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我是一个纯形意拳自学者,算来练形意拳前后有30年左右了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66247次阅读 7次回复
阁楚
2017-6-18 08:46:20
我是一个纯自学者,算来练形意前后有30年左右了,中间时练时不练有十年左右。2010年发现这个形意吧,不知天高地厚发了个“习拳心的”的主题贴。被人骂装比抄袭。之后一直潜水看贴学习,看贴吧风云变幻、静心读拳谱拳书。许多疑问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想拜师。知道这是贴吧,有师承的肯定不会在这里告诉你真东西。但爱拳之心不死,总想探寻真谛。想和纯自学的朋友交流心得
先说一点曾发过的体悟,站桩凸命门肯定是错误的,是违背生物力学的,否则办公室长做者早都成高手了。
站桩无论架子高低,后腿曲度注意膝盖不要过脚尖,后面窝里的大筋应有感觉。低桩是大腿韧带拉长做到的,不是后腿弯曲过度成型的。后腿弯曲过了,力集中于膝盖,沉不到全脚。
先谈谈自己坚持的自学方法。多读书谱多看视频是必然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逻辑分析和实证。中国人比较缺乏科学精神,五四运动的两个大旗打出百年了,今天看实现的很少。科学精神不是指你有多少现代科学的知识,而是指渗透在知识中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很多,分析、综合、辩证、实证等等。其结论必须经的起实践检验或逻辑证明。我们认同经典力学,是实践可证明。我们也认同量子力学,虽然不能实践证明,但逻辑上能证明。举个例子,青蒿素的发现发明获得诺奖,许多神棍就开始吹嘘中医有多厉害,完全是信口雌黄。青蒿素从中药中提取,只说明中药是可以开发的资源。但人家研究者发现提取过程中使用的是现代科学方法,不是你中医的方法。缺乏起码的逻辑分析只凭感觉直觉就得出结论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常用的思维方式,早就应改变了。再如,最近多个帖子批判的“杀人技说”,稍微动动脑子就可发现,说徒手拳是杀人技、练拳是练杀人技既不符历史实际,也不符现实逻辑。
扯远了,回来说自学。书看多了就发现练法主张有很多不同甚至矛盾的地方,没有师傅指点,怎么办?只有思考分析,看哪种说法更接近拳谱的本意(与拳谱矛盾肯定错了),然后试炼,看有无效果。如感到没效果甚至感觉身体别扭,就该否定了。个人体会桩与动作如果练习感到别扭,绝对是练错了或不适合自己的体质,停下来先研究透再说。拳练对了首先是感觉舒服,然后感觉精力充沛和力量增长等等。

