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帖子:意拳不适合业余练家吗? 我决定转发此文章。作者是上海尚意堂意拳俱乐部创始人施诺,原文地址在此。
对此文有感觉的可以进一步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 “意拳小学"
提挈天地2015-05-04 [url=]意拳小学[/url]
因常听人询问或争论一些站桩的要领,诸如重心是在前脚掌还是后脚跟,头该怎样,颈该怎样,腰胯该怎样,膝盖、脚踝该怎样,等等,往往口水仗打得翻天覆地,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我想说,这类误区,是自误误人最严重的地方,若是钻在这个牛角尖里出不来,恐怕练拳难有希望。若是嫌我说得狂妄,不妨听我细细道来。
上一篇讲到,假借里没有的东西,不要自己想出来。其实意拳里面(包括所有的文化艺术皆是如此!),老师只是引路人,真正的老师,是你自己的那个本来状态,即王芗斋先生说的“良能”,也就是本能的意思。求人不如求己,好东西都在自己身上,无奈大家都因日用寻常而不知。搞体育的都知道,练什么动作都要“找感觉”,感觉舒服了顺畅了,就是身体认可了,做对了,这个东西任教练怎么给你掰,你自己感觉不到,也是没有用的。练拳里面,这个叫“体认”,就是身体的认识。
王老曾说,站桩的功夫,就是从《皇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这段话而来的:“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王老关于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有专文论述得很透彻,我们这里就讲讲提挈天地。古人有句老话,叫男子汉大丈夫立身中正,顶天立地,说的是正心,也是修身。一个精气神饱满的人,断然不会勾头缩颈,左倚右靠,而是仿若头顶苍天,脚踏大地,有一种踏实稳重的气魄。提挈天地,提挈有提拔,带领,统率的意思,仿佛与天地牵连,头顶似被天穹上提,身体微微有悬起之意,同时头顶又有内吸之力,好像天空也被我拉住;脚下一方面是借着重力蹬踩大地,仿似把地踩得塌陷下去,另一方面又仿佛大树生根,牢牢抓吸着大地,虽有天穹的上提之意而自身与大地联成一体。这上下“提挈”的力,让身体仿佛拳击训练中的拉式速度球,上下两端均有弹簧绳分别系于天花板和地面上,而身体则仿佛在对争中悬起来。王老在文章中写“意在悬空间”,即是此意。至此,各个部位的要领,当可自己一一就位。若依然不清楚,我就画蛇添足地逐一解说两句:
头部,因顶悬而上提,成为统摄一身的总机关,两膝,是头顶传递而来的上提之力,脚趾,因膝盖上提而产生自然的抓地内吸;颈部,腰背部都因上提下坐的对争之力,变得挺拔而有弹性,成为一张整体而厚重的“弓背”;下颌,肩部,胯部,脚跟,都因抓扣大地而内收下沉。脚部的争力最堪体认,也争议最多,其实脚趾抓地不是自己主动要抓,是由膝盖上提而引起,膝盖一提脚趾一抓,脚心自然吸起,脚跟不是自己要踩,是由坐胯的沉劲而使得脚跟向下蹬踩,踩又踩不下去,是因为膝盖上提之力把它拉住了。而膝盖的上提也不是自己要提,是头顶悬的总提之力,就仿佛一条咬了钩的鱼,将起未起之时…因此说来,人全身各部诸般要领,千繁万复,总不过由这一对提挈天地的上提下坐之力而来!
我曾比喻说,人的身体平时就仿佛桌上的一堆散橘子,我们练功,就仿佛拿一个网兜,把这些橘子装起来那么一提!你感觉感觉,自己提起来了没有,若是还没有,不妨站桩里面多下点功夫,丢掉那些枝枝节节的局部僵紧之力,按照提挈天地的要领,让自己如同婴儿一般无知无欲,就那么松松快快、活活泼泼地站着去体认,身体各部渐渐就位,也就可以上了拳学的轨道了。
至此,不知道是否还有人会继续疑惑站桩时重心是在前还是在后?王老在《拳道中枢》里面,关于站桩的开篇第一句即是,“站桩,即立稳平均之站立也”。万勿轻视这句话。我二十余年前初习拳击、散打,后练习北派拳脚,直至遇到意拳第二代宗师杨先生,传授我站桩正法,我花了数年功夫,才体会到仿佛婴儿重新学站一般,体会重心的位置,体会动静的平衡,体会自身与外界的争力关系,才知道其实我们多数成年人尚且不知道如何在大地上站稳。那么这个立稳平均之站,与我们守中用中的中轴,是完全一致的。但这个平均,又和那种两脚如两摊死肉平铺在地上的那种双重状态完全不同。个中微妙,请结合我前面所详细讲解的细节,慢慢体会,自不难豁然开朗。
关于站立和行走,若是体认功夫较深,少数有心的练习者会慢慢发现,其实我们是时时刻刻在用脚与地球“推手”,双脚也好,单脚也好,站立不动也好,行走之中也好,都是借着重力、支撑力,以及上提之力,提扒蹬拧,在瞬间通过与大地踩踏接触的点,切入地球的“中线”,这是可以时时玩味的。不过这需要较深的功夫层次才可以开始涉及(整体通连之后达到“一身皆是手”),若无相应的功力基础而勉强追求,则不免将原本的本能自然之力,因人欲支配而破坏。这里不便多说,有兴趣的可以单独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