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堡承架太极拳推手三层意念的训练
赵堡太极拳推手可分为三个阶段,内含三层意念。这三个阶段、三层意念和拳架训练三级阶梯相吻合。
1、第一层意念的训练
在推手的第一阶段、“招熟”阶段,必须进行第一意念“不受制于人”的训练。“不受制于人”即“舍已从人,“人刚我柔”,“随人而动”,这是进入太极大门的入门功夫,它是在拳架初步练到使形体比较轻柔、圆活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训练的。它要求和人推手时,处处不和对方发生顶撞或脱离的现象。而是“自己根据对方接触点上力量的大小、方向速率的虚实变换而变换,使对方的力始终不要落到我们身体重心上(术语叫不受力)。这层意念的训练必须建立在拳架的初步功夫之上。形体能够变动,你的第一意念才有用,否则,你想不受力,都始终不能由已,而且处处受力。一受力就顶撞,或者丢开对方的力点,这就是丢与顶。这也是许多人不能进入太极大门的关键所在。所以,第一层意念的训练至关重要。在这里使形体练到转动自如,意念上不和对方丢顶(即招熟),就是在初步功夫上达到了阴阳的相对的统一,在这个范围内达到太极阴阳的相对统一就是阴阳的相对平衡,丢和顶可以看作一对阴阳,丢和顶平衡,平衡就是太极。同时,在这个小范围内形体和意念的初步合一,就是拳架和推手在这个层次上的合一。形体与意念是阴阳,拳架与推手是阴阳,合一是太极。如果学者在这个阶段不能明此道理,就难于进入中层功夫。
2、第二层意念的训练
当第一层意念具备以后,推手就转入第二阶段懂劲阶段的训练,同时要求具备第二意念:“控制人”。“控制人”是指和对方推手时,在不受力的基础上,时时处处用心,通过双方的接触点,寻找对方的中心点和重心点,来控制对方的中心和重心变化。它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意念处处在对方之先。他一动我就找他的重心。通过接触点能始终将对方的力源和重心支撑腿的脚根控制住,就再达到了“控制人”的目的,即“我顺人背”。这个阶段的拳架练习,已使形体具备了轻灵、圆满、均匀的一种粘糊劲。体现在推手上,即形体转动更为灵活、敏捷,意念想怎么控制对方,形体自然能做得出来。这时,拳架与推手、形体与意念又在高一层次上合一了,阴阳又在高一层次上平衡了,形成了高一层次的太极。学者如果到此境界,已步入了中乘功夫。
3、第三层意念的训练
至于第三层意念,则是具备了第二层意念后的又一升华,“不受制于人”,“控制人”必然要求产生“发放人”。即“不受制于人”又要“控制人”,更要“发放人”就是第三意念。在这个阶段(神明阶段的推手),接触就发,搭上就放;同时,自己的拳已练到,周身一家,形体具备了极好的整体劲。学者能达此阶段,即进入了太极拳推手的上乘功夫。此时,意有所思,形成行动;拳架的形体,推手的意念,结合得更为高级,质量更高。在这个基础上的阴阳合一,产生了更高一层的太极,为推手步入散手打
下良好的基础,已达到“出手就有”、“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者应手即仆”的境界,从而通向“浑元一气之道”。
以上三层意念的训练,仅是起于拳架、落于散手,针对推手而言的,它大致反映了赵堡太极拳推手的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但在功夫不同的阶段,都应有相应的东西来充实、提高、完善它。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每一个阶段的拳架、推手、散手的具体变化情况还需专题论述。
二、赵堡承架太极拳的五字秘诀
1、听
赵堡太极拳拳法认为“听”有三个方面:耳听的功能、触觉功能和气动感应功能,其获得主要通过盘架子。在长期的拳架练习过程中,耳听会越来越灵敏,动作会越来越匀称,“浑元一气”也会逐渐产生。耳听灵敏了,稍微响动,即会觉察;动作匀称了,才会感知对方的不匀;有了“浑元一气”,便会进入“不知而知,不觉而觉”境界。把耳听、触觉和气场感应等功能,上升到妙不言的知觉反应。只有以听为先导,推手时方不致盲人瞎马,临深渊而
不知。
2、灵
“灵”的含义也有三:形体灵、意念灵、动感灵。通过拳架轻而正的练习,将会通身产生高度地协调,意念和形体保持高度虚灵的身体。有了如此之灵,推手时
才可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放对方”。也只有灵,才可能“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彼已动,己先至”。
3、沾
“沾”即依附或略有接触之意。推手在与对方接触上以后,通过接触点就要轻轻依附到他的身上,逆来顺受,随其而动,彼用多少力,我称多少力处处注意不让其通过接触点将力传于我身,使之不能得知我的重心变化,从而难以控制我的变化。这和推手的第一层意念”不受制于人”相吻合。“沾”的具体练法、用法,必须在明师的心传、口授、身教之下,才能真正掌握好。
4、粘
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谓之“粘”。“粘”是指在推手中要象“伤湿止痛膏”一样贴住对方接触自己的点。因为是份量极轻的贴附,才不致使对方感觉到力的存在,但又可牢牢粘贴对方使其不易抛离,从而通过粘着点,处处探寻对方的重心点,控制对方,使其处处不能得劲。此即“我顺人背谓之“粘”也。这也合于推手的第二意念“控制人”。
