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浑圆桩之精辟见解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8455次阅读 0次回复
幻听i
2015-11-18 08:48:42
撑三抱七意思是强调抱、收的意念,是蓄力的过程。当抱桩日久,双臂会产生磁场互斥感,就是当你想着抱的时候,会感到有一种向外撑、涨的感觉,越抱越撑,如同两块磁铁的同极离得越近就会越互相排斥。不要刻意衡量撑抱的分寸,是撑三抱七了,还是撑四抱六了,这样就犯了钻牛角尖的毛病。一般站一个月双臂就会有感觉,这叫“得劲“。此后撑抱的分寸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再往下站就开始“摸劲“了。摸劲是用各种意念逐渐强化磁场感,变成实物感。如意想拉簧就真有弹性十足的感觉。想初步体会到实物感至少要三个月的桩。想练到除了站桩,行动坐卧走皆有感觉,要半年到一年,这时才能开始试力,否则做试力就是瞎比划,一点用都没有。当然这些是后话,已经超出了撑抱要领的范围。
   我曾遇到某人,是随张洪涛学的,他说:做为初学者,要体认到一抱就感到怀里有东西,象个大球一样,贴得很紧,胀得难受,想放也放不下,然而,这只是初步(和大成不同,是不要求意念的,只要把动作做对了)。进一步体认,就是要求整劲,在静态中求得浑身整劲(称为“六面分争力”),之后在动态中求整。他说“抻筋拨骨”四字道尽了初学阶段的内容,就是要把浑身的筋抻长(抻筋拨骨,这不正是形意拳所讲的吗!),抻长之法就是肌肉放松,但筋要挑起,但是一味地放松是练不出来的,必须该用力用力。须老师时时较正。此段话给黄志宇作个参考。
    不要执着,送你十六个字: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我觉得自然这两个字甚好,有了自然,便能求松求静,因松静是有不同层次的。
     手上感觉比腿上强,这种现象完全正常。原因也很简单:1.手臂比双腿灵敏;2。腿上没有加意念。初期阶段可设想两膝之间夹簧。日久,可感觉到抱的是一根气柱,上面手抱,下面双腿内侧夹,而不止是手上的气球。“全身无处不弹簧”这句话谁都知道,可很少有人理解。上面的方法就是这句话的应用。
     有了这种感觉,和人推手时,对方能明显感觉你双臂沉重力量均整,不好对付。但这又只是实作的初级阶段。因为你双腿无感觉,不能走摩擦步,脚下无蹬劲,是头重脚轻。
此时如果专注于气在身内的运行,用意念加以引导,就是气功。都是人练,方法又很相似,结果当然不会相差十万八千里,没什么神密的。
     “抻筋拔骨“没有一定时日死也体会不到,死也不会相信。就这样站着一动不动,也不下腰也不压腿怎么能抻筋拔骨?但这种现象是功夫上阶段的关键,具体什么体会,用语言描述起来要写上千字。如果你听到此说后,站桩时有意绷紧身体的某些部位想达到抻拔的目的就完全错了,那是僵,是大忌。抻拔的感觉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不求也会来。站得时间越多来得越早,像长跑的极限点,跑得米数够了,极限才会来,不能想刚出发时就盼着极限早点来。
     其实意拳的练功方法一点也不神秘和深奥。只要实践就好了。举个例子。我的邻居--54岁的老工人,从前什么拳也不会,一身的病,快下岗了。听说我在练意拳,就跟我一起活动活动。他只学了一个浑圆桩,天天站一个小时,坚持了一年,现在就连武警想搬动他都非常困难。
     别去管什么门户之见,什么保守不传。传给你一就学一,二就学二,足够。难道各位有志青年还想当一代宗师,开武馆为生不成,中国都入世了。多学点文化,练武就是一个爱好而已,切记!
