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手臂录》枪术二十四势图说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3435次阅读 2次回复
别伤他
2015-11-18 08:52:02
二十四势说
行枪不可有势,势乃死法,存于胸中,则心不灵矣!况势遇庄(“妆”的意思)家则得益,遇会家则受损。古诀云“他法行,随法行”,正谓此也。
马家枪本带棍法,其所作“二十四势”,惟“上平”、“中平”、“下平”于立身处不期而然必合一势。“献爪”是扎法,“摆尾”是躲法,“滴水”以降长御众,“骑龙”、“纫针”以左右转换,“转角”以救急,“摩旗”以尝试,“鸿门”中有抛梭枪手法。此十一法,皆是枪法所常用。余若“铁牛”、“地蛇”、“拖刀”或可一用,外此则皆棍势,于枪无干。但其传已久,人将谓“别有长处”,故留之卷末,使学者见之,知所取舍云。
译文
使用枪不能够依赖于摆姿势,姿势是死的,如果长存于胸中,那么打心眼里枪就不可能灵活多变。况且依赖于姿势,碰到半吊子的枪师可能占到便宜,但遇到技术高深的枪家就会受到伤害。古话曾说“不论对手以何种方法用枪,我都能随他的枪法而变化”,正是说的这一点。
马家枪本就夹带棍法,马家枪的二十四势图中,只有上平枪、中平枪、下平枪从站的桩架上看,很自然地可合成为一个姿势。青龙献爪是扎法,苍龙摆尾是躲法,滴水势为了降制长器、抵御多枪,骑龙势和美人纫针以左右转换步法为特点,白牛转角为了紧急情况下救护前手,秦王摩旗是为了试探敌方,闯鸿门势中有左右抛撒梭枪的手法,这十一种枪技,都是枪法的常用招势。其他的像铁牛耕地、地蛇枪、白猿拖刀偶尔可以用一下,除此之外都是棍的姿势,跟枪没有关系。但马家枪流传很久,有的人说“别有长处”,故而留在本书卷后,使后学之人看罢,知道有所取舍。
子势图及解
四夷宾服势(枪尖在左,开前门)
   
    古诀云:“乃中平枪法,作二十四势之元,为六合之主。”六合乃马家枪名,足知二十四势马家法也,是以峨嵋不言。此妙变无穷也!
跨剑开圈外门,此开圈里门,二势相对。
此势虽正,然实畏“下平”,何况“月儿侧”、“螣蛇枪”,所以不得不变。
古论云“尽头枪,中平枪破”,谓戳其虎口。
孙子曰:“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中平”备诸变势,乃为“乘其所之”,“死中平”一无所用。
译文
四夷宾服势,枪尖在左边,敞开前边门户(故意露出右边身体引诱敌扎)。
古枪诀讲:“属于中平枪法,是二十四势的核心,又是六合枪的主要姿势。” 六合枪是马家枪的称呼,足以知晓二十四势是马家枪法,故尔峨嵋枪不提六合二字,此势妙变无穷。
跨剑势敞开的是圈外门户(左边),此势开放的是圈里门户(右边),二个姿势中,两根枪是相对的(都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撇子除外。四夷势枪尖稍指向左,跨剑势枪尖稍指向右,相对而站,只有枪是对着的)。
这个姿势即使摆的再正,而实际上害怕下平枪,何况月儿侧、螣蛇枪?所以不得不进行变化。
古论说“中平枪可破尽头枪”,是说戳刺持枪前手虎口。
孙武子说:“我不想决战,即使随便占领一个地方进行防守,敌人也不能迫使我军决战,那是因为我们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行动方向。”中平枪可藏匿各种变化枪势,正所谓改变行动方向。死板的中平枪,没有一点用处。
解析
中平枪,乃枪中之王,一切枪势变换及手法转化的基本,套用拳法的术语,即桩架,没什么可说的,必须勤奋练习。
指南针势
   
古诀云:“乃上平枪法,其类近乎中平,而着数不离六合之变。有心演悟,二十四势可破其半。”
大抵短降长,枪头宜高,诱其“单杀手”来,我倒下枪头,变为“滴水”,后踮步而进,胜矣。
此势及“朝天”、“压卵”、“护膝”用法皆同。若彼用“梨花”、“螣蛇”、“降枪”等虚法,则困我矣!
冲斗云:“头高则犯拿拦,低则犯提掳。摩旗势枪稍高,诱彼拿拦,我即闪赚花枪扎入。”此说宜在“上平”,若以解“摩旗”,误也。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上平枪法,跟中平枪有些相近,但招数没有离开六合枪的变化。有心思演练、领悟此势的话,二十四势里的其他姿势也就熟悉了一半。”
一般的用短枪降制长枪,枪头应该高些,引诱长枪以单杀手扎来,我低下枪头,变作滴水势(用提、掳,皵起发扎,即海马奔潮),后腿从后向前腿盖步,带动前腿上步,即能取胜。
此势与朝天枪、泰山压卵、护膝枪势的用法完全相同。如果敌方用梨花摆头、螣蛇枪、降枪等诡巧的扎法,那么我就犯难了。
冲斗说:“我方枪头高,易被敌方拿、拦,枪头低,易被提、掳。秦王摩旗势枪头稍微高些,引诱敌人拿、拦,我即可用闪赚等花枪扎进敌身。”这种说法应该针对上平枪而言,如果用来解释摩旗,就错了(吴老意指摩旗不只存在于上平,中平、地蛇也用摩旗。摩旗其实跟姿势无关,因为是虚枪,所以妙在手法)。
十面埋伏势
   
