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传统太极拳术许多是言道不言术,即只指明修炼功夫之大方向也,然具体之方法细节步骤往往靠修炼者个人的禀赋和用心之程度去进行实证体悟了。故拳论有云:<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之说词。说明了艺无止境,练到老学到老也。拳论又云:<刻刻留心于腰间>,<主宰于腰>等等诸言莫不是说腰于拳术中之重要性,其实前人言腰莫不是指人体之腰胯也。腰胯腿不活于较技时往往受制于人。亦是<双重>产生之根本原因也。笔者于多年行功走架和推手训练中有如下一些体悟愿与同好者共勉:一,传统太极拳武术与其它武术一样均需要正侧面和仆步等压腿运动,尽可能地拉伸(撑)自己下肢及腰胯之韧带。二,于形意拳三体式站桩中体悟大腿肌肉之拧裹感觉,使下肢肌肉长度延长拉伸,这样膝胯关节也会产生相应之一定间隙之拉伸量,膝关节与髋关节形成前后之争力,髋关节与踝关节形成上下之争力,于站桩中多体会此种<矛盾力>,只有于此<矛盾力>中将自己之胯骨骨缝尽量拉伸开来。三,于推手中两胯均必须始终放松,内收并有不同程度之屈曲,两膝同样如此。行功走架时拳式动作能不能符合拳术之要领均与两胯是否放松,内收息息相关。四,于盘架和推手时认真体会两胯对劲力之上下之传递关系。尽力做到体悟犹如老一辈拳师所言:<劲—下子沉到脚下>之内在感觉。此亦是极沉重方能极轻灵之理也。五,于盘拳和推手训练时常常用意识想像自己两胯犹如上了油润滑之轴承,倘若一遇外力乃能做到躯干以某一胯为轴灵活转动,此亦是粘黏连随功夫之内在机制也,亦是<用意不用力>之内在体现也。六,于推手时即便是弓步时前后脚均能轻灵提起,即便是虚步时后脚亦能轻灵提起,长此艰苦训练方能练就<步随身移>,<上下相随>之功夫,乃是避免双重之必要条件也。拳论云:<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试想倘若如腰胯这块最大之<珠子>均能活脱轻灵转动,其它<珠子>岂有不活之理呢?关键还是下苦功去练,将腰腿功夫练上身去,此即师爷张公金龄前辈所言:<功夫不要练在手上,而要练在身上>之意也。
|
|
砸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