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 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 《竹书纪年》最珍贵的一点就是未经过儒家的删定,故而史学价值极高。 我们都知道,远古三代之间,依靠禅让制度过渡权利,君臣归心,百姓富足,其乐融融。 但是,翻开《竹书纪年》一看,触目惊心,其内容有:“舜放尧于平阳。”以及“昔尧德衰,为舜所囚。” 并记载在平阳县西北15里处,筑“偃朱城”,舜囚禁尧以后,又囚禁其子丹朱,使父子不能相见。 令人惊讶的是,《尚书》也记载有:尧禅位于舜之后,活了28年才逝世。 尧最后的28年里,《尚书》记载着舜的大量政治活动,对尧则毫无记录,侧面也印证了《竹书纪年》中尧被舜囚禁的事实。 那么,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番: 远古时代,尧活跃于黄河中游,为夏族,其在位晚年,儿子丹朱已经有极大权利,只是由于另一个夷族的实力派——舜的反对,因此朱丹未能顺利世袭。 舜及时发动一场成功的政变,顺利的囚禁了尧、朱丹父子,由自己走向了权利的巅峰。 有趣的是《山海经》中称尧之子为“帝丹朱”,可见舜最初废了尧帝位的时候,仍立其子丹朱为帝,接着又逼迫其禅让。 《尚书·皋陶谟》记载,舜不仅囚禁了丹朱,还找借口杀掉了丹朱的全家。 《皋陶谟》是舜、禹和皋陶等当时的实力派的一次会议记录,由后人整理而成。 舜会议上说:“不要像丹朱那样骄傲。只知道荒淫无道。如曾不分昼夜地令人用船在浅水中推着他游玩。因此,我处死其全家,使其家族永远没有后人。以此警戒世人!” 此时,舜可曾记得,尧还是自己的舜岳父,丹朱是自己的妻舅,可见权利从古至今都是血腥的。 舜的结局也同尧差不多凄惨。 史载,舜在晚年也想让其子商均继位,遭到夏族首领禹的抵制。 禹快速发动政变将舜放逐到南方“苍梧之野”,随后即位。 苍梧之地是什么地方呢? 《史通》记载:苍梧之地,地总百越,山连五岭,是当时边远荒凉的地区。 当地言语、风俗与中原迥乎不同,瘴气横行,外地人到此极易有生命危险。 要命的是,当时舜已经90岁的高龄,“何得以垂殁之年,更践不毛之地?”他还有两个心爱的妃子,禹也不准陪伴在身边,怨旷生离,最终客死异乡。 无怪乎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而天下誉之。” 常言道:圣人或奸雄,人臣弑其君,而天下誉之者,摇身一变又为圣人,煌煌青史,令人不禁唏嘘!
|
宁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