古诀云:“乃下平枪法,门户紧于上平,机巧不下中式,精于此者诸势可降。”
冲斗云:“彼立中平,我即立此势,以枪入彼枪下,可拿即拿,可拦即拦,革开发戳,彼不能守待矣。”此语为得法。
此势本以惊中平,彼若“蜻蜓点水”,我不得不变“滴水”、“纫针”,皆下平之势。
诀云“十面埋伏”,言“虚变”多也;“门户紧于上平”,言不受“虚变”也;“机巧不下中式”,言“提、掳”之用也。“提、掳”可破下平,而下平“逆皵”又可破“提、掳”,速者胜。下平“滴水”,后手以次而高,枪头以次而下。

    棍势二十四,有立下即是者,此三势是也;有用而后成者,“献爪”、“摆尾”、“骑龙”、“纫针”是也;有摆出以诱人者,“拖刀”之类是也。立下即是者,枪岂能离之!用而后成者,枪虽无意于势,势自随枪而成!摆以诱人,棍也,枪无是事!以此三条,断尽天下古今枪式、诸家枪法。
此种势在我本无用处,而敌有用之者,故不可不知。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下平枪法,需防守的门户比上平枪要紧密,暗藏的诡诈不逊于中平,精通此势的人能够降制其余各种枪势。”
冲斗说:“敌方摆出中平势,我立即摆出此势,将枪扎入敌方枪下,能拿就拿,能拦则拦,将敌杆革开即而发扎,敌则无法防御。”这句话说得很对(程冲斗所说,即串枪的一种,如果换作手法紧密的峨嵋应用,即子午枪的扎法)。
这个姿势本就为了惊扰中平枪,敌如果用蜻蜓点水(即枪头点我前手,现代有人说点水是枪尖点扎眼睛,理由是咬文嚼字,秋水即眼睛。试想双方各执3米多长的枪,点前手容易还是点眼睛容易?再想蜻蜓点水时尾巴弯而向下,一点即收,点前手更有把握和实用性),我不得不变成滴水势或美人纫针势,都是下平枪的姿势。
所谓十面埋伏,是说我枪诡诈多变;门户比上平枪紧密,是讲不能为使我枪诡诈多变就忽视了对空当的防守;诡诈不逊于中平,是说提、掳在下平枪的应用不比中平枪里少。提、掳可以破下平枪,而下平枪逆皵又可以破解提、掳,谁动作快谁能胜。下平枪中用滴水势,持枪的后手要随敌枪扎入的远近以次而高,枪头以次而低。
棍势二十四图,有一摆开姿势就能达到目的的,即上平枪、中平枪、下平枪三个姿势;有先用一个姿势再用一个姿势才见成效的,即青龙献爪、苍龙摆尾、骑龙和美人纫针(参见吴老所述《枪法圆机说》);有故摆姿势来诱敌的,比如白猿拖刀等势。一摆开姿势就达到目的的,枪法怎能与此悖离!先用一个姿势再用一个姿势才见成效的,用枪虽然不崇尚姿势,但姿势却随着枪的使用自然成形。故摆姿势来诱敌的,是棍法,用枪不应存在这样的情形(他法行,随法行,才是枪之本意)。就凭上述这三条,就可判断出天下从古至今枪的规格及各家枪法的面貌。
苍龙摆尾势


古诀云:“乃掤退救护之法,雷转风回,惊破梨花闪赚。”
此势有二用:身不大倒后者,后踮步进敌者也;身大倒后、胸着右膝者,脱“螣蛇”、“梨花”等凶枪及救圈外败枪者也。
无故作此势,若“单杀手”来,我掤起即胜。若后踮步进右足,钉我之前足,便立不起,败矣,速退犹可。
冲斗云:“倒身向后作败势,枪来我即回身拿开彼枪戳之。”此“拖刀”之“迎封接进”移于“摆尾”,但可对“单杀手”,何以解“钉膝”?又云,“回身右足推向前,便成骑马。”敌人侧亦不算钉膝者也。
“换”法亦在此势中救戳脚,即“吃枪还枪”也。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崩枪退步、救护败枪的枪法,如霹雳般掉转枪头,如疾风般回身还扎,即使敌用梨花摆头等闪赚技法,也可使其蓦然慌乱,即刻破解。”
这个姿势有两种用途:身体向后倾的角度不大,要用后踮步向敌进击;身体向后倾的很厉害,并且胸部都贴在右膝盖上了,可以躲闭螣蛇、梨花摆头等凶枪,并能够解救圈外的败枪。
没来由的摆这个姿势,如果敌用单杀手扎来,我将敌枪崩起就能还扎取胜。如果我用后踮步,迈进右脚的同时,敌枪突然钉住我左脚,我无法站立,也就败了,这时我能做的也只有向后迅速退出。
冲斗说:“身体向后倾,故意做出败的姿势,敌枪扎来我立刻回身拿开敌枪再刺扎。”这是将白猿拖刀中的迎封接进移植到摆尾里,只能对付单杀手,又怎能破解敌对我的钉膝?冲斗又说:“回身后,右脚向敌推进,便成骑马势(即骑龙)。”我成骑马势后,敌人恰在我侧面,其对我膝的戳扎也不能算作钉膝了。
枪法中的换,也可在这个枪势中使用,用于解救戳脚,即所谓吃枪还枪。
青龙献爪势

