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少林古传浑元铁布衫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6033次阅读 3次回复
浑元铁布衫,又名浑元一气功,宗承少林妙兴大师,乃罗汉门正宗护体秘功。
何谓“浑元铁布衫”?“功出嵩山,护体真传;直养横练,抗打排坚;一气贯通,内外浑元”,故名。
浑元铁布衫初以吞吐、贯注为准备,此步功夫,纯为健脏强身之快捷方式。习之百日,即见奇效;习之一年,身体顽强。二步功夫之排打、操硬,纯为自御防身之进阶,既可避坚,精习更能避锐。习之一年,即可不畏木棍、铁尺之击;习之三载,周身均可避坚;精习五年,更赴以恒,则避锐功成,虽钢刀利刃,一吞吐间,即可不畏其锋锐。
一、无我无他势
无我无他势,为浑元铁布衫之开明宗旨。
宜正立身躯,两足左右离开,约与两肩相等,两足尖稍向外斜,成倒八字形。两手掌心向股,五指伸开,两腕稍用力,掌心离股约一拳。两膝挺直不必用力,胸开张,肩后收,头宜直,颏略收。闭目凝神,藏气蓄势,镇静丹田。两眼垂帘,一扫心中积虑,所谓明镜止水,无念无想,无我无他。
计其气息,气出则心中曰一,气入则心中曰二,如是计至百数,凡六组。然后张开两眼,开口吐气,凡三口,将浊气吐出,再行吞吐。
二、吞吐功
1.举掌下按势
承无我无他势,身体姿势不动,只将两手掌心转向前方,微开其口,舌上卷,微抵上腭,两肩后收,胸开张,不可用力过猛,从口吞气入腹,须轻轻悠悠。
吞气愈悠长愈妙,不停,两足跟应吞气之势,轻轻提起,离地约一拳。
不停,两足跟借上身之沉劲,着地,同时两膝稍屈,两肩下沉,两臂稍弯,闭口沉气,使下腹向前迎,但不可显形。
暂时闭口沉气,停止吞吐,使下腹有力。如初习,即用力缓举两手,掌心相对。习之既久,功已深者,则两眼左右轮转各一次,即眼由左而左上、而上、而右上、而右、而右下、而下、而左下、而左轮转一周,再从右向左回转一周,是为一次。名曰开合轮睛,乃童子功也。渐增至三次,再行举手。
待两手举至头顶时,掌心向下,手指微接,随即用力向下按,同时鼻中吐气,使浮气出,而丹田气存。初习者,两臂骨节,不见响动,且酸痛异常。习之既久,功夫已深,则骨节咭(ji)咭有声,气随意注,顿觉腹坚如石,臂力加增。
不停,缓按两手,掌心向下,用力作势,同时鼻中继续吐气,使浮气排出,丹田有力,两眼开张,直视身前。
吐气愈悠长愈佳,不可用力,两掌继续下按,待按至胸下时,两臂两腕用力益猛,唯须缓慢而有力,切不可急速,待按至下腹前,方停止吞吐。喉间咽气一口,不可随意吞气、吐气,即待第二次吞吐时,再行开口吞气。
尤须注意者,即吞气时两手不用力,吐气时用力,以下仿此。
【吞吐解】
浑元铁布衫之吞吐法,亦即呼吸之别名,道家所谓“导引吐纳”,释家所谓“练气行功”,儒家所谓“善养浩然之气”,均功同名异也。吞气有以鼻吞或口吞之分,亦即文法、武法之别也,俗谓文火、武火。吐气则完全以鼻行之。
口吞为武法,如吞吐八势、排打五势、操硬功五势是也。其法即微开其口,舌上卷,微抵上腭,握固神思,冥心凝目,轻轻悠悠,用口吸气,俗谓“喝气”,又名“吃气”,又名“天罡气”,默念“呵”字,是为吞气。再闭口藏舌,使气下降,贯注小腹,是为沉气。由鼻孔呼出,俗谓“醒气”,默念“哂”字,亦须轻轻悠悠,是为吐气。以上则称武法。
鼻孔吞气为文法,如无我无他势、澄心静气势、贯注六势、按摩八势是也。即闭口,舌上卷,抵上腭,心静神敛,由鼻孔吸气,俗谓“闻气”,默念“嘘”字,亦须轻轻悠悠,是为吞气。使气入于小腹,是为沉气。仍由鼻孔呼出,醒气,默念“哂”字,是为吐气。
