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全国唯一一所眼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参加了亚太地区血管会议。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四川大学研究中医的教授的汇报,他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验证了中药川芎在血管疾病的作用。 与会人员里,有十多名“青年千人”计划教授,美国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一半以上获得该奖的人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拉斯科医学奖被誉为诺奖风向标),以及全世界顶尖血管疾病专家。 他让来自全世界的现代医学大拿明白,部分中药的作用是值得研究与验证的的。这位教授引用了孙思邈对川芎的发现,并引用了《本草纲目》对川芎的记载。当他用撇脚的英文解释《本草纲目》时,与会人员很多都笑了,觉得很无厘头。但是川芎对血管闭塞的治疗作用,我们已经报道千年。 但接下来他的学术报告,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他从川芎里分离出了一种叫TBN的化合物,并详细了研究了它在血管疾病的作用,从细胞氧化应激讲到细胞通路。面面俱到,数据详实。 因为保密协议,我不能在这里透露太多。 但他对中药川芎在缓解血管硬化的作用让在座的现代医学大拿瞠目结舌,啪啪打脸。 但是他让我知道中药的是可以被科学验证的,而且都很多科学家正在这个道路上前进。 中医理论是糟粕,但中药,毫无疑问,是中医仅存的瑰宝,而我们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当之无愧要担负起科学化他们的工作。 将有害无益的从药物中剔除,有效有益的我们从中药中分离出来,用现代医学吃透,申请专利,再销售到世界各地,不仅治病救人,也能创造经济收益,也算是我国的自己的研发的新药了。
|
侵腹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