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意拳第二教程的公理体系---韩竟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03:33: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意拳第二教程的公理体系



一.
引子

王芗斋先生指出拳学是中华武术的发展方向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完整的拳学理论体系尚未最后形成。我们知道,每门学科只有在建立了完整的公理体系后,才能算得上是一门科学。本文试用公理化方法对拳学第二教程理论进行了梳理。希望通过这个工作使意拳第二教程的理论体系更加清晰完整,并以此推动整个拳学理论向前发展。笔者深知每门科学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经过长期的历史锤炼始得完成。因此所述不到之处在所难免,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二.
公理体系

1. 公理:

人原本就是整体的,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2. 定理:

a.人与环境之间的应答活动本来就是自然的、整体的、协调的和圆满的。

b.人对环境的应答反应活动是建立在本能的基础上的,是以潜意识方式进行的。

c.人通过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应答能力,是在人体潜能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不可能超出潜能允许的范围。

3. 教学原理:

a.正命题:一切训练内容当从自然中引出。

b.逆命题:一说具体即成片面。

4. 教学宗旨:

a. 运用人自然之本能

b. 发挥人自由之灵性

c. 开发人潜在之能力

5. 教学过程安排

a.认识主客体应答活动是拳的运动本质,自然的“一动”是主客体应答活动的基本模式。

b.认识人体应答行为是由意识推动而发生的。确立主体意识在运动中的核心地位。

c.根据人体在一动中,随时间过程呈现为四个基本运动状态,展开松、紧、松紧转换、形松意紧等四个基本教学单元。

d.培养随时与第二个目标物发生应答反应的能力。

e.发挥主体的自由灵性,获得对环境的全面应答能力。

f.潜能的开发。

6. 验证:

a.主观验证——得力舒畅

b.客观验证——客观妥效性


三.说明

1. 公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公理体系是一个公理的集合,从这些公理可以逻辑地导出所有的定理。这种追求逻辑统一性的公理化方法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不仅适合于数学研究,也适合于逻辑学、心理学的研究和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在公理体系中,由于定理与命题均已按照逻辑演绎关系串联起来,所以在教学中使用起来也较方便.因此在拳学中建立公理化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 公理的观察及体认。

所谓公理,也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客观规律。它是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是推出该系统内其他命题的基本命题。是一个真理的源头。当今这种方法并未得到大家的重视。人们仍习惯于用经验命题作为建立体系的基础,而不注重追求这种经验命题的逻辑前提。因此我们要想建立完整的拳学理论体系也必须从对公理的认识开始。

意拳第二教程首先提出“人原本就是整体的,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公理。这个公理的提出是建立在本体论的认识基础上的。是对人本身的存有状态的认识。当然它同以往从认识论角度出发而得出的认识结果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往的武术理论都认为要去做到“天人合一”和“内外六合”。我们在这里试分析一下:为什么要合呢?当然是因为合了比分着要好。合了以后便能达到统一协调的目的。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凡是一说要“合”。它就已经有了一个分的前提。您想,如果您现在不是处于分的状态,也就是说,您现在已经是个整体了。那你还要“合”什么呢?还有合的必要吗?在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说,以往的认识都是建立在认为人是“分”着的这个认识基础上的。而现在我们提出“人原本就是整体的,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的这个公理,是同过去分的认识正好相反。那么到底人原本就是处在“分”的状态呢?还是原本就是一个整体的呢?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整个理论体系能否建立的根本问题。这就是一个公理问题。

我们知道,公理不是通过讨论得出的结果,也不是通过解释说理来让您信服的。公理是从生活中直接观察和体认出来的!因此我在这里也就没有必要再对它们做过多的解释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放下一切过去的成见,亲自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自己独立地去找到“人原本是分的呢?还是整体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怎样观察体验呢?古人称之为仰观俯察。当然要从我们自己身边的事物开始。我们可以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它们在生活中、运动中有没有分过呢?没有!看看我们身边的人,老婆、孩子和朋友们,他们在生活中、运动中有没有分过呢?也没有!还有就是自己直接体验自身在自然生活和运动中的状态。我们吃饭,是不是光是嘴在吃呢?当然不是。我们走路,是不是只是脚在走呢?当然也不是。我们人的运动都是以整体方式呈现的。哪个自然发生的运动不是完整协调的呢?通过这样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就是说,我们人和所有的动物,他们的生命活动和运动都是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协调进行的。