总之,口吞为武,鼻吞为文,文武并行,火候相间,收效自速。单用武火,习者易致内伤;单用文火,习者稍有不慎,每易致魔。均不及文武火候相间之为速,此则浑元铁布衫之别开生面者。
2.合掌提拳势
承上势,身体姿势不动,待其咽气一口后,即微开其口,舌上卷,微抵上腭,两肩后收,胸开张,不可用力过猛,从口吞气入下腹,须轻轻悠悠。
吞气亦须悠长,不停,两足跟应吞气之势,轻轻提起,足跟距地约一拳。
不停,两足跟借上身之沉劲,着地,同时两膝稍屈,两肩下沉,两臂稍弯,闭口沉气,使下腹向前迎,但不可显形。
暂时闭口沉气,停止吞吐,使下腹有力。如初习者,即用力伸下五指,两掌相合,左手拇指按右手拇指。习之既久者,则两眼左右开合轮睛,再将两手伸下,伸开五指。
再虚握两手成空拳,少林所谓弹子拳是也,用力上提,而松肩,堕胯,头顶,开胸,亦须缓慢,同时鼻中吐气,下腹微向前迎。
不停,待两手提至小腹前时,即暗用分劲,向左右分提之,同时两臂渐渐弯曲,两掌心渐渐向上转,肩愈下沉,胸愈开张,下腹愈有力。
不停,待两手提至两肋旁,而两掌心向上、两肘向后时,方停止吞吐。喉间咽气一口,不可随意吞吐,即待第三次吞吐时,再行开口吞气。
3.变掌下按势
承上势,身体姿势不动,待其咽气一口后,即微开其口,按前法吞气。
稍停,足跟提起,亦按前法。
稍停,足跟着地,闭口沉气,两膝稍屈,亦按前法。
停止吞吐,初习者,用力缓举两手;习之既久者,开合轮眼。待两手举至两肩上,亦按前法。
两手乃渐向内合,待两手指微接于头顶上,两膝已渐渐伸直,亦按前法。
即缓按两手,用力作势,同时鼻中吐气,亦须悠长,两臂两腕用力,待按至下腹前,方停止吞吐,咽气一口,亦按前法。
4.提转分掌势
承接上势,待咽气一口后,身体姿势不动,按前法吞气。
足跟轻轻提起,亦按前法。
足跟借上身之沉劲着地,闭口沉气,亦按前法。
两掌反腕,掌心向外,指端相对,从胸前上提向外转,肩下沉,肘下堕,头顶上攒,下腹有力,同时按前法鼻中吐气。
稍停,待转至两臂左右伸直为度,肩须松开,两手掌心向下,指端向左右极力伸开,下腹沉气,停止吞吐,并咽气一口,亦如前法。
5.双手翻掌势
承上势,待咽气一口后,身体姿势不动,按前法微开其口,吞气。
足跟轻轻提起,亦按前法。
足跟着地,闭口沉气,亦按前法。
稍停,两腕指端转向前下方,掌心由下转向后、再向上,同时吐气,亦按前法。
缓缓转腕,待转至两臂伸直、掌心向上,停止吞吐,并咽气一口。
6.收举按掌势
承上势,待咽气一口后,身体姿势不动,微开其口,按前法吞气。
足跟提起,亦按前法。
稍停,足跟着地,闭口沉气,使下腹有力,松肩,堕胯,屈膝,瞪目。
稍停,两手向上举,掌心向内,亦按前法。
稍停,两手举至头顶,两手指端轻接,膝已伸直,掌心向前(稍向下方)。
两手按至下腹前,同时停止吞吐,亦按前法,咽气一口。
7.提掌下分势
承上势,待咽气一口后,即按前法,微开其口,吞气。
不停,足跟提起,亦按前法。
足跟着地,闭口沉气,亦按前法。
两手掌心向外(稍向下),从下腹前上提,向左右分开,分向两股侧,同时按前法吐气。
不停,两手分至两股旁,掌心向前,膝已伸直,五指伸开,同时停止吞吐,并咽气一口,亦按前法。
8.双爪按腹势
承上势,上身姿势不变,只左腿向前、右腿在后,两手掌心向下,置于两股旁,两膝稍屈,身体重点在左足跟,开口吞气,亦按前法。
闭口沉气,下腹向前拥,松肩,堕胯,头顶上攒,两眼张开。
稍停,使气注入下腹,用力前迎,两手五指抓劲,强按下腹,两下相抵,同时鼻中吐气,亦按前法。
再右腿向前,左腿在后,按前法吞气。
闭口沉气,下腹前拥,松肩,堕胯,头顶上攒,两眼张开。
