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4755次阅读 6次回复
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别,也是八种手法。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拳技击术的精华和主要招法。《太极八字歌》曰:“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若能轻灵并便捷,粘连黏随俱无疑。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太极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我们从这两首歌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太极八法在太极拳技击术中的重要地位。但太极拳流派纷呈,师传不一,各流派对八法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各有千秋,在理论和体用上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所学所知和体会,把王培生老师所传的吴式太极八法的内涵、外延、练用方法做一简单介绍,供太极拳爱好者研究参考。
一、吴式太极八法的技理与特点
/
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老师认为,太极拳和八卦掌一样,都是以《易》理为拳理的,他在教拳时总是强调“头顶太极,胸怀八卦,脚踩五行”。他认为,太极拳通过长期缓慢轻柔、细致入微的拳架练习和经年累月、反复不停的粘连黏随、不丢不顶的推手实践,主要是从知己知彼的层面和舍己从人的高度锻炼自身末梢神经,感知对方“动静之机”的灵敏度,在感知的同时,神形意气自然与对方阴阳相合。

王培生老师所传的吴式太极八法,在体用上强调八方力圆中走,不凹不凸,不丢顶,一动即变劲,遇力即合助,一劲一卦象,一运一太极。处处强调天人合一,要求八法之劲,每一劲都要清楚其源于哪个穴位,对应哪个卦象,冲合哪一干支,出现哪种技击效果,有何健身作用。他认为,八法之劲,全在中正安舒、自然旋转的运动中顺势而生,进攻化解勿自伸屈,无自主张,不可用力,纯任自然,纯以意行,纯是循客观规律,合阴助阳,阴阳相合,于自然而然中求自然。没有独阳进攻或孤阴化解的现象。如同地球绕太阳之运转,公转自转同时进行,两仪(阴阳、昼夜)、四象(四方、四季)、八卦(风、雨、雷、电、地震、洪泛、火山爆发等各种自然现象)自然而生,对这些自然现象只能顺势循规、利用,不能违逆、抗争、逞强,人和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都是与天同性的。为人处世是如此,健身抗暴亦无不同。

二、八法劲别的源头及生克关系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别,每一种劲的形成和发出都是自身两个不同穴位或部位相合或相冲而产生的。

对此,王培生老师曾总结有如下歌诀:

掤劲命门找环跳,
捋劲食指画眉毛,
挤劲夹脊找前脚,
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
挒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
靠劲玉枕扛大包。

此歌诀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在使用八法击人时,每一种劲法要从何穴出发,与何穴相合或相冲,也就是意念点应在何处。表面上是外形的变化,实则是穴位意念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明白了这些要点,在日常修炼或技击使用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能很快掌握其规范、要领,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找到了入门和登高大成的捷径。

八法中的掤、挤、肘、靠四劲是进攻之手法,捋、按、采、挒四劲为化解的手法。在实践中除了要熟练掌握这八种劲别的着意点之外,还要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生克关系。
H
八种劲法之间的生克关系是:
捋劲破掤劲,拥遇捋生挤劲,
按劲破挤劲,挤遇按生肘劲。
采劲破肘劲,肘遇采生靠劲,
挒劲破靠劲,靠遇挒生掤劲。

在理论上了解了上述八种劲法的劲源点和相互间的生克关系,反复实践、认真体悟,由招熟到懂劲,由懂劲达神明后,就像给计算机里输入了正确的程序,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三、八法的内涵与外延
王培生老师所传的吴式太极八法有丰富有趣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独特的科学外延。
(一)掤,在八卦中为坎中满,即表示发掤劲时丹田要沉实,上下要虚灵,方位正北,五行中属水,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二便之间)。意想此穴裆胯自松,身体自然会形下劲上,如同注水下钻上浮,产生一种向上的漂浮劲、膨涨力。此乃掤劲之始的(意)蓄劲(以心行意)。掤劲的最后完成或生效,还要借助于十二地支中的子与丑合(以气运身),即腰(命门)与胯(环跳)相合。同时还配合科学规范的手法与身法。

为了便于记忆,根据掤劲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可以总结概括为如下歌诀:
f
掤属水下钻上浮,
子丑合松裆翻手,
六面劲忘掉手脚,
主进攻上对下找。

意思是说,使用掤劲要效仿水的特点,先向下后向上,想会阴穴松裆,用命门找前腿的环跳穴(负重之腿),同时上手(前手)翻转,虚照对方脸面,下手前推。同时要把手脚忘掉,只想腰(子)与胯(丑)合,前手大指对鼻尖,眼看前手食指,心口窝追后手的大指。前手食指找对方左眉梢,鼻尖对对方右鼻孔,就可以像水一样形成六面合一之力上浮前冲,使对方拔根后仰(图1)。

(二)捋,在八卦中为离中虚,即表示发捋劲时下要沉稳,上要中正,中要虚灵。方位正南,五行属火,人体窍位是祖窍穴(两眉间向内,与囱门穴垂直的交叉点)。火有吞毁之力,能化万物。人的两眼和两眉形如一个倒写的火字,意想此穴,将对方栅力引到眼前,转身沿眉一画,可如火燃物,倾刻使敌力化为乌有。捋劲是通过十二地支中的午(两眉间的玄关穴)与未(肩井)合产生的。即遇到掤劲时,以手画眉的同时,想玄关(同祖窍)找肩井,配合步法,捋劲即可生效完成。

为了便于记忆,根据捋劲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可以总结概括为如下歌诀:

捋属火能化万物.
破掤劲食指画眉,
午未合收玄(关)找肩(井),
想前手(心)动步移山。

意思是说,使用捋劲时要效仿火的特点,遇到对方掤劲,要收祖窍,对对方之掤力要有大火燃吞灰化之气势,收玄(关)转头、找肩井,午未相合,意想前手心,随之一撤前步,对方力量再大,也会随我移动前倾(图2)。
(三)挤,在八卦中为震仰盂,即表示发挤劲时要意在脚下,腰以上要虚灵,方位正南,五行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这里指的是两肩胛骨之间的部位。木属直性,想此部位可产生一种势不可当的冲撞之力,推手中遇捋用挤,意想此处可生挤劲。挤劲的产生还要与十二地支中的寅(前脚之涌泉穴)与卯(夹脊)相合,即在挤时想夹脊往前脚上放,才能生效。

为了便于记忆,根据挤劲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可以总结概括为如下歌诀:

