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史上最客观的对传统武术的评价 没有神化传统武术也没贬低传统武术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8894次阅读 20次回复
朵姬

2016-2-26 09:51:42

比如拳击,只能用拳,那么传统武术这个大圈能够给他提供营养的成分就非常少,如果是自由搏击,因为规则更开放,那么传统武术这个大圈就能给他提供很多的营养。叔公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能够给武术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就是训练手段的科学化。但现代和平的社会和热兵器的发展,已经很难在格斗技法上,给传统武术带来更多的帮助。

比如在体工队里面练拳击的运动员,如果跟练散打的打起来,一般来说,同级别的拳击是打不过散打的。如果散打的运动员和泰拳的运动员打起来,一般来说同级别的散打是打不过泰拳的(因为叔公参加会议的时候散打还不能用膝肘,摔法也比较单一,后来才规定的2秒快摔),假如将来体工队里也开展了规则更开放的搏击项目,那么同级别的泰拳选手,又可能打不过这些人。这就是技法的差距。这就是传统武术的价值所在。但首先是要以同等的训练条件为前提。而不是去做那种,不顾事实的,去为过去低下训练水平的传统武师去争所谓的面子。如果按现在这么科学的训练方式训练传统武术选手,再给他们一个对抗积累过程,那别说什么孙禄堂,杨露禅,董海川了,就是他们全捆一块,都未必打的过现在一个普通选手。这不影响他们宗师的地位的。

叔公认为如果1个东西,多发展了100年了,还不如过去的人,那只能证明这个东西发展过程有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朵姬

2016-2-26 09:51:50

至于叔公为什么认同,那个五祖拳后生的,传统武术自清朝开始就没落的说法,我现在也只能大概的猜测了。因为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所以可能推论挂一漏万,仅代表我个人猜测。因为本身没学过武术,但是闲暇倒是读过一些历史,应该中国的武术主要起源于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格斗。早期的武术大家,武术宗师多数是军人。所谓的武术宗师,打当然是能打,但一般都不是最能打的。武学宗师,最主要的评定标准,应该是对武学的理解深度,并由此带给武术发展的理论贡献或者是技术创新。历史上武术理论贡献的代表之一就是俞龙戚虎,戚继光的《拳经》,俞大猷的《剑经》(古代称棍为长剑),这两部书都是中国武学上的理论经典。技术创新方面的代表诸如,岳飞(岳家拳),赵匡胤(太祖长拳)陈王廷(太极拳)等(另外从太极拳历史记载文字中多处采用戚继光的拳经要义,可以估计,陈王廷当年对比戚继光的武学造诣恐怕也还有些差距)。

唐朝应该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大规模的开端,唐之前的武术,应该都是一些比较原始的重力量的徒手搏击术。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科技的发展,军事武器的变化,作战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因为冶炼技术和热处理,热加工科技的发展,唐朝的单兵武器开始出现,相比过去骑兵重装武器轻巧多的军用制式武器唐剑(即日本刀的祖宗,日本人口中的唐样大刀,当时应该称为剑)。另一个就是开科取士,其中就有武科。在宋之前的武术,基本以马上功夫为主,马下的功夫也可能有人会,但绝对不会太高,应该都是比较原始的搏击技术。因为没有社会普及面和国家需求的功夫,是很难会达到一个多么高的高度的。至于古人把它们描写的很高,那也只是因为,那时候地面搏击技术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另外当时这些地面技术,实际上都是很短命的,不成系统,没有理论,都是个人天赋和一些实践环境锻炼的高度。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朵姬

2016-2-26 09:52:00

我们现在说的武术,就是指地面格斗技术,其正式的源头就是起于唐,兴于宋,但到宋的时候还多以地面器械格斗技术为主。有心看史就能看出,介绍那个时代的高手,都是介绍器械的。这个也是有历史和军事,社会背景的。宋时候的徒手搏击技术还比较的原始,就是跟现在的想扑柔道差不多。

真正的更贴近于我们现在人口中通俗约定的功夫的,那是兴起于明朝

元朝的禁武令,使得更多人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地面器械技术,而改徒手搏击。

如果你把武术作为一个系统学科看待的时候,你就不会去把自己纠缠到,越女剑法啊,公孙大娘这些,半文学,半传说的作品中去了

武术的发展都是有其社会规律性的。不会莫名其妙的冒个高手出来,冒个神奇的武功出来的。

所谓刑天舞干戚,远古时代就有搏击技术了,就有武术了。这个都没错,武术也是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之所以会有我们刚才上面的讨论,是因为可能每个人对武术的定义有所不同。

