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探访真实的传统武术内家拳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7179次阅读 0次回复
熟搾
2017-11-19 08:44:49
  说到传统武术的内劲,有很多朋友多次提到气沉丹田的问题。其实这与咱们上述的问题相似。现在的习练者大都把事情前后混淆了。所谓气沉丹田是人体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改良之后的一种特征。当先天功能在习练者的身体内部被启动之后,其皮肉筋骨与五脏六腑全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身体从后天状态逐步向先天状态过度。其身体特征表现为形体柔软,呼吸由原先的胸式呼吸漫漫下降成腹式呼吸。由粗重逐渐变得匀细深长。头脑中的杂念也越来越细微。所以说先天功法在人体生理的改造上一步有一步的征候。而我们却把前人在无为状态下获得的身体变化特征,用后天的思维方式变成了一种有为的运动方法。在现实中,这种情形不胜枚举。就拿形意拳的明暗劲来说吧。所谓明劲,是习练者在先天功能的作用下,使身体达到节节贯通,节节贯川的状态之后,在平日练习或技击当中在形体上浑然而生的一种整脆之力。常会给人一种其锋莫可当之的感觉。而后人却误认为此劲一定要使劲才能练成。假如真那样做的话即使你苦练一辈子也是白费功夫。所谓暗劲,是指先天功能使后天形质进一步发生变化,先天一气由体内出露体外。使先天功能由习练者的形体本身扩充到形体之外。与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气相互融合。所以习练者在平日的练习或是在技击当中,其形体上表现得好似轻描淡写,给人一种毫不经意之感。而现在的习练者对于暗劲的理解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评判了。其实一直让人难以置信的轻功,也是待身体整齐化一之后,先天之气由体内出露体外与地表形成一种相斥之力。而后再行穿沙衣跑板子的一种特殊功法。在这里我们不做详述。
  而作为内家三拳之一的太极拳,当年王芗斋先生在达记者问中曾说该拳却有几种力学原理。而得其要者百不能一,因为其基础体认功夫早已消亡。这是王芗斋先生在当时哪个年代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担忧。如果从现今来看,几乎所有传统武术都是从一开始的铁老虎而逐渐变成今天的纸老虎。几年前我从先生的藏书中曾看到一本太极拳的老拳谱。其中几句有关于棚劲的描述,我想大家看了之后也许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书中写到:所谓棚劲者,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任凭千斤力,漂浮并不难 。从这几句话中大家可以得知,太极拳也要求习练者在推手与断手中具备无点不成弹簧挨着何处何处击的混元力。而并非象现今的太极拳,只能运用一些近乎于摔跤的手法在力量和技巧上去赢人。同时也说明了遍体弹簧似这种技击状态并非只被一家或几家拳种所拥有。而应该是中华传统武术所共有。
  但是在如今,这种传统功夫已几乎成为绝学。造成这种现状最重要的原因无外乎有三种:语言,文字和童子功的问题。因为前辈们的心得体会全部来自于先天功能。而语言和文字都是后天所为。所以当老师的倘若在这两个方面尺度把握不好的话,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况且做学生的在对先天功能没有切身体会之前,全都习惯于用后天的思维模式去理解老师说的话。这也是造成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这种功夫并不意味着真的象古语所说的那样圣人之道不可传。关键是要看当老师的怎麽教。在过去,一般都是有钱的人家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既然你请人家来就是相信人家,所以过去当老师的一般都很严厉。学生练的不对不是打就是骂,而且一开始决不给你讲其中的道理,只是叫你按他说的去练。练的不对他自然会告诉你。当学生的从不敢多问。其实这才是高明的老师。因为他知道说了你也理解不了,不但没帮助反而会害了你。当学生的只要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去练就行了。但是在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过去凡属武术名家在学艺途中都有两个基本相同的特点。一是童子功,二是都有明师指点。所以大都不会走冤枉路,等功夫上身之后拳理也就自然明了了。可后来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和政治上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很多习武之人大都是半路出家,而这些人在很多方面缺乏练武所必备的条件。尤其是在身体条件上与学龄前的孩子相比是有天壤之别的。而咱们的武术前辈们在教学上对于这些半路出家的人来说大都缺少相关的教学经验。这就必将造成形体训练这一重要环节在难度上的加大。
  人体在筋肉骨骼上的构造基本上是这样的。在医学上,筋是指一条肌肉的两端附着在骨骼上的那一部分,骨骼与骨骼之间是靠白韧带与黄韧带相连接的。关节的中间是软组织,软组织中有组织液。它能在人体受到重力时起到缓冲作用。而由若干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束的外围有一层筋膜,学名叫结缔组织。这种结缔组织把若干肌肉束组成的肌肉群也包裹着并同时把全身所有的肌肉群全部连接在一起。传统武术中讲的筋膜腾起说的就是针对这种结缔组织通过良好锻炼之后所达到状态。它本身是有弹性的。而人体在后天当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都会导致这些人体的组织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过去的武行中有肩不挑担手不提篮的说法。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手持肩扛对人体脊柱的影响最大。
