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夺走30万生命的古中国最大水坝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6528次阅读 1次回复
梁武帝修陵前仅存的天禄


公元514年,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雄心勃勃,为了给予北魏军队沉重的一击,决定在淮河上修筑一个工程浩大的拦河大坝,壅水回流,水淹北魏军事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

南齐末年,齐梁政权交替间,社会动荡混乱,齐将裴叔业以寿阳降魏。南梁建立后,梁魏在淮河沿岸经常发生拉锯战,寿阳作为北魏进攻南梁的前沿阵地,对南梁威胁很大。

梁武帝萧衍将修筑淮河拦河大坝的位置选择在今天安徽省明光市、五河县及江苏省泗洪县三地交界的淮河中下游浮山峡上。史称“萧粱堰”,又叫“浮山堰”。为修筑此堰,南梁政府动用役夫20万。因为兵士不足,又取派民夫,每20户令出5丁。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开国皇帝一般都是乱世枭雄,颇有些政治智慧和手段,才能在群雄并起的时代,硬打出一片自己的江山。萧衍也不例外。他原本就和南齐皇室关系密切,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在齐明帝时期,萧衍曾领兵力退北魏大军,由此登上高位。齐明帝去世后,东昏侯萧宝卷即位,治国无术、暴虐无道。萧衍因而起兵诛杀萧宝卷,立萧宝融为帝,即齐和帝。

这个时候的萧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当然,这也意味着真正的权力已不在皇帝手中。于是,公元502年,萧衍逼迫萧宝融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并将萧齐皇族杀了个干净,建立了自己的萧梁政权。

萧衍在位时间长达48年,去世时86岁高龄,是历史上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长寿的皇帝。很多人对萧衍的评价都是“半世功过”,意思是说,他为政的将近半个世纪中,前半段还算个政绩显著的明君;后半段则因为过度崇信佛教,甚至数次舍身出家,对内放纵腐败,最终导致“侯景之乱”,自己饿死台城。

欧阳修对萧衍的评价是: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清康熙皇帝则认为: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

萧衍下令修筑浮山堰那年刚好五十岁,是其执政的第十三个年头。这一年是天监十三年,“天监”是其为政48年所用的7个年号中的第一个。照理说,这个时候的萧衍仍处在“有功在民”的英雄时期。

然而,浮山堰的修筑工程量浩大,而且异常艰难。《梁书》记载:“(天监)十四年,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相合”。浮山堰动工的第二年夏天,就因为瘟疫流行,导致死者相枕。史书没有告诉我们究竟死了多少人,只说因为尸体太多,苍蝇蚊虫孳生,“蝇虫昼夜声相合”。到了这年的冬天,又是严寒相逼。《梁书》说:“是冬,又寒甚,淮泗尽冻,士卒死者十七八”。

于是,有人推算,仅仅因为修筑浮山堰,兵士、役夫死亡者,至少有十余万。

公元516年4月,工程浩大的浮山堰终于合龙完工了。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浮山堰)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也就是说,这是一座高度超过48米,有将近4000米长的土石坝。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大坝,也是当时世界之最,领先世界足足600年。

可惜的是,浮山堰在其修筑之初,就注定是一个一触即溃的“豆腐渣”工程。当拦河大坝选址浮山峡之后,便有人认为筑堰方案不可行,理由是“淮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其功不可就”,力劝萧衍放弃筑堰计划。然而,萧衍一意孤行。

浮山堰完工后,首先遭殃的是上游的百姓。大坝以上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一片泽国,难民哭声震天,尸骨遍野。而寿阳城的北魏军队却未伤毫发。他们早就在八公山上筑城,水涨起来了,就到山上躲避。

公元516年9月,《资治通鉴》说:“淮水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万余口,皆漂入海。”以十余万士兵、民夫的生命为代价修筑起来的浮山堰仅仅维持了四五个月,在淹死了上游无数平民之后,又一夕崩溃。滚滚洪水倾倒而下,裹挟着建在大坝上的军营里的无数将士,更卷走了淮河沿岸无数村落的平民百姓,又是十余万人命丧黄泉。

中国的历史一向不注重数据的精准,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史料进行大致的推算。如果筑坝的南梁军民累死、饿死、病死、冻死者达到十余万人,溃坝时又有十余万人被洪水冲走,再加上蓄水时被淹没的灾民,那么,因为一座浮山堰而死的南梁军民,至少有30万人。

就这样,梁武帝用至少30万人的生命为自己的颟顸埋单。而在我们的历史叙述里,他仍是一个“半世英明”的君主。

我们是一个擅长于将一切坏事变好事的民族。不信你上网搜搜,会发现很多人在解读这座夺走了差不多30万人性命的拦河水坝时,仍孜孜不倦地教诲人们:尽管是“豆腐渣”,尽管注定要溃坝,但浮山堰工程的规模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比国外起码领先了600多年。浮山堰的建成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死于浮山堰的30万人,却很容易就被历史磨灭了。

文明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建立在白骨累累上的,不是文明,一直都是丛林。

一將功成萬骨枯

歷史上  誰都只是砂礫般的存在而已
頂多留點名聲供後人說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

一將功成萬骨枯

歷史上  誰都只是砂礫般的存在而已
頂多留點名聲供後人說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