挤属木直撞前冲,
想前脚再想夹脊,
寅卯合形同刹车,
主进攻状如雷击。

意思是说,使用挤劲要效法木之特点,如以绳系木向前平行撞击他物,势不可当,威力极大。在使用挤劲时要注意先想前脚之涌泉穴,再想夹脊上下一合,也就是寅卯一合,就会像刹车或若雷击,产生一种向前冲撞之力,威力无比(图3)。
3
(四)按,在八卦中为兑(兰)上缺,表示胸以上是虚灵的,中下部是沉稳的。方位正西,五行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意想此穴可如金克木,使对方挤劲落空。按劲是通过地支中的申(手之劳宫穴)与酉(膻中穴)合产生,再配以相应的手法和身法,对方会觉得如坠深渊。

为了便于记忆,根据按劲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可以总结概括为如下歌诀:

按属金扶肘沾肩,
膻找大指手追眼,
中酉相合中旋转。
破挤令其入深渊。

意思是说,使用按劲时要效仿以金克木之特点,把对方挤劲视同直木,我欲以斧锯将其劈折或截断。其方法是一手扶其打挤之肘,一手沾其肩,想膻中穴与前手心相合,眼神向下看,如同凭栏楼下瞧,手追眼神,胸肩要虚活,重心要稳,腰胯要随视线旋转,就可把对方的挤劲引入深渊(图4)。

(五)采,在八卦中为乾三连,表示上、中、下三田一线。方位隅西北,五行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穴和肺俞穴。意想此穴,可如金削木,使对方直进之肘势偏倾落空。采劲是通过地支中戍(胯之跳穴)与亥(足之涌泉穴)相合而产生。

为了便于记忆,根据采劲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可以总结概括为如下歌诀:

采属乾老阳内藏,
三田合一上连下,
垂肘大指对鼻尖,
戍与亥合破肘打。
乾卦在自身的表现是上、中、下连成一条线,上丹田位于两眉之间的玄关穴向里,头顶囱门穴垂直往下,两者交叉的90度角处;中丹田在肚脐往里,命门往前的十分之三处;下丹田在二便之间的会阴穴,这三者之间连成一线就形成一个无形的立轴,对方的肘向我进攻时,我侧身垂肘,大指对鼻尖,以三田连线为轴,左右旋转看肩井,就可轻易使对方进攻之肘落空而倾跌(图5)。
:
(六)挒,在八卦中为坤六段,方位隅西南。五行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上、中、下之三部丹田。坤六段的卦象,在人体是指两眼球、两肾球(腰子)和两睾丸。两眼球的开合管两手、两足之松紧、刚柔。当意想两眼球内合,看两大眼角,即向上丹田靠拢时,两手、两足自然是松软无力的;当意想两眼球外展,看两小眼角,即离开上丹田时,两手两足自然是膨胀有力的。

两肾球(腰子)的开合管两肘、两膝之松紧、刚柔。当意想两肾球内合向中丹田靠拢时,两肘、两膝自然是松软无力的;意想两肾球外展离开中丹田时,两肘、两膝自然是膨胀有力的。

两睾丸的开合管两肩、两胯之松紧、刚柔。当意想两睾丸内合向下丹田靠拢时,两肩、两胯自然是松柔无力的;意想两睾丸外展离开下丹田时,两肩、两胯自然是膨胀有力的。

肩、肘、腕、胯、膝、足六大关节(即人体坤卦之象),练得开合自如,挒劲才能便利从心。
挒法有上挒、下挒、腾挪挒。


上挒是右手前伸,手心向上,右膝前弓,左足蹬力。地支中为寅(右手心)、申(左涌泉)相冲(左式姿势相反)。
上挒的劲源或着意点在中丹田,即在右足前迈时,先要想两肾球向内合于肚脐,肘、膝自会相合内收产生蓄劲。发劲上挒时,先想两肾球外展,向后离开肚脐去找命门,左膝、右肘自然产生一种相冲之力,下传于左足,上传于右手,产生下蹬、上提之挒劲(图6)。

下挒是左足前迈,意想右手心往左足心上按,地支中为已(右手心)亥(左涌泉)相合(左式姿势相反)。

下挒之劲源或着意点在上丹田。即在左足前迈、右手上举蓄劲时,先要想两眼球向内合于两大眼角,手足自然松软无力。发劲下挒时,先想两眼球外展离开大眼角,看两小眼角,左足、右手自会相合,产生下挒之劲(图7)。

腾挪挒是右膝上提,两手一致向右膝外侧下按,地支中为未、丑相冲。

腾挪挒的劲源或着意点在下丹田,即在蓄劲时,先要想两睾丸松垂合于下丹田(会阴穴),肩胯自然松软无力。提膝腾挪挒时,先想两睾丸上提离开会阴穴,小腹自收,右膝自提,右膝、左胯自然会产生一种相冲之挒劲(图8)。
为了便于记忆,根据挒劲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可以总结概括为如下歌诀:
S
挒属坤老阴内长,
六球体中动无常,
肩胯肘膝与手足,
全靠六球佐朝纲。

意思是说,坤卦属老阴,在人身上就是两个眼球、两个肾球、两个睾丸球(女子为两卵巢),这六球的动静是变化无常的,它在意念的指导下,能决定两手、两足、两肘、两肩、两胯的开合、刚柔。化解对方的来力,主要靠两肾球和两睾丸的操纵;打击的力度和发放对方之远近,主要靠两个眼球来掌握。眼是心之苗窍,是五脏精气之巢,体内能量出入之窗口,素有“心劲”“眼力”之说。

(七)肘,在八卦中是艮覆碗,表示肩肘露出水面,打肘时忘掉中、下盘。也就是肩肘是实的,中、下是虚灵的。方位隅西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肩井穴,打肘时意想此穴,劲力圆整,气势磅礴,伤害力极大。肘劲是通过地支中的辰(右肩井穴)与已(右手劳宫穴)合产生的,在地支中重心在右脚时右肩为辰,右手为已。打肘意想右肩井穴与右手劳宫穴相合,肘劲自会产生。

为了便于记忆,根据肘劲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可以总结概括为如下歌诀:
q
肘法浑圆用法多,
如山没水半山突,
劳宫肩井意想合,
膝找肘追命呜呼。

意思是说,肘是近击之法(远拳近肘贴身靠),用法很多,但都是浑圆发力,不用分力,就像全身都在水中,只有肩、肘露在水面上,恰如艮卦的卦象。右肘进击时是想右手劳宫穴与右肩井合,右膝找右肘,后肘追前肘,全身之力灌冲于肘,伤害力极大(图9)。

