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微信: 13175635983
返回顶部
传统武术形意拳“八荒”练法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195次阅读 0次回复
形意拳的“八荒”是指头、手、肩、腰、胯、膝、足、气。“八荒”功力既备,神意自然铿锵,意到力到,卓然有效。学习中的动作和套路,犹如汉字、课本,不继承不行,然过分追求套招多也不行。学的功高难玄奇,不注入神意,不知功法,不明理法,就不能正确操练,不能快速上功。八荒之练,实是前辈人成熟之经验,不可小觑。
形意拳“八荒”练法一、说头
头顶吊悬目端庄,颈伸项引领神光;山根垂正耳听内,虎领二筋抱不僵。
头端目正,一身正气。头脑思维是人身指挥中心,不能胡乱晃动。头顶肩沉,颈项伸拔,顶心暗缩为吸,头顶又有暗吸的两相争意,才使人有了头的吊悬感觉。舌抵上腭,舌下津液淅出;齿扣骨坚,牙咬紧则颈项肌筋坚缩,脖子两侧虎筋相挣撑,枕后领筋和颈前肌群的松紧自然收放,头部才能前俯后仰,左摆右撞,竖向顶缩,求其六向共挣力的增加,以头部重创对手面部胸部要害,此是人身七拳第一打——头拳之功。
头正尾间中正,身正气才顺,用平肩正脊去调整。头怎么顶?顶多大劲?颈伸头才顶,肩沉项方引,脖子抻拔才拉开颈椎,脊才撑挺,背才裹拔,面目才有了神采(猴相)。究竟顶多大劲才合适?太极拳家讲:“如顶一羽”。南拳家说:“头如带石帽”。而练形意的则说:“身如牮柱,头如顶碗水,不外洒”云云!总之,头上压多大重量,就向上顶多大劲,向上顶多大劲就向内暗吸多大力,相抵相等挣意而已。所谓虚领顶意,其侧重在“虚领”上,虚是无是没有,无沦打拳、站桩、坐功还是卧练,身位处在任何高度上,头必须领起全身,否则周身软塌无神而失去练意。但若顶领过甚,身体会在运动中不自主的拔高抻长,直如竿立而失去桩法。
形意拳“八荒”练法二、说手
内缩外绽是为顺,雁鸭支蹼是为横;腕挺筋挣甲为梢,力达指尖是鹰捉。
手内缩筋紧缩握合为拳,手背张筋绽起,手掌自然开握叫做顺,而指间筋的撑夹开合(形似鸭蹼)叫做横力,这是拳掌自身的十字劲;加上腕挺指伸和手臂自然伸争力,整个手掌已不是向任何单方向的力了,而是“整胀力”,出手发力已不是光有掌指扣抓刺插力量,同时还有了指问的撑夹开合力,以及臂腕的前挺内缩而形成手部六向力。纵在握拳时亦是暗含劲力内握,握紧而不僵死(掌心如握弹簧钢球)。
众所周知四梢之一“甲为筋梢”,但若劲力不足,或其内力不能达到指尖,当然体会不到甲为筋梢的感觉。亦不是抓拿撕打哪一式发力形式才叫鹰捉,而是身正气顺,一身整贯,随头顶足踩,鹰熊竞志的发力之势,招之即来,随遇而用,挥之即去回转如意,功久弥深,体内就会产生汹涌的后续力,贯达肩背肘手,击穿敌体如透电。在拳、桩动静的练习中,掌指时时蕴含着六挣之意,否则不仅长期练不成这六面劲力,达不到“出手鹰捉疾狠攫食”的实际效果,练用脱节,自己的指力将会永不到位。
两臂相弓合抱,两手相引相斥,挣撑互为,在周身松柔精神内敛的练意中,两手相互牵连、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俗话说“金手银手,不如两手合一手”。待日久功深分合得宜时,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前手打人后手发力”的整劲,其使用效果亦将成倍增加。
形意拳“八荒”练法三、说肩
骨抻筋缩劲二争,开肩撑挺通臂长;起势横肘拧裹意,横摇竖撞是熊膀。
骨骼是人体支架,由筋肉连成形体。由骨筋肌肉伸缩变化,身体才有效运动,这二争力较明显,稍稍留意便可有为。老辈人常说:“两臂抱圆,中气自归丹田,松开上盘化去拙力。”练习中必须涌身送膀拉开肩缝,两臂才感松脱沉重,势才抱圆,有了重力才好使用。初始改变日常习惯,拉开肩肘贸然发力,关节极易受到伤害,但若长期自轻至重坚持锻炼,两臂就会坚柔自如,曲蓄有力而灵动似蟒蛇。两臂撑抱曲夹挣拧肩沉脊挺是纵横十字劲,含胸圆背则胸虚气畅,周身坚整,后续有力。裹横是肘意,是拧钻、横拓、螺旋劲,与此同时也不能失去肩部的裹力,演练时必须在周身松沉、肩撑满意的基础上含胸拔背,有练肩不见肩、练肘不在肘的裹意,肘裹肩背裹,胯裹膝也裹,久而久之,周身自然生出松沉裹合力,“前手打人后手发力”的争整劲也就不期然而自至了。