既然我们知道人原本就是一个整体,那么 “人是分着的”这个认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还要从人的认知活动是怎样发生的说起。我们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从出生后开始的,当人一出生后便开始有了意识,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爸爸妈妈也开始告诉孩子,这个是鞋子,那个是袜子。于是孩子对周围的事物知道的越来越多。古人总结这个认知发生过程时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说,天地间存在的万物本来是没有名字的,而人认识万物是从命名开始的。我们说,当我们说这个“是”什么时。就是给这个东西下了一个定义。它既然是了这个东西,便不能同时是其他的东西了。所以它还是一个判断。于是就形成了对这个东西的概念。因此说给万物命名就是在形式逻辑思维方式下的认识活动。形式逻辑有两个前提。其一是主客相对。就是说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基本的关系:其中有一个认识的主体,就是我们人类。同时还有一个被认识的客体,就是物。从而形成这种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其二是两分法。就是说我们认识的任何东西都同其他的东西比较存在的。您说这个是鞋时,就是拿这个鞋同其他物品经行比较后作出的区别。就是说给鞋这个东西下了定义,在鞋和非鞋之间做了划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万物不断地划分,人对世界的知识也就不断丰富起来了。人的认识论方法就是这样形成的。在上面说到的那个“分”的意识也是从这个时侯开始的。由于人长期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于是就有了这种“分” 的思维习惯。就是说,人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思维方法用到对一切事物的认识活动中去。这就形成了“分”的思维动力定型。正因为以往的武术理论都是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所以才会产生“人原本就是处在分的状态的”这样的认识。我们现在知道,形式逻辑在一定范围中对事物认识活动是有效的,但并不是万能的。人类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在形式逻辑思维方法上进一步发展了辩证逻辑,在认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本体论。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思想认识工具。

以上是证明了这个公理的前半部分,现在再来看看后半部分。

我们说整个宇宙是一个整体,我们人就是这个宇宙的一部分。这是从宏观角度形上地说的。从进化论来说,每个物种都是环境选择的结果。这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同环境的相适应性。通过我们的感官和其它已知的途径和未知的途径,我们保持着同这个宇宙环境全面的相适应性。这就像一只北极熊,它在北极严寒的环境里,它的身体自然就存在一套御寒的机能。深海中的鱼类,它自然就存在一套抵抗环境压力的机能。生物有机体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合目的性。就是说生物内在存有的能力正好符合它们要去应对的环境。因为它们原本就是环境的产物,它们同环境本来就是一体的,它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人类当然也不例外。也自然存有着应对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全面的必要的应答机能。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内在具有的能力同我们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所需应对的事物是相等的。原因就是:他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3.对圆满的判断:

通过上面的观察,我们知道人体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它自然存有着同环境相适应的应答机能。在这里我们要再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人体存有的这个机能从一开始就是个整体的、协调的、圆满的呢?我们知道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具体地说,宇宙间有关于电学的欧姆定律,那你想一想,我们人体中的电子活动是不是也是符合这个定律呢?当然是的!宇宙间的水分子是H2O,我们人体中的水分子是不是也是H2O呢?它们是不是具有相同的性质呢?当然也是的!我们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是不是也遵循着宇宙中的力学原理呢?当然也是的!也就是说,我们身体中的一切运动规律同宇宙中的一切运动规律都是一样的。不但质是一样的,量也是一样的。(就是这些运动规律的种类也一样多。)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人体机能的“圆满”性了。这就是自然的存有性。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一切机能也是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有的。因为自然就是这样的。这就是真理的最后根据。这也就是“道法自然”的原因所在了。意拳强调发挥人自然之本能,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因此意拳第二教程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觉察、认识到这个本能的存在。并在这个基础上去对它进行开发利用。当你一旦意识到在自己身上有这个本能的存在,此时你见到的就是真理的全部了。于是也就达到圆满的境地了。也就没有什么会不会的问题了。因此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要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也就是所谓的路头问题。

4. 关于教学原理

教学原理是由正反两个命题组成的。

正命题:一切当从自然中引出。是公理和原理推出的必然结果。这个教学原理决定了意拳第二教程的教学基本方法是:老师通过指示,让学生觉察到自己身上自然存有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方式,然后加以迁移推广,从而获得在一切时空中把握自身运动状态的能力。这个教学基本方法归纳起来就是“示觉有相 得觉则止 运觉无住 自觉圆明”四句 。它是意拳第二教程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在拙作《拳学掬滴》中我对这个内容已经做过详尽的表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在这里就不再展开说明了。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8155293375

