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 竹林拳书》内容合解品
[折叠]
易筋经
总论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
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
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
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
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
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
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
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
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
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
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
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
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
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
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
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
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
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
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
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膜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
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
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
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
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
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
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
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
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
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
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
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
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
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
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
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
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
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
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
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
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
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
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
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
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
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
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
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
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
而登矣。
揉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
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
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
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
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
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
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
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
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
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
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
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
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注:①寿,《易筋经》作"圣"。
②二竖,指病魔。
③之,《易筋经》"之"后有"为寒为暑者易之"七字。
④节侯岁月,《易筋经》作"火候岁月"。
⑤跻(ji基),登。
⑥筋,《易筋经》作"经"。
真传易筋经介绍──兼论修道从何下手
张义尚
修道因层次高低,功法深浅而有千差万别。道家的人元金丹,是命功的极致,佛家的明心见性,是性
功之高标。但高级功法非一般人所能践履,则有志修身者是否就次知难而退呢?我以为做学问应该从高出
着眼,同时也应从低处着手!即所谓“低处修时高处到”。所以锻炼形气的功法也应重视。
同一炼形之道,内容有高低精粗之分。低层次者,大都偏重在外形之动作变化,如《道藏》所载古传
各种导引法,外家拳术及学校中一般体育运动锻炼皆是。其次较高者,大都已注重形气结合,内外并炼,
如内家功夫中之太极,形意,八卦,大成等拳术,蜀中真传易筋经,五禽戏等亦属之。又如蜀东金家真传
之开合功,动作只有两个,以统摄阴阳,开合,吞吐,浮沉,进退。起落。既是养生益智之高功,又为武
术技击之神功。尽管目前大气共师层出不穷,功法也五花八门,但论炼形功夫,实无有精简高妙能过之于
开合功者。不过此功非名师口传亲授而又勤学苦练者不能登堂入室。又有所谓自发动功者,乃神入渺冥,
静极而动之产物。道家南宫派有此方法,但古代祖师对此褒贬不一。笔者以为此法出于自然,用值得当也
可补炼形之不足,若认为奇特,唯此独尊者则过已。若以佛家秘宗各派之金刚拳法相证,则可以正确对待。
我现在所要介绍的是蜀中真传易筋经。世传易筋经,一般都认为是佛家入门修身,为日后修习明心见
性奠定基础之功夫,乃出自印度高僧,东土禅宗第一代达摩祖师,不特武术届习之,即使文人也有炼之以
资健身者。但内容却非一致,或则繁杂而寡要,或则简要而失真,盖一师授虽一,悟解有别,目的不同,
取舍自异,也像书法临摹,母帖虽一,所习成品绝无完全相肖,故不足为奇。蜀中真传易筋经,是我
在1938----1940年间读书于北涪复旦大学时蜀东涪陵人黄克刚老师所传授。由当时经济系主任卫挺生教授
支持,我利用整整一个寒假,在卫教授的被培天生桥的家中,和黄师两人,把全部功法整理记录下来。黄
师所传为其家世传舆公山人之遗意,比传世古本易筋经精简扼要的多,傅金铨有渊博学识和相当正德,曾
为易筋经题词,:“舆公秘传易筋经,先佛妙谛道难命,择人而授先圣德,世守勿替衣钵存。”
真传易筋经功法,有外壮,内壮,动功,静功,炼形,炼气,炼意等不同。若就浅深层次而论,大抵
初功多是外壮炼形之动功,次则是内壮外静内动之呼吸吐纳等炼法,最后方是锻炼意念,此中又有识神,
元神,先天,后天,及先天之先天等层次,到了最后,则外形是静,但以静中有动,动仍是静,动静无分,
归于自然之大道矣。
自来道家对传授命功最为慎重,故多出以隐语,世人倘恍迷离,无从下手。被派强调性命双修,不外
乎本身阴阳之调炼,见效缓慢。佛家尽管不重气功,也无所谓命功,然于小乘禅定,天台止观和密宗修身
等法却讲的踏踏实实,次第井然。真传易筋经就黄师所授的内容中有吐浊纳请,九转呼吸,外壮内壮,存
身洗髓和藏文字母观想等而论,明显与藏密中九节风,宝瓶气,拙火定等有一定联系。
道家南宗重身外阴阳,陈泥丸翁云:“莫言已是显现成,试问幻身何处锝。”故不修幻身则已,若欲
兼修此五蕴幻身,即此血肉之躯入无余涅盘,证金刚不坏之霓虹身者,非善巧利用身外阴阳,尤其同类阴
阳不可。此所以藏密无上瑜加重二,三灌顶之修法,而道家金丹真传中更有特别不共之绝密功法!!
真传易筋经中内壮玄功歌:“黄庭中有真主人,玉关紧锁无遗漏,无自无他无分别,青娥经术御无敌。
”明显透露了无上瑜加双运道。不过其实际操作,书中未予发挥,仍需师授。并且此等功夫乃是已达般若
绝顶,转毒成智,火里载莲的欲乐大定。若非自身通灵,能如鸠摩罗什能吞针出针者,切忌轻易妄为。
否则狮子跳处驴亦跃,未有不丧身失命者,慎之慎之!!
从上可之,本法出处很明确是道佛两家相融后产物,与傅金铨大有攸关!!(张义尚)
《易筋经》解读
易筋经无疑是中华武林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经典功夫,《易筋经》引发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可谓
“罄竹难书”。但是真的易筋经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讲明白,没有几个人心里真正清楚。
易筋经做为一项武学修为内容,《易筋经》体系必然由理论与功法构成。那么,它的理论部分就
应该叫做“易筋经”,它的功法就应该叫做“易筋功”。
那么,它的理论的哪些?功法又有哪些呢?
查河南古传心意六合拳古谱目录和河南心意拳现存秘谱,可以知道心意拳经典中有《易筋经贯气诀》,
既然是修练易筋经功法的秘诀,那么,这应该就是易筋经的理论内容。
在古传少林拳圈内,留传有《易筋经十二式》,其书称为《易筋经外壮图说》,又有功法日
《少林大易筋经功法》,既然以易纺经命名功法,这些应该就是易筋经的运作内容。
在竹林古拳谱中,载有易筋经的理论部分。与之相呼应的功法,是竹林古传《八大劲功》。
由于《八大劲功》和竹林《看家拳》的运作行为受《易筋经》指导,所以《八大劲功》也同样属
于《易筋经》功法。
世传《八段锦》又名《少林八段锦》或《岳武穆八段锦》者,亦称《易筋经》。其中内容形式多与
诸《易绪经》重合,云是《易筋经》一说似非空穴来风。
又有功法日《千把攒》者,布名《八段锦》或云“八段锦”,“拔断筋”的雅称,“千把攒”则是
指一式之精需千万次修练而始见神奇。“拔断筋”虽然名称功架与《易筋经》有异,然功法运作原理则
如出一辙。以此观之,种种“拔断筋”功夫,均属《易筋经》系列,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上述《易筋经》功法的共同特点,是不假外物,纯由自律运矽构成。与这种“简单易存的改造筋骨
的功法”相对应的,是一种服用药物、借助外物、形式繁琐、操作复杂、穷苦之人练不起,富贵之人又
从未闻有人练成功者的“著名”功法,名曰《内壮功法》,按理它亦属于《易筋经》系列,所以录此存
照,以备酷爱神功绝技者望梅止渴。
世传《易筋经》有多种版本和抄本,形式(功架)虽然不尽相同,功法却并无太大的实质性差别。上
述数种功法颇具代表性,对认识众多的《易筋经》有着特殊的意义。
各门派流传的易筋经功架,都是取自该门拳法的拳架。例如《八大劲功》的功架取自《看家拳》,
《十二式易筋经》的功架取自《少林拳法十八式》,《十八式易筋经》《八段锦》《千把攒》的功架,
则明显取之于少林拳。
除了拳式之外,易筋经功法往往就是武术基.本功,例如用折身下腰之类增加柔韧性,用俯卧运动
蹲起运动增强腿臂实力之类。
易筋经还有一些功法是为了增强身体的承载力,即抗击力。《八大劲功》的自我排打,《内壮功》
的加力按摩、木杵捣打沙袋挥击等等便属于此类。
易筋经的功法,可分为动静两大类。动态功法一般采用动力守恒运动,即运动时肢体始终保持一定
的力量。静态功法一般采用层层加力运动,即功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每呼吸一次加一次力。此等强刺
激满负荷的重复运动,能够在潜意识深处留下永久性记忆,从而完成技能与潜能的转换,最终会在适当
的时候产生无意识释放的奇妙效果。
动静两种练法,就是易筋经的真正的学术秘密。一旦认清了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突破固有形式的
束缚,而使自己偏爱的技术模式实现学术性的超越。
长期以来,易筋经已经被高度神化了,这真是学术的悲哀!例如说易筋经练成后可以并指入牛腹、
单掌切牛头、握石成粉、不惧刀砍斧劈,刀斧加身自然反弹回击来犯者,人若击之反自受伤,并且无药
可医等等等等,玄得要命。而所有这些,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若不然,为什么就从来没有大师表演单掌
切牛头、板斧劈脑门呢?
