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达摩易筋经十二大劲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6736次阅读 1次回复
凡行练力功夫,须於静处面向东方,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练力练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务须严谨有恒,戒酒色,日夜行五六七次,工无间断,食饭四五顿,专心练习至百日,能长千斤力,此指少壮者言也。即软弱无力之人,亦可练至五六百斤,倘年老精气不足者,肯如法操练,日行二三次,亦能健食延年,除一切疾病,真神妙也。
1  面东而立,两足分开相距约一尺地,须要平直,不可作八字形。凝神调息,目宜睁视,口宜禁闭,头宜上昂,鼓气於腹,两手上提,肘微屈,两掌向地。惟两臂之力,必须下註,如按物踊[往上跳]身之状。
然后用力将手指向上翘起,掌跟即用力向下一按,如此一翘一按是為一度,共行49度而止,须默数牢记之,式如第一图。
按此段乃混元一炁之势,先天之象也,行时指上翘宜速,掌下按宜缓,全神贯註於指掌之间,使力足而气沛。一翘一按,妙合阴阳,若神气涣散,力不专註,行之无功。此為最忌,两手上提时,肘虽微屈,惟以手掌至腰下為度,若提过腰,则有损筋骨,学者宜慎也。
2   行前段毕,调息片时。使周身筋骨舒展,然后更续行第二段,正立如前,两足紧并,肘挺直,十指屈转握拳,置大腿前面,两拇指相向,掌心贴腿,然后将拳一紧,拇指即向上用力翘起,愈高愈妙,於握拳翘指之际,两臂之力,须向下註,如抵物状,如此一握拳一翘指,是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行时宜凝神静气,专心一念,式如第二图。
按此锻炼指力,握拳宜紧,翘指宜速,臂力下註作抵物状者,使力聚於拳指,俾[BI使]拳能愈握愈紧,而指能愈翘愈高也,坊本有将两拳贴大腿两旁,而以拇指向前者,殊不得势,势不合则力不充,力不充则气不凝,精神涣散,只见其谬[miù]误耳,学者宜明辨之。
3  行前段毕,调息片时,更行第三段,身正立如前,两足分开,相距约一尺,宜平直,不能作八字式,闭口睁目,两手先曲拇指於掌心,然后以余指紧之,使成双拳,直垂於左右,拳指向外,初不必用力,但臂不宜使弯曲耳。然后将拳紧紧一握,臂时向下一挺,使肘节突出,全力聚於拳臂之间。如此拳一握,臂一挺,是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三图。
   倜按此锻炼拳臂之力,两足分开,所以固下盘也,握拇指於中,所以实拳心而易於著力也,臂向下挺,至肘节内突,则全身之力,皆聚於臂而达於拳,故曰此段炼拳臂之力也。
4   行上段毕,略息片刻,更续行此段,先将两足紧并,全身正立如第一图,曲拇指於掌心,然后以余指握之成拳,从下向前缓缓举起,拳背向外,两拳心相对,相距与肩阔相等,拳高亦以齐肩為度,上体不能动摇,然后将拳紧紧一握,两臂乘用力一伸,在伸握之时,若拳臂向左右宕[DANG]动,是為切忌。如此拳一握,一伸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四图。
    倜按此段乃练肩背拳臂之力,盖握拳伸臂,虽力聚於拳臂,而每一伸臂时,两肩必须向前耸,肩向前耸,则背部之筋骨,必现紧张之象,其力不运而自至矣,若两臂於举动之时,不能专运其力,而任其宕动。则势乱神散,徒行无益也,是宜切戒。
5   行上段毕,略息片刻,续行此段,先将两足紧并,全身直立如第一式,将两手握拳,从左右缓缓举起,以直伸於上為度拳背向外,两掌心相对,时微曲,两臂不能贴紧头上,约离耳际一寸余,两足殿起,足跟约离地2,3寸,后然将拳紧紧一握,两臂蓄力下挫,似作拉物状,两足跟乘势落下,拳暂一松,臂力亦暂收,如此一起落,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五图。
倜按此乃练全身筋骨之法,两臂上举,则肩背胸廓,处处著力,两足上举,则腿胯等处,处处不虚,若腿胯不用全力,则身体必动摇不定,难行之矣,至两臂蓄力下挫非真将两臂下挫,但使两臂之力向下挫,而臂仍不动,此运意使力之法也,足跟落下时,宜缓缓著地,不能猛疾,过猛过疾,则踵[脚后跟]与地相扣,则全身血脉,必受激震,而心房且受其患,切宜慎也。
6   行上段毕,略息片时,续行此段,先将两足分开,相距约一尺,须平直,不宜作八字式,两手握拳,拇指并不置拳心中,曲置於外,其第二节,与其余四指之地一节,紧紧相扣,然后从左右举起,至上臂与肩平时,即折肘向内,折至极度,拳封两耳,相离寸许,臂宜举平,最忌前后倾侧,上下欹[QI倾斜]斜,掌心向肩,将拳紧握一下,小用力向内折,上臂蓄力向上抬,如此拳一握,臂一折,一抬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為止,式如第六图。
倜按此段乃练肘腕之力,而兼及於胸廓肩背者也,小臂内向,则肘折而筋骨紧张,握拳向耳,拳高向肩下挫,手腕必折转而运用其力,臂举平肩,胸廓开展,内臟必然伸舒,上臂於小臂内折时上抬,则肩与背亦处处著力矣,行此之时,上体最忌欹斜动摇,两腿尤须用力,以固下盘。