古诀云:“乃孤雁出群枪法,势势之中,着着之内,发枪扎人,不离是法。”
练时须后手出至前手之前,前手只伺于后手下。尤或救不及,前手洒向后过也!筋骨方直,至于实事,只用八分,欲其深,足稍进可矣!此敬岩、真如秘奥。
冲斗以“活掤对”等为此势救手,总是手太猛、足不进耳!
戚南塘谓此为“孤注弃枪”,真是门外汉语。
短器皆有破“单杀手”之法,不可不知!冲斗云:“前手放时后手尽,一寸能长一寸强。”在练则可,在破未然。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孤雁出群枪法,每个枪势中,每招之内,出枪扎人,都没有脱离这个技法。”
练习时须后手伸到前手前,前手只能待在后手下,其原因是怕前手向后甩的辐度太大,一枪扎败,从而来不及使前手接杆以救后手。整个身体要正要直(吴老意指身体如果过于前倾,一旦被敌革入,就无法后退跳出以救败枪),实战时只用八分力,想要扎的深入,前脚进一小步、后脚跟进即可(类现代拳击之滑步,进退迅速)。这是敬岩、真如的秘法。
冲斗用活崩对退枪为这个枪势的败枪解救后手,这是由于扎时后手出的太猛,而脚不进步(戚继光说此势不进步是杨家枪的弊病)。
戚继光说这招是孤注一掷的弃枪,真是门外汉的说法。
短械都有破解单杀手的方法,不能不知晓。冲斗说:“前手向后甩的同时,握持枪根的后手要完全抻直胳膊,一寸长,一寸强。”这种说法在练习时是可以的(吴老也说过,练习此势时要用十二分的力气,将枪全力扎出,但实用时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招的风险太大,尤其是在游场),在破解敌枪时是不一定成立的。
滴水势



古诀云:“乃是提颠之法,顺手凤点头。披扑(披,击、拿也;扑,打也)中取巧,进势用骑龙,出可掤退勇。若还破低枪,难同伏地枪,百发百中。”
“颠提”者,手一“提”即“颠”起,而左右换势也。
“凤点头”即枪尖左右抛洒者是也。
“骑龙”此势变而之右也,“颠提”中事。
“伏地枪”大意同“捲”。
凡低来枪有二势,皆戳虎口:一者平来,一者蹲身,而枪尖高,皆以“伏地势”革之。彼持势严固,我欲动之,须左右换势而疑彼枪尖,故必浅戳之,俟彼拿拦,我即以“滴水”手法换左换右也。
此势后手阳仰过头。后踮步于圈里进,枪头“提”至彼前手,即胜;或于彼枪半带“击”带“掳”;插下至地,剪步跳入。----皆破“地蛇”之法。
此势拗步即少林棍之“飞天夜叉”。
此与“纫针”持久,即为“虎口枪”所破。
“下平”花枪,此可破之,防其“逆皵”。“逆皵”彼此皆有,疾者胜。
“滴水”可革“子午”、“螣蛇”,疏破紧也。
“滴水”合“跨剑”,即“海马奔潮”。
“朝天”、“压卵”变“滴水”,“滴水”变“伏地”,“伏地”变“地蛇”,“地蛇”变“白牛”,“白牛”变“中平”、“跨剑”,皆自然之理。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颠提枪法,滴水过后,顺手就用凤点头反击。击打中讨巧,进步用骑龙势,退出要敢于使用崩退枪。如果还击敌方的低枪,即使像最不容易拦截的伏地枪,也能百发百中将其击破。”
颠提的意思,即手一提敌枪,即让我枪借与敌杆接触的反作用力跳起发扎,从而左右换势(靠后踮步和骑龙步左右转换)。
凤点头,即枪尖或左或右抛洒(以封闭手法使枪尖左右旋转向敌腿脚扎进)。
骑龙势,即此枪势的后腿向右上跨进(左撇子相反),所谓颠提中的右换势。
伏地枪大致意思跟卷枪差不多(卷,即蹲坐而拿)。
凡是低处扎来的枪有两种姿势,都得戳其虎口。一个是枪杆平行地面扎来(即两手垂下,左臂紧贴肋部,左撇子相反,蹲着身子,即地蛇枪),另一个是蹲着身子扎来,但枪头稍高(所谓昂头枪,即螣蛇枪),都得用伏地势(即大蹲坐而拿)革开其枪。敌方防御严谨牢固,我想移动(此时无法正面进枪),必须左右变换姿势才能得手。这就要让敌之枪尖不明白我的意图,故尔我革枪后随即浅扎,等敌正在拿拦我枪之际(我浅扎,敌无法拿拦至我前手),我就可以用滴水的手法提掳敌杆(此时手法很重要),或换左或换右势而戳其虎口了。
这个姿势中,持握枪根的后手要阳仰过头。用后踮步从圈里进,我的枪头提至敌之前手,即能完胜;或者在敌枪杆中间先打后掳;或者将枪斜插至地,然后剪步跳进(即由后踮步转换为侧步跳进)发扎(即尽头枪),都是破解地蛇枪的方法。
此势用拗步(即骑龙步)进敌劈打,即少林棍法的飞天夜叉势。
这个枪势如果跟美人纫针势相持太久,就会被纫针势的虎口枪所破解(纫针势以扎虎口见长)。
下平枪势中如有闪赚类花枪,用此枪势能够破解,但要提防对手逆皵(顺着杆子向上滑扎)。此时逆皵,敌我都可用,谁快谁能胜。
滴水可以革子午枪(缠扎的一种)、螣蛇枪,所谓粗破细。
滴水跟跨剑组合,即是海马奔潮(即先提后拿)。
朝天势、泰山压卵可以变成滴水势,滴水可以变成伏地枪,伏地枪可以变成地蛇枪,地蛇枪可以变成白牛转角,白牛转角可以变成中平枪、跨剑势,都是自然形成的枪法。
解析
滴水势,是吴老在二十四势图说中所用文字最多的篇幅,解释最详尽,足见吴老对滴水势的情有独衷。吴老是很重视地蛇枪一类扎法的,这不能不说跟石家枪的枪法有关,石家枪重视蹲步而扎,即所谓鸭踏步,因为防护面积相对小,所以扎法也就刁钻,而滴水恰恰可以破解地蛇,属于下平枪,且滴水可以瞬间转换成不同的枪势,能够以短敌长、以一敌众,故滴水应该着重训练。
骑龙势
   
