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技击的变化是要根据对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制服对手,而不是根据自己所想的动作、方法、习惯去攻击对手。不应该以自己意想为主设计击打的方法,应该根据对方的攻击方法、变化,形成条件反射,发挥本身平时所练的攻防技术去击打对手,或破坏、化掉对手的进攻,这才是技击的真正功夫。
传统的通背拳讲的迎击补懈也是这个道理。就是在对手出击时的空当等懈怠之处,迅速及时地击打。迎击的位置并不需要固定的手法、招式,要随势而发,随意而动。
技击的主要原则应该是,让对手打不到你,而你能打到对手。即使被对手打到也能减少或化掉对手击打的力量,而不是用简单的技术*力量去拼打,直至双方搂抱或造成两败俱伤。避实就虚,以巧制胜,这才不失中华武术的深奥哲理和博大精深的本色。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包含着上千年的历史精华,涵盖着儒家、道家、释家、兵法、医学等多种文化,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只有深入地研究,才能体会到它的精妙之处。
传统武术理论与现代体育理论相结合,是一个首要的问题。通过理论到实战,传统武术套路和技击方法怎么与现代的竞技散打相结合,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和理论指导的体现,是弘扬中华武术的必经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世界各国武技传入中国,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传统的旧观念要打破,要用现代科学理论来发扬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武术。
武术谚语是历代武术先辈们通过实战总结出来的理论精华。其中有“打人不露形”之说,也就是说在攻击时,不要暴露出动作意图,如仔细地运用现代理论分析,可以说心理、动作、表象三大方面都涵盖在“形”字中,而在每个方面里又可以分出几个小的表象等。所以说传统理论要用现代理论去理解充实。
又如武谚说,“下乘功夫讲力气,中乘功夫讲式法,上乘功夫讲懂劲”。我的理解是:
(1)有简单的技术动作,但主要*拼打、力量、硬度、抗打能力等功力性的功夫为下乘功夫。
(2)以技法招术为主、以功力性为辅的功夫为中乘功夫。
(3)以功力和技法为基础,更懂得动作的变化劲力,能掌握运用避实就虚、以功制胜的技巧方法为上乘功夫。
懂劲一般是指:1.能够运用内外相合的整体劲力,2.能知晓化解对手进攻的劲力方法等。其实种种说法,都是为求达到自己本身的呼吸与动作的上下内外协调一致所发出的整体力,及能化解运用这种劲力。并不是说自己练出了整体力量,能发出整体力,或在推手及试手的时候能化掉对手的力就是懂劲了。有些拳种的站桩就是在调息,使身体放松达到内外相合与神经反射协调一致,也就是协调性及所谓的整体力。太极拳双臂相搭的推手,是在体会如何改变和化解对手发来的劲力。
懂劲,是习武者追求的境界。它所涵盖的内容是多学科的,是武学这个大学科综合性理论和实践的体现。
我认为,懂劲要懂得规律、距离、时间、时机、方位角度、轨迹、解剖、节奏、心理、力学、医学、兵法策略、训练方法等多方面的条件因素。
如能掌握运用这些因素,才能说是懂劲。而各因素中还涵盖着诸多小因素和相互关联的变化,所以说懂劲不是掌握了几样技术那么简单,要用务实求真的态度,辩证地、科学地研究分析问题。
传统与现代的脱节、旧的陈规陋习是武术技击方法和理论发展的一大障碍,它使一些华而不实、虚假的武术技击方法、理论充斥着市场,误导着人们。着国外武技不断进入我国,对我们的武术文化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国外的搏击训练以实战为目标,而我国传统武术技击训练以说手为主,很少有实战训练。即使有在同门之间进行动手较技的,但也很不系统、不科学。温故而不知新,谈何发展、发扬中华武术?现在只有摔跤、散打是以实战为目标来进行训练的,所以说传统武术要发扬光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冲破陋习束缚,以科学的态度重新认识才有发展。任何拳种都离不开人的肢体运动,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离不开关节本身的活动范围。武术谚语讲:会的打不会的、快的打慢的。那么什么算会?会什么?怎么是快?快的内容是什么?只有深入地研究训练,懂得了其中之理才能踏进技击的门坎。国外的搏击术技术粗犷、直接、实用、注重力量功力性的训练,我们传统武术的技击方法灵巧、细腻。这是由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特点。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优势,以己之长克彼之短。不要手握经卷不思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是先辈们的心血凝结起来的,需要我们去思考感悟。如:什么叫沾?在实战中如何沾?又如捋手、擒拿、虚实、开合等等,在实战中如何用?这些都是中华武术的精深之处,学术上需要实践和研讨,艺无止境。
|
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