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传承 4“长老”同扛大任
制作工艺需传承
传承于明代开国镇南大将军沐英的阿昌刀,是全手工锻造的刀,以锋利耐用名列中国少数民族3大名刀之首,也是中国唯一仅存的经过多次实战检验的实战军刀,2006年其制作工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项老赛后,去年底,户撒的另外3位打刀高手李德永、张连沛、娄宗培又被列入户撒刀传承人之列。至此,户撒刀制作工艺传承的重任分散到了4位“长老”的身上。
有独到技艺就该列为传承人
“多几个传承人是好事,这能让户撒刀的传统制作工艺得到更全面地传承。”项老赛说,600多年来,不同的匠人摸索掌握了不同的制作工艺,“只要是具备独到户撒刀传统手艺的,都应列为传承人”。
“我敢说,从我这里出去的每一把刀,都过了我这一关。”据了解,为保证每一把户撒刀的品质,项老赛不敢聘请其他的工人,至今还是坚持自己与一个兄弟以及4个儿子一同打刀。因此,从数量上看,项老赛每年打的刀不比别家多,甚至要少。
对于传承人的责任,娄宗培想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户撒刀。因此,他的策略是,扩大厂,广招工,多生产,多销售,让更多人买到户撒刀。但对于核心打刀技术的传授范围,娄宗培还是有所保留,只授予家族成员。
让后辈学好打刀工艺
上辈将祖艺完好地保留了下来,祖艺要继续流传下去,还得有后辈来继续沿着前辈的足迹走下去。采访当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几位传承人的后辈都正从事着打刀卖刀这一祖传行当,而且享受着这个行当。
“打刀是我的爱好,我会一直做下去。”项老赛家老三项长安告诉记者,户撒阿昌族青年人人会打刀,打刀打得好的人在年轻人中间就会有威望。
娄宗培最小的儿子娄学宇今年22岁,衣着时尚,跟着父亲打刀已经有5个年头了。“我喜欢打刀,每打出一把刀来我都觉得很有成就感。”他告诉记者,娄家销往盈江县的工艺刀具,几乎全部都是他一个人打造的。懂得玩网络的他,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对刀具进行营销。
继续研发七彩刀技艺
张连沛和李德永两位老人之所以列入传承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让失传几十年之久的七彩刀又重现江湖。
七彩刀曾作为宗教机构人员身份象征而倍显神秘,身份越高,刀身的彩纹越多。今年88岁高寿的老人张连沛,上世纪中期曾在国营家具厂打造过两把七彩刀。近年来,在户撒乡政府的倡导下,张老才再次投入到七彩刀的研发,并再度成功打造了两把七彩刀。
张连沛与李德永是表兄弟。李德永告诉记者,打造一把七彩刀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而且由于钢材硬度不一,并非每次融合都能成功,技术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因此七彩刀要大规模推向市场还需要有段时间。
户撒刀的制作工艺有口皆碑
三大瓶颈卡住“发财路”
困局
“游客非常喜爱户撒刀,到了户撒都希望带把户撒刀回去,但无法带出德宏。”在采访户撒刀新老“刀王”和民间打刀高手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户撒刀制作工艺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它带来名气;另一方面政策法规的限制,又给户撒刀的市场拓展设置了重重障碍。另外,户撒刀传承人及其后辈受文化素质所限,也是制约户撒刀产业提高竞争力的最大隐患。
政策瓶颈
户撒刀能买不能携带
“游客非常喜爱户撒刀,到了户撒都希望带把户撒刀回去,但无法带出德宏,这是目前户撒刀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户撒刀的故乡——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采访时,该乡乡长寸待富告诉记者。
作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人大代表,寸待富多年来一直呼吁给予户撒刀政策法规方面的倾斜,为此,在2009年召开的该州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向会议提案组上交建议。
据了解,目前,户撒刀的生产销售市场仅限于德宏州境内,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纯手工艺品的户撒刀一直作为管制刀具被列为禁止携带的物品名录。游客在当地购置的户撒工艺刀,不管大小长短,在木康公安边防检查站检查出就一律做没收处理。
据户撒刀第一代刀王项老赛介绍,户撒刀在上个世纪50年代~70年代,一直作为民族手工艺品流通,并誉满海内外。可上世纪80年代末,户撒刀被列为管制刀具,此后的几十年,户撒刀虽然声名远播,但因属于管制刀具的管控范围,销售流通处于“地下”状态。
2006年,户撒刀被正式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户撒刀打刀工匠们和阿昌族有识之士急切盼望从政策法规上,给户撒刀正名,剔除其“管制刀具”、“凶器”之名,为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和进一步传承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空间。
人才瓶颈
传承人文化素质待提高
虽然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户撒刀的产业化发展遇到的问题远比流淌的户撒河悠长。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户撒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位传承人项老赛、李德永、张连沛、娄宗培都有儿辈接班继续户撒刀的打制和传承,技艺传承都在下代。项老赛是几个传承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今年48岁的他,如今还是亲自操炉。现在,项老赛的4个儿子都在和他一起打刀。他至今没有招收别的徒弟,虽然村里的小伙子大都会打刀,但为了保证质量,不随便收学徒,即使产品供不应求,他也是能做多少做多少,绝不为了畅销就盲目追究产量。
其他几位传承人除了张连沛有一个儿子接班,其余都有三至四个儿辈继续操炉打铁。但记者了解,从其上一辈(如今的刀王、打刀高手)至今,手艺的传“受”者,文化水平基本没有超过高中学历的,而且,大都是小学毕业生。至今,他们依然和祖辈一样手把手传授技艺,至于说到学习先进的锻造技术,或者上网查询最新打造工艺和技术等等,对传“受”者来说,距离似乎还很遥远,人才、有文化的传承人,似乎也是户撒刀进一步走向广阔天地的一道沟壑。
4位传承人的接班人教育水平基本在初中以下。李德永儿子从小随父学习打刀,至今不会上网。他告诉记者,如果政府能组织出去学习先进技术,或者请人来进行一些培训,他是举双手欢迎的。
销售瓶颈
粗糙包装拉低户撒刀身价
走进户撒乡的一家刀具店,记者向店员询问,哪些是户撒刀。
“里边那些,包装难看的,很土的,就是了。”店员听口音知道记者是省内人,说话比较直接。店员告诉记者,相比柜台里省外来的刀具,户撒刀的包装确实要差很多,同时抛光也要差一些,但很多省外来的游客点名就要包装看起来土的户撒刀。
声名远播的户撒刀,如今的年总产值不过500万元左右,究其原因,除了政策法规和自身缺乏规模化生产和销售手段之外,最大的问题是其包装原始、老套。
据了解,工艺最好的户撒刀到目前为止,单把最贵的刀价值也不过万元。在众多刀迷和工艺刀发烧友中,户撒刀的锻造技术有口皆碑,但提到它的包装,户撒刀的“粉丝”们最不乐道的就是它的外包装。也因为如此,户撒刀和其他世界上知名的工艺刀价差至少在五至六成以上。
业界人士指出,如果进一步注重外包装,质量上乘的户撒刀,在国内的平均价格至少可以比现在提高二至三倍,至于到国际市场,其身价更是不菲。
此外,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及销售,所导致的专业营销人员的缺乏,营销素质低;部分人员根本不懂网络,也直接导致了户撒刀营销渠道的匮乏。 |
lfdi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