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文 整理:(因非专家,仅供参考)……各家对药品的性味、归经等个别处有分歧,请读者考证。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草药名单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症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卫法监发[2002]51号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可用于保健食品中草药的药性归经 1.人参 【性味归经】 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量用法】 2.5~15克,用文火另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或将参汁加入其它药汁内饮服;如用于急救虚脱,大剂可用25~5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如研粉或制成片剂,吞服,每次15.~2.5克,或三片至五片,每天一次至三次。 【用药宜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本品补气作用较强,一般不用于实症,如外感初起,或里热炽盛,或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的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症,都应忌用。如体质壮实之火,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再进服补药,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此外,一般认为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等食物。 2.人参叶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用量】 3~9克。
【用药宜忌】 不宜与黎芦同用。 【按 语】 本品市场所售较为混乱,或以大叶三七的叶、或以竹节三七的叶应用。 3.人参果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强心补肾、生津止渴、补脾健胃、调经活血。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头昏、烦躁口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0克;或泡黄酒饮。 4.三七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 多研末服,每次1~1.5克;亦可入煎剂,3~10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用药宜忌】 孕妇慎用。 5.土茯苓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 肝肾阴亏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饮茶。 6.大蓟 【性味归经】 甘,凉。归肝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量用法】 15~25克,鲜草可用50~100克,煎服。外用适量。 7. 女贞子 【性味归经】 甘、苦,凉。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 【用药宜忌】 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8.山茱萸 【性味归经】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 【用法用量】 5~10克,大剂量可用30克。 【用药宜忌】 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使用。 9.川牛膝 【性味归经】 甘、微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4.5~9克。 【用药宜忌】 孕妇禁用。 10.川贝母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研末,1-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宜忌】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11.川芎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研末,每次1~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漱口。 【用药宜忌】 月经过多,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慎服;阴虚火旺者禁服。 12.马鹿胎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肝、肾、心三经。 【功能主治】 益肾壮阳,补虚生精。用于月经紊乱、崩漏带下、宫冷不孕、腰痛腿软、眼睑浮肿、头晕乏力、肢冷畏寒、失眠健忘、生理欲望减退等。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煎~25克;鲜可煮汁熬膏 【用药宜忌】 《四川中药志》:“上焦有痰热,胃中有火者忌。” 13.马鹿茸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督脉,助肾阳,生精髓,强筋骨。用于肾阳不足、阳痿、肢冷、腰瘦、小便清长、精衰、血少、消瘦乏力及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等症。 【用法用量】 5~15克。 【用药宜忌】 阴虚阳亢及内热者忌用。 14.马鹿骨 【性 味】 微热、甘。 【功能主治】 具有补虚劳、强筋骨的功能。用于风湿四肢疼痛及筋骨冷痹、肾虚腰痛、行步乏力等症。 15.丹参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用法用量】 煎服,9~15克。 【用药宜忌】 反藜芦。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16.五加皮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此外,尚有利水作用,可治疗肾源性水肿。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17.五味子 【性味归经】 温;酸、甘。归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2~6克,研末服每次1~3克。 18.升麻 【性味归经】 甘、辛,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热毒斑疹、牙龈浮烂恶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疡;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用法用量】 3~9克。 19. 天门冬 【性味归经】 甘、苦,大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用于气阴两伤,舌干口渴;阴虚燥咳,劳嗽咯血;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用药宜忌】 天冬滑肠,脾虚便清泄泻者忌服。 20.天麻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肝经。 【功能主治】 平肝息风,通络止痛。用于头晕目眩;热病动风、惊痫抽搐;头痛,痹痛,肢体麻木。天麻一药,主要的作用是用于治风。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5~2.5克。 21. 太子参 【性味归经】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 9~30克。