五指用力,强按下腹,亦按前法吐气。
如用两手掌拍击小腹,亦可使小腹坚实,而同时吞吐,则气随意注,为用亦广。
三、澄心静气势
左足并靠右足,成身体正立姿势,两腕微靠两股,掌心向下,头直颏收,两眼张开,沉肩,头顶上攒,以鼻深吞吐三次。再闭口藏舌,而行调息,即鼻吞鼻吐,如平常呼吸,同时清静心思,气沉丹田,期收至效,则外魔不侵,内邪远避。习技者能深解乎此,其于练功却病之道庶几得之矣。
此势约二三分钟,再行贯注功,以期贯注四肢百骸,为我用也。
四、贯注功
  1、左右甩掌势
  骑马势,两腿勿用深屈,身体正直,两肩轻垂,左手向左平伸,右手屈置左肩前,两手掌心向下,头稍左斜,目视左手指端,此时肩须极力松劲。
  稍停,左手向右屈,右手向右甩,掌心向下不变,同时用鼻吞气。较吞吐八势则异,须注意及之。
  稍停,待至右手向右平伸,左手屈置右肩前,掌心仍向下,此时肩须极力松劲,同时鼻中吐气,亦按前法。
  稍停,反前法,右手向左屈,左手向左甩,同时鼻中吞气。
  不停,左手甩至向左平伸,同时鼻中吐气。
  如此往复若干次。
  2、分拳蹬腿势
  右拳虚握,屈肘胸前,拳心向内,左臂在外,左拳虚握,屈肘胸前,拳心向外,右臂在内,左腿提起,右腿伸直,松肩,堕胯,头顶上攒,闭口藏舌,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左腿猛力蹬出,唯足不着地,足跟用力下蹬,同时鼻中吐气,亦按前法。两手应吐气之势分开,左手向下,拳心向后,右手向上,拳心向前,使丹田有力,气贯四肢。此为左势。
  稍停,将两拳收回,左足着地,再将左拳虚握,屈肘胸前,拳心向内,左臂在内,右手虚握,屈肘胸前,拳心向外,右臂在外,右腿提起,左腿伸直,同时鼻中吞气。此为右势,与左势相反。
  稍停,右腿猛力蹬出,足不着地,右手向下,拳心向后,左手向上,拳心向前,用力分而撑出,同时鼻中吐气,亦按前法,使丹田有力,气贯四肢。
  如此左右势往复若干次。但在两手向左右上下分时,须用撑力,有如托沉重物状,足底似蹬千斤石状,而心中默念气贯四肢。
  此势效果最大,初习颇苦之,不三数日,周身酸痛。待习之既久,则肌肉坚实,气贯四肢,而骨节咭咭有声。
  3、双臂互撞势
  骑马势,两手如合抱势,但不接触,指端向前,掌心向下,虎口要圆,两臂弯曲,松肩,堕胯,头顶上攒,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两臂猛向中央互撞,左臂在下,右臂在上,使丹田有力,同时鼻中吐气,默念气贯四肢,尤须注意两臂。
  稍停,两臂张开,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两臂再猛向中央互撞,右臂在下,左臂在上,同时鼻中吐气。此势互撞时,须适当吐气未已之际,而五指仍伸开。
  初习时,两臂不必用力相撞,轻轻接触即可。待习之日久,再猛力相撞。习之百日,则肌肉坚实。习之一年,再与排打第5势相辅为用,则所谓“铁臂功”成矣。
  如此左上右下、右上左下,往复互撞若干次。
  4、前后伸掌势
  左弓势,两拳虚握,屈肘胸前,右拳在内,左拳在外,两手拳心向内,两眼注视左拳,同时鼻中吞气,松肩,坠肘,头顶上攒,下腹前拥。
  稍停,右拳变掌,向前猛力伸出,掌心向前,指端稍向左方,左拳(变掌)猛力向后伸出,掌心向后,指端稍向右,眼视右手指端,两臂向前后伸出时,右手须用撑力,左手稍含搂力,两肩松开,周身抖擞,使丹田有力,气贯四肢,同时鼻中吐气。
