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道家“内丹”修炼与武术“内炼”功法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5109次阅读 1次回复
内丹修炼是道教中后期修道方法的主流,它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技术程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当今气功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又是武术内功学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在历史上,武术对道家众多的流派及学说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纳或融合,但与武术关联最密切的就数“伍柳”这一派。
  在道学中,伍冲虚、柳华阳一派的“内丹诀”完全是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理论层次出发,并作为“丹法”的基本依据。尤其明清以来,修习静坐或修炼丹道的人普遍流行一种观念,那便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烁神还虚”,以及最终“粉碎虚空”而归于“大罗金仙”之境界。其实,早在宋元时期,道学中多数认为,人体内在的“精”足“金丹”的“丹母”,结合“持盈保泰”与“保精养气”等理论,使人重视炼精的功夫及方法,这便是学仙或长生不老的基础。但要真正弄清“三炼”与武术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从“丹田”的概念入手。
  
  一、“丹田”的概念与位置
  
  武术中的“丹田”原是道家炼丹中的术语。“丹”,是道家所追求的金丹、神丹、大丹。其“三丹”来源于道家的“三元”理论,即天元、地元、人元,或上中下三元。道家认为,人元之初成谓之金丹,地元之中成谓之神丹,天元之上成谓之大丹。而“田”则是炼化金丹、神丹、大丹的场所,故称之为“田”。“丹田”还分上丹田、中丹田与下丹田,在道家术语中又分别称之谓泥丸、土釜和华池。
  道家把两眉之间横通间脑的部位称之谓“上丹田”;两乳之间横通肺与心脏的部位称之谓“中丹田”;在脐下横通肾脏之间与大小肠的部位称之谓“下丹田”。对下丹田的具体位置众说不一,在《伍柳法脉·鼎器直论三》中有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大成捷要·关窍秘诀》与《如是我闻·开关说法》中均日:“脐之后,肾之前,中问一穴名为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日华池,乃下丹田藏精之所,采药之处。”单“气海穴”道家又不同于中医,中医《医宗金鉴·任脉分寸歌》中日:“脐下寸半气海全(泉)。”《杂著捷径》中曰:“脐轮三寸为下丹田。”《抱朴子内篇·地真》说:“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然遗憾的是,至今对上述提到的各丹田及穴位,在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中也无法科学地给出定论。
  武术中的“丹田”术语虽然源于道家的内丹修炼理论,但在古今武术训练中很少直接用到上丹田和中丹田,大多强调的是“气沉(或贯、聚)下丹田”。这亓丁能签于在日常劳作与武术运动中的经验积累,发现它有五大功能:(1)由于气贯丹田是逆呼吸,能自然推动劲气发放,在感觉上能不断充实发力源,增强爆发力;(2)能在运动中降低重心,稳固肢体;(3)能防止在剧烈的练拳运动中气血上涌于头部,并可避免头重脚轻、脚底发飘,甚或头晕、恶心、脑涨等不良反应;(4)能使气暂聚于小腹,使此处溜滑坚韧,以增强抗击打能力。
  
  二、道家“丹法”三炼理论的形成
  
  1 丹田与三炼的关系
  因道家“炼丹”需要一个场所,于是借人体虚拟为炼丹的鼎器或鼎炉。尤其在“伍柳”学中,把人体比喻成一个大鼎炉,神气一旦入于丹田,则形成了内鼎。因此,道家认为,上丹田为藏神之所,中丹田是藏气之所,下丹田乃藏精之所。在道林名著《玉皇心印经》中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在《伍?法脉·炼药直论七》中,冲虚子曰:“仙道以精气神为正药。元精、元气与元神并称‘三元’,皆先天也。以炼三合一,喻名炼药。”可见,上丹田炼神,中丹田炼气,下丹田炼精。由此推理,产生了下丹田藏精,是炼精化气的场所;中丹田藏气,是炼气化神的场所;上丹田聚神,是炼神还虚的场所。这就是道家三炼理论来源的依据,也足修炼成仙的基本程序。
  由上述可见,道家把精气神作为丹药,并运用生活现象不言而喻地形象闸释了修炼的过程,这种暗喻也导致了后人不断对此产牛误解。丹田不过是道家术语中的一个代名词,也并非能在体内炼成一粒丹药。对此,南怀瑾老先生曾开玩笑说:“如果真有一粒,那便是肠癌、心肺癌或肝癌了。”
  
  2 “丹法”三炼与“大小周天”
  道家对前二炼是炼大小周天的认识比较统一,诸如初关炼精化气是小周天,中关炼气化神是大周天。其实,周天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术语,是观测者眼睛所看到天体上的大圆周。这个大圆周又称为大圜,亦称黄道。黄道划分为360度,在其两侧的八度内即为黄道带,布列各星宿,并在其上运行。所以,孔颖达在《礼记·月令篇疏》中说:“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道家“伍柳”《天仙正理》中说:“小周天云者,严取象于子丑寅十二时如周一日之天地也。”可见,道家是借用了周天这个名词,用来说明在“炼精化气”时引导内气的感觉,从下丹田循督脉至任脉,再回到下丹田的循环。这就是道家所讲的小周天。由于小周天只走任督二脉,而中关炼气化神要通达奇经八脉,所以,相对于初关的小周天,中关“炼气化神”故称之为大周天。
  
