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真正的八极拳史实
在八极网上看到朱宝德发表的“尊重历史,珍重八极系列——简述承前启后的“吴氏八极系统工程”的文章。在文章中,朱宝德尽其造谣之能,为对八极拳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祖孙三代,编造了许多子虚乌有的离奇故事,用来破坏他们在八极拳门的伟大形象和崇高信誉,妄图达到朱宝德们破坏八极拳门的团结,分裂八极拳门阵营,阴谋变相取代吴氏八极拳嫡传地位的夙愿。看完这篇指黑为白,说方为圆,胡说八道的文章,不由我浮想联翩。如果自己不把所知道的八极拳史实写出来,不但对不起八极拳门历代先贤们的伟大贡献和自己的良心,更是对朱宝德们无耻行为的放纵和变相的支持。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孟村人,从小和吴连枝在一起上学,近十年的学校生活,闲暇时间,大部分长在他家。走向社会以后,依然是他们家的常客。在他家经常见到的,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的练习八极拳的人。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八极拳。耳目中装满了八极拳的传承历史和先贤们的英雄业绩。我耳濡目染的八极拳的发展历史,与朱宝德文章中写的东西恰恰相反。为了让那些不明真相的广大民众和八极拳门弟子充分了解八极拳真正的发展史和不受朱宝德编造的谎言的盅惑,我把自己从小听到的和看到的有关八极拳的真实情况写出来,供大家鉴赏分析,以免上当受骗。
朱宝德说:“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是吴会清公自编自续的,完全篡改了八极拳的历史。此种说法不但抹杀了吴会清公精心组织再续秘谱的伟大历史功绩,而且侮辱了当年为续谱耗尽心力的一大批八极拳门先贤。
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志中写的很清楚,民国13年(1924)发生了直奉战争,奉系军阀李景林率部在孟村一带烧了十八个回民村庄。吴会清公在民国19年(1930年)手抄谱序言中写明:窃此次修谱于民国13年(1924年)12月16日,遭兵燹之累将谱损伤,同门人相向而泣。孟村北大寺和周围千余间房屋被烧毁。吴会清公的房屋和北大寺近在咫尺,亦被烧毁,吴会清公家中珍藏的“八极拳谱”被大火烧的残缺不全。为此,八极拳门传人,吴世科公,吴麟书公,吴宝璿公,张文和公,丁增祥公、王梦夔公、吴会清公等先贤,经多次磋商,决定即刻着手八极拳门第二次续谱工作。从民国14年(1925)到民国19年(1930)经过八极拳门众先贤的共同努力,完成手抄谱一部。
在那个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没有公路,没有汽车,连自行车也没有,更没有电话联系,给统计各地八极拳传人名单带来很大困难。所以登录到该手抄谱的八极拳传人很不完全。大家都认为这是美中不足。成为当时八极拳门众先贤们一大心病和憾事。为了解除大家的忧虑和惆帐,弥补这种不足和缺陷,生活比较富足的强瑞清公毛遂自荐,骑着毛驴,走乡越村,穿巷入户,历经四年时间,将各地大部分八极拳传人名单收集到手。使民国25年(1936)石印的十册“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比较完整地载录了各地八极拳传人的芳名。为表彰强瑞清公为八极拳门再次续谱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吴会清公在谱序中写明:“爰远追遗绪,咨访纂集,集成巨资,寿诸枣梨六世强瑞清赞助之力居多。”为彰颂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是八极拳发展史上伟大不朽之作,强瑞清公命其弟子孙梦鷟作序,置入自己请回的四册谱书中吴会清公的序言之后,序中写道:“强公瑞清有鉴于此,集合同志,搜访遗秩,劳心力,耗时日,兢兢业业,唯恐漏误。”其中画龙点睛一笔是“吴君会清与强君瑞清等之功伟且大矣,其志宏且远矣”多么中肯正确的评价。该“秘谱”确实是八极拳传承史上的经典著作。八极拳三世传人吴溁(永)吴钟毓名下的十五名弟子的传人尽皆载入。四世传人孟村丁孝五名下弟子续到七世,孟村王长锡、王世同、罗疃 李大仲的弟子传人,续到八世;罗疃的张克明名下弟子续到九世。秘谱中的所有弟子传人的芳名及生卒年月都是各系的领军人物和后人上报给吴会清公的。
