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根据《十八罗汉诠功序》记载七星螳螂拳拳祖升霄道人是莱阳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36000次阅读 4次回复
升霄道人是莱阳人
几年以前就发现网上一直有人错误的认为卢乡是指平度,七星螳螂拳拳祖升霄道人是平度人,所以七星螳螂拳的发源地在青岛平度。当时并未在意,然而今年发现我烟台本地有螳螂拳老师也误以为此说正确。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螳螂拳练习者爱好者负责的审慎态度,本人抽空多次详细查看了有关的史料,最后断定——事实并非如此,卢乡之称专指莱阳,升霄道人甚至弗皇道人应该是莱阳人,而不是平度人。现抽空整理了一下有关证据,仅供参考。
史料依据一:根据”神剑一笑”文章<七星螳螂拳及其以前螳螂拳的传承>一文中说: 在七星螳螂拳历代祖师谱中,王云生写了【螳螂拳考】,大致内容为:………升霄道人(山东茶县西北芦郷云花观,乾隆末年)与少林寺僧関系颇好,学得螳螂拳,后又重集了少林短打秘钥,并有增补。此处说到”茶县”和“卢乡”。
依据二:根据《十八罗汉诠功序》记载,“惟吾邑云花观升霄道人,亲谒河南少林,得福居禅师秘授罗汉真传,并行谱呼吸,演练艺冠群英,而以未臻妙境。后游崂山,遇一僧侣曰:吾尝闻之矣,因询之道。答曰:未学,跪而请焉。曰:窃尝闻之矣,遂手舞足蹈,口授目传,经宿而去,遍寻无踪,自是心目豁然,头头是道,于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而短打尤其卓然”。
根据以上证据,说明升霄道人是“茶县”“卢乡”人。这是网上查到的关于升霄道人籍贯仅有的两处史料记载,很多人就是根据这两条记载论定升霄道人是平度人的。至于云花冠,暂时无据可查,因为据1935年出版的《莱阳县志》记载,49年之前,境内有坛四处,庙21处,寺7处,庵17处,祠16处,院6处,宫一处,阁2处,殿一处,牌坊72座,共150余处古建筑。以道教命名的山水、地名遍布各地!寺庙院观遍布城乡,达50多座,其中半数为道家场所,道观很多,道教文化及其兴盛!当时全真七子都在莱阳有修炼和传道的道观和居所,游仙宫、丹阳殿、迎仙观、八角庙(会葬阁)、四真庄、留衣庄、三教堂、望石庙、凤凰山、柏林庄的古柏院、红土崖的仙观寺、凤凰山的广福院、西门里的孙元君庵、西关的药王庙、马山的关帝庙、大明村的三教堂、磊山后的磊山庙等道教场所对莱阳影响深远,全真七子中马丹阳葬莱阳游仙宫。不知名的大小道观比比皆是。到底云花观是哪里如果没有史料记载是无法查找的。但是通过茶县和卢乡两个名词就可以断定升霄道人到底是哪里人了。
先看看茶县是哪里。根据顺治年间的《登州府志•物产》, “茶,莱阳县出”,由此可见当初山东的茶县是莱阳而不是有人所认为的平度。此问题正在查询莱阳县志及其他史料。
再看看卢乡是哪里。根据《旧唐书•地理志》:“昌阳,汉县,置于古昌阳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移古县西北二十三里”,又《旧唐书•地理志》昌阳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省卢乡、观阳”。唐时,因晋徙之昌阳圮于水,迁于今之莱阳城,后唐庄宗时,因避其祖“国昌”讳,改昌阳为莱阳,以城在莱山之阳,故名。莱山即旌旗山古名。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莱阳在贞观元年曾经设立过卢乡和观阳两个机构。所以在唐朝贞观年间莱阳大地上是卢乡之称。
另根据旧本《莱阳县志》记载:
莱阳 “三代以上属青州。战国时属齐。秦因之。汉置五县,曰昌阳、曰卢乡,属东莱郡;曰挺、曰观阳,属胶东国,而隶于青州部;曰长广,属琅琊郡,而隶于徐州部。东汉益长广属东莱郡,改挺、观阳属北海国,遂并隶青州部。晋省观阳,以长广、挺、昌阳属长广郡,以卢乡属东莱国,隶青州部。南宋因之,北魏复置观阳,属东牟郡,而并隶于光州部。隋省挺、长广,复以昌阳、观阳属东莱郡,隶青州部。唐省卢乡、观阳,以昌阳属莱州东莱郡,隶河南道。五代唐避李昌国讳,更名莱阳。宋因之属莱州,隶京东东路。金隶山东东路。元属般阳路总管府,隶山东东西道。明升登州为府,莱阳属焉。大清因之”。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莱阳地面上在不同时期设立了不同的机构,分属不同的上级机构管辖,其上级机构不一定设在莱阳地面上。秦时、晋时、唐时、均有过卢乡之名的建制机构(甚至是卢乡县),而且持续时间很久。
根据《隋书•地理志》记载: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卢乡县,归莱州辖。“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卢乡,并废挺城入焉”,挺城遗址在今莱阳古城一代,隋朝设立卢乡机构,把挺城机构废了并入卢乡县管辖,更加说明卢乡即莱阳。
由于《十八罗汉诠功序》为弗遑道人所作,文中说道“惟吾邑云花观升霄道人”一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认定了升霄道人是平度人,因为升霄道人与弗遑道人是同乡,弗皇道人是卢乡人,而卢乡是平度,所以认为升霄道人也是山东平度一带的人。实际卢乡并非平度。那么为什么有人认为卢乡是平度呢?原因在于,在隋时,在莱阳大地上设立过挺城和卢乡,然后一部分地域划归长广县管辖,并且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在莱阳设立的卢乡县并入长广县管辖。此时卢乡故城归当时的长广县管辖,而长广县县城和管辖机构或者说政府所在地设在今平度境内。仅仅是说其上级管辖机构在平度,而不是卢乡在平度,卢乡还在莱阳的大地上。后又在莱阳区域有重新设置卢乡县建制。这一点与即墨类似,即墨故城上级主管政府所在地曾经也在平度境内,而后世所说的“即墨”却不指平度。有人就根据这个理由错误的断定卢乡是平度。其实莱阳除了这两个时期有一部分地域归长广管理过,其他很多时候都是以卢乡县建制在本地管辖的。所以在明清以来莱阳历史上很多文人雅士仍然自称莱阳为卢乡。从唐代以来,莱阳称做卢乡的史料频频出现,大量莱阳的诗作也以卢乡之名反映莱阳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和莱阳优美的地域特色,而很少看到有关平度以卢乡之名被人歌颂过。
笔者是莱阳县门前张氏(双山张氏九世分支)张梦鲤后人,家族世居莱阳县衙门前,祖上出现过很多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在学习研究家族史的近10年过程中发现不少祖上关于卢乡的诗句和资料。下面简单列举一下:
先祖张瑞徵(1627-1682),字卿旦,号华平,清顺治五年戊子副榜恩贡生,八年举人,九年壬辰(1652)进士,明大理寺卿张梦鲤之孙,著有《玉署集》。在《玉署集》在打开书的封皮第一页就可以看到:“《玉署集》卢乡张瑞徵华平父著”。由此可见,在清初,莱阳人即称莱阳为卢乡。
先祖张齐玉(1646-1714),字叔文,号继尝。张梦鲤曾孙张重润三子。邑庠生,附监,康熙十六年(1677年)考授州同。曾任康熙版《莱阳县志》校对之一。张齐玉诗文俱佳,曾做《七言律•圣殿告成依韵奉和》(见于康熙万邦维《莱阳县志》卷10《艺文•七言律•圣殿告成依韵奉和》)。
全文如下:
卢乡文运自今昌,绿藻丹辉映庙墙。
章甫趋跄棫朴盛,俊髦德造汉云光。
波鸿天水恩常渥,乐奏箫韶听不遑。
深感贤侯经画远,漫将延寿许登堂。
诗作背景:康熙时,莱阳文庙大成殿破旧不堪,地方贤达羞于圮废之圣地,于康熙三十年(1672),三月二十六日开工修饰,完工于十一月初一日,莱阳县令赵光荣,邀请属下同事及仁人雅士等,共同庆典文庙修缮一新,并以诗唱和。张齐玉依知县赵光荣韵脚和诗一首,做《圣殿告成依韵奉和》。
此诗文开头二字即为卢乡,这里的卢乡显然也不是平度。
另外还有我莱阳县门前张氏先祖张楍璘编著《卢乡人文》,主要收集了有关莱阳人事、文学类的文章。张楍璘字玉山,张梦鲤后人,父张学徽康熙四十五年监生。
莱阳另有大量以卢乡命名的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名和书名和画作书作,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以上事实证据表明在明清尤其清朝时期莱阳人常以卢乡作为莱阳的代称,卢乡即莱阳,莱阳即卢乡,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清朝时期的卢乡专指莱阳这是毋庸置疑的。升霄道人毫无疑问是莱阳人,而众多资料和说法都显示“卢乡弗遑道人”是卢乡人,那么弗遑道人也是莱阳人。