古诀云:“乃拗步枪法。”
“迴马”尚是虚势,一变“骑龙”便成杀势。“骑龙”戳手最长。
此势于长枪用最多,短枪以为“颠提”之用。
“铁牛”、“地蛇”怕“骑龙”,“骑龙”与“铁幡竿”同用“扑鹌鹑”者,以其皆是拗变也!
“螣蛇枪”、“月儿侧”皆可用“骑龙”破之、脱之,大破小也。
此势又可破“白牛”。
叉、铲进深,“骑龙”可破。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拗步枪法。”
迴马枪姑且是个虚退诈败的动作,一变作骑龙就成了真扎实刺,骑龙以戳手见长。
这个姿势在长枪的应用中最普遍,短枪专用作颠提。
铁牛耕地、地蛇枪怕骑龙,骑龙跟铁幡竿势共用于扑鹌鹑势中,因其都是用拗步换势。
螣蛇枪、月儿侧枪,都可以用骑龙枪破解、躲避,所谓阔大枪势破小巧手法。
这个姿势还能破解白牛转角。
敌用叉、铲击刺进来,用骑龙枪可以破解。
美人纫针势(后手捲而阳,在右肋下,前手覆而阴,与“滴水”左右相对)
   
古诀云:“乃尽头枪法,枪尖至地,好破地蛇,防他颠提(死中反活也)。起手凤点头(即颠提也),披闪(轻击进左)认直戳。”
“纫针”进步,应用“骑龙”乃为得势。冲斗用后踮步,混于“滴水”,拗矣!
“滴水”用于圈外破“地蛇”,“纫针”于圈里破“地蛇”。
“尽头枪”者,言枪尖插地一跃而入。
译文
美人纫针势,后手掌心朝上,阳卷枪根,贴在右肋下,前手手背朝下,阴持枪腰,和滴水势左右相对。
古枪诀讲:“属于尽头枪法,枪尖插至地面,擅长破解地蛇枪,但防其颠提。顺手凤点头,或者击打,闪步进入(轻打,进扎敌左),径直戳敌。”
纫针势进步,应该用骑龙势才会协调,冲斗用后踮步进身,跟滴水势混淆,拗啦!
滴水用在圈外破地蛇枪,纫针用于圈里破地蛇枪。
所谓尽头枪,即枪尖斜插至地,一跳进入敌身发扎。
解析
纫针,就是针对破解地蛇枪而言。敌枪扎来,我用骑龙步闪过,同时我枪一戳至地,其实是斜挡住了敌杆,类似长倭刀的斜插刀势,因为只是枪头插地挡住了敌杆,手法上无紧密可言,所以要防止敌方地蛇变换颠提。为此,有必要再打敌杆,定住敌枪,然后我用颠提,以凤点头手法,戳敌虎口或身体。
纫针的意思,想像敌枪是根针,我的枪是根线,用我的线穿上敌的针鼻儿,哪里是针鼻儿?即敌之虎口。纫针与滴水是相对的,一个圈里破地蛇,一个圈外破地蛇;一个用骑龙步,一个用后踮步;都有颠提,一个在敌左侧用插枪、劈打、凤点头,一个在敌右侧用提掳、劈打、逆皵,即海马奔潮。尽头枪的意思,从字面上理解,枪一插至地,没了枪尖,即尽头。
抱琵琶势
   
古诀云:“乃白牛转角枪法。”
此非在场可立之势,但向急枪时有所用之。
此势畏“骑龙”、“伏虎”。
此势手法放尽即是“撩”,故冲斗不论圈里、外也。
此势蹲坐即“埋伏势”,放下手即“地蛇枪”。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白牛转解枪法。”
此势并非在战场或游场可随意摆的姿势,只有对付紧急的迅猛枪时才能应用。
此枪势怕骑龙枪、伏虎枪(意指骑龙、伏虎右上步,可钉我腿)。
此枪势手法大幅甩出,则是撩枪,故而冲斗关于此势不管是圈里还是圈外都有应用(意指勾法属于拦法,只应急时用于圈外来枪,而冲斗圈外用勾,圈里用撩)。此枪势蹲身而坐,即十面埋伏势,完全放下手则是地蛇枪。
解析
白牛转角属于紧急应用的枪法,当敌以猛枪快枪扎近我头胸部位时,常用的拦或剔来不及应对如此迅猛的枪,故而左臂紧贴胁部(以防敌枪削我前手,左撇子除外,这也是抱琵琶一名的由来),前手向后翻卷至手背朝天,后手阳仰,滚转枪杆,使枪尖旋转的影迹呈几望月形,用孤外侧先革敌杆,再以弧的空缺部分加深革的力度,从而拦截敌枪。这个方法也叫勾,当刀剑等短器顺我杆一革竟入时,也可用此法救急。
太公钓鱼势(妙在手法,身势无用)