(八)靠,在八卦中是巽下断,表示上、中实,脚下要虚空。方位隅东南,五行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玉枕穴。靠劲在右肩打靠时,意想右肩井与左环跳相合为肩靠,意想右环跳与左肩井合为背靠,打靠时还要先想后脚空一下,再想前脚空,前脚为实脚不能空。只要一想欲提膝走路就够了,脚下想踩空或想脚踏祥云靠劲自生。如“天马行空”勇往直前,并且还有很好的健身作用。王老作有“巽桩养生歌”一首如下:

脚踏祥云身自玄,
玄妙之门身自寻,
寻之至身颜为笑,
笑颜常开身自安。

为了便于记忆,根据靠劲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可以总结概括为如下歌诀:
q
以肩打靠想足空,
前脚难空想前行,
踩云踏雪全身松,
靠劲自强还养生。

意思是说,以肩打靠时除要注意肩胯之外,在意念上还要特别注意两脚踩空离开地面,或想脚踏祥云,或想踏雪无痕,或想登萍渡水,或想脚底生风,种种想法、意念都可以,只要这么一想,不但靠劲很大,还能起到养生保健之作用(图10)。
720){this.width=720;} onclick=window.open("/image.htm?url="+this.src) style=cursor:pointer title=点击查看详图>
720){this.width=720;} onclick=window.open("/image.htm?url="+this.src) style=cursor:pointer title=点击查看详图>
四、八法的练与用

(一)八法的单式练习

预备式
两脚自然站立,两手心贴近大腿两侧,目平视远前方,心平气和,全身放松。先意想周身皮肤和肌肉分离,再想骨骼和肌肉分离,最后想全身骨节拉开。其顺序是先从两手食指梢节想起,第一节向前.第二节向后拉开距离。想完指关节,依次想掌、腕、肘、肩各关节都逐节拉开;同时想象每个关节节间都有一只眼睛,关节之间就像有一种灵气在蠕动。想完上肢随即想下肢,从大趾开始住上逐节拉开距离,长上眼睛,一直想到胯关节。接着再由尾骶骨想起,腰椎五节,胸椎十二节,逐节拉开距离,长上眼睛。最后两眼向前平视,后顶往上一领,下颏微向内收,颈椎七节也全部拉开。这时才能达到拳谱中说的“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的人体最佳状态。然后再想周身汗毛孔都张开,激发毛孔呼吸的功能,使内外之气交融。然后再意想命门(左肾右侧.右肾左上角),横隔膜自会上提,肚脐随之后收贴近命门,自会产生“吸”气之感。再想命门推肚脐,横隔膜自会下降,肚脐会随之前鼓离开命门,自会产生“呼”气感。如此三次,像拉风箱一般,感到气往下行,经小腹、会阴到足心、大趾,形成拳谱上说的“胎息”的最佳呼吸状态,“胎息”三次,亦如旧式钟表之上发条,发条上满,钟表会自动走起来。如从健身和技击结合的角度讲,八法每式练习都要按上述要求做好预备式。如单是从技击角度考虑,则预备式之意念可以从简(图11)。

1、掤手
①由预备式开始,松右肩,坠右肘,想象肘尖擦着地皮走,右臂自下向前上掤起,指尖朝上,掌心朝前,拇指指甲要对准自己的鼻子尖,目光顺着右手食指尖内侧向前看去(图12)。

②右手心向后旋转,大拇指肚对正自己的鼻尖;与此同时,左掌自动抬起至腹前,指尖朝上,两掌心有相合之意。之后以心口窝追左手拇指指甲盖;同时上右步跟左足,手脚身步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图13、14)。

③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足跟先着地面,随之足心、足掌、足趾逐渐落地。此时,意想命门穴与右环跳穴相合,右手心便自动翻转向前。鼻子尖与右膝尖、右脚大趾尖要上下垂直一条线,“三尖相照”。而右手大拇指指甲盖与自己右鼻孔前后对正,左手拇指指甲盖对正心口窝,横向对正右肘尖。眼神视线顺右手食指尖内侧向前看去。重心在右腿,右膝前弓,左腿向后伸直,两脚形成右弓箭步(图15)。

④右手由上向前降落,以手心内劳宫穴回贴右膝外下方之阳陵泉,左手扶于右臂弯处(图16)。

⑤意想右阳陵泉反贴劳宫穴,左腿自动向右腿靠拢,左脚与右脚并齐,左右阴陵泉相贴(图17)。

⑥以左手心之内劳宫扶贴于左膝外下方之左阳陵泉,随之两手同时用相反之力欲将自己抱起。稍停,待腰部发热。此式可促进水火气化,真气运行,防治肾虚、腰疼等诸疾患(图18)。
{
⑦两手由阳陵泉慢慢往后移动,以手心托住两胯侧之环跳穴,欲将自己托起(图19)。
E
⑧两足蹬地,身体慢慢直立,两手同时于环跳穴处向上、向前、向下贴胯画一小圈,两掌向下插伸,手心贴于股骨两侧,稍停,大腿会有发热感。再以中指尖点按风市穴,感到肚脐回收,两手放松,恢复预备式(图20)。
以上是右掌前,练完右掌前掤再如是接练左掌前掤,动作要领与右掌前掤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2、挤手
①由预备式开始,以右手食指引导,使右臂右前上方抬起,并伸直往左前方移动,使右手食指指肚和左眉梢前后对正。此时右脚自动向前迈进一步。随之屈膝,左腿后伸成右弓步;同时意想右手背之前方似有一重物相贴之感;随即再想夹脊穴(图 21、22)。

②出左手,以左腕桡侧之脉门,随着身体的扭转而自动地贴于右臂的曲池穴上,两手犹如三角铁架焊住一般,任身体转动,始终保持紧贴,丝毫不可放松。而前脚必须落在右手背和左手指尖之间的正中点的地面上,自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直冲之力(图23)
p
③左右两手同时向前方舒伸,手心向下。指尖欲向远处够东西,目光向前平远视(图24)。
④两臂向左右平展,同时将后腿带上来,左脚向右脚靠拢并齐,两臂自然放松降落,身体直立,恢复预备式姿势(图25、26)。

以上是左掌打挤,练完后再如是接练右掌打挤,动作要领与左掌打挤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3、肘顶