  稍停,两掌收回,仍为掌,屈肘胸前,左臂在内,右臂在外,掌心向上(稍向内),眼视右手指端,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左掌向前,右掌向后,猛力伸出,左手掌心向前,指端稍向右,右手掌心向后,指端稍向左,眼视左手指端。两掌伸出时,左手须用撑力,右手稍含搂力,松肩,周身抖擞,使丹田有力,气贯四肢,同时鼻中吐气。
  稍停,右膝弯曲,从右向后拗身,变为右弓势,两掌收回,即变为拳,屈肘胸前,拳心向内,两拳虚握,左拳在内,右拳在外,眼视右拳,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两拳变掌猛力伸出,左手向前,掌心向前,指端稍向右,须用撑力,右手向后,掌心向后,指端稍向左,稍含搂力,松肩,下腹前拥,使丹田有力,气贯四肢,同时鼻中吐气。
  稍停,两掌收回,仍为掌,屈肘胸前,右掌在内,左掌在外,掌心向内,眼视右手指端,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两手前后猛力伸出,同时吐气,亦按前法。
  如此左右往复若干次。
  初习颇苦之,甚至周身酸痛,尤以腋胁较为吃力。习之百日,则肌肉坚实。勤习一年,则气贯四肢,骨节咭咭有声。习之三载,则气随意注。再与排打、操硬功相辅为用,则“铁肋功”成矣。
  5、双手揉球势
  骑马势,两膝稍屈,两臂弯曲,两掌如爪,掌心向下,虎口要圆,松肩,头顶上攒,颈须挺直,镇静丹田,两眼张开。
  右掌由胸前屈置右腋窝,指端向后,掌心向上,左掌移置右手前,掌心向上,松肩,堕胯,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右掌掌心向上不变,沿右腋窝向后伸出,松肩,使右臂向后伸直,左掌由右肩前向前伸出,掌心仍向上,两手五指强伸,同时鼻中吐气。
  稍停,右掌向前移,掌心仍极力向上,左掌由胸前向左腋移,掌心仍保持向上。头稍向右转,眼视右手指端,使下腹前拥,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两手如抱物然,轻轻向前移动,待至右掌移至额前,左掌移至胸前,此时两手掌心已上下斜对,即右手掌心向前下、左手掌心向前上,眼视右手指,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两掌继续向前移动,待转至左掌在额前、右手在胸前,两掌仍保持相对,眼视左手拇指,同时吐气。
  两手如揉空悬之球然,须缓而有劲,气随意注。
  稍停,左掌屈置左腋窝,掌心向上,指端向后,右掌移置左手前,掌心向上,眼视指端,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左掌向后伸出,右掌向前伸出,两手掌心仍向上,眼视右手指端,同时吐气。
  稍停,左手向前移动,右手向左腋前移动,两手掌心仍保持斜向相对,头稍向左转,眼视左手拇指,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两手如抱物然,轻轻向前移动,待移至左掌在额前、右手在胸前,两手掌仍斜对,即左手掌心向前下、右手掌心向前上,同时鼻中吞气,两眼张开。
  稍停,两掌继续向前移动,待移至左掌在胸前、右掌在额前,两手掌心仍保持相对,同时吐气。
  两手亦如揉空悬之球然,须缓而有劲,气随意注。
  此势初习腰腹两胁苦甚。待习之百日,则觉胸襟开阔,爽快异常,勤习一年,则气贯四肢,从腋肋渐达指尖,其效妙甚!