说说自己在一个基本问题上走过的路。这个问题就是“形意拳到底练的什么?”10年的贴中说过,高中时最初知道形意拳时练习混元桩,就是那个在腹前抱球的式子,很快产生气感怕出偏不练了。气功热时上大学,练习了多种拳种套路,最后觉得形意简练才集中在练习形意上。当时就是用力打,累了就停。后来知道看拳谱,觉得自己的练法与外家没什么区别,肯定错了。工作后一个中年同事也是武术迷,但从来不练拳,就是买书看。不过他说了我很受启发的很多观点。比如真东西失传了、不能乱练乱拜师、练拳应该练劲等等。我让他看过我练拳,他说也不知对错,他看书就是想找真东西。因为他老家解放前道会门盛行,有过许多神奇的事,老人都没了,也没什么传人,自己就是研究玩。“拳到底练的是什么”就是他一直想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提醒了我,就找各种书刊找各种拳谱。看多了,就像面对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力、气、沉、轻、精、神、意、筋骨肌肉、明、暗、化、松、静、手眼身法步、整、内劲等等都要求练,但又说不能“拘”于这些。后来看“逝去的武林”,说是练敏感、练一个能轻能重的东西,觉得与拳谱对打法的论述最相吻合。但到底是什么,还是不明白。不过这个阶段试着放松练拳,产生了特别的感觉,力感减少了,气感强了,能感受空气的阻力。冲拳挥臂急停瞬间,许多人误认为牛逼的“轰”“通”声出现了。(大家可别追求这个,个人现在确认练拳追求这个既不利于实战也不利于健身,装装逼还可以)。现在认为最可贵的是当时练拳的确出现了李仲轩所说的“过瘾”、“时重时轻”的状态,有事柔练过瘾,有时不发力不过瘾。我是随着感觉走,随心所欲、愿柔就柔、愿刚就刚、愿快就快、愿慢就慢。练完拳浑身轻快,精神饱满。一句话,过瘾。但是,练什么的问题还是不清晰。
有一天,单位举行运动会,我参加跳远,拿了名次。别人助跑距离大,我只是就近颠几步就起跳的。有人说日怪了,看不出啊、怎么回事。其实我也不明白,就是觉得颠那几步时感觉身体充满了力量有轻松无比,不跳不行,必须跳。晚上看电视,正好有一个介绍各国特种部队的节目,上面练反应就是采取短跑急停返身或者短跑跳上障碍物返身的练法。头脑突然觉得开窍了,形意拳就是练这个。哪个,不是哪个动作,是做这个动作时的身心状态。
产生上述认识后,试着站桩和练拳时进入和保持那种状态。真有意寻找反而很难进入了。情绪好精力充沛时易找到,心情不好有疲劳感时困难甚至无法进入状态。保持这种状态很耗精力,在桩保持容易些。运动中基本不可能,只能试着在动作定型时放慢动作体会进入。后来觉得能随时进入后尝试发力,练一会就很疲劳。想到有一种说法是发力伤身,就不再发力。但不发力只做动作,即丧失了那种状态,又感觉不过瘾。后来采取适当发力的方法,感到有东西从手中身体前冲面跑出,害怕啊。反复看手中的拳谱,没答案。最后还是“逝去的武林”启发我。捉虾的说法启示了劈拳的最后一捉怎么做,也体会了要带东西回来啥意思。对崩拳的起腰坐腰,钻拳钻身子、炮拳的一耸、横拳如梁是什么感觉也有了自己的体会。练拳不再累,过瘾的感觉又回来了。经过这个阶段的摸索,我得出老帖子中说的孙禄堂的“中和”是秘诀的结论。同时认为“”形意拳招邪“”不是说的姿势,是说的精神意念调配不当会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也理解了李仲轩说的民国大师们在著作中故意不说某些东西是怕后学误解出偏的苦衷。
当年练拳的频次和每次练拳的次数其实并不大,但还是发生了几件事,差点伤人。具体情况说了也不会有人信。加上生活压力开始大了。有十年左右,只是兴致所来才练练。等于荒废了。10年后为健身发现本吧,发了前述老帖。这六七年以散步站桩为主,偶尔练练五行。不过指捻核桃仍能做到。看了很多视频,观看了吧内的风云骂战。又看到现在对传统拳的普天盖地的质疑声。总觉得当年的理解是对的。练法失传了,需要用科学方法找回来。不是全部失传了,是少了某个东西。也不是少了,应该说是忽略了某个东西。结合当年练拳的体会,这个东西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身心状态。也不准确,应该是能够随意进出那个身心状态的能力。


近几年,自己一直反思追问,自己的理解对吗?谁没跳过远,那种状态还用练吗?否定,肯定,反反复复。其实到现在也不敢断定,下面进一步解释以下自己的理解,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讨论批判,以解本人的疑惑。
静心反思,起跳前那种状态简单说就是注意力集中又感觉敏锐、全身轻快又充满力量、主要是精神振奋又紧张适度、感觉精神能支配全身而且全身成为一体的状态。个人认为拳谱中所说的猫扑鼠、鹰捉兔、虎扑羊、熊出洞时的状态就是这种状态。李仲轩说的“力丹田”,黑小老师说的“兴奋点”,拳谱中说的“太极”也是这种身心状态。



这种状态中可以进一步放松入静,也可以振奋精神爆发出力。个人觉得包含了“有意无意”、“闭五行、齐四稍”、“视之如妇、夺之如虎”、“内外如一”等拳谱描述的状态。后来去阅读人体生理学的各种知识,归纳为神经适度兴奋、荷尔蒙适度释放、筋骨肌肉待命(是放松还是爆发)的状态。进出这种状态的能力其实就是神经支配全身各生理系统协调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要出来,就要把各种神经功能通过刺激进行加强。刺激各种神经、发挥不同神经功能离不开身体的各种活动,这就需要不同侧面的交互训练。力、气、沉、轻、精、神、意、筋骨肌肉、明、暗、化、松、静、手眼身法步、整、内劲等等都要练,但又说不能“拘”于哪个方面。因此、练拳练什么?就是“练一切”,但练没练成,就是看这种能力是否具备,质量高低。或者说,精神(其实是神经的功能)支配肉体的能力到了哪个水平。用薛颠的话说,“精神”就是动作应该是极致。
这个认识解决了我读谱时产生的许多疑问。例如,“化枪为拳”与“鹰熊竟志、形意之源”用这个观点看说的是一回事,就是练那种“状态和能力"。你徒手即使模仿的怎么像,拿起枪来力感也不一样。用拳与用枪出击的共同点是稳准狠力速,而那种“状态和能力",练拳成了,用枪一样用。再如,拳谱主张练气练内劲,但打法描述中却不是纯用内劲。只有进入状态才能轻能重、能柔能刚、能明能暗。纯内劲打徒弟可以,打陌生人肯定不好用。只在内劲感觉中打人,有可能无啥作用。最重要的是,这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练力、气、速等,又不能专求一方面的道理。