  三、现代学科对“内炼”效果的积极认识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就着手了对气功及太极拳运动的研究。当时的运动心理学、生理学就认为,在形成运动技能时,除视觉、听觉、味觉、皮肤感觉起重要作用外,同时也与内脏感觉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科研人员进一步测量了人体在运动时生理指标的变化,诸如耗氧量、肺活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乳酸含量降低、肢体血流量的升降、脑电图显示a波的增加、θ波的活动、ATP含量的增高等等。国外也提出了自我锻炼法、分段放松法、深呼吸法、息心调和法等,用来克制激动,保持镇定,使脉搏、呼吸平稳,肌肉放松。有的用调心默想及语言暗示,以引起生理变化,使训练和比赛达到良好效果。1990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中讲:“通过训练,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募集运动单位的机能能力。当运动员更多的肌肉纤维共同参加收缩时,势必使力量增大。研究证明,若用自己最大力量的20~80%从事肌肉活动时,力量的增加是靠神经系统不断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实现的。如果在80%以上的用力时,主要是靠神经巾枢发放冲动频率的增加得以实现的。”另外,神经系统改善主动肌、协同肌与对抗肌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可以增大力量。特别是对于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而传统武术的“内意”训练,就是欲通过自我心理暗示来实现。例如,在199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运动心理学》中讲,在做某一技法时,首先在精神上放松,暗示本体的对抗肌最大限度地放松,协同肌与主动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逐渐形成一种用力的技巧。其次,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指导与自我调整的心理训练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逐渐产生自动反应能力,当精神紧张时,使身体放松,并能使心脑及躯体恢复到协调状态。此法教给我们有意识地控制那些所谓不自主的身体功能,主要是运用想像及肯定的自我暗示。掌握此法后,就能在任何情况下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进入放松、机敏的自然生发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把以上现代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基本认同的“内炼”效应归纳为,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调节并增强人体的内部机能,刺激并加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和机械能的过程,然后经济地使用能量。诸如在协调发力方面,针对某个部位发力时,用意念来减少或杜绝不应做功的肌肉消耗能量,使身体内外相对不产生任何分力,而形成一个合力。换句话说,就是在运动的瞬间调动人体所有的能量,并由内至外同时集聚在某一个发力点上,就如同凸透镜能把散射的阳光汇聚成一个焦点,而形成强大的热能一样,从而使人体内外各个部位的功能,从心理到体态均进入最佳的实战状态。这也是武术中常讲的“整力”。因此,武术汲取道家内炼之目的,又可以概括为:①壮内强外与内外合一的协调运动训练;②爆发力的训练过程;③训练机警灵敏的对抗意识状态。
  
  四、武术中的“内丹”修炼
  
  武术中的“内炼”又称“内功”,但从古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或概念。可以说,武术运动吸收了佛道医等众多炼养方法后,成为内外双修之典范,称为“内家拳”。其实,在我国明末以后就兴起了武术家兼修道学,以及道士习武的现象,他们把两者融会成“拳道合一”。调身、调心与调息,本是佛道修炼的基础程序,其又结合了中医导引养生功法发展为气功,同时也被武术一并吸纳。单从武术功法角度讲,内修的目的在于,一是练习并调节内在的意气劲合一,以及外在形神合一;二是提高人体内在脏腑及神经机能。内综合反映于外,是强健了人体的筋骨皮。可见,武术内炼的初衷是训练肢体运动内外协调统一。由此,又产生了“内三合”、“外三合”的“六合论”。如单分析“内三合”,在武术古籍、拳谱及武术谚语中,把内三合总结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因此,三合的“内”主要包括心意劲气精神等。可以看出,古代武术对“内”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心理活动,诸如思维、意识、意念、想像等;二是直观不到而客观存在的生理物质,诸如气血、脏腑、经络、劲力等。所以,炼内的定义也应表述为,用心脑意念的心理活动来调节人体内部生理机能的训练。
  尽管道家与武术在历史上各自的流派及学说众多,但道家与武术关联最密切的就数“伍柳”一派。这个体系也是当今气功与武术内功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翻阅清代苌乃周著的《苌氏武技书》就会发现,其中对此有大量的引用和阐释;再查阅万籁声著的《武术汇宗》,则完全附录的是道家内丹修炼法;在民国时期孙福全撰写的《意拳述真》、《八卦拳学》,以及姜容樵著《形意母拳》,原文都是郭云深先生日:“行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工夫,有三种练法。”其中,三层道理即:一练精化气,二练气化神,三练神还虚(与道家不同的是“炼”改为了“练”)。我们如果追溯引用它的时代,可在《意拳述真》中看到这样一段记述,形意拳名家李能然传郭云深时,谈到过“一练精化气”、“二练气化神”、“三练神还虚”的三层道理。可见,形意拳在李能然先生时期已采用了道家“伍柳派”的修炼术语及部分内容。
  可见,古代武术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道家的内丹修炼对人体运动养生有积极的作用,但无法用更科学的学科工具来阐明它的原理。当时,人们对内丹学修炼的认可主要停留在,一是道家“丹法”依仗了中医临床经验的基础,使人们认同了道家内丹修炼功法具有神秘的养生功能。二是它与中医养生功法相互依存,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学科——气功。因此,可以说道家神秘的疗养功能与气功的奇异现象,是武术功法吸收它的契机。此后,因人们对两者的功法理论都感到奥秘难解,这无形中也为中国武术潜移了一分神秘感,故武术又被称为“中华神功”。
  
  五、结语
  
  内丹修炼是道家中后期修道方法的主流,它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与技术程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当今气功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又是武术内功学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从清代开始兴起道士以武传道,武人以道明武,二者融合并相互依存与发展的局面。道家的“丹法”修炼理论固然玄虚难解,但其中也深寓着原始的、朴素的、经验总结性的运动心理学与运动生理学。这也是当时武术选择道家理论体系作为阐释武术教学训练理论的重要原因之一。
147258369369

2020-11-25 21:30:30

感谢分享。。。。。。。。。。
回复

举报

精彩评论1

147258369369

2020-11-25 21:30:30

感谢分享。。。。。。。。。。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