  6、左右推揉势
  骑马势,两膝稍屈,两臂弯曲,掌心向下,五指伸开,虎口要圆,两肩松下,胸开张,颈宜直,眼瞪起,头顶上攒,闭口藏舌,镇静丹田。
  右肩下垂,右掌作向左前推揉势,左臂弯曲,作向左前揉推势,即右手下沉、左手浮起,上身稍向左倾,使下腹向左前拥出,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两手掌心渐转向左前方,指端渐转向上方,头稍向左前转,两手含揉推之势,眼视左手指端,使丹田有力,气贯四肢,同时吐气。
  稍停,两掌继续向左前推揉,左膝渐屈,右膝渐直,下腹前拥,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待推揉至两臂伸直,右臂渐屈,掌心转向前,左臂稍屈,掌心转向前,两掌指端向上,虎口相对,作向回带领之势,身体略收,同时吐气,使丹田有力,气贯四肢。此为向左推揉势,乃阳柔阴刚之势。
  稍停,左肩下垂,左掌作向右前推揉势,右臂弯曲,作向右前揉推势,即左手下沉,右手上浮,上身稍向右倾,使下腹向右前拥出,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两手掌心渐渐转向右前方,指端渐渐转向上方,头稍向右前转,两手含揉推之势,眼视右手指端,使丹田有力,气贯四肢,同时吐气。
  稍停,两掌继续向右前推揉,右膝渐屈,左膝渐直,下腹前拥,同时鼻中吞气。
  稍停,待推揉至两臂伸直,左臂渐屈,掌心转向前,右臂稍屈,掌心转向前。两掌指端向上,虎口斜对,作向回带领之势。身体略收,同时吐气,使丹田有力,气贯四肢。此为向右推揉之势,亦阳柔阴刚之势。
  此势初习时,要领极难领悟。习之百日,则肌肉坚实。勤习一年,则气随意注。
五、排打功
1.排胸左右势
左足踏出,左拳握紧,屈肘胸前,右拳紧握,斜拖于后,同时微开其口,舌微抵上腭,吞气,眼视左拳,默念胸坚如石,气贯上身。
待吞气已毕,即将右拳排击左胸,同时按前法吐气。唯吐气须与拳着胸时并行,且胸须稍向前迎。此为左势。
如此继续排打。初习者,击四次、八次、十二次,渐渐增加,以四十次为度。其初也,排打力小,愈久愈增,吐气声音亦愈大。
右足踏出,右拳紧握,屈肘胸前,左拳作欲击右胸之势,同时微开其口,吞气。
待吞气已毕,急将左拳猛击右胸,同时吐气,亦按前法渐进,至四十次为度,此为右势。
此势习之百日,则肌肉突起,勤习一年,则不畏拳棍之击。习之三载,则利刃可避。而迎面前胸最易致伤害命之六穴,亦可无虑矣。
【运气解】
排打、操硬功之时,应将目的所在,默念于心,制成短简字句,念念不绝。例如其目的胸肌坚实,且志求不畏击,则默念胸肌坚如铁石,气鼓注包罗于此,在吞气待吐之际,而施行排打、操硬功,如是则心、气、力一致,而其效见矣。但在排打或操硬功之际,吐气(即鼻孔醒气)须待拳、棍、铁尺着身时同时行之,过早过迟,均非所宜也。
2.排肋左右势
右足踏出,右拳紧握,默念气由丹田贯入右肋,右肘横屈胸前,拳心向前下,虎口向内,左拳作欲击右肋势,同时微开其口,舌微抵上腭,吞气。
待吞气已毕,急将左拳猛力击右肋,下腹前拥,右肋向前迎抵。同时吐气,亦按前法。而须渐进,以四十次为度。此为右势。
左足踏出,左拳紧握,横肘胸前,拳心向前下,虎口向内,右拳作欲击左肋势。同时微开其口,舌微抵上腭,吞气。
待吞气已毕,即将右拳排击左肋,使下腹前拥,左肋向前迎抵,同时吐气,亦按前法。而须渐进,以四十次为度。此为左势。
此势初习亦颇苦之。习之百日,则两肋肌肉坚实。勤习一载。即可避坚,如铁尺排打,不畏拳击。习之三年,则利刃可避矣。
3.排腹左右势
