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他为明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崇祯帝却不以为然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5400次阅读 0次回复



图)明思宗朱由检,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相信凡是喜欢历史的朋友对上面这段话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前留下的临终手书。由于他在历朝历代的亡国皇帝中以勤勉著称,因此博得了广泛的同情。但是从以上这段话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直到临死前他还是把亡国的责任推到手下大臣身上,浑然没有觉得大明落到如此地步,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他应当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即使在李自成兵临城下,提出请封“西北王”及一百万两饷银两大议和条件时,他也没有能够果断的做出决定,失去了最后一个能够挽救自己和国家的机会。

无治国之谋和用人之术的他仅仅凭着自己的喜好厌恶肆意的对待朝中大臣,执政十七年的时间,内阁大学士换了五十人,尚书一级的官员换了十七人。许多国家干才、忠心义胆的名将在他的手下,最终都以非常凄惨的结局收场,这些人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朝中充斥的都是蝇营狗苟和贪生怕死之徒,也就注定了这个王朝最终的结局和命运。

读完今天这个人物的故事,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会对上面这段话有更进一步的感受和了解!
1

卢象升,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县),自幼熟读经史,学习骑射,长大以后,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武双全的白面书生(明史载:“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





图)卢象升(1600年—1639年),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末著名将领

中了进士以后,他从先后担任户部主事、大名府知府的官职,首次让崇祯皇帝对其刮目相看是发生在公元1629年十月的“己巳之变”。皇太极率领十万大军绕过袁崇焕的宁远防区破关南下,直扑京师,沿途大明防线脆弱不堪、各路勤王兵马更是畏敌不前,此时三十岁的大名府知府卢象升在地上上招募了一万多兵团,在各路人马中表现抢眼、立下大功。

在随后的召见中,经过一番对答,崇祯皇帝对于这位军事素养颇高、指挥出色的白面知府印象颇好,仅仅一年后,就将其升任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马。卢象升也自此踏上了铁血悲歌的戎马生涯。

这三府也正是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募兵的地方,对其非常仰慕的卢象升深入钻研戚继光的军事名著《纪效新书》,并从实际工作着手,一边裁汰冗员、招募士卒、一边加强训练、整肃军纪。短短三年时间,便训练出了一支初具规模、军纪严明的精锐之师。在随后的围剿农民军的战斗中大放异彩(明史载:“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

此时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正发展的如火如荼,攻城略地、夺州占府,让崇祯皇帝大为恼火。临危受命的卢象升,首先率军开赴山西,在山西冷水村一战中大破农民军数万人。此战异常激烈,在卢象升的步步为营下,农民军被逼至山崖。

突然,农民军阵中射出一支冷箭,直中卢象升额头,毫无惧色的卢象升将脸上血迹一抹,随即提刀冲向农民军,将乃兵之胆,其余明军纷纷奋勇向前。一番激战后,将这股农民军彻底击溃。此战得胜后,农民军中都知道官军里有个不怕死的“卢阎王”,以后遇到他的部队,要绕着走。卢象升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也被命名为“天雄军”。





(图)《纪效新书》,是明代汉族军事著作,属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

天雄军中,很多士兵来自同一地方,许多都有亲属关系,因此凝聚力很强。并且军中将佐多由卢象升一手提拔的文人担任,这些人忠诚度和军事素养高、纪律性又强。因此每每上阵,天雄军便能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部分脱胎于戚继光的此套练兵经验,以后也为曾国藩的湘军广泛使用,成就了湘军平灭太平天国的不世之功。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年底,朝廷任命卢象升担任郧阳巡抚,凡是敢于靠近郧阳的农民起义军,卢象升直接率军穷追猛打。虽然面白,但是他下手非常黑,因此他的防区压根没有农民起义军的立足之地。他九战九捷,消灭农民起义军数万人。

不过其他地方的农民起义军依然声势浩大,此后,各路起义军主力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会盟,推“闯王”高迎祥为盟主。洪承畴试图围堵,但没有成功。起义军此后横扫中原,转战千里,更是攻下中都凤阳,焚毁了明朝祖陵,震动朝野。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五月,卢象升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六月,洪承畴最得力的部下曹文诏战败自杀。曹文诏是当时明军第一悍将,他死后,洪承畴的围剿计划完全失败。

