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董英杰的太极观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6866次阅读 0次回复
秘籍
2014-12-18 20:17:18
一、董英杰的学术思想   
    1·明确“太极”是什么?
   董先生说:“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 阳也。"所以他认为练太极拳的人,"举手投足,务必注意一阴一阳,一虚一实。”
  2·太极拳是什么?
  董先生说:“太极拳本系武当内功。”“太极十三势,本为导引功夫。导引者,导引气血也。”“十三势架永无已,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要离太极。”
  英杰先生认为,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导引术之一种,在武术运动中属武当内功拳的练法。这种拳术以“十三势”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构成架式及套路。练时如行云流水,粘连不断。所以古时候称它为长拳。在练的风格上可以练大架子,舒展开扬些;也可以练小架子,小巧紧凑些。但无论如何,在练法上任何动作必须注意到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这一特点。这才是太极拳。
  3·太极拳的奥妙是什么?
  董先生说:“练拳与对敌,总不离一虚一实。虚能实,实又能虚,人不知我,妙在其中矣。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总在此虚实二字之妙用。从练拳方面,马步之虚实,肩肘掌指之虚实,身形转换之变化,亦含虚实,处处分清,自然运用自如。”
  可见董先生牢牢抓住“太极”两字的含意,太极即阴阳,虚实亦寓于阴阳含义之中。拳论说:“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能分清虚实,虚中有实,实中寓虚,就能抓住太极拳练法的关键。当然,要做到虚实分清,掌握虚实的变化,不是字面上理解那么简单,要通过长期练习才练得出真功夫。
 所以董先生又说:“字面易懂,功夫却难”。“练拳离不了松肩坠肘,气沉丹田,尾闾中正,虚灵顶劲。”
  ①松肩坠肘:松肩,肩处不用力。坠肘,肘不是往下用压力,肘尖处转下而已。
  ②气沉丹田:呼吸气时小腹一缩一胀地呼吸。
  ③含胸拔背:不是作成弯腰驼背之形,故必以"尾闾中正"之原则校正之。含胸就是胸微微松动,后背自然有点拔起;胸中不但微松,更有开合寓内
  ④虚灵顶劲:练拳本来是缓慢匀速的,为防止因此而致无精打彩,所以又要虚灵顶劲,提起精神,以扶助之,使练太极拳者样样完备。
  董先生解释上述四点要领对初学太极拳者很有教益。这是打好太极拳的基本功夫。要掌握关键,练好功架吗?就要处处分清虚实,手眼身法步处处达到要求。
  4·太极拳怎样练法?
_   董先生说:“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不用力何能有力?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人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肢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即此之谓也。”所以董先生又说:“人欲锻炼身体者,必先练太极最相宜。”
  以上话说明几个问题: ①太极拳如何练法才对。②练太极如何产生内劲。③什么叫极柔软然后极坚刚。④太极拳纯任自然的练法是最适宜于锻炼身体。
  5·练太极拳应如何呼吸?
  董先生说:“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不要勉强行深呼吸。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匀;否则有害无利。”
_   这里提到 “不要勉强行深呼吸”,是指不要作不适当的强迫性腹式呼吸,更不要迁就动作而打乱自然呼吸的生理规律。当然由于练太极拳速度均匀而缓慢,作相应的深长细匀的呼吸,还是需要的。当练到一定程度以后,练拳的人就会自然掌握“拳势呼吸”的规律。初学太极拳者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常会产生头晕、心悸、胸闷等等弊病。所以董先生又说:“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上腾,气沉丹田等。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
  6·拳论说的“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细密矣”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
  董先生说:“开展,大也;松其筋肉。初学练拳先求姿势开大,所谓舒筋活血,容易转弱为强。强而后研究外能筋骨肉合一,内有精神相聚,谓之紧凑。内外兼修,加以动静变化,自开展而及紧凑,身体而使用全,可至臻密境矣。如说拳大练小练则误矣。”
  董先生认为“开展”指外,“紧凑”言内,“开展”是架子问题,“紧”是精神问题。开展而至紧凑是学习的进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阶段学习。开展是第一阶段,搭架子,务求架势正稳连贯,舒展松柔。紧凑是第二阶段,以意导动,动作、呼吸、意识三者紧密结合,动静相兼。假如说“紧凑”是架子越练越小,直至“有圈之意无圈之形”,这是不实际的。走架子怎么会无圈之形呢?“无形”如何成架子呢?光是意念练拳,肢体无形与静坐或静站气功练法何异之有?若果说形还存在只是无圈,那就是直线、折线运动而不是走弧线了,这也不可以称为太极拳。所以董先生对"开展"与"紧凑"的解释,大大有益于太极拳爱好者。
  7·何谓“先在心,后在身”?
  “先在心,后在身”是《行功论》的一句。董先生对这句有独特的见解。他说:“初学对敌用心之专,恐不能胜,练成之后,无须有心之变化,身受击自能应敌,心中不知敌己跌出关,即为不知手之舞之。初学在心,成功后在身,犹如初学珠算,心先念歌,手操之,熟后心不歌,手能如意。是先在心后在手,拳理亦然。”
对这句拳论中的名言,我们一般练太极拳的人只会理解为走架子时,凡做一个架式,先有意念(心也)思维,继而才做成动作的  形态。即所谓以意念引导动作。然而董先生把它作为习练技击的经验总结。就是说在训练对敌搏击时,初学要用心习练攻防的一定招数,铭之于心,在训练中把招式的攻防运用练得娴熟,形成条件反射,那么临阵时不论对方怎样攻击,自己都可以不假思索,得心应手,随机应变。也可以说,这指明了武术搏击运动有异于套路练习,一定要从实战出发,经过特殊训练。这对于现代武术重新走进技击搏斗的新里程,无疑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思想和训练法则。董先生这些观点恐怕不单对太极拳爱好者而且对所有参加武术搏击的人都有助益。
  8·技击咸言
  董先生在他的《经验谈》中说:“人具灵感。譬如我拳击一人,彼人当以手推开或身子闪开,决不能静立待打。抵抗,人之本能也。……一拳击去,对方能抗能空,变化无定,此人之反应也。拳术家有三字:稳、准、狠。等闲我不发劲,发则所向披靡。然,何以求稳、准、狠?先须求灵感。如何求灵感?读者应在王宗岳先生之《行动论》内求之。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须在似动未动之时,意未起形未动之间,争此先着,所向披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