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有没有真正的窍门
内家不是傻练的功夫,光下傻力气、不思考醒悟会事倍功半的。在多数人的意识里,武术就是吃苦受累才出功夫,这话只说对一半,你练对了再加上刻苦才会事半功倍。反之,几年十几年不出的比比皆是。内家拳,初入门时可能苦些,但愈往后是愈舒畅的,内外身心皆然。浑圆桩,舒服了才对。
之前就说过,你练对了,练一天有一天的进步,练一遍有一遍的进步,好像银行存钱越来越多而且还有利息。前提是你练对了。无论是站桩还是行拳,你练进去了就是欲罢不能,在里头舒服的不得了。直到两条腿有点木了才恋恋不舍地停止。不然,对身心没有好处,怎么会是流传千古的道家绝学呢?要破这个迷思!
打人不能当傻二,练拳更不能当傻二。寻明师很重呀,自己有悟性更重要。我们练内家的不光是练功夫,还要参阅儒释道三家经典,以求触类旁通,明心见性之日,就是登高望远之时。每天练得痛苦不堪,每天强逼着自己去练的,如果几年了还这样,那真是没练对。得是身心愈发地健康,天地越发地宽广才对。
站浑圆桩,腿部气血通了,就不怕脚后跟疼了,因为有气在下头托着。初练者气血未通,是要小心久立伤骨,所以要在脚后跟与前脚掌之间轮流转换,如果还是做不到,那就干脆放在脚心,等得了气再说。等你上了步,就知道我说的脚后跟的秘密在哪里了。筋、气、血的消息都是从那里出,全身筋脉自能联络一体。
练形意拳的,一开始就站三体式是笨功夫。很多对五行拳没印象的初学者,上来就站三体式,很容易站成枯桩,或者熬腿子盯不下去退缩了。应该先打定步劈拳,打一年活了全身气血,对五行拳有了认识,身体也有了基础,再结合着站三体式,二者互相参究才会事半功倍。劈拳前出那一手,看似钻拳,其实是横拳。
太极拳是轻灵至极之物,看似缓慢,其实里头灵动异常。要在缓慢里头出灵动,就是在移形换步里体现。甚至包括膝盖疼,也有身形缓慢的原因。比如搂膝拗步的互换,打起来很慢,但真用起来想都不用想瞬间就换了身形。太极拳几十个招法,平时慢慢练入脑,等用时也是想都不用想的,托着招法的就是八门劲。
身法的练习,是有个窍门的。真传一句话,就两个字:中线!打太极拳要时时刻刻把握自己的中线,中线不倒你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倒了人家的中线你就赢了他。而练习的时候,也要始终稳定中线,但是在身法转换的时候,主观意识里要把中线提前移动出去,也就是说,中线移动在身法之前,一下身体就灵动了。
其实不光太极拳,任何有内功的拳法都是如此。等你有了功夫,这个中线移动的窍门会给你很多惊喜,但现在我就不多说了,省得还没练出来就胡思乱想。包括我上次说的全身气团,也是窍门之一。八门劲都在这个周身一气里收发,由无而有,由微而著,渐成洪流。有招有劲有身法,动起手来间不容发的才是太极拳。
两种动物,一种是猫,一种是鸭子。猫一惊乍的时候,或者说准备攻击的时候,身体倏地往后一缩,两个屁股瓣高高耸起,前爪子伏在下颌使劲挠住地,浑身象压紧了弹簧一样随时放出去。鸭子则是上岸的时候抖干净身上的水,那个大肥屁股左右高频率地震动,带动全身地抖动。
我们形意拳说惊起四梢,猫大约都能做到。眼睛瞪得滴流圆,爪子使劲抓住地,嘴扣得紧紧的,头尾竖立笔直一条线。下一步就是致命一击。形意拳应当是非常古老,薛颠说的很对,起源于上古时代,是人类对动物捕食本能的模仿。后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道家的性命之学结合起来,才成就了如今的大器。
猛兽的手段,其实就是一扑加一咬。我们人不能咬,就是紧扣牙关,不然力就不整了。十个脚趾头是一定要抓住地。力从脚下起,不过非从脚下生,那么这个力量的发动机在哪?说出来不雅,其实就在屁股!练形意拳你得找到自己的屁股,找不到一辈子半截子拳。八极拳其实也是如此,说你有腰没胯,屁股没找到。
黑人为什么天生田径好?你只需去观察他们的臀部。亚洲人田径差,我们天生臀部功能较弱。传统武术发现了这一点,八极拳就有专门的悠胯练法,要把那里打开上下连接成一体好发整劲,只是你功夫没到悠来悠去的是体会不到里头的奥妙的。形意拳其实无论三体式还是五行拳都在练胯,找不着屁股是时候还没到。
五行拳打出浑然一气,就不会见棱见角了。自然,须得拙力去尽,灵劲遍体。快是演,慢是练,见不到快慢才是打。形意拳可以演得如行云流水一般赏心悦目,因为内家拳符合人体生命规律嘛,看着自然舒服。练、演、打非一回事。五行拳慢到极处就是三体式,外头不动里头动,这个是三体的奥妙。
三体式要和五行拳结合起来,功用才会大,且能开人智慧。劈拳前手一伸,全体横劲,这就是开门。对手接的是直劲,到身上才知道是横劲,功力大了就拔了对手的根。上步大劈过来,损点的从对方迎面骨往下踩,客气点的就破对方的中线。练时如有人,用时若无人。非得得势而发,不然照猫画虎反类犬。
打人须打冷不妨,最好用的就是一马三箭。崩拳里出了功夫,这三箭才锐不可当。五行拳里最熬腿子的就是崩拳,得咬住牙熬过了这道关,渐渐打得遍体灵动就有了。钻拳得得起髓知其味,不然动起手来准吃亏。钻拳的意思就是无所不至这四个字。钻拳属水,水性弥漫,没有它进不去的缝。怎么打都行,关键要透。
炮拳就是个暴烈。见过野马冲人尥蹶子吗?你想降服它,它偏不让你上去,浑身都是劲,碰它哪你都得出去。现在大炮稳定性好了,过去的野炮一拉火,从炮筒子到炮座好像浑身一哆嗦,猛地往后一座,炮弹就出去了。很多人都注意炮弹了,却忽视了炮体,炮弹与炮体是一个不是两个。炮拳出了劲那是浑身火药捻儿。
从入门打劈拳,到把五行拳打个遍,身上渐渐出来整劲,再逐步进入到细细找劲的阶段,慢慢的五个拳便分别有了自己独特的东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再往后,便可把种种之劲力规整到一种劲,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每天都能看到进步。到这个时候,忽然感觉到劈拳的伟大,回头再打劈拳,又发现与三体式的关系。
你会顿悟先贤们把劈拳放在第一位的深刻用意。也会明白为何说“万法源于三体式”。无论是运动的劈拳还是静止的劈拳,一静一动,一阴一阳,形而上则太极之衍化两仪合于道,形而下则先天之炁运后天气血之化,便有筋膜髓皮骨之强壮。形意起手鹰捉,动则为劈拳,静则为三体,二者同出而异名,为众妙之门。
|
久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