这充分证明了,各系数以千计的八极拳门弟子,完全属于孟村八极拳的传承序列。此后各支系编修的八极拳门各种支谱七世以上的传人名讳,大部分出于孟村吴氏八极拳秘谱。当时吴麟书公年岁已高,吴会清公又不识字。经续谱班子研究,按排丁福田公,吴金星公负责登记各系上报来的弟子传人名单。谱中王长锡系有近430名弟子传人入谱,李大仲系有近130名弟子传人入谱,张克明系下有70名弟子传人入谱。能够把自己的名讳载入八极拳史册,而流传百世,这是八极拳弟子们的共同向往和心愿,弟子们为进秘谱而骄傲。听人们常讲,罗疃李家上报的弟子名单中有一个叫李国栋的,年仅四岁。这说明“秘谱”在弟子传人门的心目中是何等的神圣。
总而言之,在民国22年(1933年)的《沧县志》《武术》中,吴钟传记与李大忠、张克明、李书文、霍殿阁等罗疃系的八极拳门世系都来自吴公清公民国19年(1930年)续修的八极拳谱。如果罗疃李、张二家有八极拳谱的话,作为《沧县志》《武术》主编的罗疃系弟子韩会清,绝不会按照吴会清公主持续修的八极拳谱写。再者 说罗疃李、张二家如果有主修八极拳谱的权力和号召力,他们就不会把自己支系的弟子传人名单上报给孟村吴会清公了。朱宝德说罗疃李、张二家有拳谱。完全是编造的无稽之谈。吴会清公主持续修的“吴氏八极拳术秘谱”是一部真正的承前启后,全复盖的八极拳门综合大谱。你朱宝德却说:“秘谱是吴会清自编自续的,你不但侮辱了为秘谱出力的八极拳门广大先贤,而且直接否定,抹杀了你师太爷强瑞清为“秘谱”做出的重大贡献。你是真正的篡改八极拳传承历史而欺师灭祖啊!
朱宝德说:“吴会清利用“永”和“溁”字的谐音,把真正的八极拳传人吴永的业绩和传承转嫁到自己支系的先祖吴溁身上。吴会清公民国19年(1930)续修的拳谱中,三世嫡传人名字是“吴永”,而民国25年(1936年)续修的拳谱中为什么变成了“吴溁”呢?吴钟公仅有一女名也叫“吴荣”,年近30,比武招海河代门长拳名家代月一为婿,生子邦安、邦宁,得一孙恩元。后因代门缺丁,求其一家返里支撑门户,致使钟公父女处于两难状态。经族人力谏,钟公将大弟子,族曾孙吴荣过继为后,才使女儿荣率子孙回归代门。吴荣和钟公女儿重名,故改谱名吴溁。道光九年(1829年),孟村仁和堂12世祖吴居敬公主持续修的吴氏族谱中记得很清楚。谱中吴溁原名荣字辉廷系十二世讳希圣公次子行二,配王氏盐邑西关武痒生公女、子彤云{附件,谱书印件}道光七年(1827年),吴荣公给三个侄儿分家时写的名单上,署名“荣”。{附件 分单印件}至到今日世人仍旧称呼其“荣二爷”。民国19年(1930年),吴会清公主持续修手抄拳谱时,因执笔人不知“荣二爷”族谱改名“溁”的历史,会清公又不识字,为了在拳谱中不和吴钟公女儿重名而误写为“吴永”。民国25年(1936),“秘谱”正版石印前,为了秘谱中吴氏传人和族谱中保持一致,不出现谬误,故请出了吴氏族谱核对,才发现荣二爷在道光九年的族谱上已经改“荣”为“溁”了。为此秘谱才把“永”更正为“溁”字。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吴氏八极拳秘谱复印前,请来了许村的于秀才,为序言代笔。续谱班子,为其指明了几个要点。其中关于吴会清一系是钟公之后裔,是否写进谱内进行了认真讨论。麟书公等人认为:“吴会清是凭功夫执掌八极拳门,写不写后裔没关系。不练八极拳,你是后裔也进不了八极拳秘谱。世科公,宝璿公等人认为:“练不练八极拳,功夫的好坏,确实和后裔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荣二爷过继给钟爷这是历史事实,对后人来讲更是一种责任,如果不写,就是对钟爷不忠不孝。为此在谱序中才写明“我族讳钟者……清者钟之后裔也。这段文字和事实充分证明了会清公不但自己严格遵守“钟公”过继“荣公”的约定,而且启示后人,做为“钟之后裔”更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继续发扬光大吴氏八极拳的重大责任。近百年来,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祖孙三代锲而不舍的在国内外传播八极拳而享誉世界,能够把吴钟公的芳名载入历史史册,证明了他们祖孙三代不愧为“钟之后裔”和八极拳嫡宗传人。
朱宝德还说:“吴永无子过继一侄为后,不习武”。那么请问朱宝德你说的吴永他的父亲是谁,他过继的侄子叫什么名字,是在谁名下过继来的,他的亲门近支又是谁们,他是吴家前院人还是后院人?如果吴会清公把别人先祖的业绩转嫁到自己先祖身上,人家的后人和近支干不干?吴溁“永”是不是吴会清的先祖,老吴家最明白。何需你一个外地人指三道四,胡说八道。其实,查遍吴氏族谱也没有吴永这个名字。
如果按朱宝德的谐音理论,八极拳四世李大仲和丁孝五在不同的文章中,分别写为李大(中、仲、忠、钟)和丁孝(五、武)难道也是他们的后人将别人的先祖的业绩和传承转嫁到自己先祖身上吗?
