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拳以“筋骨撑拔”来训练劲力,所以一般都不会肌肉十分发达,但却皮沉肉厚,骨骼宽厚,显得强壮。其实传统拳并不是排斥肌肉,而是以“关节大筋”为主宰,肌肉作为连接关节的谋介,由肌肉的伸展收缩变为筋骨的崩弹,在动作能力上变得更简单、暴力。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产生更强的速度和劲力,并且“大筋”不易疲劳,可以长时间发劲,而不会很快衰退,甚至越打越精神,实现了低能耗,高效率。同时,经常的“撑筋拔骨”使得肢节变得异常“坚硬”,此时肌肉又是松的,这就达到了传说中的“棉里夹铁”的境界。传统拳也会练一些重器械,比如”“石锁、石担、钢珠包……”重量都比较大,看上去似乎不用肌肉玩不转,其实借助“内脏的提坠”,用身体的重量去对抗器械的重量,反而显得从容不迫。器械的训练也是将“身体的重量挂在手上”的一种特殊训练方式,是“筋骨与内脏”结合的必经之路,可以做到“臂如灌铅”,势大力沉,使筋膜腾起,双臂如刀,大有“快刀斩乱麻”的气势!
2
“关节与大筋”的关系就如同一串用橡皮筋串联起来的珠子,珠子撑开了,皮筋就崩紧了,珠子合紧了,则皮筋恢复原状,但皮筋就是皮筋,它是一直拉着的,不存在完全放松的问题,这就类似于我们要求的“彭劲”,肌肉松,但每个关节都是微撑的。所谓的“撑筋拔骨”就是在“紧”的基础上再“紧”一下,从而产生“弹力”。各关节之间都是协同配合的,光撑开一颗珠子没用,得撑开一串,它们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关节就是一个“运动系统”,是相互牵制的,相互影响的。人体的“缩涨”是骨节的“开合”,并非单纯形体的动,我们在发每一把劲力时,所有的关节都瞬间进行了“开合”,甚至连续若干下,这就是所谓的“身如弹簧”!
3
练习“撑筋拔骨”的过程中,有些朋友动作全对,但就是找不到弹力,原因有两个:一是身体过分求“松”,肌肉松了,浑身的“大筋”也松掉了,就如同“琴弦”,调得太松,“弦”崩不紧,就无法“弹”,发不出悦耳的声音一般;另一种,就是过“紧”,身体的“肌肉”质地比较“硬”,表现在一些刻意训练肌肉块的朋友身上,松紧变化不好,自身无法对肌肉进行调节,以至于肌肉始终将关节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无法撑拔开,大筋无法拉伸而失去崩弹的能力。针对此类情况,大家在练习时,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应对。比如像第一种情况,我们则需要改变全身丝毫不用力的现状,学会如何保持关节“张力”,使关节缝隙始终撑开、撑紧,保持好关节的弹力,再去通过寻找阻力,做到拉紧,然后才能“弹”。第二类情况,则需要学会如何使肌肉放松,使肌肉不参与用力,尽量要在阻力的前提下,多打数量,对关节的撑拔进行强化,当能找到一点“弹”的感觉,则要细心去领会,由点及面,这样会越来越好,从而进入到“筋骨”训练的范畴!
|
濂翳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