在这里重点谈一谈逆命题“一说具体即成片面”。为什么在意拳第二教程中我们要确立逆命题“一说具体即成片面”呢。就是因为当我们一开始讨论具体事物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走入了形式逻辑的思维范畴。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在不自觉地运用了“分”的思维方法了。从此我们便陷入了局部片面的对知识的讨论中了。并误以为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就是分着的。照理说,我们在日常处理事物中,运用形式逻辑思维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我们经常要处理的认识对象都是客体事物。所以运用这种认识方法并不是个错误。然而我们没有想到,拳学的认知对象是“我们自己”。而“我们自己”是个特殊的认知对象。这个认知对象(在这里姑且称它是个“对象”。)包括了客体和主体两个身份。而我们要通过学拳练拳而受益的是我们自己。也就是说拳的主要价值是在于主体的!而这个主体,它是从来也没有被分过的!在上面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个分的认识是由于对客体的认识方法造成的。因此只要一做分析认识,就必然要走入了用认识论方法对局部进行分析认识的途径。当然得出的结论对于整体的人来说,就肯定是片面的了。这就是为什么“一说具体即成片面”的原因。当片面认识产生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是有问题的,也就自然产生了对“合”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整合问题。当年芗斋先生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们“一说具体即成片面”。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误入歧途!现在我们认识到了问题发生的原因。也知道了“人原本就是整体的”。既然已经没有了分的事实,整合问题也就自然得到了消解。

通过对教学原理的两个命题的认识,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要达到“不知然而然, 莫知击而至的训练目的,一定要通过改变下意识中的运动动力定型才能做到。而根据训练的原理,下意识是通过行为来刻画的,所以从一开始这个训练行为必须就是整体的协调的。如果还是走从局部到整体的老路的话,那么由于在开始训练时做的动作是局部的,因此在下意识里就有了局部运动方式的痕迹,后来再要想去掉就非常困难了。因此才需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对教学原理来进行规定。以保证教学在正确的道路上进行。这也是为什么要重视“路头”的原因所在了。

5. 教学过程安排

芗斋先生当年提出“为什么有此一动?的问题”。是站在对拳学原则原理探求的基础上说的。而原则原理的提出是要建立在对普遍运动规律的认识上。也就是说,我们提出的原则原理要能解释一切的运动现实,可以指导一切运动实践。所以它必定是一个归纳的结果。因此当我们把所有的运动都归纳起来后,我们就发现了这个“一动”。这个“一动”是怎么发生的呢?通过归纳我们认识到,这个“一动”是我们人体同环境之间的应答活动。它可以是人体在外界作用下的被动反应,也可以是人体对环境施加的主动作用。它发生与主客交会之际。是人体同环境的自然关系状态。就发生在主客一触之间。一触之下已经包涵了全体。人体的这种应答能力这就是自然之本能。这一动,它是自然的、完整的、协调的。也是圆满的。(这才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的境界。如果还要说“在意识控制下的整体活动的话,恐怕又要落第二义了。)

我们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完整的认识、把握和开发。所以就要从这“一动”下手。只要把握了这自然的“一动”,自然就会随机化为千千万万动。

自然的当然也是最好的!凡是从这里入手的,既是选对了路头。

这一动从哪里去体会呢?还是要从生活中直接观察和从自己身上直接体会到。就像是朋友来了,上去握手。聪明人从这个行为中就能体会出来。如此而已。这就是直接从自然实践中得出的真理。关键是要把这一动肯定下来。若能如此,也就算是懂拳了。接下来就是迁移训练。看看在其他时候是不是也都能保持这种应答状态。如果都可以,就算是已经把握了拳。如果有意识控制的时候是,意识关照一放下就出问题,这就说明功夫还没上身。就是说这种行为能力还没有在下意识中稳定下来。也就是说还处于训练的分化阶段,还没有达到自动化阶段。还得加强行为刻画,也就是多练。

6. 教学训练基本过程

a. 建立基本的应答模式

首先是还原人体的无意识状态(松),获得一个运动的出发点。通过一指、一摸、一推,形成主体对客体的一个基本的正确的应答模式。就是“一动”。在此一动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呈现为松、紧、松紧转换、形松意紧四个基本运动状态。为了让学生对每个运动状态都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我们通过具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把握自身的运动状态。

b. 完成意识转换。

为了获得将应答关系在不同目标物之间进行自由迁移的能力。在完成应答模式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意识转换训练。即从对第一个对象的应答状态中转移到同第二个对象的应答状态里去。能在两点中转移的话就能在任何的地方转移了。也就是说获得了自由转换的可能。

c.培养全方位的自由应答能力。

最后自由灵性的发挥是由主体能动的意识推动,通过假借的方法而获得的。就是说肯定了一动的正确性后,又有了自由转换的能力,接下来就是培养全方位的自由应答能力。 练习的方法就是通过假借方法,同环境中的目标随机相应。在环境中的目标不断转换的过程中,主体也随之自由转换,并与之相应。从而获得自由应答能力。运动的本质就是变化。在这里表现为自由地进行与环境中的目标相适应的变化。从主体方面讲,这种随机变化的能力就是自由的灵性。

