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剑术特性浅谈
2、如何看待剑术套路
3、关于太刀与剑的问题
4、如何从套路中拆招实战
深夜发第一目
剑的特性。
最基础的快准狠三字不用多言,这与大多武器都是共通的。那么剑的特性在哪呢?
习剑剑法分为单手剑和双手剑。
单手剑
单手剑法因需单手持剑而要求剑较为轻巧,剑中心靠近剑格,以便于转变执剑姿态以及变换行剑轨迹。为达此目的,单手剑锻造出品多为一米左右的软剑、半硬剑。这也注定了单手剑法走的是轻盈灵活的路子。单手剑剑法中守态剑姿很少,但是并非是部分人所想的有攻无守,或者以伤换伤的剑招。缘何?因为单手格挡气力方面肯定不够,更何况拿的是软剑或者半硬剑。面对刺击,点击可以用拨、挑、扫打开,而面对斩打,劈打就显得十分无力。所以单手剑法多是以拨、挑、扫为防守剑技,以刺、划、点为主攻剑技,并围绕步法闪躲来展开攻势的敏捷性剑法,对身法要求极高。
双手剑
不同于单手剑,双手剑在形式上就要霸气的多。自铁器发展到先汉,军队普遍都装配起了双手剑。厚重而不失锋锐的它逐渐变化为当时有破甲能力,斩打效力,刺击同样不落下的战争利器。双手剑样式繁多,长短不一,但是共同的特征是较多数同级别(持剑者身高)单手剑要长,粗,阔,重(废话),为半硬或硬剑,重心离剑格15到25厘米不等。如此双手持剑极大程度增大了较低躲闪情况下的攻势和防守,然而加大了对剑的掌控要求,比如一击未中时需要持剑者依靠身行变化来化开自己的剑势,从而进行下一轮进攻或者防守。所以双手剑法是以架、捧、扫为防守剑技,以刺、斩、劈为进攻剑技,以车轮格、腕扫为辅身形变换为主的杀伐性剑法。
如何看待剑术套路
中国古法注重养身,习剑弄武既要是战争之术也更要是健身之术。有张无驰则伤身,有张有弛才是修身之道,所以国术特别注重内劲修为,静功。
习剑也是如此,习剑者在修习套路前需要长时间的静功修炼,如打坐,盘腿等。修习剑术套路时,一般由缓入门,再习发力技巧进而锤炼成缓急相容的剑法。现代许多年轻人(不分国内外)觉得国术花架多,不实用,那就大错特错了。静功套路较为难以融入实战,它更多地是帮助筑建身法根基以便于更好地使用出实用剑招。缓则有变,剑术变化多,变化快就基于剑的缓势,一味地快剑在战场或实力压制的情况下能起到奇效,然而在实力相当时容易出现诸多破绽。
所以习剑,不能忽视所谓的花招,缓剑,沉淀1000多年的剑技肯定有其独到之处。
3、关于太刀与中国剑的问题,
这也是许多新人所纠结的问题。
太刀
太刀铸制技巧源于中国,最早太刀刀技也出自中国。无奈的是日本在宋朝动乱后,中原器械术发展开始没入低潮时(历史问题,不要问我,清刀明刀都非国内来由),进行了大幅度的研究发展以及提升铸造技艺。客观看来,国内局势不变情况下也会向太刀方向发展,所以太刀成为现代最科学的冷兵器,可以说是因为日本站在中国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提供太多的基础。
然后是太刀剑道和中国剑术,为何这么多人推崇太刀。因为刀类简单直白,是真正的杀人实战技能?其实并非如此,刀类是为了扩大没有基础功底的而有力的士兵所铸(蒙古弯刀)。练刀技会很容易让人有种我变强了的错觉,尤其是在中国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
而剑道是否真的如此呢?其实不然,日本剑道修炼同样非常注重静功修养,真正的道场是必须要修习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剑道礼仪,同时练数年持刀姿势方才进行真正的斩击、纳刀训练。太刀蕴含国术大量精粹加上数百年发展历史,远没有单纯的劈砍那么简单。所以无脑吹捧太刀的,请更深入了解剑道和剑技,不然按那种思路你们更适合砍刀,或者鞭类武器。
而剑术修习则要求大量的练习,体悟一个剑术套路的精髓,甚至额外修习多种拳法、腿法、擒拿法等空手技艺来完善剑招,增强其合理性与实用性。
如果说太刀是战场上无人可敌的英勇大将军,那么剑则是布阵后方、足智多谋的谋士。
1、如何从套路中拆招实用
这节前提是得将这套剑法的内蕴吃透,不求完全理解。完全理解一套剑法难于上青天,不然人人都像于承惠老前辈一样能补全螳螂传林了。
简单地说,缓剑静功为起手势,可以看做虚剑或者身法,快剑则是打击或者防守(特定情况也可以是虚剑变招)。部分剑法为健身剑如太极剑,看起来全程缓慢,但同样有它极其合理的实战运用,如何从这类剑术中拆招实用则需要有深厚的基础,了解基础剑招的用法,如刺剑式,刺哪、如何刺、怎样发力、怎样躲开敌方攻势进行刺击、刺完如何退走,都是拆招时值得考量的问题。拆招时,在脑海中设立一个假想敌(武学之共通),怎样打击能令敌产生怎样的结果是最终目的。如敌方斜劈,我们可以侧身闪躲点他的手腕、肩部以达到令他无法正常行动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别忘了你手中是剑不是刀,如何卸力,如何闪躲反打才是剑的精髓。
|
鬼门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