先引用一段话:“练拳术不可固执不通。若专以求力,即被力拘;专以求气,即被气所拘;若专以求沉重,即为沉重所捆坠;若专以求轻浮,神气则被轻浮所散。所以然者,外之形式顺者,自有力;内里中和者,自生气;神意归于丹田者,身自然重如泰山;将神气合一,化成虚空者,自然身轻如羽。故此不可专求。虽然求之有所得焉,亦是有若无、实若虚,勿忘勿助,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已。”
再引用逝去的武林一段:“形意的拳母是五行拳,而五行的拳母是横拳,横拳属土,万物归于土,土含育万物,生发着劈崩钻炮,所以横拳是无形的,横拳劲是形意拳最独特的东西。薛颠在《象形术》上说,练拳既不是练重也不是练轻,而是练一个能轻能重的东西。比如象形术飞法轻灵,一挑即撤,摇法沉厚,贴身摔人,但飞法一挑,碰上就是重创,从摇法里可以打出很快的拳头。勉强说来,横拳就是这个“能”。”
很长时间内不明白,为什么不能专求?那个“能轻能重的东西”是什么?如果归纳到练神经的功能,觉得一切就都理顺了。力、气、轻、重的练习动用和刺激了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分别加强神经系统不同部分的功能。而人是一个整体,只加强某一部分既不利于健康,也不利于内劲的出现。(内劲这个词现在很敏感,以后看情况再说,先说明我体会不是神秘的东西,免的神棍和喷子都误解)。更形不成能用的“打”的能力。
现在也明白了,啥“后天返先天”,“婴儿玩”,不就是神经健康、精神健旺、肢体灵活吗?人一开始不就是一个干细胞吗?你怎么练,也不会返回干细胞啊?也不会变成婴儿期的身体结构啊?
现在还认为,蓄劲如张弓,开弓如放箭,说的就是拉弓瞄准、开弓放箭精神状态,不是把人体变成弓。啥“五张弓”啊,能变成弓吗,变成弓有啥用啊。



说说为什么不要“拘”。对于力量、速度、反应,我也很注重。但力量、速度、反应的提高是有限度的,遗传决定了你的力、速大小极限。神经传递速度决定了怎么练也提高不了多少。把自己本来有的练出来够用就行了。放松入静找内劲的训练动用的是与指挥筋骨肌肉用力动作使用的不同的神经系统协同,刺激的不同神经,强化的不同神经功能。柔练必须的,但只练这个,也是一种走偏。练出来的也不是真正的“整”,是软。更为麻烦的是,意太重,会伤神经。只求气,更伤身。只放松,神经得不得有效刺激,没多少练习效果。我可以确定的说,真正的练拳者对我的这些说法应该有体会。
看了网上的诸多视频,也经常到公园看人练拳。觉得很多人注意了24法、三害等等,却犯了“拘”病。练形意的拘于力的多,练太极的拘于意、气、松的多。大家是否想过,练力非用这些别扭的姿势吗(别扭是学赵道新的说法)?松是刻意求来的吗?不想清楚练什么肯定不理解为什么这样练啊?
前面说过形意拳有殊胜之处,胜在哪里?有很多。练拳寻找和保持、控制使用那种状态,训练进出这种状态的能力是重要的一点。你站桩也好、行拳也好、对练也好、带上拳套真打也好,如果不是去训练自己那种能力,就是体操,甚至连体操的效果也不如。神经得不到适度的刺激,感觉很愉悦、其实是垮。意太重,神经过度紧张,发力通通响,其实是僵。垮成习惯一遇危险,不是反应过度就是反应迟钝。僵成习惯一遇危险肯定更僵,连反应都没了。你的身心状态不合适,反应肯定不合适。很多人认为通通的发力、带上拳套打打甚至满脸是血、或者留恋于气感、做意识暗示就不是做体操,是自己误解了。
也经常看擂台搏击的视频,那些被ko者体力不支了、脚步乱了、被偷袭了的确是原因,根本原因是精神涣散了,感知动作才迟钝了。只有善于控制自己的身心状态,才可以节省体力、掌握节奏、占据主动。