右足踏出,右拳紧握,右肘屈置右肋,拳心向上,左拳置额上,拳心向前,松肩,使下腹前拥,同时开口吞气,亦按前法。
待吞气已毕,即将左拳排击右小腹,使小腹前迎,同时吐气,亦按前法。此为右势。
稍停。左拳提起,仍置额上,同时开口吞气,亦按前法。
待吞气已毕,急将左拳击左小腹,亦按前法,同时吐气。
左足踏出,左拳紧握,左肘屈置左肋,拳心向上,右拳置额上,拳心向前,同时开口吞气,亦按前法。
待吞气已毕,右拳排击左小腹,同时吐气,亦按前法。此为左势。
稍停。再将右拳提起,仍置额上,同时开口吞气。
待吞气已毕,即将右拳排击右小腹,同时吐气,亦按前法。
此势初习者苦之,且觉痛楚。习之百日,则小腹坚实。勤习一载,则气贯丹田,不畏拳击。
左右往复击之。其初以十次为度。排击时使小腹有力,而且前迎。排打力量须渐渐增加,同时吐气且须与击着相应。
4.排打心窝势
左足踏出,左拳紧握,左肘屈置左肋,右拳置额上,同时开口吞气,亦按前法。
待吞气已毕,右拳轻击心窝,同时吞气。初习者,须轻轻击之,不可用猛力,须渐渐增加力量。此为右势。
右足踏出,左拳置额上,右肘置右肋,同时开口吞气。
待吞气已毕,左拳轻击心窝,同时吐气。此为左势。
初习者须轻缓,渐渐增加力量,且初习苦甚。习之百日,胸肌坚实。勤习一年,气随意注,则不畏拳击。是为排打第四势。
5.排臂左右势
左足踏出,左臂伸出稍弯,拳心向右,虎口向上,右臂屈置额前,拳心向外,两拳虚握,松肩,堕胯,头顶上攒,同时开口吞气。
待吞气已毕,右拳猛力下击,左拳变掌,接击右小臂,右肩极力下沉,右臂前推,右手食指极力伸直,右臂与左掌接触时,含圈力向前抵,眼视右手食指,同时吐气。此为右势。
右足踏出,右臂伸直稍弯,左臂屈置额上,两拳虚握,右手拳心向左,虎口向上,左手拳心向前,虎口向下。同时开口吞气。
待吞气已毕,左臂猛力下击,右拳变掌,接击左小臂,左臂极力下沉,左臂前推,左手食指极力伸直,左臂与右手接触时,含圈力前抵,眼视左手食指,同时吐气。此为左势。
此势亦须渐进。初习以十二次、十八次,至八十次为度。习之百日,则臂膀肌肉坚实,习之一载,则食指与小臂坚如铁石。铁臂功无意习得,与人交手,可以防身,可以致胜。两臂互撞,挟持敌手腕臂,或敌方击下即提起挑挂,再继劈下,临机致胜,确有奇效。
六、操硬功
1.铁头功
(1)骑马势,两膝稍屈,左手紧握砂袋之末端,右手紧握中段,左手置于下腹前,掌心向下,虎口向前,右臂伸出,稍弯,右拳与左拳斜向相对,掌心向左上方,虎口向前,默念气贯百会(百会穴,即顶门)及额心(额心穴,即前额骨),确信坚如铁石,同时微开其口,舌微抵上腭,吞气。
砂袋:以水龙袋或粗布数层之长袋,内盛炼制之铁砂及绿豆、麸子。炼制铁砂,系用细铁珠砂盛于旧铁锅内炒红,浸入鲜猪血内,炒七次,浸七次,再埋入土中二十一天,去其火性,然后放入砂袋内,两端用丝线缝固之。
待吞气已毕,两手合力,抡起砂袋向顶门击之。头顶俟砂袋击下时,须收下腭,头顶向上攒、向前迎,同时鼻中吐气。
亦须渐进,盖头骨甚薄,初习时气不能十分鼓注包罗,可用力小,渐次力猛。此势习前,须多习无我无他势,以期心静神效。
初习可四次、八次、十二次,至二十次为度。并须自己留意,若觉痛楚过甚,须缓而击之。习之百日,则头顶肌肉虽薄而坚实。勤习一年,则贯顶开砖。习之三载,则贯顶开石。避坚不畏击,但须于操硬功第二势、第三势并合之。
(2)骑马势,将砂袋放于顶门上,前后垂下两端,左手将砂砖一块至三块,放于砂袋上,中食指二指扶于砂砖之下缘,掌心向内,免其落地,右手持另一砂砖之下缘,伸直右臂,掌心向前,同时开口吞气。
待吞气已毕,右手将砂砖上举,击头顶上之砂砖,同时鼻中吐气。头顶俟砂袋击下时,须收下颏,头顶向上攒、向前迎,颈挺直,默念气贯百会,自信吾之头顶坚如铁石!