①由预备式开始,右脚向前迈进一步,随之屈膝前弓,左腿后伸,成右弓步;同时,左手拇指朝天,小指向地,朝正前方伸出,与右脚上下垂直(图27)。

②右手向前直伸,随即向后回折,以手心与右肩井相合。此时左手中指指尖抵住右肘之曲池穴,意想以右手心之劳宫穴找右肩井,并与之相合。最后意想头顶百会穴融天,右足心之涌泉穴入地;右肘肘尖向前穿透无阻,两眼平视右肘方向。练习顶肘时,心中要有三条线:即头向上顶一条线,右脚向地一条线.肘尖向前一条线。这三条线和眼神要自觉向无限远伸展,即出一种混元劲(图28)。
e
③右臂向前舒伸,大拇指朝上,小指向下,手心朝左(图29)。

④右手落下,手心扶贴于右膝外侧之阳陵泉(图30 )。
⑤以右腿阳陵泉反贴右手之劳宫穴,左腿自动向右腿靠拢,两脚并齐,两膝阴陵泉相贴(图31)。

⑥左手抱住左膝外侧之阳陵泉,双手同时用力上抱,欲将自己抱起,稍停,待两腿发热(图32)。

⑦两手移到两胯侧之环跳穴,欲将自己托起,起身两手随之向上、向前、向下贴胯画圆插伸,恢复预备姿势(图33、34)。
以上是右顶肘,练完右顶肘,再如是接练左顶肘,动作要求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4、肩靠
①由预备式开始,右手由下向前上方抬起,高与肩平,前后与鼻对正,并意想右手之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甲盖依次向上托起,右脚同时上半步(图35、36)。

②意想右臂的腕、肘、肩之关节一一折断脱落于地,随之右臂下落松垂(图37)。
{
③同时左手向前抬起与左肩平,随即由左向下方落下,落至左手腕靠近右肋,使手心朝下后方,右手按于右胯后外侧,高不低于胯,两手虎口成遥遥相对之势,两眼朝身后回顾右手食指指甲;同时左脚自动往左横跨半步,左肩自动转向正前方,而意念则在脑后之玉枕穴(图38、39)。

④两臂、两腿同时松力,身体则由右往左自然转动至极限,左腿自动向右腿靠拢,两膝相贴,左脚与右脚并齐。上体复向右转动,两臂向前伸展,随上体之左旋右转而向左右摆动,似水中摸鱼一般。如此反复地转至身体自然直立为止。在此直立之际,意想自己是在水中潜游之后冒出水面,身上似有水珠向下流淌之感,恢复预备势(图40、41、42、43、44)。

以上是左肩打靠,练完后再如是练习右肩打靠,动作要求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5、捋手
①由预备式开始,以左手食指之肚触摸右眉梢至右眉攒。然后两眼注视左手食指肚,这时手眼之间的距离便会自动拉开(图45、46)。

②左手食指肚转向外,以食指指甲盖对正左眉攒画到左眉梢,眼神随移到左食指指甲盖上。与此同时右手自动抬起,使右手中指指尖与左手拇指尖相平,两手间隔一掌宽。右脚朝后撤一大步,左腿屈膝,右腿伸直,重心在左腿,两腿成左弓步(图47)。

③两手向左后落下,眼看左后下方(图48)。

④上体向右旋转,双手向右横摆,右腿自动向左腿靠拢,两膝相贴,两腿并齐,随之再左右旋转摆动,渐至身体直立,两臂放松,意想自己是在水中潜游之后冒出水面,身上似有水珠向下流淌之感,恢复预备势(图49、50、51)。
以上为左捋手,练完此式,再如是练习右捋手。动作要求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6、按手
①由预备式开始,双手抬起向左后摆动(图52)。

②双手复转于胸前,手心朝下,左手拇指和膻中穴相平,右手拇指与肚脐相平。同时左脚向左后撤一大步,右腿屈膝,成右弓步,两眼顺右食指尖内侧往下注视,意欲入地三尺(图53)。

③并步合掌,左脚蹬地,顺势上前一步,与右脚并拢,两掌内合向上,合并于胸前,目视前方(图54)。
④双手向前平伸,手心向下,两腿直立(图55)。

⑤两臂向体侧平展,与肩平,中指指尖意念无限长,两眼向前远方平视(图56)。
⑥两手自然向体侧落下,恢复预备式(图略)。

以上是左按手,练完后再如是练习右按手,动作要求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7、采手
①由预备式开始,左脚向后退半步,脚尖虚着地面,两臂向前后伸展(图57)。
2
②左脚收足跟并踏实,与右脚成90度,左腿屈膝,略蹲,使膝尖与脚尖垂直。右膝内侧边沿与脚腕内踝骨相对成垂直。右臂松肩坠肘,手指尖朝天,大拇指与鼻尖对正,中指尖与肘成上下垂直。左手虎口贴于右肘外侧之曲池穴外,两眼顺左手食指、中指缝隙往下注视,意欲入地三尺(图58)。

③上体向左旋转,右手拇指尖与鼻尖相对之关系不变,玄关与左肩井意欲相合,即以天目看肩井(图59)。
④上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图60)。

⑤两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相接,松肩坠右肘,右肘尖意欲贴地面。左脚向右腿靠拢、并齐,两膝相贴,眼看食指尖(图61)。

⑥身体直立,两臂松力自然下垂,手心仍回贴于大腿两侧,目视前方,恢复预备势(图略)。
以上是右采手,练完后再如是练习左采手。动作要求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8、挒手
P
①腾挪挒
A、由预备式开始,左手在身前,自左向右移到极限时,拇指靠于右肋处。右手亦随之向右上方抬起到极限(图62
B、右手绕过脑后向左脚方向按压。左手向身体左侧移至极限,使两手虎口遥遥相对,手心向下。左脚在两手下落同时,蹬地抽提,移置于身前偏右侧,左膝与右胯平,左脚悬垂不落,右脚单腿支撑体重。目视右手食指尖。肩、肘、腕、胯、足各大关节放松。肚脐回收,尾骶骨前钩(图63、64)。

c、两手拇指、食指、中指于胸前相接,两臂环屈,食指收于鼻尖下方,低头注视食指尖。左脚落下与右脚靠拢并齐(图65)。

D、两臂松力,自然下垂,两手心仍贴于大腿两侧,身体立直,目视前方,恢复预备势(图略)。
以上是左挒手,练完后再如是练习右挒手,动作要求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②上挒手
A、由预备式开始,意想右肩井与左环跳合,左腿同时退一步,重心自动移到左腿,身体亦随之略蹲。再意想右曲池与左阳陵泉成上下垂直,右臂微屈,手心向天。同时左臂亦微屈,并使左手心扶在右臂弯处。目视右手食指肚(图66、67)。