至于易筋经久练,确实可以达到筋骨强健、形动势随、力随意到、百节争鸣,这是不争之事实,是
易筋经真实的效果,也是任何人通过修炼都能够达到的。
但是易筋经是武功修行的一部分、一个方面,决不是武功的全部内容,也决不可能替代其他方面的
修炼内容。近代有人把桩功从易筋经中分离出来另立门户,并义排除了其中动力守恒和层层加力的内容,
极言此等形式就是武学的不二法门、无上妙请、最高机密,殊不知易筋经尚又不能取代拳学运动,易筋
中的部分内容连易筋经都无法涵盖,又怎么可能包容整个拳学系统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易筋经系列中的《内壮功》。
透过复杂的表象看本质,内壮功的核心不过是按摩加排打。至于神奇的内壮功药丸,不过是八珍汤
加朱砂英蔡白袄芋而已。八珍汤白袄苹虽是补益药,无病久服未必相宜。野痰获中似含某种激素,过去
农村常常用于给肉猪催肥,人吃多了怕是无益。至于朱砂,因其中富合水银硫黄,皆有毒性,长服久服,
就会慢性中毒。连服三百六十天,只怕功末上身病先来,何苦来着?看来,药丸还是不服为好,功法照
练就是。
在当代武林,《易筋经贯气诀》明情说不过是武坛上的摆设,因为它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它的学术功
能。目前修炼易筋经功法的人很少有研读《易筋经》经文的,持有《易筋经》经文的人,往往并不修习
易筋经功法。所以,许多人并不知道易筋功与《易筋经》是学术兰图上对应的双向座标。为此,我采用
功法与经文对照的形式举例说明,以便使朋友们对此有个初步的认识。
功架:束身连提1提气长力(八大劲功)1横步下按(十二式易筋经)
经文:此直起直落,不偏不倚势也。直身正式,阳不得入于阴分,阴不得入于阳分,各归本位,上
至百会穴而交,下至涌泉穴而聚,阴阳入扶只在两头也。
功架:一力横推(八大劲功)1一字推掌(十八式易筋经)、左右推抓(千把攒)。
经文:此侧之势也。侧势阴阳各居其半,故左侧势者,右边之阴阳并入,以左边之阴阳扶之。右侧
式者,左边之阴阳并入,以右边之.阴阳扶之。
功架:前后紧肘(十二式易筋经)1扩胸运动,、手贴命门(十八式易筋经)
经文:此平转开合式也。开胸合背者,阴气分入阳分3开背合胸者,阳气分入阴分。势分两边,故气
亦从中劈开分入分扶之。
功架:运气左右(八大劲功)、叉步扭身(十八式易筋经);拧身推抓(千把攒)
经文:此扭缮式也。势旋轮而不停,气以附之旋绕而不息。阴前入阳分,阳后入阴分,接续连绵并
无休歇。左旋右旋,阴阳相入扶也。
功架:身子灵动(八大劲功)、摇头摆尾(八段锦)
经文:此醉形势也。势无定形,,气亦随之,乱为入扶也。俱乱之中,随势而布,阴阳不相背,缪
乱而却不乱也。
功法:动力守衡运动(八大劲功、千把攒)、层层加力运动(十二式易筋经、十八式易筋经)
经文:全体坚硬如石,方能不惧人之冲突。其所坚硬者,则在逐处之骨节。此处精(气)神填实,则
如铁如钢,屈之不能伸,伸之不能屈,气力方全。如实沙袋,逐层填实,则虽软物亦可使之坚咬。
功法:自我排打(八大劲功)、相互踢打(十二式易筋经),按摩揉搓木杵捣打、沙袋排打(内壮功)
经文:初以手掌拍之,次以拳打之,末以石袋击之,由轻而重,渐引渐实,自不虑面上无气矣。
最后,讲一讲竹林传统武功修证——抓功。
竹林拳法把一个人在僻静之地练拳练功的修证行为叫做“抓功”。传说练到时候就可以得到鬼神相助,
功夫自然出神入化、超凡入圣。其具体的方法,是练功者在夜深人定后,一个人悄悄地到人迹罕至的荒山
野岭古墓深林等处,把平生所学一一演练,然后练若干遍八大劲功。一连百日,不得间断,来回的路上如
果遇见了他人,以前所练时日便统统作废,一切从头开始。哪怕九十九天回家时见了人,也须从头算时间。
夜深人静荒野独处时,人的神经就会变的特别敏感;注意力特别集中,防卫意识特强。又因为荒山野
岭加上恐怖气氛比较接近人类远古时的生存环景,在这样的场合修证人类最原始的运动,最容易激活人约
潜意中存在的求生本能和原始的野性;并且能激活人体的第六感官。因此经过“抓功”修炼的人,往往目
光犀利、气质沉静、神态凝重、表情冷峻,感知力非夷所思,应变速度如影随形,浑身透出一种不可名状
的魅力,也就事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了。
由于人的气质不同,抓功后各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举止威猛,人们就说他抓的是虎功。有的
人举止轻灵,人们就说他抓的是猴功。这些只不过是人们象形取义,事实上原本与神仙鬼怪无关。
抓功确实可以改善人的气质和心态,提高人的功力和技艺,但是抓功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比如
意志薄弱、胆怯易惊、迷信多疑的人,就不适合抓功。因为特殊的环境气氛一旦诱发心理障碍,那就得不
偿失了!
在抓功过程中,可能有人会走火入魔,这并不奇怪,也不必把它看得太严重。俗话说“知怪不怪,其
怪自坏”。—旦明白了走火入魔的原因和道理,就可以坦然处之,不为其所困扰。
所谓的走火,是身体内部出现反应。例如如火内烧、如冰透骨、气流走注、劲力过盛不发泄就想把人
憋死等等,就属于走火。
而耳闻异声,目见异物、幻听幻视、自命神通等等,则均属于入魔。
走火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网络中传感不畅的现象,一如输;电线路中出现的连线短路、接触不良、漏电
产生的反常状态。一旦故障排除,电力运行有序,一切都会恢复正常,所以,走火是功夫上身的前奏,完
全不必大惊小怪。只管不温不大地练下去,所有怪现象自然会自行消除。
入魔产生于大脑皮层的虚拟,与心有所思梦有所见同类。敬神者见仙见佛,疑神疑鬼者见神见鬼,总
不外想啥有啥,这正是入魔的特征。入魔者往往处于精神被动状态,即不由自主地跟着幻觉走,事实上这
是自己放弃了自制力。其时只要下意识自我提示“这是幻觉”,魔影自会如汤沃雪。
入魔往往会有先兆,幻觉是逐渐加深的。所以一旦有幻觉出现,就应该自我提示“这是幻觉”,予先
设防强化定力,“魔”对你也就无能为力了。能否战胜幻觉,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所以偏
听偏信的人有过精神病史的人、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人最好不去抓功。
除了走火入魔之外,抓功修炼到某一时期,陡然之间,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名状的恐惧。其时
身心震惊、毛发竖立、意识接近空白,只有一种面临世界末日的空虚。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一定要挺住,
千万不能软瘫,更不能逃跑,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是前辈人一再告诚于我的,我也确实有过那种经历。
这种状态,我称之为生死临界状态。我把它讲出来,以助荒野独修的人成功。
这种超越现实的极端恐惧状态,其实就是远古人类精神压力和承载力的极限状态,随之而来的,如果
不是身心的彻底崩溃,便必然是潜能爆发和野性恢复。从这层意义上讲,抓功就是把文明人变成野人的学
问,就是清除人的种种杂念只余斗志和杀心的学问。
极端恐惧状态在抓功的过程中往往只有一次,而这一次,就很可能关系到你的一生。因为你在生死临
界状态一瞬间的行为,很可能将作为永久性意识档案,封存于你的潜意识之中,而成为你日后遇险时的下
意识动作。如果你吓昏了,日后遇险你还会昏晕;如果你逃走了,日后遇险时你的第一个反应很可能便是
败逃。如果你在生死临界状态下保持镇静、克服恐惧,那么日后再遭遇危险,你就可能从容坦然,平静得
让对方感到窒息。如果你在那一瞬间挑战恐惧,集中全部精力体能进入紧张激奋体态,同时用整个身心爆
发出震憾性的呐喊,那么日后一旦你面对敌人,你那陡然而来的狰狞面目、张牙舞爪的怪异动作、无我无
敌的满身杀气伴着摄魂夺魄的呐喊,在一瞬间即可令对方肝胆俱裂彻底丧失斗志。也许正因为如此,
“抓功”才有了役使妖魔神鬼附体的种种传说。
周身鼓荡的紧张激奋状态和震撼性呐喊,平时应该反复练习。这样一旦身临其境,身心就会自动进入
状态。紧张激奋状态是充满敌意的暴怒的动怒,一如雄鸡的对峙和欲挣断铁索咬人的狗。震撼性呐喊不同
于发力时的短促的爆炸般的“雷声”,它应该拥有雄厚的音色波动的音阶和持续的音程,从而生成刺疼耳
膜撕心裂肺的声学效果。传统戏剧中黑头(角色类型,例如三国戏中的张飞)震怒时的呐喊“哇呀呀呀”,
便是震憾性呐喊的精彩表演,有心者不妨加以借鉴。当年竹林著名拳师李庆特爱看戏、演戏,演张飞敬德
堪称一绝。一次打炮(临时加入别的戏班)客串张飞,隔帘一声呐喊(欲称黑老鸦叫)竟使全场上下人等无不
毛骨依然、噪若寒蝉,一些胆小者竟因此昏了过去,震撼性呐喊的魅力由此可见一班。
有人担心抓功会导致心理变态性格扭曲,这种顾虑显然是多余的。我敢肯定,只要不对抓功的人灌输
迷信思想,不在抓功仪程中加入邪教成份,抓功的人决不会因抓功而心理失常!试想,抓功不过是借助特
定环境磨练身体和意志的功夫,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因为切实下了几天功夫就成了另类呢?