22.巴戟天 【性味归经】 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 【用药宜忌】 阴虚火旺及有湿热者忌服。 23.木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用量用法】 1.5~6克。 24.木贼 【性味归经】 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热,退目翳。用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用量用法】 3~9克。 25.牛蒡子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26.牛蒡根 【性味归经】 苦,寒。入手太阴经。 【功能主治】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27.车前子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用量用法】 5~15克,包煎。 28.车前草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9~30克;鲜品30~60克,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29.北沙参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阴虚的肺热燥咳,干咳少痰,或痨嗽久咳,咽干音哑; 胃阴虚或热伤胃阴,津液不足的口渴咽干,舌质红绛,胃脘隐痛、嘈杂、干呕等症。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按 语】 南沙参与北沙参是两种植物,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南沙参偏于清肺袪痰,养胃生津的作用较差;北沙参养胃生津的作用较佳。 30.平贝母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用法用量】 3~9克,研粉冲服,一次1~2克。
【用药宜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31.玄参 【性味归经】 苦、咸,寒。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 9~15克。
32.生地黄 【性味归经】 甘苦,凉。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克,大剂50~100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用药宜忌】 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33.生何首乌 【性味归经】 苦、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截疟解毒,润肠通便。适用于阴血不足之肠燥便秘以及瘰历疮疡、痈疽肿毒等症。 【用量用法】 15~50克,煎服。 【按 语】 何首乌生用润肠、解疮毒,制用补肝肾、益精血,功用不同。 34.白及 【性味归经】 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研粉吞服或冲服每次2~3克。外用适量。 35.白术 【性味归经】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按 语】 如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必致里湿不化,水湿停留,而发生痰饮、痞满、泄泻等病症,都可应用本品。至于胃阴不足,舌苔光剥,津液缺少,唇燥口干者,不宜使用。 36.白芍 【性味归经】 苦、酸,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 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用药宜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 37.白豆蔻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胸闷气滞,以及湿温初起等症;恶心呕吐。 【用量用法】 5~10克,入汤剂宜后下。 38.石决明 【性味归经】 咸,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清热明目。用于头晕目眩;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 【用量用法】 25~50克,先煎。 39.石斛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 养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胃阴不足,津亏口渴,热病津伤烦渴;阴虚津少,虚热不退。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鲜者用量加倍。鲜者清热生津之功较佳,故凡遇热病肺胃火炽、津液已耗、舌绛干燥或舌苔变黑、口渴思饮者,可用新鲜石斛。 【用药宜忌】 石斛能敛邪,温热病不宜早用;又能助湿,湿温尚未化燥者忌服。 40.地骨皮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退虚热。用于肺热咳嗽、气喘,或痰中夹血;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阴虚发热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41.当归 【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及血虚体弱; 跌打损伤瘀痛,痈肿血滞疼痛,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及经络不利等症。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用药宜忌】 湿盛中满、大便溏薄者忌用。本品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如属崩漏经多,使用时必须谨慎。 42.竹茹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附:竹沥 取新鲜淡竹截断后,架起,烧其中央部份,二端即有淡黄色的汁液流出,以器皿盛容,即为竹沥。 【性 味】 甘、寒。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的作用比竹茹强。可用于肺热痰多咳嗽、气喘胸闷,以及中风昏迷、痰涎壅塞等症。常与生姜汁同用。 【用量用法】 50~100克,单独饮服或用药汁冲服。 43.红花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斑疹色暗。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用药宜忌】 月经过多,孕妇忌用。 附:藏红花 【性 味】 甘,寒。 【功能主治】 功效与红花相似,临床应用也基本相同,又兼有凉血解毒作用,可用于温病热入血分及斑痧大热等症。 【用量用法】 1.5~5克,煎服。 44.红景天 【性 味】 甘、苦、涩、凉。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活血止痛,清热解毒。治咽喉痛,肺痛;有补肾、养心、安神、调经活血、明目之效用。