我说的武术,是特指现在人口中通俗约定的武术,即具有系统学科特性的地面搏击技术。

只要有人,有斗争,随便拿跟棍子,也会懂的抡的。都会有武术诞生的。所以读史要研究啊。战国刺客拿把剑去刺杀,能击杀数死人。这个没什么,本来刺客就算没有多少高明的搏击术,也是身材高大的。又有武器,又是必死之心,又在朝堂之上,。就跟现在的疯子拿把到刀,冷不丁的,一样可以击杀数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朵姬

2016-2-26 09:52:07

中国的武术大体上划分的话,分为两个阶段,1。唐之前,是纯粹的军事武术,所有的武术都是为军事服务的。当然军事武术也不是说没有单人地面搏击价值,而是他单人地面搏击价值相对比重比较少。能舞的动几十斤的刀的人,那单靠力气打一般的人,打10个八个的也不不是不可能的啊。奥尼尔这样一个,什么武术都不会,打我们普通人10个八个,也是不难的。

唐以及之后,随着唐剑的出现,和军事战略的调整,还有军事对手的变化,还有社会经济的规模扩大。首先军事战略的调整,唐之前,中国的实际控制疆域多数在中原,西北部分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手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方式以平原,大规模骑兵和步兵方阵作战。作战环境导致单兵武器缺乏地面格斗能力,作战环境导缺乏单兵格斗作战。从唐开始,中国对南方山区水网地区开始了实际的疆土控制和拓展。在这些区域作战,由于自然环境的约束。单兵,和小规模步兵部队的遭遇战,就开始频繁出现了。这个时候,军事上,就开始有了单兵格斗技术的需求了。加上科技的发展,导致单兵武器在重量和攻击能力上达到了单兵格斗的要求。许多单兵器械格斗技术就开始发展了,唐剑就是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仔细看了一下,分析得全面、透彻、科学、合理,是难得一见的好文。做为一名传统武术家,能有这样清醒、理性地认识,实为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写的挺好的,特别是说民国的大师水平,他们受限于当时的环境,想提高也没有陪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重醉梦

2016-2-26 09:52:41

形意拳厉害多了。没见识乱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最讨厌地域黑的人了,老子现在就在郑州市中心,我就不信我现在走在街上会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传统武术有一个东西是散打比不了的,这就是筋骨。正统传武三四年下来就是一身刚筋铁骨,力量上虽有不及,但筋骨可以抗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此文瞎扯的地方太多。
实际上真传、能打的传统拳术也必须练力量,并且力量训练是很基础、很重要的。
以前能手舞动几十斤、上百斤的大刀的武术高手太多了。
霍元甲出拳力量千斤以上,即使戴上圈套,现代的散打拳手估计没几个能受得了他的重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20

朵姬

2016-2-26 09:51:42

比如拳击,只能用拳,那么传统武术这个大圈能够给他提供营养的成分就非常少,如果是自由搏击,因为规则更开放,那么传统武术这个大圈就能给他提供很多的营养。叔公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能够给武术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就是训练手段的科学化。但现代和平的社会和热兵器的发展,已经很难在格斗技法上,给传统武术带来更多的帮助。

比如在体工队里面练拳击的运动员,如果跟练散打的打起来,一般来说,同级别的拳击是打不过散打的。如果散打的运动员和泰拳的运动员打起来,一般来说同级别的散打是打不过泰拳的(因为叔公参加会议的时候散打还不能用膝肘,摔法也比较单一,后来才规定的2秒快摔),假如将来体工队里也开展了规则更开放的搏击项目,那么同级别的泰拳选手,又可能打不过这些人。这就是技法的差距。这就是传统武术的价值所在。但首先是要以同等的训练条件为前提。而不是去做那种,不顾事实的,去为过去低下训练水平的传统武师去争所谓的面子。如果按现在这么科学的训练方式训练传统武术选手,再给他们一个对抗积累过程,那别说什么孙禄堂,杨露禅,董海川了,就是他们全捆一块,都未必打的过现在一个普通选手。这不影响他们宗师的地位的。

叔公认为如果1个东西,多发展了100年了,还不如过去的人,那只能证明这个东西发展过程有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朵姬

2016-2-26 09:51:50

至于叔公为什么认同,那个五祖拳后生的,传统武术自清朝开始就没落的说法,我现在也只能大概的猜测了。因为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所以可能推论挂一漏万,仅代表我个人猜测。因为本身没学过武术,但是闲暇倒是读过一些历史,应该中国的武术主要起源于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格斗。早期的武术大家,武术宗师多数是军人。所谓的武术宗师,打当然是能打,但一般都不是最能打的。武学宗师,最主要的评定标准,应该是对武学的理解深度,并由此带给武术发展的理论贡献或者是技术创新。历史上武术理论贡献的代表之一就是俞龙戚虎,戚继光的《拳经》,俞大猷的《剑经》(古代称棍为长剑),这两部书都是中国武学上的理论经典。技术创新方面的代表诸如,岳飞(岳家拳),赵匡胤(太祖长拳)陈王廷(太极拳)等(另外从太极拳历史记载文字中多处采用戚继光的拳经要义,可以估计,陈王廷当年对比戚继光的武学造诣恐怕也还有些差距)。