形意拳练什么,为什么练这个?自认为说到这里应该清楚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怎么练。自己是盲人骑瞎马过来的,练法不系统,也只适合我自己。但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认识还是有一些。算是给初学者提建议吧。
1、首先想清楚,为什么练拳?健身?打架?上擂台?娱乐?虽然练拳本身包含着这些因素,但目的不同练习的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我个人是作为打发闲暇时间的一种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来对待的。
2、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定义一下,先健身后练强身,还是直接去强身。曾看过解放初期的一本书,忘记名字了。上面把许多传统功法是分为两大类,内养功和强身功。形意拳是放在强身功部分的。就是说,练拳前要确定自己身体是健康的。如果体质比较弱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应该练习八段锦、五禽戏、吐纳功等养身的功法,或者跑步、跳绳等常规健身运动。等体质改善后再练拳。不管自己的身体状况就去练拳,做不好要领,也没多少效果,甚至出各种偏差。看过太多的初学者发视频,直接站桩和行拳,要领做不到,如果形成动力定型,对身体并不好。
3、看点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的知识,别迷信所谓的大师。违背运动生理和生物力学的主张和练法肯定是错误的。
4、要循序渐进,不一定非按哪个顺序安排程序,但一个步骤的东西出不来,最好别进行下一步。李存义的说法是对的。你没做到,是身体状况还没改善。例如站桩,无极桩没感觉,就去混元、三体,觉得进境可能快,实际进境会慢。
5、多读民国时和建国初期的书,看似简单但严谨性要强。例如建国初期的许多书都会说明自己的功法适用哪些人,哪些人不能练。这是科学的态度,也是经验之谈。气功热武术热后出版的书,内容看起来多了,但都认为自己的东西是普遍真理,严谨性差多了,也说明他们不一定练到了。
6、“逝去的武林”是本好书,不管其中的观点是李的还是作者的,但如果前后联系起来看再对照拳谱,在逻辑上是成立的。个人是从中受益良多。
7、24法、避三害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要信也要做到。具体理解很多资料说的很细。我只强调自己体会的三点,就是腰在桩中是适当的挺不是软,运动中是活的。胸是松的不是过度内含,压迫心肺不是闹着玩的,运动中也是活的。腿的曲度很重要,曲度过大劲、气不通,会伤膝盖。运动中膝盖起落次数不宜过多,不信去问问那些天天跳广场舞颠膝盖的大妈的感觉就行。
8、别迷信每天练多少小时的谬论,要领做到练几分钟可能比瞎跑趟几小时效果好。要充分重视医学上的“劳损”概念,别成了一些书上说的“久练必伤”。
9、用意用力要适度,自己体会着找那个度。过度伤神经,其兴奋程度超过了你身体内备用的营养物质量,是火烧空锅。太轻刺激程度不够,起不到锻炼作用。
10、心静,别强求。不能心静找一个意识的着落点,或关节姿势(24法),或呼吸调整,或心理暗示。久做比能静。但静不是气功的那种浑噩,是意识感知的更加清明。
11、放松不是故意求出来的,是练到一定程度身体内有了某种东西后的自然做到的。故意求松反而会造成精神的紧张,不利于进境。