【用法用量】 (切片)开水浸泡,每日2~3次,每次5克。 45.西洋参 【性味归经】 味甘、凉、微苦。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症;可供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为5~15克,煎服。 【用药宜忌】 本品忌用藜芦同用,虚寒者忌用。 46.吴茱萸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7.5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按 语】 本品温中散寒的功效,与干姜相似,故寒郁中焦,脘腹冷痛,吴萸、干姜,每常同用。但干姜尚能温上焦,可温肺化饮;吴萸还能温下焦,暖厥阴以治寒疝,助肾阳而治寒泻。 47.怀牛膝 【性味归经】 平,味苦、酸。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壮腰膝: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酸软、腰膝疼痛。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肝阳眩晕。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疾病、高血压和咽喉肿痛等。 【用法用量】 10~15克。 48.杜仲叶 【性味归经】 微辛;性温。归肝、肾经。 【性味归经】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主治肾虚腰痛、肢体痿弱、久遗滑精、五更泄泻、虚损之虚劳、头目眩晕、小便余沥。胎动不安、胎元不固。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 49.沙苑子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润肤嫩肤、强腰健骨。可用于护肤美颜及治疗肾虚腰痛、阳萎遗精、头晕目眩、白带过多、视力减退诸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15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50.牡丹皮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阴虚发热;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肠痈等症;对于疮痈肿毒、肠痈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药物。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51.芦荟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肝热,通便。用于用于热结便秘或习惯性便秘; 肝经实火、头晕头痛、躁狂易怒; 用于蛔虫腹痛或小儿疳积等症。 【用量用法】 内服,入丸散,1.5~4.5克。外用,研末调敷。 52.苍术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53.补骨脂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肾、脾经。 【功能主治】 补肾助阳,温脾止泻。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用法用量】 煎服,6~15克。 【用药宜忌】 阴虚火旺、大便秘结者忌服。 54.诃子 【性味归经】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用法用量】 3~9克。 55.赤芍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量用法】 6~12克,煎服。 【用药宜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 56.远志 【性味归经】 苦、辛、微温。归心、肾经。 【功能主治】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30-10克;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酒调敷。 【用药宜忌】 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本草经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真珠、藜芦、蜚蠊、齐蛤。
57.麦门冬 【性味归经】 甘、微行、微犁。归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养胃生津 ,清心除烦,润肠通便。用于温燥伤肺,干咳无痰,咽干鼻燥;肺阴亏损,劳热咯血;胃阴不足,舌干口渴;温邪人营,烦躁不安;阴虚肠燥,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 【用药宜忌】 麦冬性寒而润,外感风寒咳嗽、脾虚泄泻者忌服。 58.龟甲 【性味归经】 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能主治】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 【用法用量】 9~24克,先煎。
59.佩兰 【性味归经】 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用法用量】 3 ~9克。 60.侧柏叶 【性味归经】 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不止、血热脱发、须发早白。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应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发现它又有止咳祛痰的功效。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61.制大黄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心包经。 【功能主治】 泻下力缓,泻火解毒。通便润燥,消食化滞。用于胃肠积滞,湿热下痢,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大便燥结,小便赤黄。 【用量用法】 5~15克。 【用药宜忌】 孕妇忌服,久病、体弱者慎用。 【按 语】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 62.制何首乌 【性味归经】 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现代医学认为可以治疗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头晕等症。 【用量用法】 内服:煎场,10~20克;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63.刺五加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用法与用量】 9~27克。 64.刺玫果 【性 味】 酸、苦;温。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用于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动脉粥样硬化;肺结咳嗽等症。 65.泽兰 【性味归经】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产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肿等症。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66.泽泻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泄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痰饮停聚等症。 【用量用法】 6~9克。 67.玫瑰花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 【用量用法】 5~7.25克,煎服。 68.玫瑰茄 【性味归经】 辛,平。归肾经。 【功能主治】 利尿,民间用此药以利尿。现代医学研究有降低人体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及减肥等功效。 【用法用量】 内服:6一12克,水煎服。 69.知母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滋肾润燥。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 【用法用量】 5.25~15克,生用或食盐水炒用。 【用药宜忌】 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70.罗布麻 【性味归经】 甘、苦,凉。