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必须要能打,这居然也有人质疑?友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只有能打才是真正的武术》,也曾转发到过其他的论坛上,最近闲得没事去看了看,很是无语,发现不少高论,现在摘录几条:
能打的那是格斗,他不属于武术的范围之内了!武术是修身养性的,两件不同概念的东西不能混为一谈。
武术和能打是两个概念。
能打有什么用?人家还有枪呢!
由此可见,假大师们长久以来为回避实战而编造的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真的有不少人信,而且对很多习武者毒害已经相当深了。
不由回想起李连杰的电影《精武英雄》,本来是一部相当经典的动作精品,但其中有一句台词却让我感觉象一锅美食里掉进了一粒老鼠屎,那就是船越文夫和陈真比武后说的“要击倒人最好的方法是用手枪,练武的目标是为了把人的体能推向最高极限。”。要击倒人最好的方法是用枪这句话我赞成,我也鼓励大家在面对歹徒时尽量能使用武器,真有把枪的话那一般歹徒都得绕着你走。但用这句话来歪曲武术技击的本义就绝不该是一位实战派武术家说出来的话,这句话只能说明他早就对武术失去了信心,根本不可能再进行修炼。只能理解为导演面对传统武术在实战中普遍上不了台面的现状,为了电影意淫得更合理,所以要借着一个日本武术家的角色来说出这句话。但在这句话之前,船越文夫又评价陈真说:“中国人的武功强调个人修为,不注重实战,你今天有这样的表现是一种突破。”这说明他是赞赏陈真这种以实战为目标的拳法修炼的。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日本武术界历来可都是以追求实战闻名的,不然也不会在职业拳击、K1和综合格斗比赛中涌现出那么多优秀选手。
要说把人体的体能推向极限,任何体育项目都是在把体能推向极限,问题是辛辛苦苦把体能推到极限目的何在?短跑是为了跑得更快,举重是为了举得更重,投掷是为了投得更远,总之都是为了在各自规则下的对抗中取得胜利。武术呢?当然是为了战斗力更强,换句话说就是实战更厉害更能打,难道为了给家里扛煤气罐啊?
可悲也可笑的是,这句台词现在倒成了武骗子们的名言,还毒害了不少习武者,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怪现象,抛开了武术最基本的东西“打”,却张嘴闭嘴谈境界。
武术是能够强身健体,是能够修身养性,但那只是在武术修炼过程中的副产品,在训练过程获得强健的体魄,在冲击极限中培养坚韧的品质,更在一次次的实战对抗中得到精神上的洗礼,现代社会没有生死之战的机会,有的武术家为了磨炼自己的心志甚至在悬崖等极其危险的地方练拳,模拟生死之战的压力。但这一切都是在为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服务,武术打的本质永远不会变,离开“打”就不是武术。抛开“打”的本质去谈境界,就如同一个连基本物理知识都没有的人和你谈相对论一样可笑。
武术的打斗功能,在现代社会除了竞技和自卫外确实实用性很小,包括战场上也非常有局限性,但并不能说武术“打”的本质就由此改变了,只是一部分由原来战场上不择手段的分生死变成了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竞技,另一部分作为自卫则保留了原有的一些杀伤力更强的技术。要按照“击倒人最好的方法是用手枪”这个逻辑,那完全可以否决一切体育运动,跑那么快那么远有什么用,我们有车,举那么重有什么用,我们有起重机,那全世界的运动员都改行回家养猪去吧。
其实这些受假大师们忽悠的习武者回过头去看看假大师们的广告就能发现,虽然他们张嘴修身闭嘴养性,但广告里无一例外会自吹练了他们的东西实战中多么厉害,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说明什么?说明假大师们也是知道武术要能打才行的,但自己没真功夫不能打,就只能拿修养、武德来作借口了。正所谓“力有不逮,论之以礼义”,就是说实力不行就只能拿礼仪道义作为借口。
武德是什么?既然是武德,当然是建立在武的基础上的,不是不打,而是不滥用武力,不仗着自己的武力欺负弱小,是一种对武力施用的原则性和自我控制。本身不具备武力,手无缚鸡之力,别被人欺上门就谢天谢地了,谈什么武德,想欺负人你也得有那胆量有那能耐才行。
武德还有一方面,就是在武术修炼过程中的精神和态度,很重要的一点是敢于实践,敢于和强者对抗以提高自身。实战交流只敢挑软柿子捏,遇见比自己弱的撒了欢打,遇见比自己强的就毫无斗志,能躲就躲,这种人也是没有武德不配称为习武之人的。在对抗中失败并不可耻,敢直面对手就是勇敢者,能力暂时不足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可耻的是不敢面对强手,更可耻的是不敢面对强手还要找出一堆理由来表明自己比对手高明,这就只能用没皮没脸来形容了。
总之我还是坚定地认为,习武绝不能脱离实战,绝不能离开打,武术其根本是伤人之法,离开打的武术也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能打不代表滥用暴力,杀人抢劫的有几个是习武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方法有的是,何必习武?不想打是个人的选择,单纯把武术当成和体操一般的锻炼也是个人的事,但不要再拿这种观念去误导他人了。传统武术已经因为这种观念没落到几乎快灭亡的程度了,难道还想让中国武术完全灭亡才甘心吗?
|
赋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