     对,就是松。没有松什么也不是。
  松,不是放松这么简单,包括肌肉松弛,关节韧带抻开,气血通畅,精神抖擞,意念饱满。这就是“形松意紧“。
  在松的前提下,会感到气沿肢体各关节游走,到哪里打通哪里,哪里也会觉得抻得酸痛无比。特别是双肩。有时站完桩,想用手挠挠头,可整条胳膊都不听使唤了,抬也抬不起来,抬起来了挠在头上,手没有一点知觉,好像胳膊不是自己的一样,这就是抻肩时会出现的感觉。除了肩,还有背等。嗨,到时候感觉满身乱窜,今天这儿抻,明天那痛,有得罪受呢!
 我的师爷姚承光说过一句话“站桩一定要站透“,说得很精僻。这句话有好几层意思:一、别浮躁。别管别人已经在练发力了还是实作了,你自己该站什么就站什么。二、站桩过程中的各种反应都要体验到,体验足。我们这有个小伙子,每次站十几分钟就下来了,然后一个人做各种试力,在别人眼前晃来晃去,弄得人家站桩的精神不能集中。搭起手来一点劲都没有。别人说抻筋抻得疼,他还纳闷呢“我怎么就不疼呢?“,真是笑话,就他这样站能抻筋才怪。
   王芗斋的书里说,试力是最难的,此话不假。但你要是桩功扎实,行动坐卧身上都有感觉的话,会很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试力阶段,一点也不难。而且怎么比划都是试力。意拳中的试力是从这些随意的动作中摸索出来的容易上手的,对技击有用的试力。我这个人就是罗嗦,一说就跑题,又说到试力上了。
首先,“肘不离肋”是实战中用下垂的双肘随时注意保护肋部不受攻击的要领,不是用在站桩中的。
  其次,说说肩肘的问题。肘到底抬多高。是肘尖斜向下,还是和双肩几乎平行?你看王选杰和姚宗勋这两个代表人物的拳照都是不一样的。我的结论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定。
  其实每个有此疑问的人在产生问题时异已经有了答案了。“我抬得高一点,就会觉得更容易累,更不容易松,放下来一点就会好一点。“这是你心理的话,也是答案。要知道,双肘每抬高一厘米,双手每前伸一厘米,在站一个小时的前提下,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初期阶段,你的目标是松,从这个目标出发,不妨双肘先低一点,双手离胸前近一点。等你抗过双肩三角肌的疲劳极限,站一次桩不觉得有多累了,再把肘抬起来一点,手前伸一点,就像前面帖子说的大方一点,不要站得小家子气。所以说,这些完全是因人的体能而异,因你练功的时日而异,不必拘泥的。
  我这么一说,你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看先辈的拳照姿势各不相同。他们年龄不同,功力不同,姿势能一样吗。复杂吗?一点也不!其实让你照一张站桩的照片,你会不会想把姿势做得“标准”一点,可是你每次站到最后累得手都快抬不起来了,和照片的姿势一定是两码事了,因为你照像时不是站了一个多小时后照的呀,你是精力充沛时照的呀。我要是看了你的照片学,再去站是不是也会糊涂?
  再往深了说,王芗斋不是说过“不求形骇似,但求神意足”吗?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你不在意念上下功夫老是瞧自己姿势不顺眼,不正违背了这条宗旨吗?这些前辈的话不能只挂在嘴边上不练到身上呀。
  那姿势到底应该怎么样?还是王芗斋的那些话:“前不。。。后不。。。上不过。。。下不过。。。如何如何“咳,你背得肯定比我熟,呵呵。
 要我说,姿势上最难的要领是“吊(悬)顶“。咱们每天学习工作玩电脑,老是弓着背向前抻着脖子,一付“大虾”形像,想把下颌收回来,头顶顶上去保持这个姿势还真难。不良习惯不好改呀。而且不吊顶功夫会减一半呢,为什么,我先不告诉你,嘻嘻。平时就多注意纠正啦!