B、左腿向下蹬地,直到蹬不上劲为止。右腿借此自动向前迈一步。右膝微屈,左腿直伸,成右弓步,前手心向上与后脚相互分拉(图6 8)。
(
c、虚腿向实腿靠拢并齐。同时两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相接,两臂环屈,使两手之食指尖往回收至鼻尖下约30厘米处,两眼注视食指尖(图69)。

D、两腿慢慢直立,眼神向前远方平视,随之松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使两手心贴于大腿两侧,恢复预备式(图略)。

以上是右上挒式,练完后再如是习练左上挒式,动作要求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③下挒手
A、由预备式开始,右手向右后上方举起,出左腿,脚跟着地,目视前方(图70、71)。
B、右手找左脚,左腿屈膝前弓,意想右手之劳宫穴与左脚涌泉穴相合(图72)。
c、右脚向左脚靠拢,身体立直,恢复预备姿势(图略)。
左右式动作相同,惟姿势相反,可左右反复交替练习(图略)。

收式:
虚腿向实腿并拢,脚底虚着地面,两手拇指、食指、中指相接。食指尖回收至鼻尖下约30厘米处,低头看食指尖,以打开玉枕关。之后意想两手无名指指肚,无名指肚轻向下按压,身体逐渐自然直立(图73、74、75、76)。
抬头内视玉枕关,用眼神迎接督脉至百会、前庭,之后松肩坠肘,想两胯如泥皮下落,两手分开垂直于体侧。气脉自百会向前、向下运行。两眼向前平远视,竖腰立顶。然后想两手拇指指甲盖脱落,继之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甲盖依次脱落。再想一下手心,使气血归梢(图77)。

最后两手心紧贴于股骨两侧,至大腿发热发烫时,中指尖复点按风市穴,肚脐自然回抽。此时收小腹松胯,意想环跳穴落于地面,身如席地而坐。此时提膝找小腹,小腹亦找膝盖,落步前进,开始散步,使宗气不散(图略)。

上述是吴式太极拳之八法的单式练法,如时间允许,每式左右可交替练习20次,对于祛病强身和提高推手功夫,提高抗暴能力有极大功效,且简单、有趣味。

(二)太极推手各种练习方法动作图解
太极推手有定步推揉、活步推揉、采浪花三种。定步推揉有单人单手平圆练法、单人单手立圆练法、单人双手四正手练法、单人双手四隅手练法、单人大捋练法、双人单搭手平圆推揉法、双人单搭手立圆推揉法、双人双搭手四正推揉法、双人双搭手四隅推揉法。活步推揉法有活步四正推揉法、活步四隅推揉法和大捋。采浪花有定步随意推揉法和活步随意推揉法。

但是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为基础,分为四正、四隅方向,配合手法循环不息地推动着。

学习推手,必须先由单人练习开始,也就是说在前述八法单式练法纯熟合规合度的情况下,把八法连贯起来进行练习。然后再进入双人单搭手和双搭手的各种推手练习,才能把功法练扎实,使自己在推手运动中能准确、稳健地发出八法的各种劲力,巧妙、柔和地化解对方发出的八法的各种劲力,有效地达到引进落空的目的。

1、定步推揉法
$
①单人单手平圆练法

A、由预备式开始,右手立掌向前上方斜推,掌心朝前,大指指甲对鼻尖,随即掌心转向内,大指肚对鼻尖。同时,右足前移,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左腿屈膝下蹲,重心完全寄于左足,右足能抬而不抬,上体中正安舒,尾骶骨对正左足跟,收腹溜臀。手心斜向上,沉肩坠肘,目视食指尖方向。想象自己右腕与对方右腕相贴,左臂自然下垂(图78、79)。
B、由上式,右膝前弓;同时右手内旋,使手心朝向外。想象翻手向对方头面扑按(图80)。

C、由上式,重心后移,左腿屈膝下坐,右足尖上翘,足跟着地;同时右手臂外旋,随坐身之势,手心转向左肩井,上体微向左转,想象对方以右手扑按我头面,我转身翻手把对方劲力引开,使其落空(图81)。

D、由上式,下肢姿势不变,向右转体,右手心随转体之势由左肩井前平移至右肩井前,随即向前按出,想象对方进攻之力落空,回撤之时,我顺势转身前按。如是反复循环练习(图82、83)。

右式练一定时间或次数后,右足收回向左足靠拢,收式。改为左式练习,方法规范同右式,惟姿势相反(图略)。
②单人单手立圆练法
|
A、由预备式开始,右手立掌向前上方斜推,掌心朝前,大指指甲对鼻尖,随即掌心转向内,大指肚对鼻尖;同时,右足前移,左腿屈膝下坐,收腹溜臀,上体中正安舒,右足跟着地,足尖上翘。松肩坠肘,手心斜向上,目视右手食指方向(图84、85)。

B、右膝前弓,右手内旋向前推按,想象向对方头面进攻(图86)。
c、上式不停,设对方以右手向右上方引导,使我之右手落空,复立圆向我右胯进攻推按,我则顺势坐身吸胯右转,以右手引对方进攻之手于右胯外侧落空,对方必坐身抽手,我复再借势,立圆向其面部进攻推按。如此反复循环练习(图87、88)。

D、练习一定时间或次数后,再改为反方向立圆练习,即下肢姿势不变,惟手之运动方向改为由上向下推按对方腹胯(图89、90
=
E、右式立圆正反方向练完后,再换练左式立圆正反方向,练完后改式(图略)。
③单人双手四正手练法

A、掤

面南背北站立,右手自右肋旁向前伸举,大指遥对鼻尖,掌心向内,两膝松力,身体下蹲,右脚向前踏进一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同时左掌向前伸举,至大指贴近右臂弯处,掌心向前,随之右脚落平,屈膝略蹲,左腿舒直,形成右弓步。这时右掌掌心转向前方,眼看右掌食指尖,意在左掌心(图91、92、93)。
B、挤

接上式,步法不变,右掌以小指引掌向下降落,至与肘尖相平为度,掌心向内,指尖向左,使前臂于胸前屈成90。:同时左掌向前移动,至腕贴于右臂弯上边为度,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眼神顺左掌食指上方平远视。重心在右脚,意在夹脊(图94)。

