方强而能消,包含韧性而弹性,就是刚柔合用的功效了吧.所以说都没有被完全割裂,割裂的是纯的嘛,不能用.
至于我为什么说从拙入门,因为一开始很多不懂,身体结构不合理,使用了蛮劲,现在还不敢说完全合理,所以一直在调整.我问过弯刀和青冥,一开始也都是拙的,能正视拙的话,也谈不上什么拙完全不可用,有个拙力化劲力的过程.路是一步一步走,饭是一口一口吃,一下子能全身合度,力标准使用,苦笑.我做不到的啦.


<font size=&quot;1&quot; color=&quot;#333333&quot;>Edited by - 羽禾 重新编辑於 2002/03/15  12:38:20</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哈哈宝贝

2015-1-26 13:10:27

羽禾,有幸第一个拜读您的文章!!
广州那边佛山永春和古劳永春训练方法不同,可最终追求的目的相通。古劳永春通过小念头对拆,圈手,单推,碌桥,双推,配合功力训练的打三星,站桩等,最终使学者达到灵变。她没有固定的套路,小念头和佛山永春的小念头不一样,古劳也就几个动作,可是就是这些单个的动作随意连续起来,在实际对拆中变化使用,两人对拆生生 不息。实作中以对拆为主,对拆也站桩,也在练功力;先定步练,然后是配合灵活的步法;、要求放松练,一段时间之后,劲力自然上手,则双方在对拆中自然能感觉到对方手桥变的松沉。有“高接低攀,来留去送”,“顾达合一”“连消带打”的说法,也是对不同层次的训练要求。
    呵呵,好象想说很多但是脑袋不听话,表达不清楚,这些看起来很是肤浅,仅仅是我的肤浅理解。广州佛山永春武馆很多,能传真东西的很少;古劳一系收徒严格,严守传内不传外的师训,学者很少。且对外不做任何宣传,所以知道的人也不多,知道永春也就是佛山永春。在广州,永春的流传,也谈及福建,但在福建如何流传,一笔带过,推崇梁赞为最。古劳从梁赞(称佛山赞先生)流传下来,本就是永春一脉,因训练方法不同于佛山永春,后人就以广州古劳地名为名,命名为古劳永春,与佛山区别开来,仅在亲戚范围内流传,并且精于此拳者,仍在古劳一村。
    上面这些如有对古劳一系的曲解或含糊之处,还望不吝指点。
   <img src=&quot;images/icon_smile_cool.gif&quot; border=0>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qianxueyu

2015-1-26 13:13:36

to:teakuendo
多谢指点.
to:hy
苦笑,受教,看来我的确是不该把福建挑出来做例子.(吾文中可有独尊福建乎?)应该直接辩论拳学里的劲技刚柔.何一出口就如何不同,吾古劳以精简为主,汝等世内表演之术耳.何不先述相同之处,再分论不同?汝派不求套路之招数,一式一手以为练,吾闻teakuendo兄之述,已明矣.然不知一式一手亦为招乎?既有招必有定法,何来超越套路招式外之说,另广东福建所传之小念头,每式每手皆有真义,练劲练力,技术之法,皆有独到,亦练以精简为主,用则变化无常.更无多余之手法,何来花俏?
需知大凡门派之争,由&quot;不同&quot;二字生耳,不知人力有时穷,合则强,分则弱,拳学失传,或独守一理,僵化不肯变通,皆分之过也.感于此理,吾方发表此文,述不同之中相同之处,若吾要守福建于超然,自家门内练习可以,何必于说与汝知.或曰:&quot;汝亦可述汝独到非常,超然于世传诸拳上之技术,吾未曾阻拦.&quot;论坛非接受一场大战不可.本来无事,何苦自愚?然相同之处,互相肯定,不同之处,互得借鉴,理有所偏,互指点不足,以可在和平之气氛下得解,于自身,于他人皆有所得,何乐而不为之.然逞匹夫之勇,如井中之蛙独赞其井水清,而不见大海之浩瀚,渺然而无边,困于穷巷,偏执一方,于君何益?地球还是圆的咧,东走也能到西方,难道一定要只走东才能绕地球一圈么.

(呃,半白话快写成习惯了,晕死)

<font size=&quot;1&quot; color=&quot;#333333&quot;>Edited by - 羽禾 重新编辑於 2002/03/15  10:58:31</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鈴〞

2015-1-26 13:20:22

我不是前輩, 我是玩票的,只求日進有功

論壇確實需要像你這種人才, 大家討論, 牛兄仙子等高手才肯出來, 你多用點心, 拜託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浪中漂泊

2015-1-26 13:27:03

<img src=&quot;images/icon_smile_14.gif&quot; border=0>古劳咏春为家传技术,非外面要表演及广传的东西,故动作以精简为主。
技术心法为在对拆中按步骤求得意识。
1.来留去送--明白理解并可以随时把握截击的要领,用中守中,以螺旋手法截击,以省力为先。
2.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
3.高接低攀。
以上心法只小念头对拆中都可训练出来。
没有速成,熟能生巧。
其后面之叠掌、八挂对拆为掌握小念头对拆后方训练。
表达能力有限………………<img src=&quot;images/icon_smile_18.gif&quot; border=0>