亦须渐进,其初也,必不能碎,甚至头痛。但据实验结果,如操之以时,持之以恒,百日即可一击而碎,而头无恙也。初习以四次、八次、十二次,至二十次为度。勤习一年,即可以砖击头,吐气攒顶,一击而砖碎矣。习之三年,则不畏拳棒之击,铁头功避坚得之矣。
(3)骑马势,两膝稍屈,左手将砂砖一块或三块,放于顶门,以食指、二指扶于砂砖之下缘,右手持另一砂砖之下缘,伸出右臂,掌心向前,同时开口吞气。
待吞气已毕,右手将砂砖上举,击顶门上之砂砖,同时鼻中吐气。头顶俟砂砖击下时,须收下颚,头顶上攒、前迎,颈挺直,默念气贯百会,自信吾之头坚如铁石,则气随意注,可一击而碎。
此势亦须渐进。初习四次、八次、十二次,至二十次为度。如习之百日,则贯顶开砖。勤习三年,则铁头功成矣。
再,习击砖以后,可用一寸宽、数分厚之铁尺击头,一击弯之;再易钢尺,一击折之;再易圆木棍击之,吐气攒顶,击之无恙,甚将棍折,是则要在学者之恒心耳!即欲强身健体,不期致用,然肌肉坚实,气血流通,丹田有力,益寿延年,亦佳事也。
2.铁背功
左足踏出,两手紧握铁扫帚之柄,右手在前,掌心向左,虎口向前下,左手在后,掌心向右,虎口向前下,同时开口吞气,上身前迎,头顶上攒。
铁扫帚:即用铁丝长三尺一束,约七十根至一百根,缠为扫帚形,上端散开,下端束布缠丝为柄。铁丝亦须炼制者,即铁丝放炉上烧红,浸入鲜猪血内,烧七次,浸七次,再撒石灰,用布包裹埋于土中二十一天,去其火性,然后取出备用。
待吞气已毕。两手将铁扫帚抡起,向脊背击之,须右手至虎口向下,反腕,掌心向前,同时吐气,脊背向上迎抵。
此势亦须渐进,初习四次、八次、十二次,至二十次为度。衣服不可过薄,亦不可过厚,以铁扫帚击时,初习觉痛不至外伤为度,最好以薄绒衣为佳。待习之功深,则赤背亦可行之,渐易木棍铁尺击之。此为右势。
左足踏出,右手在后,左手在前,为左势。
习之百日,则肌肉坚实。习之一年,脊背可不畏拳棍之击,且开砖易如反掌。勤习三年,即可避坚避锐,而龟背功成矣。
3.铁腔功
左足踏出,左肘屈置胸前,左拳紧握,掌心向上,右手紧握铁扫帚,拖于右股后,胸腹前迎,同时开口吞气。
待吞气已毕,右手将铁扫帚抡起,向左胸、左肩、左臂击之,同时胸肩向前迎,鼻中吐气。
此势亦须渐进,衣服同上势。初习四次、八次、十二次,至二十次为度。此为左势,右势反此。
习之百日,两肋、肩、臂膀肌肉坚实。习之一年,即可改木棍、铁尺,击胸臂膀两肋,不畏痛楚。勤习三年,则避坚即成功,而不畏利刃,避锐亦可得之。
所谓三节棍击胸、铁尺排肋,则气随意注,包罗周身,运用裕如,乃其小者焉。但操硬功虽此五势,而其中包括甚广,如竹片排打、沙砖排打周身等,要再习者心领神会矣。
七、按摩功
按摩功,俗为放火,在硬气功最关紧要。气息吞吐之火,排打操硬功之火,如不明放火,将来两耳、两目容易致疾,或他部发生病象。练者实地经验,以走两目者为多,两耳次之。因一般自私拳家,每故意不传,致使求学者,每多向隅。但在此时,放火发汗,毛孔已开,怕风,须先在室内或避风处散步,再行任意散步为要。
1.按摩顶门势
两足分开直立,两足离开间隔与两肩相等,两掌合拍,左手拇指压于右手拇指之上,两臂上举,指端向后上方,用食指之缘,前后往来按摩顶门,同时以鼻吞气,须缓和,镇静丹田,胸开张,头上攒,两眼极力开张,以消顶门操硬功、吞吐之火。