C、捋

接上式,右掌以小指引导向前下方移动至臂舒直之后,右掌心翻转向上(意想托着对方左肘),跟随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左后上方划眉移动,至左掌遥对左额角为度,两掌相距约10厘米,掌心均向外,指尖斜向上。与此同时,左膝松力,往后坐身,体重移于左腿,右腿舒直,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形成左坐步式,眼神注视左掌食指尖,意在左掌心(图95)。

D、按

接上式,步法不变。眼神从左手食指移到右手食指,重心仍在左腿;同时两掌间距离不变,松肩坠肘,两掌自动向下降落,向后转动,身体随两掌边落边转而向右转动,至转向正前方(正南)时,两臂微屈,掌心均向下,横于胸前,左掌与两乳相平,右掌与肚脐相平,眼神仍注右食指尖,意在膻中穴(图96)。

如此按上述动作规范反复循环练习,练时要想象是在与对方两手沾粘推化,不丢、不滞,注意神意。
右式练完后,可改为左式练习,动作规范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4
④单人双手四隅手练法
*
A、由预备式开始,重心左移,左腿屈膝下蹲,右足前迈,足跟着地;同时右手螺旋前伸,手心斜向上,大拇指肚对鼻尖,松肩垂肘,左手置于右肘内侧,手心斜向下,目视右手食指方向(图97、98)。
B、由上式,上体右转,右手松腕上提至虎口贴近耳门,左手姿势不变,随转体移至右腹前。随即右腿前弓,左手立掌下按(掌心向右),右手姿势不变,随势以意下贯,意想双手沾闭对方右肘,向其右胯处推逼,目视左手方向,使其处于不利之势(图99、100)。

c、上式不停,上体松腰左转,上体前伏,双手随转体之势向上悠举,右手由右上方降至左腹前,掌心仍向左,左手升至左前上方,掌心向右,两手间距离不变,目视左上方,意想随对方化解我之斜按之势,沾粘就势(图101)。
D、上动不停,吸右胯,翘右足,上体向右拧转,左肩找右胯,左腿尽量屈膝下坐,两手随势向下复向右上方引动,右手旋腕使手心转向外,右手姿势不变,随势下移,手心仍向右,两手间距离不变,目视右手方向(图102)。
E、上述动作是意想双方各推按对方右隅角一次(也可如是做多次重复循环练习)。然后想象双方以双手向左画一平圆换手再改为向左隅角推按。即上动不停,上体左转,两手随势向左平圆旋转。随即右膝前弓,左手置于右肘上侧,手心向内,想象以左手背沾接对方左手指。随右手下降于左肘下向右前方伸展,手心向上,意想以右手沾托对方之左肘(图103、104、105)。

随即身体后坐,重心移于左足,左手上提至虎口贴近耳门,右手置于左腹前,开始打两个左隅角。动作规范要求与打右隅角相同,惟方向相反(图略)。

打完左隅角再画圆换手打右隅角,如此反复循环练习。此式腰腿运动幅度较大,练此式时要特别注意旋腰与坐胯的协调配合。
v
⑤大捋单人练习法

A、掤

由预备式开始,右臂由下向前上方抬起,手心朝前,至大指对正鼻尖时,将手心朝后转;同时左手自动抬起,以中指指肚扶在右曲池穴上。与此同时,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足跟先着地,随之脚心、脚掌、脚趾依次落地。此时,意想命门穴与右环跳相合,右手心自动转向前方,鼻尖与膝盖尖、右脚尖三尖形成垂直线。右手大拇指指甲和右鼻孔前后对正,左手大拇指指甲对正心口窝,横着对向右肘尖,眼神看右手食指指甲内侧,不可过高或过低,右腿屈膝前弓,左腿伸直,体重全在右腿,两脚形成弓箭步(图106、107)。

B、挤
C
由上式,左脚向前迈进一步,随之屈膝前弓,右腿向后伸直,成左弓步。与此同时,意想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肚好像依次接触地面,再想夹脊穴(脊背大椎下边)往前脚上落。此时左手脉门便会随着身体的扭转而自动地贴在右臂的曲池穴上(即屈肘横纹尽头处)。右手背与左手指尖形成两个接触点,前脚必须落在两点正中,便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前冲之力(图108)。

C、肘

由上式,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屈膝前弓,左腿后伸,成右弓步。与此同时,右臂屈肘,向右前方顶出,左掌卧立,中指尖置于右肘内侧,与右肘曲池穴相贴。同时想右手心回够右肩井穴,右肘尖直向前穿透无阻,头顶百会穴要上贴天,右脚之涌泉穴要向下入地,三条线无限延长,眼神沿肘尖方向往前平视(图109)。

D、靠

由上式,右手向前方抬起与肩相平,意想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等五个指甲盖向上托起。之后意想右臂的腕、肘、肩等关节好似折断了,而依次脱落下来;同时左手向前抬起与肩平,两眼朝身后回顾右手食指指甲,左手也随之由左向右移到右胯旁,手心朝下,虎口向后。右手虎口朝前,手心朝后下方,两手虎口遥遥相对。此时,左脚自动往左横跨半步,左肩也自动转向正前方,意念在脑后玉枕穴(图110)。

E、捋

由上式,以左手食指肚触摸右眉梢、右眉攒,两眼要注视左手的食指肚,这时手和眼的距离自然拉开;同时右足蹬地,顺势后撤一步,与左足并拢,身体直立,右掌自然垂于体侧。继之,左手食指肚转向外,以食指指甲盖对正左眉攒、左眉梢,眼神转到左食指指甲盖上。与此同时,右手自动抬起,以右手中指和左手大拇指相平,两手中间相隔一掌宽;右脚也自动地朝右后方撤退一大步,左腿屈膝,右腿伸直,体重寄于左腿,两脚形成左弓箭步(图111、112)。

F、按
~
由上式,左脚后撤一步,与右脚靠拢;同时两手向左后方平摆,左臂伸直,掌心向下,右臂屈肘,置于胸前,目视右前下方。随即左足向左后方撤一步,成右弓步;同时上体前俯右转,两掌向右前方绕弧下按,两掌分落在右脚两侧,掌心向下,左手大指与膻中穴平,右手与肚脐平,两眼顺右手食指尖内侧往下注视,意欲入地三尺(图113、114)。