古诀云:“乃摩旗枪法(摩旗为拿、拦而不转腕),诸势可敌,轻挨缓捉(惟不转腕,故可轻缓),顺敌提拿(真如谓之和枪),进退如风,刚柔得体。”
“拿”、“拦”不转腕,谓之“死手”,以从此入头者日后必无“月儿侧”、“螣蛇”等妙处也。
然转腕者,一发不收;必不转腕者,乃可轻可缓,不受敌侮。敬岩、真如绝技在此!
世人但贵转腕“拿”、“拦”,则深入壶奥,而不知不转腕者,有更深胜者焉。
译文
太公钓鱼势,奥妙在手法上,身体的姿势起不到作用。
古枪诀讲:“属于摩旗枪法(摩旗即不用转手腕的拿拦),可以对付各种枪势,挨贴敌杆力度小,拿贴敌杆速度慢(因为不转手腕,所以才力度小、速度慢),随敌枪的运转或提或拿(真如称之为和枪),进步退出,行动似风,有刚有柔,恰到好处。”
拿、拦不转手腕,称之为死手,如果一开始练枪就不转腕子,时间久了,必然使不出月儿侧、螣蛇枪等妙法。
然而转腕子,一发扎就不可收(枪是滚转着扎出的,不到尽头确实不易收回);只有不转腕子的,才可以力度小而缓慢,不受敌枪欺侮。敬岩和真如的绝技恰在此处。
世俗之人只认为转腕拿拦水平高,于是乎深入研究,岂不知道不转腕子,有更深的道行以致取胜。
解析
摩旗是虚枪,作为试探敌人的枪法,表面上看太轻浮,一旦敌方忍不住先动,我则可以立即转阴阳迅猛扎出,可谓暗藏杀机。摩旗尽管不转腕,但枪圈同样不是很大,如果枪圈大如锅盖,即称作团牌变,为了挡箭护体。摩旗是用枪尖划圈的,所谓不转腕,与其说是两手不转阴阳地摆动拦拿,不如说不需要两手拧动枪杆滚转画圆,所以力度才小,拿拦才慢。现代很多枪法所谓的转圆,正是如摩旗般用枪尖来划圈,枪杆是不转的,所用的拦和拿,相当于半摩旗,恰如吴老所言“以从此入头者,日后必无月儿侧、螣蛇等妙处也”。
铁牛耕地势
   
古诀云:“乃急捣碓(捣,打也;碓duì ,揭也)枪法。硬去硬回莫软,惟有此枪无空,他能平伏闪吾枪,就使黑龙入洞。”
此势手法有二:硬枪捣碓而入,软枪捺弯而入。
倪觐楼以“仙人指路”破此势,轻破重也。
“捣碓”之轻者名“鸡啄粟”,戚公曰:“两人对‘鸡啄’,我忽变大凶枪劈剪他前手二尺甚妙。”此忽变故妙,深得用重大之神!不忽变即冲斗“大封大劈”矣。
冲斗曰:“扑鹌鹑----来硬打硬,莫若变势另思量。”谓“滴水”也。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急捣碓(捣,是打;碓,是揭)枪法,硬扎硬收不松软,只有这种枪势没有空闲。敌若能平定或躲避我枪,我随即用枪戳其心窝。”
此枪势有二种手法,如果用硬枪(即硬杆枪),就先打敌杆,借与敌杆的反作用力揭起我枪进扎,如果用软枪(即软杆枪),就先将我枪打在地上,捺弯后借地势崩起发扎。
倪觐楼用仙人指路势破解此枪势,是用轻破重。
打揭力度小,即鸡啄粟,戚公讲:“两人对角鸡啄粟,我忽然变作大凶枪劈剪敌前手外二尺处最妙。”这种忽然间的变化确实巧妙,深得重大之神用。如果不忽然变化,即成冲斗的大封大劈。
冲斗说:“扑鹌鹑枪势,敌硬枪(这个硬,指的是用力僵猛)扎来,我就硬枪(同前意)击打,不如变换枪势另考虑捷径。”是说变作滴水势破解。

    闯鸿门势
   
古诀云:“乃抛梭枪法。”诀语甚多,只此尽之,不过身进而枪退耳!
游场追敌,必用“抛梭”法乃不伤人。诀虽极口赞此势,然非有秘奥也。
深进须用抛梭手法,不然枪尖过老,彼入我枪胸,败矣!
(身随枪进,闪坐剁拦,捉攻硬上。用长贵短,用短贵长。短而长用者,谓其可御彼长。长入短不中,则反为长所误。故用长以短,节节险嫰,就近身尺余,法更不老。彼见我长,安心欲使我进深无用,我忽节节短来,彼乃知屈心违,仓卒使致对我不及。据《纪效》补注)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抛梭枪手法。”枪诀特别多,总而言之,不过是身体向前而枪后退。
游场里追击敌人,务必用抛梭枪手法,才能够不伤及人命。枪诀虽然特别地颂扬此枪势,却没有什么秘密奥妙可言。
深入进敌要用抛梭枪手法,否则枪尖太老,敌枪扎入我枪胸,我就败了。
铺地锦势