如果有人荒野独修后神情怪异、行为反常,那他十有八九是迷信思想和邪教学说的受害者。如果有人
因此而否认这种古老的修行艺术,那么只能证明他对传统武学精髓的无知。如果有人一方面对中国的抓功
视同畏途,一方面又极力推崇国外的“地狱方程”、“魔鬼方程”,那无异于对人说兰眼睛比黑眼睛看
东西更清楚,“岂有此理”?常言说“千古一日”,外国的月亮其实并不比中国的更园。
附带说一下,抓功可以长期坚持反复进行,不必顾忌时间久了功夫会高过头。须知学术没有终极,
武功的境界事实上也是不存在极限的。在竹林,拳师们往往是前半夜在拳房练功,后半夜到野地抓功,
特别是在年农闲季节的冬三月。这种修行是年复一年地延续的,就好比玉树琼枝重复着一年一度的春花秋实。
易筋经十二式
周潜川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据传,达摩尊者自印度
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的第一代宗祖(照印度推算他是第
二十八祖)。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
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
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通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
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竟至不能配合运用了。至到
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
已有些不同。我曾访问请教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
美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
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兹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
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
入门。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
理。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
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
贵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
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如下: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开始练功,第一项的操作,要把身体端正直立,不能偏倚偏斜,不能用劲,
全身放松。要想做到这项要求,必须先把“地盘”站好,解决脚下“立”的问题。两脚不可并踵站
立着,一经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不会松软了。因此,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
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个脚的长度。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
两脚的内侧空裆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第二项操作,要把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
两肩的“肩颙穴”(即肩的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
强硬的滋味。第三项操作,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作用,因为
“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则心神下降”,不得平衡。第四项操作,两手顺应自然地下垂,轻
贴着大腿的外侧。第五项操作,运动垂着的两手同时从下向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
两掌手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拢,距胸前约一拳停止,把两掌相接“合十当胸”,与两乳之间的
“膻中穴”相对。这样能使肺脏上下左右“位置适中”升降开合,呼吸有度,从而达到“气定”
的要求。气机能定,则心境澄清,神意内敛了。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的口诀: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紧接第一式姿式动作之后,一面把两掌交成“阴掌”(掌心向下),
顺着左右的方向,从合十当胸的架子,向左右外开,与肩相平行,开成个一字形,这架子名字
叫做“横担降魔杵”,是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因为这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似的,一面
把后踵升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只用脚大拇趾点地,其余四趾是凭空离地的,这种动作,
必须配合两掌左右外开的运行,上下同时动作,不可参前落后。在这个动作当中,心念一定要
寄托在掌心和足趾尖,才能做到心平气静的境界,心平气静在外面的象征,是目瞪口呆的样子,
如果目瞬则视乱,口动则气粗,那就作用相反,而脚尖点地,必然站立不稳,东倒西歪,飘摇
欲坠了。
第三式、掌托天门的口诀:
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著地立身端,
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下生津将腭抵,鼻中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这口诀的意风是说接连着“横担降魔杵”之后,顺着一字形的架子,两手继续向上作半个圆周的
动作,同时两掌随着胳臂向上作半圆的当中,把“阴掌”缓缓翻成“阳掌”(掌心向上),令两掌心
朗天,两掌的中指微微接触,直对“天门”(前额发际内二寸),这时两个胳臂已变成平行笔直,微
微偎傍着两耳门,这种架子名叫“掌托天门”。同时用“眼根”的意识向上“内视”,从“天门”观
看到两掌。切切注意不可仰头真的用眼去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而且站立不稳了。在这动
作的同时,还须用脚尖点地,继续升起后踵,以不能再升高为度。后踵且须微微向两外侧分开些,使
“阴库”收合,关闭“地户”,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运上升。同时使“会阳”络穴双双松开,
以期“督脉”会络三阳气脉,发出都督纲维的均衡作用,使背后三关自然通畅。同时架子会自然站立
稳固。这种架子,看似简单,实属细腻,很难做得纯熟。如果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繃张起来,
自觉浑身如钢铁一般的坚强,似树干一殷的牢植,尤其以两侧的胁、肋、髀、骽、股、等部位,肝脏、
胆腑、脾脏所流行的经道,特别感觉明显。
其次,紧接着上述动作,把右左六个大牙齿微微咬着,缓缓咬紧运气。自觉咬紧牙关之后,耳根
震动,上及两鬓为度。同时舌头微微接触上腭.承接津液,含在口内,呼吸由口呼口吸,改为鼻呼鼻
吸,把息调匀,调到细而且长,绵绵不断的标准。
再次,把掌托天门的两掌,就原势捏成拳头,仍分左右,依照原来上举时的老路子,往回下降,好似
去挟腋下的东西,返还“横担降魔杵”的架子,同时双脚也一齐动作,上下配合,不可参差,缓缓落
平后踵,还原站立着。
第四式、摘星换斗的口诀:
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侔。
这口诀的意思,是就连接着第三式的动作而说的,就横担降魔杵的架子,把右手单掌缓缓向右上
方举直,在上举的过程中,把掌向前方转变到左面而内向着头顶,仍旧保持阴掌(掌心仍向下)。同
时掉头向右偏视、注视右手阴掌的掌心。在右掌运动的同时,左掌则相反地向下降落,—边下落,一
边向背后转移,用手背贴着“腰眼”(在脊柱十四推的两旁,横开约三寸的宛宛中)。这时内里气机
的吐纳,须用“鼻吸口呼”的方法,把息调匀。最吃紧的关键,是一面用眼注视掌心,一面则把心念
集中在左手背贴着的腰眼,随着呼吸的吐纳,腰眼必会自然发生一凸一凹的作用,心念和手背,随着
这种凸凹开合的动作,也随顺着它微微运动着。呼吸的次数可以随便,三次五次,不必拘执。
其次,照着上述的操作,相反地把左手上举,掉头左视,右手下落,贴着腰眼,又照右手的呼吸
方法,同样地体会运动。这样地交替轮回操作三五次,但必须两手的次数相等。
有些人练这一手功夫,把掌心向上朝天“袖底劲”向外,是错误的,应该纠正过来。因为这种架
子是掌托天门的方法,它是练三阴气脉外开的法子,所以用掌外托。而摘星换斗的架子,是把三阴气
脉收回内敛.变换成回阳的架子,去练三阳气脉的方法,所谓摘星换斗的含义,从外向内才谓之摘,
等于说摘花摘叶。有收摘的意思。又把北斗南斗的天星形状,形容比喻这个架子的精神。
第五式、倒曳九牛尾的口诀: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
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这口诀的意思,是接着摘星换斗而运动的架子。分析它的操作次第,条举如下:
第一动作,就摘星换斗的架子,必须在左手向上,右手贴腰眼的姿势开始,顺着“左阴右阳”气脉
的自然规律,以右手右腿领先,千万不可操作反了。
把右手从右腰眼离开,微向下垂,顺势向右前方变成阳掌,向前抄去,缓缓抄到与肩相平,肘臂微
屈,有似仰月,同时把掌变成阴掌的“擒拿手”(腕部与手掌成直角,五指撮拔,如鸡头形。气机集在
掌心的劳宫穴),心念集中在掌中,有如挽着牛尾巴向后倒拉的滋味。
第二动作,在右手运动的问时,右脚一齐开始,向右前方上进一步,把右腿变成弯弓的形式,而左
脚则顺着右脚上步的姿势,伸成箭一般的笔直,这叫做前弓后箭。
第三动作,在右手向前抄,变换“擒拿手”的同时,左手也须同时动作,就原势的阴掌顺势向下降
落,一边下落,一边也同样变换成阳掌的“擒拿手”,反向左背的后面抄去,与左脚的箭形成同方向的
两条线,手比腿部约高十五度。
第四动作,右弓左箭,右手擒拿于前,左手擒拿于后,心念集中在两掌,随着呼吸的吐纳,与小腹
丹田的气运开合,相应着运动,在吸气的时候,两眼内视观注,右家向后拽,在呼气的时候,两眼内视,
观注左掌,向前顺牵。两腿和腰、背、肩、肘的身段,都要随着倒拽和前牵的韵味,微微相应而战动着。
把这四项动作,紧密地操作完毕,随即依照这种方法,变换成左脚上前的左弓步,左手反抄向前,
变成阴掌的擒拿手,右手则反向背后抄去,变成阳掌的擒拿手,右脚则变成右箭步。如此反复操作几次,
左右仍要平均。
第六式、出爪亮翅的口诀:
挺身兼胬目,推宙望月来,
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五式而来的,仍就前弓后箭的架子,倒拽顺牵的韵味,顺势变换成出爪亮翅。
首先借着前面的弓步,和前手擒拿向后例拽的“内劲”势子,把后面的箭步随势前收,两脚看齐站立,
后面的手同时也顺势抄向前面,与先在前面的掌看齐,两掌变成“排山掌”(掌指短立笔直,掌心向外),
肘、臂与两肩等齐平行,向前伸直,朝前方推去,开始前推,轻如推窗,继而前推到极点的时候,则重
如排山。这时身架直立,两目张开,不可瞬动眨眼,平直地望着前面,集中心念,观看两掌的中间,
“观想”明月的滋味(功夫深了,这种韵味,自然发现,不可追求)。其次,再把排山掌缓缓向胸胁
内收,有如海水还潮,落汐归海的韵昧,一直把掌、腕、肘、臂内收,贴拢左右两侧胸胁的部位。
再次,就收回的架子,重向前方平直推去。如此往复来回操作七次,每次向前推,必配合呼气,
决不可参前落后,更不可把呼吸作反了。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的口诀:
侧首屈肱,抱头拔耳,
右腋开阳,左阴闭死,
右撼昆仑,左贴胛膂,
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这口诀的意思.是接连第六式出爪亮翅的练功架子.在剑术里面与拔剑式是相同的。兹分述操作
的次序如下:
第一种操作,先就排山掌的架子,右手向上举提,朝脑后作圆周运动,一面作圆,一面随着作圆
周向后的进度,把掌变成半阴半阳掌(手心向左,手背向右,大指向上,小指在下)。一直向后进行,
直抵后脑,用掌心抱着“玉枕关”,用手指轻轻拉着左耳朵的“天城穴”(即耳朵的尖端,把耳轮折
卷,有骑缝处)。
第二种操作,在右手作圆的同时,整个头和颈项,随同动作,掉头扭项,面颊向左正方旋转,
后脑转向右方,迎接右家相抱。
第三种操作,右掌已经把头抱着,把耳攀着,这时的右肩与臂、臑,必须相平,右腋张开,不可
倾倚收闭。
第四种操作,右掌抱头攀耳之后,微微拔牵,头颈同时与掌相应着运动。这时心念随着气脉的运行,
集中在右手的肘尖。这样一拔一攀,头肘张弛相应,运动三五次。
第五种操作,左掌在右手运动的同时,配合运动,不可落后参前,先就原来排山家的架子,顺式向
下降落,由阴掌变为半阴半阳掌,反手向背后作圆周的运动。在下降到与左腿平行相对的时候,即当再
变为阳掌,掌心正向背后,于是用手背循着左腿,偎傍着髀枢、从盆骨向上,反掌贴着背心,掌背贴在
两个胛骨的中间,约当脊柱第五六七椎之间。隐约仿佛有被背心吸着的韵味,把左腋下牢牢闭着,同时
与右手抱头、拨耳的运动,顺应它激微响应着。另外在头手的运动中,身子既要放松而又要笔直,不能
随着动摇。
第六种操作,把呼吸配合着上述五项运动,从第一种动作开始,即须“气沉丹田”,不可升、降气
机,微微略带闭气的意思,轻轻呼吸。头、颈、胸、肩才能特别放松,全身才能笔直,气机也才能沉静下来。
第八式、三盘落地的口诀:
上腭抵尖舌,张眸又咬牙,
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
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
口呼鼻吸气,蹲足莫稍斜。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七式而练上盘、中盘、下盘的方法,所以名叫三盘落地。把它分析成几
个动作,条述如下:
一、先就九鬼拔马刀的姿势,身子笔直地立着不动,两手分别从后脑和背心,各顺左右的方向,
各自向左右平伸,使左右两手,与肩相平,成为一字形,掌心向下。
二、次在两手平伸之后,随即把左脚顺着左侧的正方向,分开胯裆,两脚的距离,大约以二尺五
寸为标准,但高长的人可以跨大些,矮小的人,可以跨小些,总以不大不小,两腿不觉蹩扭为原则。
三、两腿下弯,变做“骑马裆”,骑马裆的标准,以大腿缓缓下弯,其弯的程度与膝膑骨成水平线
为度。同时腰背脊柱,不能弯腰驼背,须求笔直,与大腿的骑马裆成九十度的角。
四、在两腿下弯,变化骑马裆的同时,上面的两掌也一同动作,配合两腿下弯的速度,不可参前落
后,都用阴掌(掌心向下),缓缓往下按,好象按压一种东西似的,绵绵不断往下沉压按去。两掌下按
的程度,以掌与膝膑骨相平为标准,即当停止下按的势子。以待变化第五项动作。
五、将下按的双掌,一齐翻转,变成阳掌(掌心向上),仿佛两掌心里拿着很重的东西一样。
六、变好阳掌,双双如象拿东西的姿势之后,随即两腿上升,慢慢还原成站立的姿势,而两掌也一
齐随着上升,这时觉着掌中很沉重。上升的标准,以双腿立起竖直,双掌上拿与胸部相平为度。这时左
脚仍沿外开的动作,向内收回,与右脚看齐,两脚相距一尺二三寸平直站立,两掌保持上拿的姿势,不
予变动。
第九式、青龙探爪的口诀: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左掌纠行,蜷傍胁部,
右爪乘风,云门左露,
气周肩背,扭腰转腹,
调息微嘘,龙降虎伏。
这口诀的作用,是专练肺脏、肝脏、胆脏和带脉的方法,所谓降龙伏虎的动功。兹分析操作次第如下:
一、先就第九式两掌上拿的姿势,把左手阳掌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五个手指半伸半屈,把五指
分散开,各约三四分的距离,掌心里空而又圆,可以容纳一枚鸡蛋,气脉集中在掌心,这叫做龙探爪)。顺势
向左侧面的胁肋部位收缩回去。在收缩的时候,运动左肘尖领先,向后倒退,肩、臂、腕、掌随着它运动,
一齐向左后方缩去,不能紧张。