12、一个桩式或一个动作都可以用来练出一切东西,筋骨肌肉、神意气力、内外三合等等,只不过没有人有那么强的定力。具体可看逝去的武林对熊行练法的说明。意是练拳的内容也是练拳的工具。意指向哪里,就练哪里。在筋就强筋、在力就出力、在气就有气感。因为人体营养会随着神经运动输送到神经兴奋点的位置。
13、简单理解,意就是注意力,神就是综合感知能力。都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练神、意就是练神经。(其实练气、力,也在练神经,是练的神经系统的不同的部分而已。)
14、人的生命活动就是生物化合分解过程,精就是人体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必须的物质。是不同层次的营养物质,是化合分解的材料,也是化合分解的结果。人体健康的表现是他们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失衡。过剩就应消耗,不足就应补足。不用偏执于禁欲、养气,有时发发力、释放一下欲望更健康。
15、气的内涵更庞杂。不同人的描述中其实所指不同,有的理解为精微物质、有的指感觉、有的理解为功能。我认为形意拳的气指的是生物场,是神经活动促使机体功能增强时产生的生物场。如气行经络应该是神经生物电有序传递产生生物场的感觉。神经有序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产生需要营养物质,这就是精化气的实质。生物电传递有序能增强或修复机体功能,使人精神健旺,就是气化神的实质。淡忘那些奇特的感觉,使一切自然进行,就是神还虚的实质。神意的作用增强,又加强了生命化学活动的质量,营养转化摄取有序,机体功能有效发挥,就是神化精、气。精、气、神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无止境的过程,这也是强调不要“拘”的逻辑理由之一。
16、内劲如果理解成生物场的作用,诸多看似不好理解的地方就理顺了。这个说起来又是长篇,只提一下。但需说明的是,生物场太弱了,发挥作用也需要条件,所以说纯用这个打人不好使。这就理解了为什么拳谱主张练内劲却讲打法时不否认力。也理解了许多太极大师只能打徒弟而不能打普通人的道理了。这个用场的相互作用很好解释,符合物理规律。民国书中的明、暗、化三种练法对应着三种打法境界(硬打硬进无遮拦、打破身式无遮拦、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把明、暗、化理解为一种劲的不同层次而不是三种劲,三种打法境界就容易理解了。

17、“打”绝不是徒手拳的主要目的和作用,从戚继光到民国写书的那些人再到解放后给武术定义,都是作为健身运动来看的。也许历史上有人抱着打人的目的去练拳,但无论护院还是走镖,绝不会空着双手去战胜敌人。无论练力,还是练气,拳的作用就是提高了精神支配身体的能力,这才是拳的价值所在。力再大,还有比你大的,气再强,也有发挥作用的条件。只有精神饱满、身体强健灵活,适时适地的选择策略做出正确的行为动作,才是拳所追求的目标。拳谱中“小路虽短路难行”的那段论述应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些喷子们天天拿“打”喷别人意淫,其实是罔顾历史事实,自己在意淫。
18、但是,也不能否认拳中打的内容和拳能打的作用。谱中提到“十六处练法”应该是一个逐步提高的练法体系。需要研究。宝鼎书中解释为起势的动作,与拳谱的其他部分不能相互印证。应该有其他的解释。

提到“打”,就先说说对“打”的看法。先说自己经历的几件事。
大学快毕业时,有位同学买了一副最先进的哑铃,就是现在常见的那种可以增减重量的那种。全加上估计是50斤吧。他最自豪的是拿着做平举扩胸,能连做50多个。并且宝贝的不得了,别人如用一下虽不说,但很不乐意的样子。身体真的叫壮实,胳膊、身架比我粗一倍,个头比我高近一头。我属于那种瘦弱的体型,体重一直在70公斤左右,现在还是。
有一天,到他宿舍玩,看他刚表演完,很得意的样子。夸了他几句后我也拿起哑铃颠了颠。他盯着哑铃看了看,想说什么没说出。我估计是不乐意了,就想走。结果他把我叫住了,说你也做几个看看。我说太沉了,玩不了。他带着蔑视的表情说,我看也是,你如果能做一个,我就把头削掉。我属于吃软不吃硬的人,听他一说有点火,没说话,抓起哑铃连做了20个。其他人一看,就叫着喊削头吧!他呆了一会,扭头跑了。我们后来是好朋友,但经过这件事,我当时沮丧了一段时间。怎么想,也认为无法练到他那种体型和力量。不可能超过他的个数。不承认遗传的作用不行啊。
你练的再努力,你的力量、肌肉、抗击打。也只能在自己的先天基础上有提高,不可能超越先天比你强的人。
“能不能打”也是如此。有的人天生素质决定了“能”打,有的人的素质决定了通过练习可以提高“打”的能力,但不会无止境。就像练习钢琴的人有很多,但成为家的屈指可数一样。成为百战百胜的技击高手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
练拳能提高你打的能力,提高的是自己。能提高自己就行了。不要祈求把所有人都能打到,谁也做不到。