形意拳“八荒”练法四、说腰
头尾相挣似张弓,横撑竖挣裹抱拧;空胸实腹沟壑平,大变小腰是虚灵。
练拳者,无不着重身腰练习,头颈四肢运动无不赖以腰身连整,所谓“腾起龙筋”亦指此说。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沉腰坐马”,“吸胯逼臀,气抱丹田”,“劲由脊出,力由尾发”比比皆是!可实际做起来,多不尽如人意。两臂两腿和躯干是五张弓,而练形意拳的总喜欢用肩胯连接两臂两腿,成为上肢体、下肢体和躯体的“三体弓意”,由于头足的鹰熊竞意,有机地把这三弓合成了一弓,离整身六挣力亦就不远了,而这“腰身”在三体式中该说是张“主宰弓”;古谱云:“身似弓兮劲似弦……”。就按当今医学解剖说,人体这206根骨头该有近170个节点或日小弓,如此庞大的弓群组成人体这张大弓,其内夹外顶力,从整体伸缩看,该有多大潜在力量?而头尾挣劲把脊柱这26个骨节,节节拉开,椎间肌筋放长,不光提高了腰劲弓力,就是对整身弓的运动松紧劲力的收缩展放,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两臂抱撑、分合、提沉,胯腿的开合缩裹挣撑又形成了肩臂、胯腿、腹背、头足的六面挣衡,其形其势如鱼蛇猛兽的脊肋骨架构造(似又返回动物原始),其抱裹拧钻是螺旋劲,既暗暗合拍于地天逆转规律,又含蓄着形意拳阴阳合抱之意。其胸前背后任督二脉自然弥合,随呼吸松紧溘然贯通。
腰是人身中节,胸前自鼻腔至丹田为一气槽(亦有气沟、白沟之说),初期练功者把日常的胸呼吸变为腹呼吸,自然深长,意沉丹田,“如木掼槽”,一蹴而就,顺达无比。丹田是腹部中心位置,“天覆地载,立地顶天”,出势发力较起丹田自为根源,一试便知。若意气经会阴、命门,升至百会到龈交,舌抵齿叩接通上鹊桥,返回丹田。修真师父说这是转轱辘浅层筑基功夫。练拳的人说一动一任督。只要求明师指点,不出毛病,上功快慢不必着急,不在乎人家怎么说?自己心中有一定之规,抓住主线,痛下工夫,不懂就问,学人长补己短,待自己有了坚实的内劲基础,整劲上了身,就周身无处不是根,无处不是手了。
人脊柱天生是一波三折的反“S”型生长,弯曲而有弹力,有利于立身负重有缓冲作用,不易损伤椎间盘和韧带。但练拳发力必须把脊柱操练成后拱形,才有“弓意、整劲和弹力”。背后脊沟较平浅,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肩挣裹肘时,后背肌筋横向拔拉,竖沟自平,胸前“气沟”也相应加深,无形中加大了肺气容量和身体抗击力。而后腰(椎部)横壑宽深,不易填充,则须时时思念着“头尾相挣”“脊挺臀溜腰自塌”,“胯吸尾卷沟自平”(开始是有意为之,或稍有不适,随后功久弥深,习惯了会慢慢淡忘)。此间既平固,意沉丹田、空胸实腹才有了实际意义;脊愎合一,腰胯合一(有说腰变胯者),自感带脉充盈,腰粗十围,体成一块虎背熊腰而有力,这只是大腰。纵如此亦只是浅层次的那种“壮”,还不够,还必须加深练习,在缓柔厚重拳法操练和桩功静守配合好呼吸及动静相问磨合之中,头身吊悬塌腰开胯,把丹田,守意放大到全身至毛孔“皮胀毛发耸”,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蕴含功态之中,时时注意这猛壮的大腰,在不断地内外松紧刚柔相济的锻炼中操作裕如,随时间的推移,能逐步地随意而为,变成旋转有力、松柔灵动的“小腰”。看看那装卸工并不粗壮,二百多斤重的大麻袋在肩上随意耸动,还哼着小曲扭着秧歌上架垛呢!就是“大腰变小腰”在劳动中的层次脱换证明。手腿灵活不算灵,而神意静明,体成一块,周身贯通,上虚下实,腰身空柔有力随遇而用并行之有效,才算有了“虚灵劲”。这亦是各拳家练习腰功的重要一环,也称之为“填沟”。
形意拳“八荒”练法五、说胯
塌腰坐马势如钟,承上启下是胯功;卷尾提跷把关意,撑胯吊裆固桥拱。
练拳的人都知道身体上虚下实,塌腰坐胯,重心下移,方稳实有力。然人体两大块髋骨,一块骶骨结合成骨盆,骶骨下还有一块已退化没啥大用的小尾巴。除两腿撑持和腰脊旋转带动外,它不大会动,但却承托着上半身机构,起着减缓振动,保护内脏的作川,又受两腿运载,连接两腿成为下肢弓为人体支座。虚领顶劲、卷尾托腹、意沉丹田、纵腿提膝、撑胯吊裆,肛才自然提缩(指谷道弹力、上提会阴动作),这正是关好阴跷库气不外泄之理。“臀溜脊间正,卷尾胯自吸”,若论通任督,俱一半功矣!