二、在左掌变化运动的同时,右掌也一样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借着左掌向左后方缩去的势子,
顶着势子伸右掌,如乘风浪一般地动,似波浪相连,相应地朝左侧面“探爪”抓去。注意要把左边的“期门
穴”、“云门穴”张开,右边的“期门穴”、 “云门穴”闭著。
三、在左拿后缩,右掌左探的同时,腰部和腹部随着肩、臂的势子,相应地向左扭转,同时要把腰部和
腹部放得很以才能把束在腰间的“带脉”锻炼得柔韧如丝,松紧合度。
四、在一二三项操作中,呼吸的运用,用“撮口音”发出“嘘”字的音调,右掌向左面伸,而又探爪向
前一抓的同时,即当撮唇发音。微微探爪,如象波浪一个接着一个地向左探爪,同时微微发出“嘘”音相应
着。有些象唱戏曲运用花腔似的。
五、头颈也跟着向左侧方转天与掌、肘、肩、臂、腰、腹相应。
六、以上五项动作都操作完毕,再照这种次第,反缩右掌,探深左掌,向右侧方抓去,照左边远动的要
领一样,与右边交替转番练二三次。
第十式、卧虎扑食的口诀:
两足分蹲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
昂头胸作探前势,翘尾朝天掉换行,
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
还将腰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这口诀的作用,是俯身低下,用矮架子来锻炼经络的,在武功的运动方面,又可以变化成各式“地支”
的架子,少林派《击技谱》所载的“地趟招”,十八变化,是有名的拳技杀手,都从此演绎而出。兹将本式
的操作次序,分条列后,
一、先就青龙探爪的架子,顺着右掌左探,左掌内缩的姿势,随即抬起右腿,向右前方跨进一步,把有
腿弯曲,左腿伸直,变成右弓左箭的“弓箭裆”。同时把胸、腰、臀顺势前倾。
二、顺着两腿变化弓箭裆,身子前倾矮下的同时,把右掌顺势借劲,从“左探爪”的姿势,向右前方变
成阴掌,斜行削擘,以正对右腿膝膑骨的前面为度。
三、左掌也随顺着右掌的运动,直接从左边胁肋下面.变成阴掌,朝着左前方以四十五度的角度,斜行
下扑,象老虎扑食的样子。适与右掌平整看齐。
四、两腿两手运动,合了一二三项的要求,随即双掌下扑,把双掌的掌心贴着地面,以支持前半身,再
把右腿弯缩一些,左腿伸直一些,以支持后半身,同时把头昂起,两眼注视前方,又把腰部放松,脊柱凹平,
千万不可强硬,或者凸起。
五、随即把双掌掌心凹起,另用五个指头尖,分散成象伞网似的,点柱在地上,支持体重。同时两只脚
的后踵也离地升起,只用足大趾尖点住地,配合双手指尖,支持体重。
六、再就第五项姿势,单独把双手的肘关节缓缓由上向下、一屈一伸,一沉一起,同时把胸部向前缓缓
前进四五寸,再退回四五寸。如此来回运动三五次。
七、在双手肘关节屈、伸、进、退的同时,把伸直的左腿,用膝关节向上翘起,只翘起下半段的小船。
这个姿势,叫做“虎尾腿”。翘起的程度,以脚心朝天,小腿与大腿成九十度的角为标准。
八、左腿上翘,配合两手、右脚如法运动二三次之后,随即放下还原,顺势收缩弯曲,变成左弓步,
同时掉换右腿,再把右腿翘起,照前述动作,继续运动二三次。如果在换左弓步翘右虎尾腿的时候,手足指
尖支力疲乏,可以放平掌心和足心,松口气再升起来。
九、这时内里的呼吸,使用“鼻吸口呼”的方法,在双手肘关节一屈一伸、胸部一进的时候,当同时呼
气,而在一沉一起胸部一退的时候,当同时吸气。
第十一式、打躬击鼓的口诀: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
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
舌尖微抵腭,两肘对平弯,
掩耳鸣天鼓,八音奏管弦。
这口诀的操作,是连接着卧虎扑食的架子,而锻炼腰腿的。兹分条叙述操作的次序如下:
一、就卧虎扑食的架子,把右足虎尾腿练过之后,随即把虎尾腿放下,还原成右箭步,同时再把手指尖、
足趾尖,完全放平。掌心、足心接触地面。
二、随即缩右腿与左腿相平看齐变成蹲着的姿势,同时把腰竖起,又把两掌离地,反掌把后脑的“玉枕关”
贴着,贴的姿式,掌心把两耳孔塞闭着,两掌的中指尖微微相接,指头都站着“玉枕关”两肘弯曲,向头相对,
肘与肩要成平行。
三、贴好“玉枕关”之后,随即慢慢立起腰腿,全身放松而须要笔直。立直之后,开始用中指、食指、
无名指、轻轻敲击后脑的“玉枕关”。左右两手交互着动,频频敲击,这种动作名叫“鸣天鼓”而敲击的音
调节奏,照规定应该用“渔阳三挝”。分二四边音与中音的击鼓法。再用“幽冥钟”一百零八杵的撞钟法。
在音符的理论,叫做“黄钟”、“大吕”合奏,始为“鸣天鼓”。初学的人,不必这般细致讲究,只运用指
头轻敲,发出鼓声就可以了。
四、鸣天鼓做完之后,继续就原姿势双掌抱着后脑,慢慢俯身弯腰,腰胯放松,将头向两膝的空裆中间
弯垂下去,向胯下弯垂,以不能再垂再弯为度,但不可硬作强求,能弯垂多少算多少,同时双腿要挺直,不
能弯曲的。与打躬的样子相似。
五、弯腰与垂头之后,随即慢慢直立起来,还原全身笔直的架子。再度鸣天鼓一次。
六、在弯腰与垂头的动作中,牙关微微咬紧,同时呼吸大半闭着,只可很微细地用“鼻呼鼻吸”功夫深
了,可以完全把气闭着。直立起来之后,则照普通呼吸。
第十二式、掉尾摇头的口诀:
膝直膀伸,推手及地,
瞪目摇头,凝神一志,
直起顿足,伸肱直臂,
左右七次,功课完毕,
祛病廷年,无上三昧。
这口诀是易筋经的最后一个,也是结束练功的一种方法。看来简单,实则这方法能使全身二十部常经奇
经的气脉,通通调和,使全身气血因各别锻炼之后,统一松散开来,会全身在练功之后,觉得轻松舒适。
兹分述操作次序如下:
一、就打躬击鼓的架子,把两掌从后脑向正前方推去,使两只胳膊伸直与肩相平行。
二、把两掌十指交叉,轻轻扣着,掌心向地,再向胸前收拢,约距胸两拳远近,随即慢慢下推及地,
不能推掌到地的人,能推多少算多少,同时腰部放松,随着双掌下推之势,一齐下弯。但,双腿须要笔直。
三、双掌推到地上,将头部四面微微摇转。
四、随即缓缓伸腰,两掌同时上提。不可参前落后,恢复原来直立的姿势。
五、双掌松开,向左右各挥动七次,两足各顿地七次。
六、这个架子的呼吸,完全用普通的自由呼吸。
七、虽然不用特别的呼吸,但要把意识集中两个地方。在直立的时候,集中在鼻尖上。在推掌
及地的时候,则集中在掌心里。因为这样意识集中,呼吸放松了,是接着去练“静功”的准备阶段,
也是“由动入静”的联系办法。
1. 颙:yong
2. 骽:通腿tui
3. 臑nao:中医指人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人的上肢。亦指臂之羊矢穴 蹼臑,臂羊矢也。
——《说文》按,臂上也。羊豕曰臑,在人曰肱。肩臂臑。《仪礼·少牢馈食礼》。注:“肱骨”折肩肋肺臑。
——《仪礼·乡射礼记》
4. 擘bo:擗 <动> 分开,剖裂。乃擘青天而飞去。——唐·李朝威《柳毅传》。又如:擘开
(裂开,切开);擘窠书(大字的通称曰擘窠,原指篆刻印章时加以分格,以便匀排);擘析
(分析,剖析)拨弹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称擘,引申为弹奏,若论弹琴擘阮 , 前后绝伦。
——董解元《西厢记》。又如:擘阮(谓弹琴)砍,劈击。如:擘面(扑面,迎面);擘头子
(劈头)擗。
5. 挝zhua:wo撾 <动> 敲打,击。令鼓吏挝鼓。——《三国演义》。又如:挝打(殴打);
挝捶(鞭打);挝挞(鞭挞);挝筑(鞭打);挝鼓(击鼓);挝阖(敲门)。抓。如:挝子儿
(手中抓物让人猜的游戏)挝乖(抓窍门);挝挠(抓破,殴打)。贴靠。一个死人身上,
也没个忌讳,就脸挝着脸儿哭。倘或口里恶气扑着你怎的!——《金瓶梅词话》。摘。那分府看见他戴了方巾,
说道:“衙门寻商,从来没有生监充当的,你怎么戴这个帽子!左右的!挝去了!一条链子锁起来!——
《儒林外史》。另见起。
摘自:周潜川《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
达摩易筋经
1、韦参献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
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
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
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
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
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
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
