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螳螂拳武馆正堂牌匾 “我每天差不多总是七点起床,梳洗过后便到院中去打拳。遇上雨或雪,就在屋中练练小拳。” ——老舍《这几个月的生活》 光明网讯(文案/摄影:冀旭)20世纪30年代,老舍先生在青岛居住期间,经常与鸳鸯螳螂派第三代掌门人毛丽泉先生切磋武功,谈诗论文,留下了一段“文武相会”的佳话。 中华鸳鸯螳螂拳总会 鸳鸯门派创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其中鸳鸯螳螂拳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清以前,鸳鸯门派因为选徒严格,基本上只能以口传身教的方式“秘不外传”,该门派的人也都是顶尖武术高手。 鸳鸯螳螂拳第四、五代传承人孙丛宅和孙日成 9岁习拳,潜心修炼70余载,今年82岁高龄。虽已年迈,鸳鸯螳螂拳掌门人孙老的动作却然矫健。 2010年,老舍故居成立骆驼祥子博物馆,孙丛宅捐献出老舍曾用过的兵器及“文武相会”的画卷。 祭祀关公仪式 鸳鸯螳螂拳武馆对于习武人员的考核,不光是身体素质更看重德行的考量和塑造,象关公这样可以做到”忠和义”统一,并且不懈提升自己的内外修养,就像大家所熟知的”关公夜读春秋”一样,论语上有句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孙老说:“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武夫”而是“武将”。 鸳鸯螳螂拳第五代传承人孙日成 二儿子孙日成为第五代传承人后,为了续写鸳鸯门派传奇,让更多的老百姓有机会受益于鸳鸯螳螂拳“练养结合”的精髓,与父亲商量后转变了门派封闭“秘传”的观念。现在孙日成及其团队每年会为至少5000名孩子做拳术培训。
鸳鸯螳螂拳学员背诵武德训 “鸳鸯门派讲求忠、孝、礼、义,师傅曾对我说练鸳鸯门派的拳术决不能用来故意伤人”孙丛宅回忆说。 掌门人带领徒弟展示内家功 鸳鸯门派内家功分下乘静功和上乘动功。它主张通过动静结合、内外结合、练养结合、形神结合的各种方法,实现阴阳元气和体内精气神的平衡充盈。看着招式比较简单,实际在具体炼养方法上,则遵循经络原理,来调通经络,流畅气血,协调阴阳,从而达到提高机体健康水平的功效。继鸳鸯螳螂拳之后,鸳鸯内家功申报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大班组合表演门派长拳 鸳鸯门派长拳讲究动作左右对称,内外结合,柔中藏刚,落点刚劲发力,行气中开筋催骨,蓄含暗劲发放。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拧腰顺肩。以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顶头竖脊,舒肢紧指(趾);形合力顺,动迅静定;以眼传神,以气助势;阴阳相依,相辅相衬。 中小班表演剑术基本功 2006开始,鸳鸯螳螂拳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校园。目前已经在20多家幼儿园、中小学及大学开设了公益传承班。 大班刀组合表演 鸳鸯门刀术有挑、蹦、劈、撩、抡、横扫等多般变化,通过招式的变化莫测,完全可以达到拒敌和自卫双重效果。 鸳鸯门派馆藏兵器:明代勾连抢 鸳鸯门兵器有单器械和双器械,贯穿了鸳鸯门派左右对称和内外双修的特点,风格独特,讲究实战。 鸳鸯门派馆藏兵器:双手持清代龙头锏 鸳鸯门派短兵实战是具有以讲究实战为宗旨的特点,秉承门派武术的阴阳结合,左右对称。 鸳鸯门派馆藏兵器:清代马头刀 有了鸳鸯门派功法理论,加以糅合、贯通鸳鸯门兵器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各种兵器的长处,完成了从徒手到器械的升华,从而全面提升了实战的宽度和广度。 鸳鸯螳螂拳小学徒们正在刻苦练习 目前,青岛的武馆,除非兼营跆拳道、拳击、散打等项目,否则几乎没有多少盈利。孙丛宅父子从2012年起每年开始组建一些公益传习班,孙丛宅老先生很感慨:“有些条件好的孩子学了三四年,一毕业就走了,再回来就不那么好练了”。 掌门人与全体徒弟学员 “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我和父亲正在完善鸳鸯螳螂拳的拳谱和其他功法,把鸳鸯螳螂拳留下来、传出去”孙日成最后说。
|
池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