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谈谈成为高手的四大要素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5570次阅读 0次回复
木兮君
2015-11-30 08:37:30
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发展完善,应该说我国的拳击、散打运动把实战作为检验功夫的唯一标准,业已走上了一条科学化、现代化、产业化的正规。但我国民间的武术无疑就显得比较混乱。某些武林门派的人士,要么自我吹嘘,要么互相吹捧。奇怪的是,如此之吹,也能吹成名家,名利双收。似乎武术的价值和地位不用拼搏就会自然形成。对比,我一方面呼吁政府部门能出面认真组织考核,另一方面也为武术爱好者轻易将思考权交给人家感到惋惜。

为了能提高武友们的识别能力,本着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我想依据学功夫的四大要素为标准,评价一下李紫剑先生及其轨迹拳学。

从资料上介绍可知,李紫剑先生是河南巩义县人,自号狂生,于1988年创立了竹林拳法。他自述:“我与大师比学术,一如满月比寒星。我与大师比人格,一如金玉比砖石。我与大师比资格,便实实在在是佛祖比和尚。品位无法同日而语。”他还认为,轨迹拳学“奠定了拳学学科的基础,必将引发一场划时代的拳学革命。轨迹拳学必将以拳学经典的资格载入史册,必将被世界公认而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可以说,轨迹拳学自创始之日起,其内容及信息,就没有在各大武刊上消失过,各位武友在李先生众多的文章或有关的广告里头,可以经常看到类似的豪言壮语,什么“玩兵器玩得最好的就数我”(《少林与太极》2001.4);什么“格斗专家、著名的武林技击泰斗”(《武魂》2001.5)等等。

应该说,李先生把一些修炼武术的经验提高升华到理论高度,对武术界是一种贡献。正如他总结出拳学是人体运动学——大形和轨迹是拳学运动的表象,得手和发力是拳学运动的灵魂。从现实来看,这一拳学理论受到“现代武学”的田克先生、“无限制瞬间致胜术”的陈鹤皋先生以及“野山武道学”的邵发明先生等人的帮助推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从发展创新来看,他仍未打破藩篱:王芗斋大成拳学的多式站桩即为大形,各种试力与单操即为轨迹;而截拳道李小龙的近身发力不就变成了李先生的得手发力吗?

人说学功夫具备四大要素,即功力高、技术高、战术高和境界高。轨迹拳学的功力是通过求诸本体的平易功和借助外物的简易功来练就的。平易功也好,简易功也罢,均非李先生的发明创造。前者抄自大成拳的浑元桩,后者乃是各门各派某些基本功的杂烩。叫人想不透的是,李先生何以要把大成拳能炼就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桩,改叫成傻瓜式呢?这在学术上是否太不严肃了?那会误导多少人啊!另外,按照他的功法指要去练傻瓜式去求功力,远不及按杨鸣尘先生在《王芗斋拳学》一书中的提要去练来的好;练其起伏式更与魏坚毅先生的卧山功难以比拟,真正是“不可同日而语”。

轨迹拳学的技术体系由打斗(步法、拳法、腿法)、缠斗(摔法和拿法)和械斗(棍法、剑法、短刀、软兵)组成,虽说也算比较完整,但少了射法(暗器中之飞镖、飞蝗石等)。并且它的基本功(手法、身法、腿法轨迹)决定了其武功运动的特点是平面旋转、外变、外圆、外化,靠肌收缩,关节屈伸,对阵时二步打人,费时费神费力,并不比拳击、散打来得高明,尚不能从时间、节奏、路线、方位、角度、距离、密度、力度等全方位来谈技术。

所谓战术,即如何打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在这方面轨迹拳学不像一些武术门派中谈得那么多。只是说“你无我有,你有我精,你精我绝”、“以长制短,以快打慢,以谋打乱,以凶打善”、“单要胜人,综合更要胜人”,“守中用中,打顾合一”……即便谈到“逢摔必坠”,那也不高明。实战中逢摔必拿,才能省时省神省力。

最后来谈境界。在武术上,若能像王芗斋、李小龙和魏坚毅先生那样,“敢于单独向天下各类武道高手挑斗应战,奋勇搏杀,在所不惜,不为各种伪言捧吓所动,光明正直立世”,说到做到,这就是高境界。大成拳、截拳道和神虎术都是在实战中丰富、发展、完善起来的,逐渐立下赫赫威名的。而轨迹拳学产生前后,似乎未走出河南巩义,令人生疑。从李先生近年的文章来看,他是不敢负文责的,既不敢和大成拳高手比,看来也不敢与散打高手比(见《武魂》中他的文章),心虚得很,境界自然不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李先生的荣誉之网不是用粗绳索编织的,可能他只适合教而不太会打,只是一个武学理论高于功夫实战的武学家。他过去说的某些话可能是太冒昧了,甚至有点自我膨胀。这一点可以从我与他的一些学生相互交流切磋中看出来。另外,他不敢拍教学VCD光盘,从他仅有的几张公布的武照中,也能看出贻笑大方的初浅错误(如握剑与出剑)。结论是,他和他的轨迹拳学不能代表中华武术的高功夫,高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