7        行上式毕,略息片时,续行此段,先将两手握拳,拇指在外,其第二节与其余四指之第一节相扣,提至当胸,掌心向内,肘臂与肩平,然后用力缓缓向左右分去,平肩成一字式,上身略向后仰,惟体不能曲,足跟著地,足尖上抬,以离地盈寸為度,将拳紧紧一握,缓缓一松,拳紧则吸气入内,拳松则吐气向外,如此一紧一松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為止,式如第七图。
         倜按此段乃练拳臂之力而兼理其内臟之法也,握拳伸臂,所以增其力,吸气吐气,所以理其臟腑即习吐纳术之所谓,纳清吐浊也,且欲理内臟,必先使其内部开展舒适,然后有效,此段之所以伸两臂而仰身向后者,正使其胸廓张大而展其内臟也,然后更纳清气而吐浊气,则获益自可想见,至足尖上抬,盖欲使两腿著力而不至松懈,若不著力则倾跌立见,用意深远矣。
8          此与第四式大略相同,行上举段,略息片刻,续行此段,两手曲拇指於掌心,更以余指握之成拳,然后从下前方直举高与肩平,两拳心相对,惟第四式之相距,以与肩阔相等,此则相距2,3寸之遥,两拳上举时,两足踵即向上提,完全用足趾点地,足踵离地约2,3寸,然后将拳紧紧一握,徐徐一松,一握一松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八图。
      倜按此段乃练两臂凌空之力者,紧紧握拳之后,两臂宜力向外分,至与肩阔相等时為度,盖作拉引重物之势也,拳距等肩后,即将拳徐徐松开,两臂仍缓缓合拢,至原处而止,如是行之,其效最著,学者不可不知。
9        行前段毕,略息片时,续行此段,先两足紧并,不宜作八字式,全身直立,头正目前视,两手先曲拇指於掌心,将余指握之成拳,然后屈肘将两臂上提,以拳臂肩相平為度,此时拳心向下,两拳相距约2,3寸,更将两拳紧紧一握,小臂上举,腕用力向上翻转,至掌心向外,两拳向鼻為度,惟两拳不能捧鼻,须离开约盈寸地,腕及小臂上翻之时,上臂不宜随之上抬,然后将拳徐徐松开,小臂肘腕仍復原位,為此一翻一落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九图。
       倜按此段乃练肘部之力,而兼及两臂之法,其翻腕向上时,宜如手握千钧之物,向上翻起,虽手中并未握物,心目中当作如是观,否则任意行之,则力不专註,获益实鲜,且此段坊本作两臂上提时,拳即对鼻,腕臂并不翻落,但将拳握放者实误,盖如是非但获益甚少,且与第六式相混,殊不合理也,学者宜审思而明辨之。
10    行上段毕,略息片刻,更续行此段,先两足紧并,全身正立,屈拇指於掌心,以余指握之成拳,然后折肘将两臂从前面上举,使上臂与肩平,小臂直竖左右,拳口对耳,掌心向前,使两臂与头,成一山字形,将拳一紧握,两臂蓄力向上托,為举重物状,两肘畜力向外逼,意欲使之凑合,然后徐徐将拳松开,收回肘臂之力如此一握放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十图。
       倜按此段乃练两臂上托之力,所谓臂蓄力上托,肘蓄力外逼者,非真须将臂上托肘外逼也,亦运意使力之法,即拳技家所谓力到拳不到之意,盖意想所及,使两臂之力向上托,两肘之力向外逼也,坊本作臂上举时外逼,则势乱而力散矣,殊觉其诞谬[MIU],学者宜慎察之。
11    行前段毕,略息片刻,续行此段,先两足紧并,全身正立,两手握拳,拇指第二节与余四指第一节,紧紧相扣,然后将双拳缓缓提至少腹[小腹]之上,脐轮之下,肘微屈,拳离腹盈寸,将拳紧握一下,拇指即向上一翘,而两臂蓄力使上提,如提千钧重物,然后徐徐松拳,拇指仍屈置原处,每於拳紧时,吸气向内,拳松时吐气向外,如此一紧一松者一度,默数牢记49度而止,拳足復原位,静心屏息,默诵:呵[HE] 嘘[XU]  呼[HU]  呬[XIA]  吹[CHUI]
嘻[XI]倜按此锻炼拔之力,而理内臟之法,纳清吐浊,使腹内清洁,至呵[HE]  嘘[XU]  呼[HU]  呬[XIA]  吹[CHUI]  嘻[XI]六字,乃治臟之不二妙决,治心宜呵,治肝宜嘘,治脾宜呼,治肺宜呬,治肾宜吹,治三焦宜嘻。
其所以必先纳清吐浊而后行之者,先清其内臟而后按部调理之也,行9遍者按9宫也,默诵之时,声音宜低,每字须延长至一呼吸时,若音高而短,则气促神涣,是為最忌,切宜留意。
12      上段毕,略息片时,续行此段,先两足紧并,全身立正,两臂直垂左右,双掌向前,指尖朝下,然后用力徐徐向前举起,平肩為度,在两臂上举时,两足踵亦即向上举起,足尖著力,踵离地约2寸,更将两手徐徐放下,两踵亦轻轻落地,如此一起一落為一度,共行12度,既毕再举掌於前如前势,将肘一折,手掌往上一抬,肘即往下一扎,上举之左足,轻轻落地,再復原势,然后再一抬一扎,左足踵上举,右足轻轻落地,两足替换上下,以一抬扎為一度,共行12度,式如第十二图。
       倜按此段乃舒展全身筋络血脉之法,盖行以上11势之后,臂肘腿足内臟各部,固皆用力运气,筋络伸舒而血脉调和矣,於颈臀等处,虽亦顾及,然不免偏轻,故用此法而调和之,两臀起落抬起,两踵上下交替,则全身之筋络血脉,无不感应自然调和舒展矣,其所以各行12度者,按12候也,合之成24度,暗应24气也。

论坛的帖子越来越有深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

论坛的帖子越来越有深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