5、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
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
分钟。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
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6、击爪亮翅式
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式;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
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
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
7、九鬼拔马刀式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
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左臂伸直,左掌从体后向体侧上抬,同时右臂伸直,右掌顺式从头后经体侧下
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8、三盘落地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左足外开成马步,同时左掌下落,右掌从体后往体前上抬,至两掌心朝上于胸前
相遇时,继外分,双肘微屈,掌心朝下按力于双膝之前外侧。式定后舌抵上腭,瞪睛,注意牙齿,约静蹲
半至一分钟。然后双腿起立,两掌翻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至高与胸平时,再翻为掌心朝下,
变马步,再成式。凡三起三落,共蹲桩静立约一分半至三分钟。
9、青龙探爪式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两目平视,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立正姿式;鼻呼,左掌自胸前变拳,顺
式回收于腰际,右掌自胸前变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体左伸探。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鼻吸,俯身,腰前屈,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鼻呼,直身,变握拳停于腰
际,同时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
右、式姿式反复作三遍。
10、卧虎扑食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两目平前视,上式结式为双拳停于腰际。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掀起,
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式定
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身体起立,左足向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作卧虎扑食左式,凡动作相反,为左右互换,式定
后约静立半分钟。
11、打躬式
接上式;顺呼吸;上右足平行于左足内侧,距离约与肩宽;然后变为弓腰,垂脊,挺膝。头部探于胯
下,同时两肘用力,两掌心掩塞两耳,两掌夹抱后脑,意在双肘尖。式定后随意停留片刻。
12、掉尾式
接上式;顺呼吸,挺膝,十趾尖着地,两手下落,微屈,两掌相附,手心拒地;同时瞪目视鼻准,昂
头,塌腰垂脊,凝神益志,意存丹田。式定后脚跟落地,再掀起,三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共脚跟顿地二
十一次,伸膀七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式。
《易筋经》解读李紫剑 易筋经无疑是中华武林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经典功夫,《易筋经》引发的是是非
非恩恩怨怨可谓“罄竹难书”。但是真的易筋经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讲明白,没有几个人心里真
正清楚。 易筋经做为一项武学修为内容,《易筋经》体系必然由理论与功法构成。那么,它的理论部
分就应该叫做“易筋经”,它的功法就应该叫做“易筋功”。 那么,它的理论的哪些?功法又有哪些
呢? 查河南古传心意六合拳古谱目录和河南心意拳现存秘谱,可以知道心意拳经典中有《易筋经贯
气诀》,既然是修练易筋经功法的秘诀,那么,这应该就是易筋经的理论内容。 在古传少林拳圈内,
留传有《易筋经十二式》,其书称为《易筋经外壮图说,又有功法日《少林大易筋经功法》,既然以易
纺经命名功法,这些应该就是易筋经的运作内容。 在竹林古拳谱中,载有易筋经的理论部分。与之
相呼应的功法,是竹林古传《八大劲功》。由于《八大劲功》和竹林《看家拳》的运作行为受《易筋经》
指导,所以《八大劲功》也同样属于《易筋经》功法。 世传《八段锦》又名《少林八段锦》或
《岳武穆八段锦》者,亦称《易筋经》。其中内容形式多与诸《易绪经》重合,云是《易筋经》一说
似非空穴来风。 又有功法日《千把攒》者,亦名《八段锦》或云“八段锦”,即“拔断筋”的雅
称,“千把攒”则是指一式之精需千万次修练而始见神奇。“拔断筋”虽然名称功架与《易筋经》有
异,然功法运作原理则如出一辙。以此观之,种种“拔断筋”功夫,均属《易筋经》系列,应该是没
有什么问题的。 上述《易筋经》功法的共同特点,是不假外物,纯由自律运动构成。与这种“简
单易存的改造筋骨的功法”相对应的,是一种服用药物、借助外物、形式繁琐操作复杂、穷苦之人练
不起,富贵之人又从未闻有人练成功者的“著名”功法,名曰《内壮功法》,按理它亦属于《易筋经》
系列,所以录此存照,以备酷爱神功绝技者望梅止渴。 几种典型的《易筋经》功法介绍如下:
竹林古传《八大劲功》 第一功,束身连提——横步正立,双手下垂,掌心向内,滦呼吸若干次。接
下来吸气时身体上拔,脚跟提起;呼气时身体下沉,脚跟落地。 第二功:提气长力——横步正立,
双手下垂。吸气时双手贴身托起至肋部,呼气时双手下按至小腹下沿。 第三功:运气左右——横步
正立,两臂环抱胸前,掌心向下,双手间开同肩。两脚站定不动,身体尽量左右拧转。 第四功:一
力横推——横步正立双手拢于胸前,左臂向左推直,右臂屈肘右拉,还原,然后右臂向右推直,左臂屈
肘左拉,反复。即左右开弓式。双手或拳或掌均可,手型亦可多种变换。 第五功:咽喉齐足——横
步正立,呼气时前折身,双手按地,争取做到两腿直立头顶触地,吸气时还原。 第六功:龙虎相斗
——即起落式,取“起如龙、落如虎”之意,分肘臂屈伸起落和腿膝屈伸起落两大类。肘臂屈伸起落包
括俯卧桩、俯卧式双臂屈伸起落、俯卧式单臂屈伸起落、俯卧式身体划立园等等,腿膝屈伸起落包括双
腿蹲起,单腿蹲起等等。 第七功:二龙戏珠——实为二龙戏柱,即保持俯卧桩功态,用双手拍打全
身各个部位,轻重以适可承受为度。 第八功:身子灵动——此实为放松功。主要有身体上下抖动、
身体逐节前后波动、身体逐节左右波动、身体逐节水平摇园,身体逐节螺旋波动。然后做深呼吸至心平
气和收功。 功法提要: 1、初练时各种动作均用自然体态去做,熟练后慢慢增加撑劲,保持绷劲。
2、除快速波动外,每个动作的全程时值以深呼吸四次为宜,即两次到位,两次还原。 3、折身运
动并不一定要一呼吸折伸一次,亦可以直立呼吸一次,折伸呼吸一次。, 4、按照传统,练功宜在偏
僻无人处静练,尤以夜晚为宜。 5、每式至少重复练习数十次,具体数目不拘。 十二式易筋经
第一式:横步正立,注劲腕底,加紧下拄。 第二式:横步正立,掌变为拳,提劲握紧,大指上翘。
第三式:大指握在掌内,注劲臂膀,加紧挺直。 第四式:两臂平伸,双肘微曲,相距尺许,注劲于
肘。 第五式:双臂直竖,掌心相对,膀不贴头,两拳加紧。 第六式:双拳对耳,离耳寸余,掌心
向前。提劲一次,双肘向后紧一回。 第七式:双手平分,与肩相齐,虎口向上,提劲一次,双拳向前
一紧。 第八式:双拳向前平伸,肘部伸直,两拳靠近,数字加紧。 第九式:两拳收回,虎口向下,
