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跟一位民间师傅练过一阵子陈氏太极拳,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脚下的动作。这位师傅是河南人,他说陈氏太极失传的一百零八式长拳他会,并给我演示过,一上来就是连续四个金刚捣锥。尤其是震脚后开手的动作,是双手一串螺旋上去,确实与众不同。他的陈氏太极脚底下都是圆圈,绕来绕去的,所谓全凭脚赢人。
当时我在天津马场道附近的睦南道公园练武,园子里都是练形意八卦的,只我们这一家练太极。师傅姓张,南开武术馆教练。按他的说法,家传的不是陈式太极拳,而是武当三合门的功夫。也给我演示过,一种很奇特的拳法,以前从没见过。小时武林行的父母都是易子而教,所以学了陈式太极拳。
建国以后天津武术界名气大的也只有吴秀峰了,但他是沧州人。霍元甲的儿子霍东阁去了南洋,留在小南河的后人不再习武;韩慕侠的女儿去了北京,儿子去了东北,天津是断了根了。吴秀峰传了无数的弟子,出名的似乎也只有沧州的吴连枝。高手应该还是有的,只是历次运动吓得大家都躲起来了。
天津双街的鲍有声是八极门李书文的亲传,他们的八极拳和东北霍家的基本一致。按理说天津的武术基础应该是得天独厚的,因为象张占奎、李存义、李书文、吴秀峰、霍元甲、韩慕侠、薛颠这些人都在天津开过馆,生活过很多年。而这些人都是当时响当当的技击大家。由其张占奎、李存义、吴秀峰、薛颠授徒很多。
天津卫养艺人,也养武术家,道理其实很简单,那时候天津是个有钱的地方。北有天津,南有上海,是中国两个最大的金融工业中心,有很多大财团在那里。而天津因为毗邻北京,更有许多达官显贵隐居在那里,因此银行业非常发达。练武的人出了名是要靠财团来支撑的,而财团这么做全是为了强国强种。
解放后就不行了,国家不支持技击,崇尚套路,练武术的人如果不向体育方向发展,就会变得很穷困。我所认识的民间师傅们几乎没有富裕的,都是将就过日子。当年我之所以没答应张师傅让我跟他三年的要求,就是看透了靠武术吃饭根本走不通。如今练武术的待遇仍没有明显提高,因为国家不希望老百姓好勇斗狠。
中国现如今的武术应该分两种,一种是庙堂之上的,玩套路,花架子;一种是民间的,保持古朴的风貌,但正在逐渐消亡。民间武术因为得不到政府支持,所以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又因为没有擂台之类的较技场合,谁高谁低都不知道,大家伙谁也不会没事找事跟人去比武,也就慢慢成了没牙的老虎。
其实武术的幻梦早就应该破灭了,因为再好的东西架不住几代没传承。几代人下来,不靠武技吃饭,慢慢地就没价值了。有些家传的玩一玩,纯粹是责任,能传下来就行,技击就不讲究了。还有就是大量的武术爱好者,极少有真能下功夫的,也都是玩几年、十几年,也就扔下了。再过几十年,真的就不剩下什么了。
我见过有些练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老师傅,你要说功夫那绝对是有的,他给你来一下真能要你命,但就是不能上擂台,一上擂台就不会了。为什么?有练没打,没人教给他怎么打,也没人配合他练怎么打,功夫再深但仍然处在练的阶段上,所以比不得武。练散打的反而能打,因为一上来就练打,算是吃快餐。
但是散打毕竟是拼血气之勇,到了一定阶段就上不去了,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退步了。散打不能算武术,只能算竞技运动。有些练了十几年武术的不会打,就去练拳击和散打,倒是也会打了,但把自己那些好东西就都扔了。你可以参加散打去揣摩实战的技击要素,但想得应该是怎样把自己的东西用上去。
功夫再好也禁不住一个势大力沉的高鞭腿,你有功夫但劲打不出来,全憋在自己肚子里,那就只有挨打的份。练是往里收,打是往外放,得换劲。本来你比他高明,但是你放不出来,就不如人家天天练肌肉的。其实就是练肌肉也是靠着筋膜来带动,筋为君肉为臣,只是主辅的关系。练肉早晚到头,练筋则脱胎换骨。
|
|
绝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