考证的好,再考证一下王朗祖师吧,到底是即墨人,陕西人还是栖霞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李秉霄是莱阳小赤山史家河人。七星螳螂拳传承人认为升霄道人俗家名字是李庆云而不是李秉霄,从现有资料看升霄道人和李秉霄的年代有差别,跨度较大。一个人活了个大岁数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是目前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二人是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千落

2016-2-29 11:11:01

楼主既然谈这个问题 就将贵支最古老的拳谱螳螂拳来源那一页拍一下,让俺们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缘,来如惊鸿,去如飞燕,人生遇合,到处皆缘。缘未至,不得营求;缘既至,无从规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4

考证的好,再考证一下王朗祖师吧,到底是即墨人,陕西人还是栖霞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李秉霄是莱阳小赤山史家河人。七星螳螂拳传承人认为升霄道人俗家名字是李庆云而不是李秉霄,从现有资料看升霄道人和李秉霄的年代有差别,跨度较大。一个人活了个大岁数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是目前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二人是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千落

2016-2-29 11:11:01

楼主既然谈这个问题 就将贵支最古老的拳谱螳螂拳来源那一页拍一下,让俺们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缘,来如惊鸿,去如飞燕,人生遇合,到处皆缘。缘未至,不得营求;缘既至,无从规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