屈置颈前,数字加紧。 第十式:大臂左右平伸,高与肩平;小臂上竖,高与头平,虎口对耳,数字一次,
双肘向前紧一回。 第十一式:
双拳下落于脐前一寸处,虎口朝内,每数一字,双拳紧一回。练完后吞气三口,咽津三回,送至丹田。
第十二式:双拳放下,双掌前托,两臂挺直;每数二字,加紧一次,足跟起一次。练完后吞气三口,咽津
三回,送至丹田。 十二式练过,双手上举,左右分开,同时划园三次;然后左右两肘,互换下扎,各
动三次;然后两足互踢三次,练功结束。 功法要点: 1、每一式先做好桩架,确定用力方法,然后
数一个数,加一层力,每次以四十九层为度,数满换式。 2、每日练功三次。 十八式易筋经
一、横步握拳一横步正立,目光平视,两手握拳,大指贴大腿。 二、横步按掌——横步正立,两手掌贴
身左右下按。 三、横步前推——横步正立,两手掌向正前方推出。 四、一字托掌——横步正立,两
臂左右平伸,双掌上托。 五、一字推掌——横步正立,两臂左右平伸,,双掌左右横推。 六、扩胸
运动——横步正立,双臂屈肘左右平伸,吸气时外拉,呼气时还原。 七、仰面托天——横步正立,双臂
上举,双掌上托,仰头看手背。咬牙吸气,开口呼气(鼻吸口吐)。 八、腹背运动——横步正立,胸腹
折向腿膝,还原再折。前折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九、叉步扭身(左式)——横步正立,双脚间开两脚
长的距离,左转身180度,重心偏重于左腿。左腿弯曲,右腿自然伸直,成叉步。双臂园撑,右手棚于右上方,
左手拓于左下方。右肘弯约90度,左肘弯约160度上下。身形拧拗,双手力如开弓。 十、叉步扭身
(右式)——即叉步扭身左式的反转模式。 十一、打虎式(左式)——横步正立,双脚间开两脚长
的距离,左腿弯曲右腿自然伸直成左横弓步,左手握拳上提,屈肘置于头上方,头上仰,目视左手心。右手
握拳下垂,手背朝前。 十二、打虎式(右式)——即横弓步打虎式左式的反转模式。 十三、弓步亮
掌(左式)一站左横弓步,左掌上撑,掌心向上;左掌下垂,掌心朝大腿。目光平视。 十四、弓步亮掌
(右式)——即横弓步亮掌左式的反转模式。 十五、蹲起运动——横步正立,两脚间开一脚长的距离,
双手叉腰,保持身体正直,徐徐下蹲。下蹲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十六、手贴命门——横步正立,两腿
微屈,双手握拳置于背后。拳背分别贴于左右命门,即肾脏部位。 十七、手贴命门——横步正土,两腿
微屈,双手掌心分别贴于左右命门。 十八、俯卧运动——身体呈立正式向前倒地,以手掌和脚尖将身体
支起悬空,就叫俯卧式。俯卧运动功法有三种:手臂屈伸,身体上下起落。臀部抬起,手臂屈伸,身体前下
后上、斜上斜下起落。手臂屈伸,臀部提沉,上身贴地向前、抬高向后,反复作园运动。功法又分三步,手
的支撑先用掌,后用拳,最后改用手指尖。随着功夫加深,指亦递减,直至可用一指支撑为大功告成。
功法要点: 1、呼吸一次,加一层力。加力之后,保持力度。每式以呼吸九次为基数,可渐渐增加次数。
呼吸方式为深长均匀的腹式呼吸。 2、俯卧运动速度宜缓慢,不计次数,力尽为度。‘ 3、每日至少
练功一次。练功最好在清静处。练功时一定要聚精会神。 少林寺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
似射雕, 调理脾胃手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增
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或日:日行三次,久久功成,力充周身,照势取劲,无不响应,骨紧筋坚,
骇人听闻。 千把攒 起式:横步正立,双手握拳,平置胸前。诸式皆起于此,而止于此。
第一式:双手掌上托,仰视手背。 第二式:左掌向前推出,反手向左抓拧成拳收回。左掌向前推出,
反手向右抓拧成拳收回。 第三式:左掌向左推出,拧抓成拳收回。右掌向右推出,拧抓成拳收回。
第四式:左掌向后推出,向下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后推出,向下抓拧成拳收回。此式脚不动,只拧转身体。
第五式:左掌向前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前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
抓拧成拳收回。 第六式:左掌向左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右推出,向下划
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 第七式:双手在胸前交叉,向上托起,左右分开,向下划弧还至胸前,
反复。 内壮功 内壮功法,外借揉搓,内资药力。行功之时,先服药丸,然后运作。
其内服药如下: 人参、甘草、白术、当归、川芎、地黄、白芍、朱砂、野蒺藜、白茯苓、共碾为丸,
行功前先服。 功法具体操作如下: 练功从正月开始。其法赤上身仰卧,令少年童子三四人,以手掌
按于上腹部之中心部位,自右向左揉之。练功者内观意守,以不觉酣然入睡为最佳。每日行功三次,每次二
小时。 以后每过一月,即于所揉部位周边旁开一掌,推揉如前。其原先所揉部位,则以木杵轻轻排打。
从五月起,揉搓如前,而以沙袋代替木杵排打。其排打次序,先中间,后两边,从上向上,由梢向根。
只排躯干肩颈,不涉四肢。 从九月起,揉搓排打转向背部,方式一如胸腹。 十二月行功期满,即告
成功。 世传《易筋经》有多种版本和抄本,形式(功架)虽然不尽相同,功法却并无太大的实质性差别。
上述数种功法颇具代表性,对认识众多的《易筋经》有着特殊的意义。 各门派流传的易筋经功架,都是取
自该门拳法的拳架。例如《八大劲功》的功架取自《看家拳》,《十二式易筋经》的功架取自
《少林拳法十八式》,《十八式易筋经》《八段锦》《千把攒》的功架,则明显取之于少林拳。
除了拳式之外,易筋经功法往往就是武术基本功,例如用折身下腰之类增加柔韧性,用俯卧运动蹲起运动
增强腿臂实力之类。 易筋经还有一些功法是为了增强身体的承载力,即抗击力。《八大劲功》的自我
排打,《内壮功》的加力按摩、木杵捣打沙袋挥击等等便属于此类。 易筋经的功法,可分为动静两大
类。动态功法一般采用动力守恒运动,即运动时肢体始终保持一定的力量。静态功法一般采用层层加力运
动,即功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每呼吸一次加一次力。此等强刺激满负荷的重复运动,能够在潜意识深处
留下永久性记忆,从而完成技能与潜能的转换,最终会在适当的时候产生无意识释放的奇妙效果。 动
静两种练法,就是易筋经的真正的学术秘密。一旦认清了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突破固有形式的束缚,而
使自己偏爱的技术模式实现学术性的超越。 长期以来,易筋经已经被高度神化了,这真是学术的悲哀!
例如说易筋经练成后可以并指入牛腹、单掌切牛头、握石成粉、不惧刀砍斧劈,刀斧加身自然反弹回击来
犯者,人若击之反自受伤,并且无药可医等等等等,玄得要命。而所有这些,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若不然,
为什么就从来没有大师表演单掌切牛头、板斧劈脑门呢? 至于易筋经久练,确实可以达到筋骨强健、
形动势随、力随意到、百节争鸣,这是不争之事实,是易筋经真实的效果,也是任何人通过修炼都能够达
到的。 但是易筋经是武功修行的一部分、一个方面,决不是武功的全部内容,也决不可能代其他方面
的修炼内容。近代有人把桩功从易筋经中分离出来另立门户,并义排除了其中动力守恒和层层加力的内容,
极言此等形式就是武学的不二法门、无上妙请、最高机密,殊不知易筋经尚又不能取代拳学运动,易筋中
的部分内容连易筋经都无法涵盖,又怎么可能包容整个拳学系统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下面我们
分析一下易筋经系列中的《内壮功》。 透过复杂的表象看本质,内壮功的核心不过是按摩加排打。至于
神奇的内壮功药丸,不过是八珍汤加朱砂蒺藜白茯苓而已。 八珍汤白茯苓虽是补益药,无病久服未必相
宜。野蒺藜中似含某种激素,过去农村常常用于给肉猪催肥,人吃多了怕是无益。至于朱砂,因其中富合水
银硫黄,皆有毒性,长服久服,就会慢性中毒。连服三百六十天,怕功末上身病先来,何苦来着?看来,药
丸还是不服为好,功法照练就是。 在当代武林,《易筋经贯气诀》明情说不过是武坛上的摆设,因为它
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它的学术功能。目前修炼易筋经功法的人很少有研读《易筋经》经文的,持有《易筋经》
