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北京暴雨。截止中午,仅城区及南部6小时累计降水量达70毫米,局地超过100毫米,多处路段积水严重。更有网友在微博贴出“雨中故宫”照片,调侃去“故宫看海”。然而中国网就此事追访故宫,得到官方回应:由于故宫拥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故宫未见积水。
故宫工作人员还告知中国网记者,今天,故宫仍然正常开放,虽然大雨如注,观众数量仍达3万多人。
据介绍,故宫是明永乐年间营建的,宫殿建筑连檐接栋,每座院落的地面都用青砖铺墁,完整的排水系统,加之历年的淘挖养护,几百年来排水效果良好。
首先,巧妙的“泛水”设计,确保了积水顺利排出。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网记者,故宫的地面顺应北京地区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整体走势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使积水能缓慢排泄。
以前三殿为例,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坐落在三层台基之上,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排水的孔道。雨水逐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
其次,故宫的整个排水系统是统筹规划的,院落的周边设有明沟,院落的雨水汇入明沟,再由明沟排入暗沟。
地下暗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内金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半个故宫,在故宫东南角流出,汇入护城河,护城河又与北京城水系相连,消化吸纳故宫的雨水。
7月20日,北京暴雨。由于故宫拥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故宫未见积水。
排水系统历经600年
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七月己未,“雨坏都城,发兵二万人筑之”,57年后的至正八年五月,“京师大霖雨,京城崩圯”。
而后,水灾不绝。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景泰五年(1454)七月,京师霖雨,九门城垣塌决者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闰六月,顺天府大雨如注,昼夜不止,经二旬。雨潦浸贯城,长安街水深五尺,洼者深至丈余,各衙门皆成巨浸。
上述史料显示,在明朝英宗时期,虽九门城垣塌决,但是紫禁城显然比元大都岿然淡定,没有出现“雨坏”局面。而万历年间的20天连续大雨,长安街出现积水,但故宫没有大面积积水情况发生。
|
台笔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