不良习惯不好改呀。而且不吊顶功夫会减一半呢,为什么,我先不告诉你,嘻嘻。平时就多注意纠正啦!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这么看得起我,都向我提问,我真是受宠若惊。探讨一下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的问题。好像大家对肩肘的问题特别集中。我的理解是肩的要求只要不耸肩和寒肩就好了。下面咱们做两个小实验: 1.双臂自然前平举,不要绷直,两手心向下,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再将两肘左右向外向上微翻,再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是不是在翻的过程中肩比原来耸起来了?  2.双臂做抱球的桩姿,只不过两肘垂直向下,肘尖距离两肋很近。留意一下你的肩。再慢慢的将两肘尖左右打开抬起到斜向下45度左右,体会到肩也同时撑开了吗?所以说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不要耸肩寒肩。做上面两个小练习还可以体会到放松,不用力的感觉。把这种感觉带到桩子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你说的出手和收手是指试力吧。动作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也可以是手在下肘在上,比如做栽拳时,那怎么要求坠肘呢,肘都翻上去了?其实只要肩松肘自然就好了。所以说不必拘泥,不要太在乎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整体力,是一动无有不动,是节节贯通,僵硬的肩部是力量通透的阻碍。  
站桩中要求肩撑肘横可能是为了练出浑圆的棚劲吧。说实话,我的师傅没要求我们肩撑肘横,只要求肩松。就这样师兄弟们各个棚劲都很大,一条胳膊可以担起一个人来,他往上一挑你脚跟就离地了,是发是打随人家便,就这一棚你就成了人家的掌中玩物了,哪有还手余地。用招了吗,什么招都没用。所以意拳讲究无招无势,随心所欲。  
抻筋拔骨是内气充盈,在体内冲击各关节韧带肌肉的结果。所以练内家的都会有这个过程,甚至练一些气功也会有。抻筋拔骨是站桩过程的副产品(没有不好的意思),千万不要有意去求它,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就像你长期练双杠,双手磨出老茧。你能说你是为了磨出老茧才练双杠的吗?  
“肩撑肘横是为了增加头部防护能力”我觉得是无稽之谈。实战中,保护头部一靠双臂双手的格挡,二靠头部的躲闪,你在那肩撑肘横只能让人家把你的脑袋当梨形球打。实战是激烈的、现实的、残酷的,一定要记住着三个特点。不能迷信学了某流派的拳法,就可以从容应敌,挥手之间分出胜负。那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是成龙李连杰的动作电影。实战是类似散打、拳击的,说类似是因为有规则的限制,但也是很接近了。实战的特点永远是“快打慢”,“有力打无力”,就连太极拳也不例外。太极的“四两拨千斤”是一句骗人的话,要么他的拳劲比你大得多,要么他的劲力变化比你快得多,都是符合上述规律。表面上的体格和年龄上的差异是蒙外行人的。从此角度出发,所以意拳吸收了拳击的打法,拳击是最好的最实战的拳了,为什么不为我所用呢?再加上意拳的整劲,威力何其大也!意拳的金龟出水试力就是练的摇摆躲闪,在晃动过程中保持整劲不散,重心不偏,并能随时发力,这不就是拳击吗?
  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最直指目的的,就是最好的。撑三抱七肩撑肘横什么的是为了练出内劲服务,不要在这些手段上徘徊,要时刻留心你的目的。太极拳为了练出内劲要盘上十年的架子,它的方法就是兜了个大圈子,走了弯路,效果也不好。王芗斋改革拳学的精髓就在这儿,把直指目的的、简单的、直接的方法保留下来,并且丰富之。让人少走弯路,每一步都直达目标。我们学拳也要体会他老人家的这个思想,并且把它作为衡量真伪好坏的标准。其它门派的人说,王芗斋别出心裁,搞出这么多种桩子,纯脆是误人子弟。可你练了就明白了,只有站桩才是最简单直接提高内劲的方法,不同的桩法侧重点不同。别人说的对与不对,不辩自明,对于他的保残守缺一笑置之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