如此往复若干次。待火气消而汗液降为止。
2.按摩额心势
身体姿势不动,左右手均可,用掌横按额心,五指伸开,掌心向内。如以右掌按摩,左臂屈置背后命门处,以消额顶之火,而清心却邪也(额骨通心,故也)。两眼张开。
3.按摩眉梢势
身体姿势不动,两手紧握,使两手食指之中节极力弯曲突出,用食指中节按于两眉梢之凹陷处(按即攒竹穴)转揉小圈按摩之,以消两太阳之火。两眼极力张开。
4.按摩眼眶势
身体姿势不变,两拳紧握,使拇指之根节极力弯曲突出,即以拇指根节按于上眼眶上,沿眼眶按摩。即左手由上而左、而下、而右、而上转一周,右手由上而右、而下、而左、而上转一周。
如此按摩,转至若干周,以消两眼之火,而舒肝也。且两眼更极力张开,待两眼清朗、泪水流出为度。
5.按摩太阳势
身体姿势不变,两手掌心向下,两手拇指按于两金钱穴(即太阳穴)上。强压通耳之筋络,向下、向后按摩之,以消两颧之火及耳上之火。两眼张开。往复若干次。
6.按摩两耳势
身体姿势不变,两掌伸开,按于两耳上,使两手食指、中指离开,挟持两耳,两掌用力按劲、挟劲,向上、向下来往按摩。向上劲小,向下劲大而长,以消两耳之火。
盖五官七窍,大多相通声气。浑元铁布衫练后最注意多行按摩者,厥唯两耳、两眼。如按摩得法,决无耳聋、眼起白云之弊。两眼更易张开,往复若干次,待耳中嗡嗡冒火,而脑府清朗为度。
7.按摩发根势
身体姿势不变,两掌捂于顶门,向下按摩之,同时头顶上清,两眼张开,两手向下。按摩时,如吾人泅水之际,甫由水中探首外出,畏水入目,用两手按摩头面去水之状。再用两手由面上往下按摩,如捋须状。
8.自由按摩势
身体姿势随便,立势、骑马势均可,仿照理发之放睡,两手虚握成拳,捶击周身各部,以消各部排打、操硬功之火,而行其气,最为重要。其法如骑马势,可先捶击两肩、两肋、胸、腹、左臂、右臂、腰、臀、股、腿。最好两人互相捶击,较为周密便利。
9.揉球散步势
两手应两足前进之势,来往前后旋动,有如揉球状,两膝稍弯,使丹田有力,以舒各部之气血。
练功后,如再练习拳械,借舒其气而放其火,则更妙矣!

贷卑秀

2014-12-24 10:47:40

楼上的别说的那么悲观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十分赞同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渡剥

2015-1-25 22:23:50

我就搞不明白了,看帖回帖能死人么,居然只有我这么认真的在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3

贷卑秀

2014-12-24 10:47:40

楼上的别说的那么悲观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十分赞同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渡剥

2015-1-25 22:23:50

我就搞不明白了,看帖回帖能死人么,居然只有我这么认真的在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