古诀云:“乃地蛇枪法(下平手法,加以蹲坐),起手(先发也)披挨(轻拿也)急刺(戳也),高来(言应兵也,极平戳来在此势已高)直擦(轻拿兼戳)难饶,若他滴水纫针(滴水在圈外,纫针在圈里)穿,苏法死中反活(或急打,或逆皵)。”
论云:“伏虎枪地蛇枪破。”夫“伏虎枪”是“左海马”,必以“地蛇”脱之,足知“地蛇”亦可破“海马”。“地蛇”脱法:身大倒后,枪括地一圈即立起。
“滴水”、“纫针”皆可破“地蛇”,而有“死中反活”之法。“滴水”来,即“逆皵”起;“纫针”来,即“颠提打”。
“白牛”放下手蹲坐即此势。
冲斗此势用偷步进,即鸭踏步也。
此势革枪只用“摩旗”手法,故曰“披挨直擦”。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地蛇枪法(即蹲坐的下平枪手法),能够先于对手发枪,有劈打、轻拿、猛扎等法。敌用下平高枪(意指敌枪已近我身,下平所发的特平直的枪相对此势也算高枪)扎进我圈内,我枪如果贴着敌杆轻拿戳刺,敌则很难活命。如果敌用滴水、纫针(滴水用于圈外,纫针用于圈里)提削我前手,正所谓死中反活的救法(敌纫针、滴水后,分别用颠提猛击我杆、用逆皵削我前手)。”
古论讲道:“地蛇枪可以破伏虎枪。”伏虎枪是左海马奔潮,必须用地蛇枪才能够解脱,足以晓得地蛇枪也以破解海马奔潮。地蛇解脱的办法:身体向后大倾,将枪画地一圈即能站起身。
滴水势和纫针势都可以破解地蛇,所以才有死中反活的枪法。滴水用后,随即变作逆皵;纫针用后,随即变作颠提劈打。
白牛转角垂下两手加上蹲坐即可变成此枪势(白牛属于上平枪,地蛇比下平枪还要低,足见枪势的变化迅疾)。
冲斗用此枪势,以偷步(后脚从前面迈向前脚上步,类似今日盖步)前进,即鸭踏步(大蹲着身子的盖步)。
此枪势革敌枪,只能用摩旗手法(不转腕的拿拦),故尔称作轻拿轻打而戳(在如此低的姿势,胳膊基本不弯曲的情形下,无法用封闭的手法)。
白猿拖刀势
   
古诀云:“乃佯输诈回枪法,逆转硬上骑龙(进左足于右也),顺步(仍还左足于前也,此步有一法,彼圈外来则用缠拦掤靠,圈里来则用迎封接进,蹲坐极低,大拿以开其枪,有类于手捲)缠拦掤靠,迎封接进弄花枪,就是中平也破。”
戚公云:“回伏之枪,俱是诱我发戳,彼即掤起还枪。”此势不能发戳,若钉在左膝弯,即四门枪(倪之沙家法,用“白猿拖刀势”,左足不落实,谓之四门枪。落于前则为正势;落于后则为退势;落于左,右足用后踮步,成顺单鞭;落于右,退右足成“骑龙势”。----竿子之总要,故曰“沙家用在足”,短枪不用此步。沙家以四门枪退法为枢要,妙处在此,病亦在此。妙在于活,病在于松。盖退乃长制短之事,长对长而用退,则松矣)。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佯败诈回枪法,往相反方向转身,左脚向右侧拗跨步,进右脚成骑龙步,然后再顺步(还将左脚还原到前面,这种步法有一种方法:敌枪圈外扎来,我用缠拦、崩靠,圈里扎来则用迎封接进,蹲坐特别低,如果用拿法开敌枪,类似于卷)缠拦、崩靠,或者迎封接进,摆弄闪赚花枪,即便敌是中平枪,也能破解。
戚公说:“诈回暗藏杀机的枪,都是引诱我发扎,敌即可崩起我枪还击。”这个姿势转身拗跨步时没法发扎,如果我顺步后敌枪钉住我左膝弯(我左脚要虚点地,以便应急时移动躲闪),我此时的姿势即成为四门枪(倪觐楼的沙家竿子枪法,用白猿拖刀势,左脚不落实,称作四门枪。左脚回到前面,是正规姿势;回到后面,即是后退的姿势;回到左面,右脚用后踮步进,即成作顺单鞭;回到右边,退右脚成作骑龙势。这是竿子的大略精要,故尔称沙家枪法用在于脚,短枪不用这类步法。沙家以四门枪退法为核心,妙处在这,弊病也在这里。妙在于脚步灵活,病在于整体松散。后退是长枪降制短枪的情形,但长枪对长枪也要用到后退,那就松散了)。
推山塞海势
   
古诀云:“乃护膝(后手出在前膝间,又蹲坐也)枪法,高来摇旗挨捉(谓以摩旗手法轻拿轻拦也),低来铁帚(即铁扫帚)颠提(即提掳),中来如箭有虚(此语最妙!对破不堪(能,可以)用单杀手也)真,可用铁牛耕地。”
《纪效新书》解此云:“彼长我短,蹲坐,枪头起高,慢慢逼近,彼扎来,一提粘住,用苍龙摆尾步赶进,万无一失!”余谓此言只可用于“单杀手”耳!若彼用“降枪势”,大难大难!!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护膝(后手在前膝附近持握枪根)枪法,敌高枪扎来就用摩旗手法轻拿轻拦,敌低枪扎来就用铁扫帚提掳,敌中平枪扎来迅速,半假半真(这句话说的最精妙,与敌中平对扎不能仅靠单杀手这招实扎),我变作铁牛耕地先打敌枪再发扎。”
《纪效新书》解义此势道:“敌枪长,我枪短,我蹲坐,枪头抬高,慢慢逼近敌身,敌扎来,我用高提粘住敌枪,再用苍龙摆尾的后踮步上步进戳,万无一失。”我说这句话只能针对革敌方单杀手而言,如用敌用降枪势,我则很难取胜。
鹞子扑鹌鹑势

