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医室几代人习医、行医的经历给太和后人们留下了不少珍贵中医老物件。其中有两幅“明堂图”就非常珍贵。 “明堂”本来是指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要在此举行。在中医里“名堂”这个词还有着不同的含义。 一是指人体鼻子的部位。因其位居面部中央,故名。《灵枢·五色》:“明堂者,鼻也。” 二为针灸模型或图书表明腧穴的标志点。旧时人体经脉孔穴图,称明堂图或明堂孔穴图。《医说》:“今医家记针灸之穴,为偶人点志其处,名明堂。” 以“明堂”为名可见在古代中医的认识中把经络腧穴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明堂图一般包含四幅,即“脏腑明堂图”、“正人明堂图”、“伏人明堂图”、“侧人明堂图”。分别描绘了人体内脏的关系,阴阳经脉的循行分布,及各经脉的起源点。 太和医室收藏的这两幅就是,“脏腑明堂图”和“正人明堂图” 右边图为“脏腑明堂图”,上面的题字描述了五脏、六腑、九窍、百骸的分布和联系,尤其强调了它们之间节节贯通,密不可分的联系,体现出中医整体辨证的思维方式。 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上至脑,下至尾骶,肾主之也。两乳中间名曰膻中,为气聚之海,能分布阴阳,不可损也。膈膜在心肺之下,肝肾之上,周回相隔如幕,以遮浊气,使不熏蒸上。阑门在大小肠之间。津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溺之所出,精之所施。摇心旌则欲动,命门三焦之精从此泄矣。人之五脏、六腑、百骸、九窍、脉络尽皆贯通,节节相续,无有间断,今画其大略使观者便览。
左边图为“正人明堂图”,是人体正面经络走向及穴位分布。中医认为人体正面即胸腹部为阴,背面即腰背部为阳,所以人体阴经多分布在人体的正面和四肢的内侧。六条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手少阴心、足少阴肾、足太阴脾。 手之三阴从脏走至手,手之三阳从手走至头,足之三阴从足上走入腹,足之三阳从头下走至足,脉络传至,周流不息,故经脉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手阳明注足阳明太阴,足太阴注手少阴太阳,手太阳注足太阳少阴,足少阴注手心、足少阳,手少阳注足少阳厥阴,足厥阴腹还注手太阴。其气*以平旦为纪,以漓水下百刻,昼夜流行,与天同度,终而复始也。
遗憾的是图上有一部分残缺,只能隐约可见“民国四年”几个字,这是记录此图绘制的时间和作者的落款。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找到最后的文字,为“民国四年十月下浣三槐堂王献廷绘图并书”。民国四年大概是1916年,到现在算来已经101年历史了。这一幅图不仅是中医文化的象征,更是太和医室百年历史的见证。
|
遇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