朱宝德说:吴凯原本师事王长锡,被吴会清著录到了吴溁名下,变成了吴钟的嫡传人。吴会清的父亲吴宝璋不习武,按照武林界的传统说法“三代为家传,五代为祖传”这说明断了代。吴会清便采取弥补的方法将自己著录在吴凯的名下。这就生贴硬靠地构成了“清”者,钟之后裔也,吴钟嫡系传人的体系。
吴溁和吴凯的爷爷吴经是亲兄弟。吴凯不跟自己的亲叔伯爷爷学功夫,却远到东北街去找王长锡学,这是可能的事吗?既然你朱宝德说吴会清有自编自续《吴氏八极秘谱》的权力,他何不将自己的父亲吴宝璋直接录入谱中呢,既能构成“五代祖传”又断不了代。这是两全其美的事啊,直接就构成吴钟嫡系了。何必再拐个弯,将吴凯从王长锡转到吴溁名下。自己再著录在吴凯名下。生贴硬靠地才构成了“清”者,钟之后裔也。这不自找麻烦吗!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吴会清先生不把自己的父亲续进谱中,而把自己续在吴凯的名下,才是历史的真实。这恰恰证明了吴会清公主持的“孟村吴氏秘谱”续修大业是无比严谨、公正的。是他大公无私的真正体现。
至于说,吴会清给吴凯长了一辈,自己自然提高了两辈。同其本族长辈吴宝瑞同属一辈。其子吴秀峰随之长了几辈。这就是吴连枝自称为第七世传人的由来,这就是吴会清欺师灭祖篡改传承铁的其实。朱宝德在辈份之差上找证据,太牵强附会了。可能是“黔驴技穷”了吧!
其实,家族世系的辈份不能和武谱辈份相提并论。孟村老吴家的吴焕贵、吴焕才、吴焕德三人的老师是吴兆海。虽然吴兆海比他们三人大三、四十岁,可在吴家世系上却小两辈。嫡系传人和师徒辈份更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按年龄大小划分。无论是嫡系传人和支系传人,他们的直系传人,一般是前任故去,后者才算正式继任。一般都有几十年的时间。吴凯去世在1911年,吴会清公去世在1958年,吴会清公执掌门户47年的时间。在吴会清公去世时,吴秀峰公的徒弟都当了师爷了。这就是为什么直系传人辈大的原因。朱宝德把这种现象说成是长辈,并且是欺师灭祖篡改传承的铁的事实,简直是既可笑,又可悲!