5、缠
缠,有缠绕,纠缠这意,如绳捆索绑。“缠”字诀其意深矣,非到上乘功夫难以领会。在推手时和对方一接触,便立即使对方感到如陷天罗地网,有手不能用,有脚不能动,神呆气滞茫茫然不知所之。当达此境界,接触点控制对方,非接触点亦控制对方;接触点可以发放对方,非接触点亦可发放对方。在自己的神念、气质之下,发放对方如打“稻草人”。这也吻合推手的第三层意念。这也可以说是“浑元一气之道”的体现。在此境界之上,功夫一日精于一日,如能锲而不舍,勇猛精进,自能得太极之真道
矣。
三、赵堡承架太极拳拳法的推手“意念真”
赵堡太极拳拳法非常讲究“真实性”,它充分体现在拳架、推手和散手中,可分为“形体真”、“意念真”、“神态真”。拳架着重练形体的协调性(即形体真),每个动作都为实战中能运用而设,阶梯不同,训练方法有所不同;推手着重训练意念的专注性(即意念真),每层意念都因功夫深浅而设;“神态真”则是指推手和散手中在形与意合一的情况下,进入实战的技击精神境界而言。推手中的“意念真”,是推手时,不仅转圈,而要一举一动都发挥
出自己在拳架中练出来的能力、步法、身法、手法的转换和运用,都不忘防御对方、击败对方致其于死地,务求实战所需要的真实性意念。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一切都为我的胜利为彼的失败而着想,毫不存荣辱之心,纯抱拳技要真实之科学精神。可叹一般的推手,“摸来摸去,摸的大家都没了劲”。我们只有求真,才可能使推手和散手有机地结合起来,临阵胜似闲庭信步,而切不可为推手而推手,导致练拳终生,一旦实战,不着门径,枉自徒劳。
推手及推手所需要的真,都是为了实战技击而作的训练手段,所以赵堡太极拳一般仅在自己门内进行推手训练,而不尚和别的太极拳派作推手比试功夫。只怕这种真打实作,会因为想法不同、派别之异,影响了人的感情。其实发扬中国真正拳法之灵魂――实战技击的真实性,太极拳爱好者就应该抛去门户之见,以及个人之荣辱,共同切磋拳技、共探讨实战拳法,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赵堡承架太极拳拳法从推手走向散手的“三要素”
三要素者:“神态真”、“抗击打”、“粘住打”也。
第一要素;“神态真”
“神态真”要求使自己进入生死博斗之精神境界;与敌誓不两立,有我则无你,有你则无我。彼不动,我亦动,先发先至;彼微动,我已动,后发先至。一接触,迎身而进,直接摧毁其精神防线,快刀斩乱麻,使对方丧失其战斗力,刻不容缓。一进全身俱进;头撞、肩靠、肘打、膝顶、拳打、脚踢,宁可一丝进,不可一丝退。进是打,退是打,左存前后打,高低上下打。凡脚、身、手、头接触就是打,绝不留情。只相信自己的笃实功夫,勇往直前,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一交手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控制对方、打倒对方、击败对手。至于我的手、身、步诸法具体如何转换,如何运用,不需照顾,平时已练好了,仅根据当时情况,只要想打手、脚、身、头自会去打,具体如何打,对方如何被打,我全然不知(“不知”者,不勉强为之也。只因势利导,纯于自然,所以会进入无我无知之境)学者若达此境界,则胜敌易矣。
第二要素:“抗击打”
要想进身搏斗,必须具备挨打的能力,对方打上了我,不但不能伤我,我还要伤败对方。虽然太极拳有“挨得上,打不上”之说,但谁能保证在近身生死搏斗之时,能鲑毫不受对手的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拳架和特殊的手段炼出不怕对手打击的身体素质。
第三要素;“粘住打”
抗击打的训练,解决了对方一接触我就可能受伤的问题。“粘住打”则要求自己一出手就完全、彻底、全面地控制对方,使其变成“稻草人”,任随自己发放、伤败之。
太极拳法就是要求我们真打实作。否则,枉练若干年,谈谈可以,推手玩玩能对付,一旦交手实战、动真个地,则茫然无措。难怪乎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只能健身而已。
五、结语
观当今太极拳法,多不景气,何故也?究其故是以下几方面问题认识模糊:1、太极拳是宗于某派太极拳,还是宗于本来面目的太极拳法;太极拳应宗于健身,还是宗于技击。2、真正的太极拳法仅流传于民间,目前尚未得到很好地挖掘、整理和发扬。3、即使有人提倡太极拳运动,但从未大张旗鼓地宣扬、传播太极拳法的真打实作,究竟应如何对待养生与技击,有待仁人志士的努力。鉴此,于呼呈:各派太极拳名师应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太极拳法之真谛,以发扬我中华民族之瑰宝―― 太极拳法,使之独步于武林,并强有力地走向世界。
余撰此文,纯本乎太极拳法散手技击实战的求真精神,而未敢有丝毫非分之念也,作为引玉之砖,能否成一家之言,还请海内外同仁明鉴,更望同道及同门中人斧正,不胜感激之至。
说明:此篇文章是选摘师傅刘瑞瑞先生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在此供同道人参阅。如何达到上乘功夫,还需要师傅言传、身教。
|
|
绝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