唐朝应该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大规模的开端,唐之前的武术,应该都是一些比较原始的重力量的徒手搏击术。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科技的发展,军事武器的变化,作战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因为冶炼技术和热处理,热加工科技的发展,唐朝的单兵武器开始出现,相比过去骑兵重装武器轻巧多的军用制式武器唐剑(即日本刀的祖宗,日本人口中的唐样大刀,当时应该称为剑)。另一个就是开科取士,其中就有武科。在宋之前的武术,基本以马上功夫为主,马下的功夫也可能有人会,但绝对不会太高,应该都是比较原始的搏击技术。因为没有社会普及面和国家需求的功夫,是很难会达到一个多么高的高度的。至于古人把它们描写的很高,那也只是因为,那时候地面搏击技术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另外当时这些地面技术,实际上都是很短命的,不成系统,没有理论,都是个人天赋和一些实践环境锻炼的高度。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朵姬

2016-2-26 09:52:00

我们现在说的武术,就是指地面格斗技术,其正式的源头就是起于唐,兴于宋,但到宋的时候还多以地面器械格斗技术为主。有心看史就能看出,介绍那个时代的高手,都是介绍器械的。这个也是有历史和军事,社会背景的。宋时候的徒手搏击技术还比较的原始,就是跟现在的想扑柔道差不多。

真正的更贴近于我们现在人口中通俗约定的功夫的,那是兴起于明朝

元朝的禁武令,使得更多人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地面器械技术,而改徒手搏击。

如果你把武术作为一个系统学科看待的时候,你就不会去把自己纠缠到,越女剑法啊,公孙大娘这些,半文学,半传说的作品中去了

武术的发展都是有其社会规律性的。不会莫名其妙的冒个高手出来,冒个神奇的武功出来的。

所谓刑天舞干戚,远古时代就有搏击技术了,就有武术了。这个都没错,武术也是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之所以会有我们刚才上面的讨论,是因为可能每个人对武术的定义有所不同。

我说的武术,是特指现在人口中通俗约定的武术,即具有系统学科特性的地面搏击技术。

只要有人,有斗争,随便拿跟棍子,也会懂的抡的。都会有武术诞生的。所以读史要研究啊。战国刺客拿把剑去刺杀,能击杀数死人。这个没什么,本来刺客就算没有多少高明的搏击术,也是身材高大的。又有武器,又是必死之心,又在朝堂之上,。就跟现在的疯子拿把到刀,冷不丁的,一样可以击杀数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朵姬

2016-2-26 09:52:07

中国的武术大体上划分的话,分为两个阶段,1。唐之前,是纯粹的军事武术,所有的武术都是为军事服务的。当然军事武术也不是说没有单人地面搏击价值,而是他单人地面搏击价值相对比重比较少。能舞的动几十斤的刀的人,那单靠力气打一般的人,打10个八个的也不不是不可能的啊。奥尼尔这样一个,什么武术都不会,打我们普通人10个八个,也是不难的。

唐以及之后,随着唐剑的出现,和军事战略的调整,还有军事对手的变化,还有社会经济的规模扩大。首先军事战略的调整,唐之前,中国的实际控制疆域多数在中原,西北部分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手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方式以平原,大规模骑兵和步兵方阵作战。作战环境导致单兵武器缺乏地面格斗能力,作战环境导缺乏单兵格斗作战。从唐开始,中国对南方山区水网地区开始了实际的疆土控制和拓展。在这些区域作战,由于自然环境的约束。单兵,和小规模步兵部队的遭遇战,就开始频繁出现了。这个时候,军事上,就开始有了单兵格斗技术的需求了。加上科技的发展,导致单兵武器在重量和攻击能力上达到了单兵格斗的要求。许多单兵器械格斗技术就开始发展了,唐剑就是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仔细看了一下,分析得全面、透彻、科学、合理,是难得一见的好文。做为一名传统武术家,能有这样清醒、理性地认识,实为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写的挺好的,特别是说民国的大师水平,他们受限于当时的环境,想提高也没有陪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重醉梦

2016-2-26 09:52:41

形意拳厉害多了。没见识乱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最讨厌地域黑的人了,老子现在就在郑州市中心,我就不信我现在走在街上会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传统武术有一个东西是散打比不了的,这就是筋骨。正统传武三四年下来就是一身刚筋铁骨,力量上虽有不及,但筋骨可以抗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此文瞎扯的地方太多。
实际上真传、能打的传统拳术也必须练力量,并且力量训练是很基础、很重要的。
以前能手舞动几十斤、上百斤的大刀的武术高手太多了。
霍元甲出拳力量千斤以上,即使戴上圈套,现代的散打拳手估计没几个能受得了他的重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