朱宝德说:吴钟当年创编的不是“八极门谱”而是“八极拳谱”。这本“八极拳谱”根本不在吴会清手中。既然你朱宝德说的如此肯定,你一定知道这本拳谱在谁手中。你请出该谱来让大家见识见识不就能知道是谁篡改传承了吗?大家都知道,一个武术门派的传承,绝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德、才、兼备者据之。吴溁遵师嘱所撰“秘谱”,为什么传给吴凯,而最后传到吴会清手中的,这个事情在孟村是妇孺皆知的不争事实。老人们常说:当年吴溁公的独子吴彤云,英年早逝;独孙吴坤,在三儿子出世后不久,亦随父去。这是吴溁公晚年的不幸,也是吴会清的父亲吴宝璋未能入武的主要原因。父亲吴坤去世时,吴宝璋仅十来岁,上有八十多岁的曾祖父、祖母和母亲,下有两个弟弟,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使他不得不脱离练武术的行列。吴溁公通过认真的排查考虑,最后选定功夫卓绝,德才兼备的侄孙吴凯,做了自己的接班人。(谱中载明,吴凯卒于宣统三年十月六日(1911年)享年86岁,由此推算,吴凯出生是在道光五年(1826年)。
光绪19年(1893年)孟村巡检署用大斗进,小斗出的黑心做法,盘剥敲诈广大盐民。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反抗。时年25岁的吴会清率领4000多人造反,砸烂了巡检署,赶走了贪官温玉良。迫使清廷将设立在孟村157年的巡检署撤销。此举彻底得罪了清廷。为躲避官府的报复,吴会清只身逃到营口,一待就是12年。吴会清出逃时,吴凯已经69岁;回来时,吴凯寿高81岁。在此期间,为防不测,吴凯提前将“秘谱”交给功夫既高又有文化的弟子,吴家前院的族弟吴麟书手中。
吴会清到营口后不久,用一根梢子棍将一百多名混混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此举轰动了营口全城。为此营口商界集资聘请他保护商界的安全。光绪32年(1906年)年纪37岁的吴会清只身在大街上力挽惊车烈马,救下了好多人的性命。其中有一个矿长的儿子。为此得到该矿长的厚赠。于是返回了老家孟村。回到家后不长时间,适逢盐山挂棍校武。吴会清随同孟村八极拳弟子们一同赴会。他在会上演练了一趟八极单打。练完后冰冻的地面上留下了许多深陷的脚痕。沧、南、盐、庆众多武林高手无不叹服。为此周围各地例行挂棍时,总把吴会清推至上席。吴麟书看到吴会清的精湛武功,自叹弗如。经过师父吴凯和本门师兄吴世科、吴宝璿等人的同意,便将“秘谱”交给了吴会清。这就是吴会清为什么能够保存“八极拳谱”的真正历史。
朱宝德在“吴钟是沧县孟村镇人”上大肆攻击吴会清,说这是吴会清刻意编造的。孟村的老人们经常谈起吴钟公在孟村一生的很多事情,对他的来龙去脉都非常的了解。吴钟出生在庆云县后庄科村。襁褓时期,他的父亲吴天顺因病归真,他母子家境贫寒,衣食无着。母亲便携抱着他投奔孟村本族吴希圣家落脚。他的文武双学均在孟村完成。艺成后游走江湖,其母一直由孟村吴希圣供养。当母亲年老时,吴钟返孟尽孝。开始在孟村传播武术。吴钟在孟村一直生活到辞世归真,才被过继族曾孙、大弟子吴荣送至后庄科葬在父母脚下。这是铁的历史事实。如今在孟村盛开的八极拳之花,不就是吴钟一生的丰碑么!吴钟一生在孟村,事业在孟村,说他是孟村人,难道不对么。一个人的籍贯,非得说祖籍才对吗?如果非让说吴钟祖籍的话,说他是沧州或者是安徽歙县,岂不是更准确。强瑞清命弟子在秘谱上加的序言中写得很清楚,“于前清雍正年间有一侠客云游到孟村,适口渴腹饥,吴钟公在园学圃,慨然款待茶饭,言论投机,推诚相爱。强氏序言难道也是吴会清公刻意编造的?
朱宝德说:“吴钟公对自己多年的老师是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竟一个“癞”字了之,这实在是与世情人性大相悖谬,也说明吴钟其人太过浮浅”。如果朱宝德真是这么想的,是无知。如果故意这么歪说,是无耻。中国历史上都有隐姓埋名之人。就是当今时代不也照常有这种现象发生吗!大清朝的建立,对于人口众多的大汉民族来讲,就是一个被外族入侵受奴役的时候。大部分人充满了反抗情绪。大明朝遗老遗少,达官贵人们,为了反清复明,驱除虏达,长期的不休止的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有很多人遭到清廷的通缉,追捕。这些人为了逃避清廷的打击、伤害,不得不隐姓埋名,藏匿它地。他们当中有很多饱学、武功高强之士。既怕显名遭到清廷鹰犬捕捉,又怕自己的所学带进坟墓,不能留传。所以只好隐姓埋名传播技艺。“八极秘谱”中的“癞”“癖”很可能就是这种情景。明朝的遗老遗少们为保全自己的性命,将朱姓改为“黑”或者“铁”姓,是不是隐姓埋名呢!朱宝德啊,你的祖宗们的这种改名换姓是不是与世情人性大相悖谬呢?