d.在完成正确应答模式训练后再进行运动潜能的开发。

一般科学都是按照先量后质的顺序进行的。而我们面对的是我们自身这个作为运动主体的人,而作为运动主体的人来说,是个特殊认识对象。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它具有不可解析性。就是说,它是不能被拆开认识的。对于这个问题,康德在写三个批判时就有所发见。他在写《纯粹理性批评》和《实践理性批判》时表达的范畴表都是按照量、质、关系和模态的顺序进行的。而到了写《判断力批判》时则把质的范畴放到了最前面,成为质、量、关系、模态的顺序。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这是因为近代实证自然科学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于定量化,所以质也归结为量的变化。是由量的不同决定它们质的不同。一切质的分析都建立在定量分析之上。而当他研究到审美时则发现它正好相反。在审美里完整地保留了对象的质。在审美里面也有量,但这个量不是对于对象一种定性的那个量,而是从质里面上升,这个质是不能还原为量的。原因是在审美活动中,所引起感动的是人的主体,作为主体的人来说是不能解析的。所以只有在人的主体所引起的感动、情感里面去寻求感情本身的量。这就是对质的感受的量。意拳第二教程确定了先质后量的训练顺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是主体的不可解析性。所以必须是先质后量。

更因为在实践训练中错的东西是不能练的。 这是因为行为刻画下意识的训练原理所规定的。所以,特别是第一步!一开始就要建立在非常纯正的整体应答关系上。这非常重要!要在质的肯定后再进行量的开发。运动潜能的开发也是在应答过程中进行的。就是说,如是用就如是练;如是练就如是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意拳第二教程的训练过程是从自然真实的主客应答中开始的,也是在自然真实的主客应答中完成的。

7. 验证

人体与环境间的应答活动是个主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在这个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主客双方都会受到作用的影响。因此运动主体的应答模式是否合理可以从主客两方面的应答活动结果中来观察。

a.主体方面

由于人体存在着内在的规定性,所以凡是符合这个内在规定的行为活动,主体一般都可以得到“得力舒畅”的自我体验。

b.客体方面

由于客观世界存在着客观的运动规律,所以凡是符合这个客观规律的主体行为,都可以引发符合主观目的客观环境变化。而这个客观环境变化是可以通过对客体认识的方法来进行检验的。因此主体行为的正确与否是可以通过客观妥效性的检验来确定的。

c.主客体互证

由于主体的自我体验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主体的自我体验还必须要受到客观妥效性的监测。而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结果则又必须通过主体的意识判断才能得到确认。因此为了保证对客体观察结果的正确性,也必须对认识中的主体的意识状态和认识方法都有个前提性的确认。所以以上两条验证标准必须同时互补运用,才能完成对自身正确运动状态的真正把握。在这里主体对自身的体认与主体把自身当作对象来观察认识的两条认知途径就得到了疏通。




二零一二年十月

珠海 ? 山场

沙发
发表于 2015-6-12 03:46:49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6-12 03:47:45 | 只看该作者
传授技艺,收费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要传真工,不要交了费,按着,练了几年,还是老样子,这样就太--------
地板
发表于 2015-6-12 03:48:05 | 只看该作者
珠海韩氏一脉,在教学上确实发展了。从认识论入手,是好东西。
5#
发表于 2015-6-12 03:50:55 | 只看该作者
一语中的。
6#
发表于 2015-6-12 03:52:39 | 只看该作者
您们好!
    韩先生出书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谋利!据我了解,韩先生教拳也不收学费!以前一直自己经营推拿门诊为生,几年前就自己给自己退休了,各地旅游走走,学习美术书法,过的衣食无忧,自由自在!他也从来没有在拳圈中和谁争高低、争名利、争是非,大家在百度搜索一下就应该全了解了。至少我本人从内心是敬仰韩先生的,在我心中他是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值得尊敬的老师!
    本书中所有的文章在网上早已全部公开发表过的,这次也只是汇聚印刷成纸质而已,并附录了他的学生范舜平先生的作品《意拳传习录》,是范先生于一九九七年底至一九九九年间在恩师韩竟禹处修习意拳的忠实记录,其中既有师传的功法、功理,也有范先生的练功感受和对意拳的理解,旨在全面展现意拳训练的整个过程。(在修改传习录时增加了动作姿势说明和练功图片),有心有缘人可得一本,方便查阅收藏也好啊!
7#
发表于 2015-6-12 03:57:41 | 只看该作者
意拳大成拳对风靡的套路动作脱颖而出,又陷入文章理论的泥潭。大家开始比出书
8#
发表于 2015-6-12 03:59:17 | 只看该作者
《拳学掬滴》这本书为什么只在港澳台发行?网上书店没有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秘籍网 ( 苏ICP备15516793号 )     

GMT+8, 2024-11-23 23:52 , Processed in 0.11089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