<img src=&quot;images/icon_smile_19.gif&quot; border=0><img src=&quot;images/icon_smile_14.gif&quot; border=0>

RHJ-NHB
崇拜导致盲从,盲从导致迷信,迷信导致精神错乱!
坚持、坚持、再坚持!
努力、努力、再努力!
时间来证明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mxyskymxy

2015-1-26 13:27:33

不論怎樣橫練豎練, 肩胯關節定要能活, 不注意於此, 直接求剛, 日後不易成功

剛柔兩道, 在學者資質及明師善導, 不能執一而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Xingwg

2015-1-26 13:30:22

查咏春版内文字,圆月弯刀君必成武术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9

sbgogswc

2015-1-26 13:06:12

另广东福建相同之处甚多,一一指出无不可,练之细节因每人所得所传皆有不同,不可为各地咏春好坏之辩.一师所授之拳,亦按众弟子个人之资质,品性,各有不同.就香港叶问一系,黄,梁,李各徒亦未尽相同,所传又有区分.汝能独尊黄李而轻梁乎?故论拳当论其根本,枝叶之谈,愚己愚人,各家真练者皆明此理,君可见牛叟,弯刀,广东福建,互相攻击乎?
    然吾见徐尚田先生之文,亦每有所悟,若其理不同,焉能悟之?
    徐先生之文中,谈及小念头&quot;以簡單的招式,配合與力學相符的活動技巧,再以意念灌輸全身各部份,使每一招一式成為堅強的結構組織,能承受強大撞擊力及反擊,產生最佳效果。&quot;其结构组织,焉是无劲之软乎?劲乃发挥合度之力也,由意得劲,由力得劲,皆当于结构组织合理之下而得之,故吾文中亦有定而渐能合之句.一由意调控结构,一由力压迫调整结构,意中亦有控力方能调整之,纯无力则形皆散,如何调整?放松乃结构合理之下求松也,一味乱松焉是其法?由力中调整亦有意而控之,纯力无意焉能得其结构?力必散也.吾辈以力压迫调得合理结构后继续以力控之,不失其架,养成习惯,而渐能松,松亦不丢其结构,其理不可不明.一知半解,不能谈也.徐师之述虽精,仍有不足,然人力有时穷,非师之罪.吾恐初习者误,故在此提之.徐师所述之咏春不用力,此力乃无用之力,用不得度之力,非完全无力耳,试问提肛一说,肛欲提而臀必敛,无力焉能敛之?学者当明.
    无论何家咏春,皆以最短的有效攻击距离,最快的攻击速度,最集中的劲力,最佳的攻击角度,最合理的技术运用,最可能小的动作范围,取得最大的攻击效果.非此六最,不能成咏春.若言咏春可慢打快者,不过功深欺功浅耳.习咏春者必练其劲,研其技,若独抱以弱胜强之,无力胜有力之念,道必偏矣.以强胜弱,弱肉强食,亦天之道,焉能违背.其弱胜强无力胜有力之说,主张者第一太极,然太极搏击者弱乎?其无力劲乎?然太极高手外不显而内极强,劲不显而能极刚极柔互相运化,试问弱在何处?无力在何处?王谱之述,乃别于硬拳之刚柔偏鄙而提出无重刚而先求柔耳,然于搏击必有其力,合理者,曰力为劲,劲非力乎?盖搏击乃人体之用,一举手一投足,非意力皆到而不能动,君试用意不用力体能运动乎?拳非气功耳.然今日之风,习拳者意大于力过多也,松则松矣,结构不对,由何来劲?故提出不可偏鄙之说,非拳技术中细微末节之辩也.当明之.



<font size=&quot;1&quot; color=&quot;#333333&quot;>Edited by - 羽禾 重新编辑於 2002/03/16  22:21:57</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章进

2015-1-26 13:07:00

羽禾兄清醒的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竹前辈说的是练习时的三窝放松吗?我一定注意的,谢谢.

刚柔不可執一而论,呵呵,一句话点题目了.恩,我的论述是不是偏执了啊.不过我觉得刚外而柔内,柔外而刚内,表面上看过去的刚柔有力无力其实不能定论.师兄们一只手放在那里,遇刚则柔,遇柔则刚,对方弱则能进,对方强而能消,包含韧性而弹性,就是刚柔合用的功效了吧.所以说都没有被完全割裂,割裂的是纯的嘛,不能用.
至于我为什么说从拙入门,因为一开始很多不懂,身体结构不合理,使用了蛮劲,现在还不敢说完全合理,所以一直在调整.我问过弯刀和青冥,一开始也都是拙的,能正视拙的话,也谈不上什么拙完全不可用,有个拙力化劲力的过程.路是一步一步走,饭是一口一口吃,一下子能全身合度,力标准使用,苦笑.我做不到的啦.