两腿撑胯成拱形,而拱结构在自然界中又是自重最轻,承哉量最大的受力结构了,常被借川在大跨度、重荷载的桥梁建筑上。一般人无意间突受惊吓,多表现在项后惊冷棘悚战栗,然练武人则必须惊起椎尾脊龙突腾,才能应感有用。古谱亦云:“下年小传,秘在阴跷。”在传统武功学习中,各拳种练家对会阴穴的练法练意都十分看重,历来师传多不轻说,难也难在度的把握不埸掌握上。其实我们做基础功夫,老辈人能告诉我们气沉丹旧,上提会阴,把溜臀、敛臀、吸臀、卷胯和泛臀的松紧、力度和练意,作为我们演练时的把握程度,已经够清楚的了。纵膝撑胯固裆,把上肢下肢连成整体,前人说:“肩松开化去拙力,盘骨开摧枯拉朽。”就是说练功能真正做到“松肩开胯”内力雄浑,就会像凶禽猛兽一样的飞奔腾跳,凶猛灵活。
总之,人溜臀塌腰,纵腿撑胯,收腹逼肾,周身展束合抱,在拳术运动中,这胯意配合全身的呼吸、动静、前后吸逼溜卷,左右撑挣摇旋,上下提沉,微微有点意思也就行了,人体各部处处关联,密不可分。若截然分开,单做什么胯功,就不够自然了。
形意拳“八荒”练法六、说膝
顺为跪意横为撑,虚似弦兮实为弓;提腿纵膝强弩意,机簧在踝鬼扯蓬。
两腿是人体支柱,自然前屈后挺叫做顺,腿胫股横向开夹叫撑,这是十字劲,然人身总重量由两腿承载,配合全身上下屈缩撑挺是竖劲,撑开胯裆形成自然的拱形结构,这种势态司空见惯,其挣意很像自行车的轮子,薄薄的车圈被细细的车条十字挣拉着,加上车轮中心轴向有5—6公分长的轴皮牵拉,有机地形成了立体六面共挣力,细巧的结构组合能荷载几百公斤重量,真是圆(拱)和六方挣意的完美结合。膝是腿之中节,中节明白有序,腿脚有力自不必说,说“练腿着重练膝”也不为错,进退中腿向绞剪夹合劲也体现在磨胫要求上。然中节明,膝有力,否则腿动足如锉,前腿如犁辕,后足如犁头,步出犁行的意思,提扒兜撑拧,发力如返弓的腿劲也使不出来。膝为跪意,脚跟张起如簧(起跑器),其弹力对于已练成强弓硬弩似的腿来说,对腿动足行劲,对身形起动的“撑顶启速”会起决定性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实腿是弓,虚为弦意,膝为节点,其外顶内夹之挣力,竖劲爆发之弹力,要在整身展束,腿膝提纵过程中去体悟去实用。
形意拳“八荒”练法七、说足
十趾扣地似栽根,脚心含蓄像起拱;踩趟锉磨步六挣,临渊履冰似猫行。
人体发力起于足,发于腿,源于腰身,顺于肩背,达于拳指,这种起势发力程序,但凡练拳人无不知晓。然根节能否一动,整力立达敌身,那就得看能不能练好足力,又能配合好全身促动力而致用了。足趾扣地根节稳,脚心含蓄有弹力,步出如趟泥,似犁行,胫踝横竖、扒撑、锉磨,再加上腿膝提踩之意,这“整劲”已见端倪;步出落地六挣是“趋踩”,其意在膝和踝;腿之中节在膝,若无中力,腿的提扒兜撑拧之劲,而步出如犁行,足之蹬踩锉趟力也就成为空谈。膝有跪意则脚后跟腱自然张起,整身拔地欲飞,催势如风。临渊履冰之“如猫行”,则是大胆谨慎、稳固无声的“躇步”,这是一种既怀神意又成竹在胸的把握步动。古谱曰:“身为主宰,形之于步”,或谓“涌泉无力身无主”,无非说拳运动中足功和步法在人身活动中的重要性,其理论学习不应单趋字里行间,还应从反正两方面去对待去认识,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而脚为人身根节,腰是中节,头是梢节,必须会同于这头足问的“三弓合一弓的竖向松紧”,才是人体总弓的“第一挣力”。
形意拳“八荒”练法八、说气
哼哈二气竞无穷,任督脉通贯长虹;
舌卷气降毛发耸,匀慢深蓄振为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