古诀云:“乃拨草寻蛇枪法,高接虽用缠拿(虽用,言不恃(依赖)之也),逢中披(轻拿也)擦(进戳也)直过。倘他掤退把枪还,滚手中平一剁。”
此实有二势焉:用“铁幡竿”脚步打彼毛际者,“扑鹌鹑”也;不进右足“八字打”者,“拨草寻蛇”也。
《纪效新书》云“破伏棍须剪他手前二尺”,冲斗“铁牛”云“扑鹌鹑----来硬打硬”,此言“扑鹌鹑”也;《少林棍》云“左右拿看八字行”,此言“拨草”也。
短降长,长若用“降枪势”、“螣蛇枪”等,必不可破!用“扑鹌鹑”或可图侥幸耳。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拨草寻蛇枪法,与敌高枪接触虽然使用缠拿(虽然使用的意思是说不单靠缠拿),碰到中平枪则轻拿进戳直扎敌身,倘若敌用崩退撤枪还扎,我则于中平势两手互转阴阳向下劈剁。”
这个枪势其实用两种用法,用铁幡竿拗步劈打敌之下阴,即鹞子扑鹌鹑,不进右脚八字打(以摩旗手法左右劈打,劈打的轨迹可连作八字形),即拨草寻蛇。
《纪效新书》说“破解敌下平棍要打在他前手前二尺处”,冲斗铁牛耕地说“扑鹌鹑势,敌硬枪扎来我就硬枪劈打”,这都是说扑鹌鹑。《少林棍》说“左右拿敌枪,看住敌枪,作八字形影迹”,这是说拨草寻蛇。
短枪降制长枪,长枪如果用降枪势、螣蛇枪等法,肯定破解不了,用扑鹌鹑偶尔可图侥幸。
解析
鹞子扑鹌鹑,这个名字起的很有意思,鹞子是旋转飞行的,人和枪在此势也是通过用骑龙步绕至敌侧,所以称作鹞子,而鹌鹑即鸟,所谓人的下阴,比喻太神奇了。其实就是用骑龙上步劈打敌之下阴,这招够狠。不用拗步,也就是不必绕至敌侧,用连枝、后踮等步以摩旗手法左右劈打,即拨草寻蛇。
铁幡竿势

古诀云:“乃外把门(枪头在右也)黄龙飐(zhǎn颤动,摇动)杆枪法(杆靠腰推枪、开枪,不用拿拦),一接(以腰力革枪)二进(扎也,四字言应兵)蛇弄风(三字言先发也,白蛇弄风即飐杆手法),扑着鹌鹑不放松(进右足深打其小腹,此句又有注,在扑鹌鹑势中)。”
用“拨草”手法兼此步法,方是“扑鹌鹑”,出枪既长,又进右足,故可以降长。
此势而枪尖在左,即少林棍之“右八字打”、左枪之行着名“左拗步打”。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外把门(枪头在右)黄龙飐杆枪法(枪杆靠腰推枪、开枪,不用拿拦),一接(用腰力革枪)、二进(扎)、蛇弄风(三字意指先发至人,白蛇弄风即飐杆手法),扑着鹌鹑不放松(进右脚深打敌之小腹,此句的注解,在扑鹌鹑势里)。”
用拨草寻蛇手法兼用此步法,才是扑鹌鹑,出枪能够长,又进右脚,故尔可以降制长器。
此枪势枪尖在左边(从左往右打),即少林棍之右八字打,也是左枪的的行着,亦名左拗步打。
灵猫捕鼠势

古诀云:“乃无中生有枪法(谓彼立势严固,无间可入也),进步(左足大步,右足随步)虚下扑缠(扑谓后手出枪甚长而假扑者也。缠谓彼硬迎,我即缠拦;彼软避我,即缠拿也)。赚伊枪动使梨花(此不专指梨花三摆头,为螣蛇枪、月儿侧等皆是),遇压(谓横压)挑天冲打(挑起破之)。”
诀中有手法五、步法一,“进步扑缠”本势已完,后乃防变之词。
“压”即“溜压沉枪”、“压搅沉枪”等。遇“压”,“挑”不如“打”。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无中生有枪法(是说敌立势严谨稳固,没有破绽可扎),上步(左脚大步迈进,右脚跟着上步)假装向下劈打,敌如果硬着迎枪,我就缠拦敌枪,敌如果闪避我之劈打,我即用缠拿。然后诱使敌枪发扎,我则用月儿侧、螣蛇等闪赚梨花枪法革戳。如果敌枪横压我枪,我则向上挑起敌枪后再向下劈打。”
枪诀中有五种手法(即扑、缠、拦、拿、挑)、一种步法(左足大步,右足随步)。截止上步劈打、缠拦、缠拿,本枪势动作已完成,后面说的都是防范敌枪变化的语句。
横压,即溜压沉枪、压搅沉枪等势,遇到横压,与其向上挑起不如直接劈打。
伏虎势