八月,朝廷任命卢象升为“五省总督”,负责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西北的剿匪由洪承畴负责,东南的则由卢象升负责。此时农民军主力在中原活动,卢象升担负起剿匪的主要职责。不久卢象升兼总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便宜行事。





(图)高迎祥,陕西安塞人,明末民变领袖,崇祯元年率众起事,自称闯王

高迎祥所率的起义军皆身披铠甲、骑兵众多、战斗力极强。为了彻底消灭这一“巨寇”,卢象升向朝廷申请,调拨天下最为精锐的关宁铁骑帮忙。崇祯批准,不久,祖大寿部将祖宽率领三千人前来帮忙。

在天雄军和关宁铁骑的密切配合下,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连吃败仗,别追的到处逃窜,损失接近十万人。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正月,滁州城东五里桥,高迎祥重新集结的数十万大军和卢象升率领的两万人遭遇,明军虽然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依仗着关宁铁骑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反复冲击农民军的阵型。农民军队伍里流民众多、战斗力很弱,虽然高迎祥的主力骑兵能够保持阵型,但是其余人马在明军的反复冲杀下纷纷溃散,任凭高迎祥如何声势力竭的呐喊,都没法阻止这种混乱的场面,无奈之下,高闯王只得率军撤退,先稳住阵型再说。

宜将剩勇追穷寇,卢象升一声令下,明军追着农民军的屁股穷追猛打,一直追了数十里,沿途尸横遍野,此役农民军又被斩杀五万人。卢象升同时下令各地,堵死高迎祥的退路,并且收缩包围圈。最终在河南南阳的七顶山,高迎祥所剩的十万大军被卢象升率领的明军消灭殆尽,高迎祥仅率领上千人侥幸逃脱,最终钻到了郧阳山区里。
2
正在卢象升准备组织军队进山围剿时,朝廷新的调令到了,任命其为宣大总督,高迎祥暂时逃过一劫,直到数月后被另一位猛人孙传庭活捉,最终被押送京城临迟处死。





图)李自成起义形势图

崇祯皇帝脑袋进水了?如此关键时刻,将卢象升调走。还真冤枉他了,当时能打的名将比大熊猫还稀少,此时崇祯遇到大麻烦了,关外的皇太极正式建立了大清,与大明分庭抗礼,因此闹出的动静也格外的大。皇太极命令猛将阿济格和阿巴泰率领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宣府、大同地区,这两地自隆庆年间和蒙古封贡互市以来,已经“六十年不识兵革”,当地守将不敢接战,只是龟缩堡垒消极防守。

卢象升到任后,立刻整顿军队,修筑边防工事,在天雄军的基础上,吸纳当地精壮,扩军备战。清军眼看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劫掠一通后,便退兵了。此后两年时间,卢象升的天雄军扩大到了两万人的规模。

这段时间,崇祯对卢象升也是信任有加,期间朝中不断有言官弹劾他,崇祯皆充耳不闻。没办法,明朝的言官一直以“战斗力强悍”著称。没有他们整不倒的人,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卢象升的好友户部尚书侯旬获罪,刑部尚书郑三俊意图从宽发落,崇祯大怒,想连他一通治罪。眼看两人性命不保,远在宣大的卢象升上书说情,自己的爱将出面,这个面子必须得给。崇祯随即将两人开释。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八月,皇太极再次集结8万大军,由多尔衮率领经蒙古草原绕道南下,进攻北京外围。九月二十二日,清军破密云,杀蓟辽总督吴阿衡,直下通州,北京城近在咫尺。

卢象升火速驰援,临危受命的卢象升被任命为“总督天下兵马”,赐尚方宝剑。他率领天雄军、关宁铁骑等诸路劲旅与清军相持。





图)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大多数人主张议和,不建议主动出战,不过卢象升属于少数人之列,他也知道不能蛮干。九月三十日,卢象升进军保定,深夜,卢象升发动进攻,派三千精锐奇袭,战前下了“刀必见血,马必喘汗,人必带伤,违者斩”的死命令。战斗开始后,卢象升一马当先,明军奋勇冲杀,反应不及的清军被连破数营。