归肝经。 【功能主治】 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高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浮肿。 【用法用量】 3~10克,水煎服或开水泡服。平肝宜用叶片,利尿多用其根。 【用药宜忌】 本品有类似毒毛旋花子甙的毒性反应,故不宜过量长期服用,以免中毒。 71.苦丁茶 【性 味】 性大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 【用法用量】 4.5~9克。 72.金荞麦 【性味归经】 微辛、涩,凉。归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脓疡,麻疹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用法用量】 15~45克,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73.金樱子 【性味归经】 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此外,还可用于脱肛,子宫下垂,崩漏等。 【用法用量】 6~18克。 【用药宜忌】 有实火,实邪者不宜使用。 74.青皮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能主治】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停滞、脘腹胀满。食积腹痛。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75.厚朴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燥湿行气,降逆平喘。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用药宜忌】 内热津枯者忌用。 76.厚补花 【性 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宽中利气,化湿开郁,适用于湿阻气滞所致的胸痞满及肝胃气郁、胃脘疼痛等症。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77.姜黄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止痛,祛风湿利痹。用于胸胁疼痛,经闭腹痛; 用于风湿臂痛等症。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外用适量。 78.枳壳 【性味归经】 苦、辛、酸,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用法用量】 3~9克。 【用药宜忌】 孕妇慎用。 79.枳实 【性味归经】 苦、辛、酸,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3~9克。
【用药宜忌】 孕妇慎用。 80.柏子仁 【性味归经】 甘、辛,平。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眠, 心悸怔忡,肠燥使秘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用药宜忌】 本品易走油变化,不宜曝晒;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 81. 珍珠 【性味归经】 甘、咸,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 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清热解毒,收敛生肌。用于惊悸,癫痫,惊风;用于目赤翳障,咽喉肿痛;用于溃疡疮面久愈合等症。 【用量用法】 05~1.5克,研末吞服。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附:珍珠母 【性 味】 咸、甘、寒。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明目,安神。适用于肝阳上亢、眩晕耳鸣,目翳,惊痫,失眠等症。 【用量用法】 一般用量为25~50克,先煎。 82.绞股蓝 【性味归经】 寒;苦;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止咳祛痰,滋补强壮。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保护肝脏及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功效。 【用量用法】 3~9克。
【用药宜忌】 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 83. 葫芦巴 【性味归经】 苦,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用量用法】 3~10克。 【用药宜忌】 阴虚火旺或有湿热者忌服。 84.茜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或浸酒。 【用药宜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85.荜茇 【性味归经】 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外治牙痛。 【用量用法】 2.5~7.5克,煎服。 86.韭菜子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症。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或作散剂内服。 附:韭菜根 【性 味】 辛 温。 【功能主治】 止汗。适用于盗汗、虚汗。 【用量用法】 一般用量为三十至五十支,煎服。 87.首乌藤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88.香附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用法用量】 6~9克。 89. 骨碎补 【性味归经】 苦,温。归肾、心经。 【功能主治】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90.党参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脾虚食少,面目浮肿,久泻脱肛等症。党参既可补脾胃而益肺气,又能益气以补血,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及气血两亏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焙干,研末吞服,每次1.5~2.5克。 【按 语】 党参的补气作用,与人参相似,但功力较弱;不过本品产量较人参为多,价亦较廉,故在一般补益剂中多用党参;但是如遇虚脱危重之症,急需补气固脱,因党参力薄,当用人参为宜。 附:明党参 【性 味】 微苦、微寒。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和中养胃。适用于病后虚弱、食少口干,肺热咳嗽、咯痰不爽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91.桑白皮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嗽,喘逆痰多;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92.桑枝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93.浙贝母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 4.5~9克。