经文的人,往往并不修习易筋经功法。所以,许多人并不知道易筋功与《易筋经》是学术兰图上对应的双向
座标。为此,我采用功法与经文对照的形式举例说明,以便朋友们对此有个初步的认识。 功架:束身连
提1提气长力(八大劲功)1横步下按(十二式易筋经) 经文:此直起直落,不偏不倚势也。直身正式,
阳不得入于阴分,阴不得入于阳分,各归本位,上至百会穴而交,下至涌泉穴而聚,阴阳入扶只在两头也。
功架:一力横推(八大劲功)1一字推掌(十八式易筋经)、左右推抓(千把攒)。 经文:此侧之势
也。侧势阴阳各居其半,故左侧势者,右边之阴阳并入,以左边之阴阳扶之。右侧式者,左边之阴阳并入,
以右边之.阴阳扶之。 功架:前后紧肘(十二式易筋经)1扩胸运动,、手贴命门(十八式易筋经)
经文:此平转开合式也。开胸合背者,阴气分入阳分3开背合胸者,阳气分入阴分。势分两边,故气亦从
中劈开分入分扶之。 功架:运气左右(八大劲功)、叉步扭身(十八式易筋经);拧身推抓(千把攒)
经文:此扭缮式也。势旋轮而不停,气以附之旋绕而不息。阴前入阳分,阳后入阴分,接续连绵并无休歇。
左旋右旋,阴阳相入扶也。 功架:身子灵动(八大劲功)、摇头摆尾(八段锦) 经文:此醉形势也。
势无定形,气亦随之,乱为入扶也。俱乱之中,随势而布,阴阳不相背,缪乱而却不乱也。 功法:动力
守衡运动(八大劲功、千把攒)、层层加力运动(十二式易筋经、十八式易筋经) 经文:全体坚硬如石,
方能不惧人之冲突。其所坚硬者,则在逐处之骨节。此处精(气)神填实,则如铁如钢,屈之不能伸,伸之
不能屈,气力方全。如实沙袋,逐层填实,则虽软物亦可使之坚咬。 功法:自我排打(八大劲功)、
相互踢打(十二式易筋经),按摩揉搓木杵捣打、沙袋排打(内壮功)。 经文:初以手掌拍之,次以
拳打之,末以石袋击之,由轻而重,渐引渐实,自不虑面上无气矣。 最后,讲一讲竹林传统武功修
证——抓功。 竹林拳法把一个人在僻静之地练拳练功的修证行为叫做“抓功”。传说练到时候就可以
得 鬼神助,功夫自然出神入化、超凡入圣。其具体的方法,是练功者在夜深人定后,一个人悄悄地到
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古墓深林等处,把平生所学一一演练,然后练若干遍八大劲功。一连百日,不得间断,
来回的路上如果遇见了他人,以前所练时日便统统作废,一切从头开始。哪怕九十九天回家时见了人,也
须从头算时间。 夜深人静荒野独处时,人的神经就会变的特别敏感;注意力特别集中,防卫意识特强。
又因为荒山野岭加上恐怖气氛比较接近人类远古时的生存环景,在这样的场合修证人类最原始的运动,最
容易激活人约潜意中存在的求生本能和原始的野性;并且能激活人体的第六感官。因此经过“抓功”修炼
的人,往往目光犀利、气质沉静、神态凝重、表情冷峻,感知力非夷所思,应变速度如影随形,浑身透出
一种不可名状的魅力,也就事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了。 由于人的气质不同,抓功后各人的表现也各
不相同,有的人举止威猛,人们就说他抓的是虎功。有的人举止轻灵,人们就说他抓的是猴功。这些只不
过是人们象形取义事实上原本与神仙鬼怪无关。 抓功确实可以改善人的气质和心态,提高人的功力和
技艺,但是抓功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比如意志薄弱、胆怯易惊、迷信多疑的人,就不适合抓功。因
为特殊的环境气氛一旦诱发心理障碍,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抓功过程中,可能有人会走火入魔,这并
不奇怪,也不必把它看得太严重。俗话说“知怪不怪,其怪自坏”。—旦明白了走火入魔的原因和道理,
就可以坦然处之,不为其所困扰。 所谓的走火,是身体内部出现反应。例如如火内烧、如冰透骨、气
流走注、劲力过盛不发泄就想把人憋死等等,就属于走火。 而耳闻异声,目见异物、幻听幻视、自命
神通等等,则均属于入魔。 走火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网络中传感不畅的现象,一如输;电线路中出现的连
线短路、接触不良、漏电产生的反常状态。一旦故障排除,电力运行有序,一切都会恢复正常,所以,走
火是功夫上身的前奏,完全不必大惊小怪。只管不温不大地练下去,所有怪现象自然会自行消除。 入
魔产生于大脑皮层的虚拟,与心有所思梦有所见同类。敬神者见仙见佛,疑神疑鬼者见神见鬼,总不外想
啥有啥,这正是入魔的特征。入魔者往往处于精神被动状态,即不由自主地跟着幻觉走,事实上这是自己
放弃了自制力。其时只要下意识自我提示“这是幻觉”,魔影自会如汤沃雪。 入魔往往会有先兆,幻觉
是逐渐加深的。所以一旦有幻觉出现,就应该自我提示“这是幻觉”,予先设防强化定力,“魔”对你也就
无能为力了。能否战胜幻觉,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所以偏听偏信的人有过精神病史的人、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人最好不去抓功。 除了走火入魔之外,抓功修炼到某一时期,陡然之间,会产生
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名状的恐惧。其时身心震惊、毛发竖立、意识接近空白,只有一种面临世界末日的空
虚。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一定要挺住,千万不能软瘫,更不能逃跑,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是前辈人一再
告诚于我的,我也确实有过那种经历。这种状态,我称之为生死临界状态。我把它讲出来,以助荒野独修
的人成功。 这种超越现实的极端恐惧状态,其实就是远古人类精神压力和承载力的极限状态随之而来
的,如果不是身心的彻底崩溃,便必然是潜能爆发和野性恢复。从这层意义上讲,抓功就是把文明人变成
野人的学问,就是清除人的种种杂念只余斗志和杀心的学问。 极端恐惧状态在抓功的过程中往往只有
一次,而这一次,就很可能关系到你的一生。因为你在生死临界状态一瞬间的行为,很可能将作为永久性
意识档案,封存于你的潜意识之中,而成为你日后遇险时的下意识动作。如果你吓昏了,日后遇险你还会
昏晕如果你逃走了,日后遇险时你的第一个反应很可能便是败逃。如果你在生死临界状态下保持镇静、克服
恐惧,那么日后再遭遇危险,你就可能从容坦然,平静得让对方感到窒息。如果你在那一瞬间挑战恐惧,集
中全部精力体能进入紧张激奋体态,同时用整个身心爆发出震憾性的呐喊,那么日后一旦你面对敌人,你那
陡然而来的狰狞面目、张牙舞爪的怪异动作、无我无敌的满身杀气伴着摄魂夺魄的呐喊,在一瞬间即可令对
方肝胆裂彻底丧失斗志。也许正因为如此,“抓功”才有了役使妖魔神鬼附体的种种传说。 周身鼓荡的
紧张激奋状态和震撼性呐喊,平时应该反复练习。这样一旦身临其境,身心就会自动进入状态。紧张激奋状
态是充满敌意的暴怒的动怒,一如雄鸡的对峙和欲挣断铁索咬人的狗。震撼性呐喊不同于发力时的短促的爆
炸般的“雷声”,它应该拥有雄厚的音色波动的音阶和持续的音程,从而生成刺疼耳膜撕心裂肺的声学效果。
传统戏剧中黑头(角色类型,例如三国戏中的张飞)震怒时的呐喊“哇呀呀呀”,便是震憾性呐喊的精彩表
演,有心者不妨加以借鉴。当年竹林著名拳师李庆特爱看戏、演戏,演张飞敬德堪称一绝。一次打炮(临时
加入别的戏班)客串张飞,隔帘一声呐喊(欲称黑老鸦叫)竟使全场上下人等无不毛骨依然、噪若寒蝉,
一些胆小者竟因此昏了过去,震撼性呐喊的魅力由此可见一班。 有人担心抓功会导致心理变态性格扭曲,
这种顾虑显然是多余的。我敢肯定,只要不对抓功的人灌输迷信思想,不在抓功仪程中加入邪教成份,抓功
的人决不会因抓功而心理失常!试想,抓功不过是借助特定环境磨练身体和意志的功夫,一个人怎么可能会
因为切实下了几天功夫就成了另类呢? 如果有人荒野独修后神情怪异、行为反常,那他十有八九是迷信
思想和邪教学说的受害者。如果有人因此而否认这种古老的修行艺术,那么只能证明他对传统武学精髓的无
知。如果有人一方面对中国的抓功视同畏途,一方面又极力推崇国外的“地狱方程”、“魔鬼方程”,那无
异于对人说兰眼睛比黑眼睛看东西更清楚,“岂有此理”?常言说“千古一日”,外国的月亮其实并不比中
国的更园。 附带说一下,抓功可以长期坚持反复进行,不必顾忌时间久了功夫会高过头。须知学术没有
终极,武功的境界事实上也是不存在极限的。在竹林,拳师们往往是前半夜在拳房练功,后半夜到野地抓功,
特别是在年农闲季节的冬三月。这种修行是年复一年地延续的,就好比玉树琼枝重复着一年一度的春花。
|
|
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