G、采

由上式,左脚向左后方撤一步,脚尖点地外摆。两臂前后分展伸直,掌心均向左,目视前方;右脚踏实,身向后坐,左腿屈膝略蹲,左膝盖尖与左足尖上下垂直,右膝盖尖与右脚腕内踝骨上下垂直,松右肩坠右肘,右臂屈肘,指尖朝天,大指与鼻尖前后对正,中指指肚与右肘尖上下垂直,左手推至右肘外侧,以虎口贴近右曲池穴,两眼顺左手食、中指的空隙间往下注视,意欲人地三尺。随即上体左转,玄关窍与左肩井意欲相合,两手姿势不变(图115、116、117)。

H、挒
由上式,上体略向左转,同时左掌经前向左上方扬起,掌心内旋置于左耳后侧,如似拢小辫子。右掌向左腋下横移,掌心向下,目视右前方。上体右转,两掌同时向右膝上方平按;随即右足蹬力屈膝上提,垂悬不落,左足独立支撑,两掌姿势不变;随即上体右转,右膝向左横摆,两掌平移至右胯外侧,右掌向后扒,掌心向后,意在左手心,两掌遥遥相对,目视右手食指尖(图118、119、120、121)。
K
以上是大捋的右式练法,练完后可再如是练习左式。左右式换练之间需加一个采、挒的动作,具体练法如下。

I、采
由上式,右脚向右后方落一步,脚尖点地;同时两臂前后水平伸展(图122 )

右脚踏实,屈膝后坐成半马步;同时左臂屈肘,左掌成立掌收于头前,右手经前绕弧摆于体前,置于左肘外侧,目视前方(图123)。

上体右转,左掌心找右肩头,目视右肩井(图124)。
s
J、挒
上体略右转,左掌向右腋下推按,右掌经前向右上方扬起,置于耳后,掌心向上,目视左前方(图125)。

左膝前弓,两掌同时向左膝上方平按(图126)。

随即蹬左足,屈膝上提,垂悬不落,右腿独立支撑,两掌姿势不变(图127)。

随即上体左转,左膝向右横摆,两掌平移至左胯外侧,左掌后扒,掌心向后,意在右手心,两掌遥遥相对,目视左手食指尖(图128)。

K、左前掤:

左脚向前落下,左膝前弓,右腿向后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前方掤出,左手亦前推,规范要求同右式之“掤”(图129)。

从此式开始练习左式大捋,规范要求与右式大捋完全相同,惟姿势方向相反(图略)。

以上为左式大捋,如若再接练右式大捋还要再加练一个“采、挒”式(图略)

⑤双人单搭手平圆推揉法

A.单搭手法
两人相对站立,右足各向前迈出一步,右手各自从右肋旁向前伸举,屈膝坐胯,重心寄于左足,右足跟着地,足尖翘起。甲乙两足间距一顺脚,甲、乙双手腕背相贴,成交叉式(图130)。

B.平圆推揉

甲右手微下按乙之右腕,随即向乙胸前推按,沉肩坠肘,右膝前弓。乙松腰坐胯,身向后撤;同时屈右臂,上体左转,把对方之力引向左肩,上体左转,把对方之力引向左肩,手心对肩井,复上体右转,右手沾引甲之右手向右肩前运行;同时翻手,使手背对肩井,屈膝坐胯,上体中正安舒。甲沾住乙手亦随之上体左转(图131、132)。

上动不停,乙屈膝前弓,右手向前推甲之胸。甲屈膝后坐,上体左转,屈右臂,把乙之右手引向自己左肩,手心对肩井,复上体右转,右手沾引乙之右手向自己右肩前运行;同时翻手,使手背对自己右肩井(图133、134)。

上动不停,甲再屈右膝前弓,以右掌前推乙之胸部(图135)。

乙再按上述要求化解。如此反复循环进行,形成平圆推揉(图略)。

推揉时双方都要注意用意不用力,集中精力用皮毛贴着对方手背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彼进我退,彼退我进,随曲就伸,左手自然配合随身而动。

右式练完后,再换练左式,动作规范要求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⑥双人单手立圆推揉

A.单搭手
k
姿势规范与上述平圆推手之此式相同(图136)。

B.立圆推揉

由上式,甲以右手掌缘,下切乙腕。随之以手掌向乙面部推击(图137、138)。
k
乙上体右转,松腰坐胯,屈右肩随甲切推之劲由右上向左前下方推击甲之腹胯,右膝前弓(图139、140)。
8
甲吸右胯,化乙推劲,复屈臂上提,再回推乙右腹胯面。如是反复循环练习(图141、142)。

右式练完后,再接练左式。动作规范要求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⑦双人四正手推揉
四正推手是两人在推手时用掤、捋、挤、按四法,向四个正方向周而复始地做互相推揉运动。

A.双搭手
两人对立,右足前迈,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左腿屈膝下坐,甲、乙均伸右手,腕前相贴,手心斜向上,左手扶在对方肘部,上体中正安舒(图143)。

B.四正推揉

甲掤乙捋

由上式,甲右手内翻,以手掌向对方面部掤推,右手贴肘相随,屈右膝前弓,意想命门找右环跳。乙顺势后坐,上体右转,右手沾领对方掤推之手,以食指从左眉梢划向右眉攒,使对方掤劲落空(图144、145)。
甲挤乙按
U
由上式,甲之掤手落空,顺势折右臂前挤;同时以左手腕置于右肘上方以助挤势,含胸后坐;同时吸左胯,上体左转,双手轻扶对方左肩右肘,俯身向左斜下看,意欲人地三尺,使对方挤势落空(图146、147)。

逃手托肘

由上式,甲之挤势落空,速抽右手上托乙方左肘(图148)。

转腰圈掤
乙右肘受制,速坐胯松腰,使对方托肘之手不利,随对方后撤之意左手向甲头面掤推(图149、150)。

如此反复循环推揉,练完右式可接换练左式,动作规范相同,惟姿势相反(图略)。
收式
@
左右式练完后,前脚收回,双手相搭之手脱离收至大腿两侧即可(图略)

⑧双人四隅推揉

A.双搭手
甲乙对立,右手腕相搭,左手相互扶肘。右足前迈,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右腿在后屈膝坐胯,上体中正安舒(图151)。
?
B.四隅推揉
甲提按乙抽化