吴会清公在秘谱序言中载明“我祖讳钟者,北方八极拳门之卓荦者也,其术受与癞,精于癖,技之高妙为一时王公大人所许与”。强瑞清公命徒孙梦鷟作的序言中的明载“侠客日,侬素闻燕赵多慷慨之士,故云游到此,以访贤者,今观孺子可嘉,侬将术遗于此矣。六合枪之奥妙,俟三年后,汝师兄癖道人再来教汝,以为汝兄弟见面之余地。钟公跪问师之乡姓名、侠客曰癞侬之号也除孝悌忠信之教育外,别无余言,飘然而去”。强氏序言中肯定了四个问题:1、吴君会清与强君瑞清等之功伟且大矣,其志宏且远矣。2、侠客云游来孟村吴钟公款待茶饭。3、侠客曰:癞侬之号也。
4、谨书其事实以存其真也。
两个序言中,都写到了“癞”与“癖”到孟村传艺于吴钟,孙梦鷟写之 “癞”与“癖”乃奉尊师强瑞清公之命,强公得之于曹井田公王长锡公之传授。这就证明“癞”与“癖”之说非吴会清公编造八极拳传承史,而历代师祖所传也。而朱宝德们为了篡改八极拳的传承历史,把“癞“来孟村传吴钟武术的历史挪到会清公头上,借此辱骂吴会清公,实际上他骂的是他的师太爷瑞清公。这就是朱宝德欺师灭祖,无耻之极的证据。
朱宝德文章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出版的《沧县志》“武术“吴钟传记的内容是荒诞无稽的,与孟村人吴会清自编自续的《吴氏八极秘谱》中的说法如出一辙,是完全由孟村”秘谱”上抄的。又说传记中明载张克明,李大仲,罗疃人,在八极门谱中为吴钟女儿吴荣的弟子。到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吴会清主编的“秘谱”中,张克明,李大仲却变成了身份不明的吴溁的弟子,这不是肆无忌惮的篡改传承吗!还说既然吴会清、吴秀峰、事业卓著,功高盖世,技艺绝伦,为什么“县志”不为其立传,而为张克明、李大仲、黄士海、张景星、张玉衡、李贵章、李书文、韩会清、霍殿阁立传呢?为什么没有一名吴氏高手入传,更没有一名功业卓著者被明载呢?”
关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出版的”沧县志“武术”中刊载的有关八极拳门的历史传承和人物传记中,朱宝德所罗列的几个问题,我用刘云樵先生在著作中引用的李书文先生所说的话,就可让大家明白历史真相。
刘云樵先生是南皮县集北头村人。是李书文先生的晚年弟子。曾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队长。解放前随蒋介石去了台湾。他在著作中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李书文先生住在他们家,传授他八极拳,间暇时间,师徒俩经常谈论“八极拳门”和“沧县志”的事情。李书文说:化臣(韩会清的笔名)想在县志上压人家孟村。可人家吴家功夫太好了,压不住人家,不得不写人家。”他把李大仲,张克明说成是吴钟的女儿的徒弟,简直是胡闹,纯粹是瞎说!”“他们二人去孟村学把式的时候,吴荣都已经八、九十岁了。再说她早已经回婆家了,绝对不可能再回到孟村教徒弟”。
韩会清在1928年被南京国术馆聘为教务长。翌年被沧县政府请回担任“沧县志”“武术”篇主编。他是张克明的儿子张景星的徒弟。李书文的老师黄士海也是张克明的徒弟。所以韩会清和李书文是亲叔伯师兄弟。在韩会清担任主编的这三四年内,他们二人经常见面,座谈沧县武术界和八极拳门的一些名人逸事,以充实志内“武术”篇的内容。由于经常交流,李书文对韩会清在“县志”中的武术篇的想法和做法非常了解,李书文是一代武术大师,心胸宽阔、襟怀坦白、为人正派,有大师风范。虽然韩会清对他的事迹做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但他对韩会清的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和做法却嗤之以鼻。李书文和自己的徒弟刘云樵说的那些话,说明他对韩会清的作法很不满意。
|
隐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