<font size=&quot;1&quot; color=&quot;#333333&quot;>Edited by - 羽禾 重新编辑於 2002/03/15  12:38:20</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哈哈宝贝

2015-1-26 13:10:27

羽禾,有幸第一个拜读您的文章!!
广州那边佛山永春和古劳永春训练方法不同,可最终追求的目的相通。古劳永春通过小念头对拆,圈手,单推,碌桥,双推,配合功力训练的打三星,站桩等,最终使学者达到灵变。她没有固定的套路,小念头和佛山永春的小念头不一样,古劳也就几个动作,可是就是这些单个的动作随意连续起来,在实际对拆中变化使用,两人对拆生生 不息。实作中以对拆为主,对拆也站桩,也在练功力;先定步练,然后是配合灵活的步法;、要求放松练,一段时间之后,劲力自然上手,则双方在对拆中自然能感觉到对方手桥变的松沉。有“高接低攀,来留去送”,“顾达合一”“连消带打”的说法,也是对不同层次的训练要求。
    呵呵,好象想说很多但是脑袋不听话,表达不清楚,这些看起来很是肤浅,仅仅是我的肤浅理解。广州佛山永春武馆很多,能传真东西的很少;古劳一系收徒严格,严守传内不传外的师训,学者很少。且对外不做任何宣传,所以知道的人也不多,知道永春也就是佛山永春。在广州,永春的流传,也谈及福建,但在福建如何流传,一笔带过,推崇梁赞为最。古劳从梁赞(称佛山赞先生)流传下来,本就是永春一脉,因训练方法不同于佛山永春,后人就以广州古劳地名为名,命名为古劳永春,与佛山区别开来,仅在亲戚范围内流传,并且精于此拳者,仍在古劳一村。
    上面这些如有对古劳一系的曲解或含糊之处,还望不吝指点。
   <img src=&quot;images/icon_smile_cool.gif&quot; border=0>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qianxueyu

2015-1-26 13:13:36

to:teakuendo
多谢指点.
to:hy
苦笑,受教,看来我的确是不该把福建挑出来做例子.(吾文中可有独尊福建乎?)应该直接辩论拳学里的劲技刚柔.何一出口就如何不同,吾古劳以精简为主,汝等世内表演之术耳.何不先述相同之处,再分论不同?汝派不求套路之招数,一式一手以为练,吾闻teakuendo兄之述,已明矣.然不知一式一手亦为招乎?既有招必有定法,何来超越套路招式外之说,另广东福建所传之小念头,每式每手皆有真义,练劲练力,技术之法,皆有独到,亦练以精简为主,用则变化无常.更无多余之手法,何来花俏?
需知大凡门派之争,由&quot;不同&quot;二字生耳,不知人力有时穷,合则强,分则弱,拳学失传,或独守一理,僵化不肯变通,皆分之过也.感于此理,吾方发表此文,述不同之中相同之处,若吾要守福建于超然,自家门内练习可以,何必于说与汝知.或曰:&quot;汝亦可述汝独到非常,超然于世传诸拳上之技术,吾未曾阻拦.&quot;论坛非接受一场大战不可.本来无事,何苦自愚?然相同之处,互相肯定,不同之处,互得借鉴,理有所偏,互指点不足,以可在和平之气氛下得解,于自身,于他人皆有所得,何乐而不为之.然逞匹夫之勇,如井中之蛙独赞其井水清,而不见大海之浩瀚,渺然而无边,困于穷巷,偏执一方,于君何益?地球还是圆的咧,东走也能到西方,难道一定要只走东才能绕地球一圈么.

(呃,半白话快写成习惯了,晕死)

<font size=&quot;1&quot; color=&quot;#333333&quot;>Edited by - 羽禾 重新编辑於 2002/03/15  10:58:31</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鈴〞

2015-1-26 13:20:22

我不是前輩, 我是玩票的,只求日進有功

論壇確實需要像你這種人才, 大家討論, 牛兄仙子等高手才肯出來, 你多用點心, 拜託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浪中漂泊

2015-1-26 13:27:03

<img src=&quot;images/icon_smile_14.gif&quot; border=0>古劳咏春为家传技术,非外面要表演及广传的东西,故动作以精简为主。
技术心法为在对拆中按步骤求得意识。
1.来留去送--明白理解并可以随时把握截击的要领,用中守中,以螺旋手法截击,以省力为先。
2.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
3.高接低攀。
以上心法只小念头对拆中都可训练出来。
没有速成,熟能生巧。
其后面之叠掌、八挂对拆为掌握小念头对拆后方训练。
表达能力有限………………<img src=&quot;images/icon_smile_18.gif&quot; border=0>

<img src=&quot;images/icon_smile_19.gif&quot; border=0><img src=&quot;images/icon_smile_14.gif&quot; border=0>

RHJ-NHB
崇拜导致盲从,盲从导致迷信,迷信导致精神错乱!
坚持、坚持、再坚持!
努力、努力、再努力!
时间来证明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mxyskymxy

2015-1-26 13:27:33

不論怎樣橫練豎練, 肩胯關節定要能活, 不注意於此, 直接求剛, 日後不易成功

剛柔兩道, 在學者資質及明師善導, 不能執一而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Xingwg

2015-1-26 13:30:22

查咏春版内文字,圆月弯刀君必成武术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