【用药宜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94.益母草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凉血消疹。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水肿、小便不利;疹痒赤热等症。 【用量用法】 15~50克,煎服。 95.积雪草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 15~30克 ,鲜品加倍。 96. 淫羊藿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止咳平喘。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肢冷畏寒;寒湿痹痛或四肢拘挛麻木等症。 【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 【用药宜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97. 菟丝子 【性味归经】 辛、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耳鸣,小便频数、淋沥及肾虚腰痛,带下;两目昏糊等症。还能助脾以止泻,可用治脾虚久泻。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98.野菊花 【性味归经】 微寒,味苦、辛。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降压作用; 抗病毒、抗菌作用。临床用于上感、流感;急性化脓性炎症;高血压;咽喉肿痛、瘰病、目赤肿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 9~15克。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99.银杏叶 【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 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
【用法用量】 9~12克。
【用药宜忌】 有实邪者忌用。 100.黄芪 【性味归经】 甘,微温。入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1.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 表虚不固的自汗症等症;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水肿、脚气、面目浮肿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按 语】 本品与人参、党参相比较,人参的补气作用较强,且能生津、安神;党参功专补肺脾而益气;黄芪的补气作用不及人参,但益气升阳,固表内托,且能利水退肿的作用则为人参、党参所不具。黄芪为补气扶阳的药物,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热毒疮疡、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症,不宜应用。 101.湖北贝母 【性味归经】 微苦,凉。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散结。用于热痰咳嗽,痰核瘰疬,痈肿疮毒。【用法用量】 3~9克,研粉冲服。
【用药宜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102.番泻叶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 2~6克 ,入煎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
【用药宜忌】 孕妇慎用。
【按 语】 本品性寒味苦,质黏而润滑,能进入大肠经泻积热而润肠燥,故可用于热结便秘。但服量不宜过大,过量则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配木香、藿香等行气和中药品同用,可减少此弊。 103. 蛤蚧 【性味归经】 咸,平。有小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肺肾,定喘嗽。用于肾虚气喘,肺虚咳喘等症。 【用法用量】 常用一对,焙微焦,研末,每次1.5~2.5克,冲服,或吞服,日服3次。 104.越橘 【性 味】 叶:苦、涩,温。有小毒。果:酸、甘,平。 【功能主治】 叶:利尿,解毒。用于尿道炎,膀胱炎。果:止痢。用于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 叶2.5~5克。果5~10克。 105.槐实 【性味归经】 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肝,凉血,止血。主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嫩角捣汁用。外用:烧存性研未调敷。 106.蒲黄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活血祛瘀。用于用于呕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创伤出血;心腹疼痛,产后淤痛,痛经等症。 【用量用法】 5~15克,包煎。 107.蒺藜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 6~9克。 108.蜂胶 【性 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治恶性肿瘤和创伤,治鸡眼、肼胝、蹠疣和寻常疣。《中华本草》对蜂胶八大功效的描述:调节免疫功能、净化血液功能、降血糖、抑制细胞突变、解除肝毒、抗菌作用、抗疲劳、维护肠胃。 【治疗用量】 可以在冷水,温水,或蜂蜜水中大人滴加约15滴,小孩约5滴。每日三次(注意:未满一岁勿用)。
【保健用量】 可以在冷水,温水,或蜂蜜水中大人滴加约5滴,小孩约1~2滴。每日三次。 109.酸角 【性味归经】 甘酸,凉。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解毒杀虫。治暑热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50克;或熬膏。 110.墨旱莲 【性味归经】 甘、酸,寒。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 111.熟大黄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内结实热,喉肿,牙痛,目赤,便秘,下痢,感染性炎症,发烧等症。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镇痛解痉等作用。。 【用法用量】 3~30克,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注意:【用药宜忌】 孕妇慎用。 112. 熟地黄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心、肝、肾经。 【炮制作用】 生地黄甘寒,功能清热凉血,制成熟地后,转为温性、兼甘,功效也随之转变为滋阴补血。炒炭可增强止血作用。 【功能主治】 补血,滋阴。滋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 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浸酒。 【用药宜忌】 用时宜配砂仁、陈皮等,以防腻滞碍胃。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慎服。 113. 鳖甲 【性味归经】 咸,平。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滋阴潜阳,散结消痞。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或阴虚阳亢,以及热病伤阴、阴虚风动; 久疟、疟母、胸胁作痛及月经不通,症瘕积聚等症。 【用量用法】 15~50克,先煎。 【用药宜忌】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及孕妇忌服。 【按 语】 鳖甲与龟板都髓滋阴潜阳,治虚热盗汗及阴虚阳亢等症,两药往往同用。但鳖甲清虚热的作用较强,且能通血脉、破瘀散结,可用于肝脾肿大、月经闭止;龟板则补血止血、益肾健骨,可用于崩漏下血及筋骨痿软。 附:鳖甲胶 【功能主治】 系用鳖甲熬制而成。功能补肾滋阴,适用于肾阴虚亏。 【用量用法】 一般用量为5~15克,烊化后冲入药汁中。
|
少林扫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