正当形势一片大好时,卢象升突然发现,应该依约而至的后军不见踪影。有人阴我?乘着大队的清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带着这样的疑问赶紧撤退。经过一番死战。明军伤亡过半,才突围而出。

回去一打听,果然是监军太监高起潜暗暗的将他的后军调到其他地方去了。他找兵部尚书杨嗣昌讲道理,可惜这位一贯主和的兵部尚书支支吾吾了半天之后,依然没有给卢象升一个肯定答复。义愤填膺的卢象升只得无奈离去。

高起潜捣乱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揣摩到此时的崇祯皇帝有议和的心理;二是他除外监军,其他将领对他奉承有加,出手更是非常阔绰。唯独这个卢象升自以为打了两个胜仗,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因此高起潜早就想找个机会狠狠的收拾他。

求和心切的崇祯皇帝,为了不让卢象升给议和大事捣乱,他一面命卢象升进兵巨鹿,一面将他的兵马调走。十一月,卢象升进抵巨鹿抗敌,身为“总督天下兵马“的他,能直接指挥的仅有区区一万人,天雄军大部以及原本应由他指挥的关宁铁骑,皆被死太监高起潜扣在手中。





(图)左宗棠读卢象升传时,曾感叹道:“如此际遇,诚为天下志士恨。”

此时的清军连下数城,士气达到了顶点,眼见卢象升兵少,清军起初存轻视之心,多次发动进攻,皆被卢象升率军打退。十二月,多尔衮集中8万主力围攻巨鹿,开战之前,抱定必死之心的卢象升召集当地乡民泣告道:“我等死在旦夕,不愿连累百姓遭兵。”百姓无不感动,纷纷捐出家中仅有口粮。

十二月十五日,卢象升率部在蒿水桥与清军激战,八万清军将明军重重包围,战斗异常惨烈,从中午打到深夜,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清军终于全歼了卢象升部五千兵马,卢象升本人在手刃了数十名清军后,身上中了三箭、四刀。不过毅然率仅有20余人冲向大队清军,最终负伤力竭而死,所部全军覆没。卢象升为大明朝流尽了他的最后一滴血,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当卢象升在浴血奋战时,太监高起潜率领的数万精兵与他仅隔50里,却作壁上观、拒绝营救。卢象升殉国后,为了将“畏敌怯战”的罪名扣在他头上,杨嗣昌拒绝上报其死讯。一直过去八十日的后,实在瞒不下去了才上报朝廷。





(图)左宗棠收复新疆形势图

在杨嗣昌等人的阻挠下,卢象升死后两年多都没有抚恤,直到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才给予追谥,可谓刻薄之极。崇祯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卢象升坚决主战,不合他的心思。卢象升说是死在清军手中,不如说是被自己人坑死。有崇祯这样刻薄寡恩、猜忌多疑的皇帝、有高起潜这样卑劣下作、贪生怕死的太监、有杨嗣昌这样推卸责任、操弄权柄的大臣,大明朝的灭亡只能是咎由自取了。

在人品上,卢象升属于儒家传统文化的忠实捍卫者,为官清廉,作战身先士卒,处事公道,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比如部队缺粮,他便带头断粮,部队打仗,他便冲锋在前。其人格魅力,连许多嚣张跋扈的悍将也格外敬服,比如关宁铁骑的猛将祖宽,镇压农民起义初期,是个出了名的贪婪横暴的角色,洪承畴、杨嗣昌皆不能压制他,他唯独对卢象升服服帖帖。如此人物,竟无法在崇祯皇帝手下施展才华、善始善终!

晚清名臣左宗棠西征时,读到卢象升传,不禁感叹道:“如此际遇,诚为天下志士恨。”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在卢象升这些英雄的映衬下更显得如此的苍凉和悲怆,诗云:“精忠报国祭残阳、英烈无双映日月”!正是卢象升的一生最好的写照!

谨录卢象升诗歌一首,以此纪念这位汉家热血男儿:

“谁挽天河洗甲兵,金戈铁马旅人情。请缨岂是书生业,倚剑长吟祝太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