  人在三岁之前脊柱与盆腔还没有完全长合在一起,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总是爱摔跟头。在这之后随着人体的成长和发育,由腰到尾闾这一段的脊椎渐渐和盆腔长合在一起了。这一段为人体的中节。在人体的上中下三节当中,中节的锻炼在中国传统武术的修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习拳者中节必须要打开,这一段被贯通之后当人体在做原地旋转时,整条脊柱与盆腔还有两跨是分别转动的。而现在练武术的朋友从腰到尾闾这一部分的脊椎骨与盆腔都是闭合在一起的。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只有在这一段被完全打开之后,习拳者在平日练习或是技击当中才能做到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所发之力才能均整,攻防之中才能作到化打合一。否则,我们只能是去和对手比拼力量,速度,耐力还有技巧,从而落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模式,与中国传统武术完全背道而驰。
  喜欢看武狭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大侠徐良的背是驼的,这种说法可真是外行看热闹。当人体脊柱舒展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就跟猫科动物的脊柱一样是耷拉着的。尤其象猫在蹲着的时候,背是圆的。世人还误以为是驼背,其实这正是传统武术中要求习练者所必须达到的含胸拔背。而溜肩圆背则是一种最佳状态,它是先天功能在人体生理改造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在拳谱中有熊蹲虎坐,鹰眼猿神,鸡腿蛇身的说法。对于这些老话大家千万不可忽视,不能只当作是一种形象上的比喻。而现在的练习者大都只是一味的从外形上去模仿。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武术在体用这两个方面的实质与作用。这正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反思的。真正的传统功夫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人的本体即先天功能的发挥,才能使后天形质得到改善,直至在实际当中发挥出这些动物的特性,而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习武者所应追求的。
  在人体的所有关节当中尾闾这一节是最难打开的,当尾闾被打开之后其他关节均已被打开。在这种状态下尾闾与两跨在同一平面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万向轴。各项力量都可以由此而转换。所以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把两跨与尾闾称为一身之根节。当习练者达到了这一层次,就可以在推手或技击当中,在身形不动或微动的状态下使对方的力量通过与我的肢体接触而使其化为乌有。
  比如当对方用力推住我的双臂或前胸时,对方的力量会自然而然的沿着我的脊椎产生快速移动,由脊椎骨的自行传导下降至尾闾而使其落空。在此同时,我的力却由脚根起经腿和腰传送到接触点作用在对方身上。这在传统武术中叫分阴阳。在这种生理条件作用下,不管对方有多用力,我的身体却始终保持在松弛的状态。对方推不动并不是因为我在用力抵抗,而是由于我的身体在做自然性的传导。这正是传统武术中无力之力的道理所在。
  在一般情况下,对方越是推不动就越会用力,而越是用力身体就会越僵。直至想撤回来都不容易。就好象是我把对方给粘在了身上。这时候对方的感觉就好象是推到了墙上,从脚底下有一种被棚起来的感觉。因为对方的力根本没有作用在我身上,而是随着自然性传导全部回到了他自己身上。在这种状态下对方越是用力脚底下就越是站不稳。因为对方的重心已被他自己所发的力给破坏了。所以脚下失去了平衡,这就是棚劲。而棚劲的产生正是由于自身阴阳的自动运动。
  在这里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功夫到了这个层次的习练者无所谓推人和被人推,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因为这种自身阴阳的转换或称之为攻防上的变化已完全脱离了外形的招数和技巧。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而这正是环中之力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遍体弹簧似的刚刚开始。
  到了这个阶段习拳者才真正作到了推手即是断手。因为这时候的习拳者在技击当中已不必左躲右闪的去逃避对方的拳脚,或是在你来我往当中被动的去忙于招架。我们要做的就是主动靠近对方,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攻击对方的中线。几乎不给对方留第二次出拳的机会。所以拳经有云: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形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这就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初级层次。到了这个程度,习拳者才能在技击当中体现出传统武术的味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