由上式,甲右手内旋,上提,左手扶乙肘相助,随即右膝前弓,双手控制乙之右臂,向乙右腹胯处斜推。乙吸胯抽身,卸甲之力,引甲右手落空(图152、153)。

乙提按甲抽化

由上式,乙再借势,上提右手(手扶其肘相随)至耳门,复再如上法按原路线向甲右腹胯处推按。甲吸胯抽身旋腰引乙右手落空(图154、155、156)。

画圆换手

上述甲推乙化、乙推甲化可反复多次循环练习,也可以推一个循环,就换手推另一侧隅角。欲换手推另一侧隅角的方法是:甲由上式左转身,引乙双手一起画一平圆,由右手相搭换为左手相搭(图157、158、159)
甲提按乙抽化

同前此式,惟姿势相反(图略)。

乙提按甲抽化

同前此式,惟姿势相反(图略)。
)
收式
上述动作反复循环练习,收式时,先恢复双搭手式,然后前脚收回,甲、乙两手脱离,回到大腿两侧,即可收式(图略)

2、活步推揉

双人活步四正推手和活步四隅推揉主要是练习手脚的配合。在手上进行八法变化时脚下也协调一致地进行配合。为了节省篇幅,读者可自己去悟。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双人大捋推揉。

双人大捋推揉

预备式:甲、乙均并步站立,伸右手相搭,左手扶肘(图160)。
A、甲掤乙捋

甲:右脚向前迈进一步,以脚后跟与乙之左脚后跟外侧相互贴近(此称套锁)。与此同时,以左手扶住乙肘(始终不要离开),以右手的拇指肚朝乙的鼻尖推去,眼看自己的右手食指尖,两脚形成右弓步(图161)。
乙:左足往左后方撤退一大步,体重仍在右腿,在后撤之同时,以右手沾其右腕,经左手扶其右肘,往右后上方回捋,眼神注视右手食指指尖(图162)。

B、甲挤乙按

甲:将左足向前迈进一大步,以左脚跟与乙之右脚跟贴近,随之屈膝前弓,右腿向后伸直,体重在左腿,两腿形成左弓步。与此同时,以右手手背贴住乙方前胸,并以左手脉门扶在右臂弯处,向前挤出,眼神向前平视(图163)。
乙:当甲之左脚迈进一步之同时,将右脚收回,靠近左足,再向右后方撤一大步,体重仍在左腿,两脚形成左弓步。与此同时,以右手沾住甲之左手腕,以右手按住甲之左肘,往自己左膝上方按,两眼注视左手食指指尖(图164)。

C、甲肘乙采
`
甲:将右脚向乙裆内直进一步,随之屈膝前弓,左腿向后伸直,体重在右腿,两脚形成右弓步。与此同时,右手大臂曲折,右手心靠近右肩,并以左手大指朝天,中指之尖抵住右臂弯之尺泽穴,两眼顺右肘尖的上面往前平远视(图165)。

乙:当甲进右步之同时,左臂前伸,右脚后撤半步,脚尖外摆,左脚尖朝前,右脚尖朝右,使两脚成90度。随之左前臂竖直,使左手中指尖与肘尖上下垂直。两脚形成半马步,即右腿使右膝与右脚尖成上下垂直线,占体重70%,左膝与左踝骨成上下垂直,占体重30%,右手之合谷穴与左肘外侧相贴,手心向下,两眼注视右手食、中指问,意欲人地三尺(图166)。

D、甲靠乙挒
甲:当身体被乙采住向前倾时,以右手扶乙方的右手腕,左手扶乙方的右肘,两手往同一方向,即向乙方的头脑后上方棚出。随即两臂放松,朝自己之右后下方往下落,两手手心均向下,两手虎口前后遥遥相对,即右手靠近右肋,右手靠近左胯,使右手掌根与左右两脚的脚后跟成等边三角形。在两手由前往右后方移动之同时,左肩朝乙方前胸撞击,左脚也往左侧横移半步,眼神注视左食指尖(图167)。

乙:当右手臂被甲掤起后,即顺其方向从头顶落至身后,再从身后落至身前,以右手采甲之左肘,往左之方向沉落。左手同时先移到右腋下,然后用左手叼住甲之左手腕,也往身之左侧掤之,使右手靠近左肋,左臂朝左伸直,两手心均朝下。与此同时,左脚蹬地腾起,使左脚由甲方右腿的外侧移到内侧,再往右移至身之右前方,垂悬不落,两眼注视左手食指(图168)。
-
以上是甲进乙退(甲以挒、挤、肘、靠为进攻之法,乙以捋、按、采、掤为化解之法)之八种方法,若再返回的话,即乙进甲退为左式。如接上式练,乙掤甲捋:乙将左脚落于甲之裆内,但须以左腿与甲右腿贴紧,随之左膝微屈前弓,右腿向后伸直,体重在左腿,形成左弓步;同时以左手仍扶甲之左手腕,右手仍扶其左肘,往右前上方圈掤,眼神注视左手食指尖。

甲:将右腿往右后方撤一大步,体重仍在左腿,两脚形成左弓步。与此同时,用两手分别扶乙之左手左肘,朝左后方捋出,眼神注视左手食指指尖
由此往下“乙挤甲按挒”“乙肘甲采”“乙靠甲”等手法,均与右式动作相同,惟姿势相反。如此反复练习,循环无端,要求熟练,方能进入妙境。
}
换手换步法:进攻者以肘、靠二法连续重复多遍均可;化解者用采、挒二法连续练习多遍均可;如进攻与化解结合练习,即可以由原左式变为右式,或由原右式变为左式练习,其余类推。
3、采浪花(也叫烂采花)

此种推手没有定式,双方随意进退推化,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彼攻我化,彼化我变,心想势成,如在大海中游泳,乘势借力,随波逐流,随心所欲,随遇平衡,以达到动即是法,应物自然,随曲就伸的高级境界。但习者必须在八法、定步、活步练得规范、纯熟后方可练习。切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那样将事与愿违。下功夫练好基本功,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自然水到渠成。如同书法,如不认真临摩古帖,开始就求成速写,写一辈子也没有成就。习者不可不知。(完)


鼬士

2015-3-23 21:44:53

楼主人气很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嘐酬

2015-3-1 08:13:19

无图无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倪熙柔

2015-1-31 17:02:14

十分赞同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怎么我回帖都没人理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皂洵

2015-1-26 01:05:09

哥回复的不是帖子,是寂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的人气不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6

鼬士

2015-3-23 21:44:53

楼主人气很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嘐酬

2015-3-1 08:13:19

无图无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倪熙柔

2015-1-31 17:02:14

十分赞同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怎么我回帖都没人理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皂洵

2015-1-26 01:05:09

哥回复的不是帖子,是寂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的人气不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