那练拳还有用吗?再说另一件事。
老爷子退休后工资在老家乡镇发。那时没有银行卡,领工资要来回跑。烦人的是时间固定,过了不领就要等下月。有一年领医药费,来回了三次也没领到。就是说没钱。第四次去,会计说领导想和你谈谈。我的理解是让请客,觉得也挺好,请就请吧,事办了就行。进门后,那位领导一开口就说弄钱不容易,越说越激动,带上了口头语。我本来窝着火,听他诉苦还忍着,但听到口头语,忍不住了。拍了桌子。我那时练拳时发力是咬牙切齿怒目而视,形成一发火往往也是这样。他看我发火,站起来想走,向门口冲。我当然不放他走,劈胸抓住他前胸想把他按在椅子上,结果转身时把他提的脚离了地,咚的一声抵在了墙上。他两腿悬空又一撞墙,眼中露出了惊恐。忙说好商量。我盯了他一会,想着打还是不打,这时会计赶过来,劝住了我。让我到另一屋等着,他们商量了半小时后,最后道歉开了银行的取款条。
这件事是后来练拳不再投入到原因之一。后来回想,当时如果打了他,后患无穷。练拳变的火气大,是发力的练法不对。抱着杀心练拳的确会让人愚昧。
现在想说的是,这件事与“打”有关的是“爆发”,进入前面所说的身心状态,能让你爆发出自己平时发不出的力量。后来试验过,没有发怒的那种状态,一把把一个百多斤的人提起来,还真做不到。
练拳在健身提高身心素质的同时,提高了控制身心状态的能力。虽然你永远达不到比你强的人的水平,但遇到时机时,你能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这才是练拳提高“打”的能力的精义。
平时练一切,是储备,是提高素质。用时能爆发,是支出,是用。不能天天爆发、天天支出,否则身体受不了。也不能不练习爆发,否则用时进入不了状态。擂台搏击的训练也是有计划的,不会单练一项,也不会连续战斗。练法不同,目的不同,背后的规律是相同的。

19,其实人人都是自学者,否则就很难解释多种多样的练法共存了。更不能解释同一个师傅的不同徒弟练法也不同。也不好解释现在许多大师的架子反而死抠拳书上的影像。自学者有自己的优势,能质疑,能比较鉴别,能大胆取舍,没人天天吓唬你忽悠你,自由啊。所以越练越有自己的东西。
20,不要死抠外形。只要不违背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理,任何架子都能练,看你喜欢哪种(凭感觉)先练练,看自己练练后效果如何。最后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练习次第程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灵活确定。
如果较弱,建议先练练桩功,提高一下体质,手的位置开始低,逐渐加高。我的练法是无极、提插、混元、矛盾、三体逐步过渡的。
如果体质好,先练一段时间的心意的鹰捉和单把,动作易做,找找力感,让脊椎的柔韧性出来。再练一段尚式的劈拳,注重体会脚催身的感觉,提高全身的协调性。如果觉得有初步的协调或气感,可选一个架子固定练习,也可变换着不同流派的架子练。
另外说一点体会。对于青少年来讲,先练五行不如先练十二行好入手。年龄大的跳跃动作一开始不宜做,但年轻人可以。并且趣味性强,单项素质的练习强度大。练一段时间十二形再去练五行,更易体会整。当然,练气五行比十二形出感觉快。个人体会,供参考。



单程线

2019-2-27 11:25:54

感谢楼主分享,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睚眦

2018-12-23 21:53:43

无法解释的。还要有意,一个真的爱拳的人,是要把毕生心血注入进去的,先贤说的当然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即真理。这个桩功既然存在了,就练!大多数于拳术停滞不前着,往往只是缺乏了那抱有必死的决心罢了。个人一点心得,有些道理很肤浅,但大多数人却自动忽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睚眦

2018-12-23 21:48:55

拳意为先,练拳的时候要有那格物的精神,但不是物理,事实上有很多东西物理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劈拳和崩拳运用好了很实战呢,还有就是传说中有半步崩拳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当年我也认为五行拳简洁好用,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如果只用筋骨肌肉之力,现在拳击的打法更体现拳谱的描述。作为内家拳,五行是练功的,没有内在的东西出来,无法与肌肉男们抗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7

单程线

2019-2-27 11:25:54

感谢楼主分享,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睚眦

2018-12-23 21:53:43

无法解释的。还要有意,一个真的爱拳的人,是要把毕生心血注入进去的,先贤说的当然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即真理。这个桩功既然存在了,就练!大多数于拳术停滞不前着,往往只是缺乏了那抱有必死的决心罢了。个人一点心得,有些道理很肤浅,但大多数人却自动忽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睚眦

2018-12-23 21:48:55

拳意为先,练拳的时候要有那格物的精神,但不是物理,事实上有很多东西物理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劈拳和崩拳运用好了很实战呢,还有就是传说中有半步崩拳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当年我也认为五行拳简洁好用,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如果只用筋骨肌肉之力,现在拳击的打法更体现拳谱的描述。作为内家拳,五行是练功的,没有内在的东西出来,无法与肌肉男们抗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