       古诀云:“乃六封枪法(曰封,谓枪头在右),斜倒硬上如风(谓我进右足),退闪(退闪以敌言)提拦(二者法相近,故并举之)缠捉(即缠拦),他如压卵又朝天,铁扫(打也)迎封接靠(亦是打也)。”
“铁牛”打来,我进后足于圈外,钉其股使不能起,是为“伏虎”之正用。“伏虎”手法与“海马”同,但用之于右边耳。
“六封”者,左右之上、中、下皆无空也。
“骑龙”于此大意相同,但“骑龙”脚步大,两手托满,不虚灵,马家难用,不如此势。
叉、铲可用“伏虎”打之。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六封枪法(所谓封,即枪头在右),将枪头斜指地面疾速上右脚,敌向后退闪发枪我则用提拦或缠拦,敌若用泰山压卵或者朝天势,我则直接击打敌之下部。
铁牛耕地打来,我从圈外上后脚,枪头直钉敌大腿令敌不能站立,才是伏虎式的正规用法。伏虎的手法与海马奔潮是一样的,只是应用于右边。
六封的意思,即左右两面上、中、下三个位置都能封住敌枪。
骑龙势跟此势差不多,但骑龙势步法阔大,两手持枪较僵,不灵活,马家短枪难用骑龙,不如用这个势子灵便。
对付叉、铲,可以用伏虎击打。
边拦势

古诀云:“乃里把门(枪头在左也)封闭枪法,守门户(此言应兵)有缠提(即缠掤)、颠拿(即反击)、闪赚(此言先发)、上穿指股袖(穿指、穿袖见后戳法,股即袖,皆颠提中事),倘他出马一枪迎,抱着琵琶埋伏(抱琵琶蹲坐即埋伏势。”
此势前手阳,此势乃革戳脚者,若以革“中平”,一遇“闪赚”死无日矣!
冲斗云“彼枪来,我一拦至地,颠起还枪”,与江湖游食者何异?
“边”、“裙”二拦,马家枪中之杂棍者也,于枪用之甚不合,可去!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里把门(枪头在左)封闭枪法,防守门户用缠、崩、反打、闪赚、向上穿指、穿袖,如果敌疾速迎枪,我则用抱琵琶势蹲坐,即十面埋伏势。
此枪势前手掌朝天,用以革敌枪戳脚,如果用来革中平枪,一遇到闪赚就难以活命。
冲斗说“敌枪扎来,我一拦到地,借地势崩起还扎”,这与江湖卖艺耍枪的有何区别?
边拦、裙拦,是马家枪杂棍的枪势,用在枪法里十分不适合,可以丢掉。
跨剑势
古诀云:“乃裙拦枪法,大开门户(枪尖在右,开后门)诱他来,遂(随)我中途拿剁(剁即削也),他虚(枪头高也)我实(枪头低也)摇花枪(弄风等法),他实我虚掤退(掤退见行着)救。”
“跨剑”与“中平”左右相对,枪根缠腰。古人立此二势,自有妙用。
冲斗以“跨剑”混于“边拿”,即误,又曰“到地发戳”,其误更甚!
“捲”即“跨剑”之尽极者耳!
此势进必“鸭踏步”,此势前手阴。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裙拦枪法,大开左边门户(枪尖在右,开左边门户),敌枪扎来,任我中路拿削,敌枪尖高扎,我则枪头低摇花枪,敌枪头低扎,我则闪赚枪头用崩退救护我手。”
跨剑势与中平势左右枪头相对,枪根贴腰,古人立下这两个枪势,自然有巧妙之用。
冲斗将跨剑势混在边拿之中,是错的,又说“拿下敌枪至地再发戳”,其谬更甚。
卷枪,即跨剑势的极致表现。
此枪势进步必须用鸭踏步,前手手背朝上。
朝天势



古诀云:“乃上惊下取枪法(一语尽之矣),摇旗扫地铁牛耕(此言取下),哪怕他拖刀诡计(拖刀变势多,故以高势变滴水总压之)。”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上面晃敌下面实用的枪法(一语道尽伏机),可以由秦王摩旗转变为铁扫帚或铁牛耕地(这句话是针对下方而言),哪怕敌用拖刀势(拖刀姿变化多,故而要从高枪势变作滴水以压制敌枪)。
泰山压卵势

古诀云:“乃鹰捉兔之法,势虽高发,身中变异(开前足),任他埋伏地蛇冲,我又摩旗扫地。”
“朝天”、“压卵”,今日峨嵋绝不言之,盖棍法耳!古诀有此者欲大全耳,不必实用。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鹰捉兔子的枪法,枪虽然从高姿势而发,但前腿提起,就算敌用埋伏势或地蛇枪来刺,我又以摩旗变作铁扫帚。”
朝天势、泰山压卵势,现在峨嵋绝不会提这种枪势,因为是棍法。古枪诀所以包括这两势,就是为了全面凑数,没必要实际采用。
夜叉探海势
古诀云:“乃持枪行立看守之法,遇敌变势,随机应用,无不中节。”
沧尘子曰:“此二十四势中,多有无关系者,以中平、上平诀有‘六合’二字,决其为马家法。故与少林切近,与峨嵋不合。古传旧式,以是聊借用之。”
此势彼打来,可点其前手;若扎来,即不能御。去之可也!相近则上、中、下三平,犹虑其疏;相远则无所不可。此等势留之无用!
译文
古枪诀讲:“属于握枪行走、站立看守的枪法,遇到敌枪扎来则变换姿势,随机而用,没有不见成效的。”
沧尘子(即吴殳)说:“这二十四种枪势里,很多都是跟枪没有关系的,由于中平、上平的枪诀里有六合两字,故尔推断这是马家枪法。因此与少林枪有点相近,跟峨嵋枪无法混同。因是历来流传的传统枪势,暂借用其为枪法作一解说。
此枪势中,如果敌打来,可以点敌前手,如果敌扎来,则无法防御。这种枪势舍弃即可。与此枪势相近的,是上、中、下三平,但此势相对这三平太免粗疏。与此枪势关系远点的,其他枪势都能取代之,所以这种枪势保留它没有用处。

老师资料这么清晰还是文字版.佩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2

老师资料这么清晰还是文字版.佩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