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钟承传系列之八极拳门武学体系发展三个里程碑
1、吴钟开门初建八极拳门武学体系
吴钟将一生所学武技,结合保镖的实践经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科学的筛选归类。在实践中将所学加以验证整理归纳,厘定升华形成独特风格的以八极拳、八极大枪为核心的八极武学体系即八极拳门户。八极拳和八极大枪开始结合,这是八极拳历史上第一次质的飞跃,吴钟以“神枪”名世,八极门以八极大枪为宗。
2、张克明中兴升华八极拳门武学体系
罗疃“神枪”张克明,综合多师之长,刻苦钻研朝思暮虑。结合在张之万军队的作战经历,将后庄科、孟村的“老架”八极拳、八极大枪大幅度升华,开创了动如猛虎、稳如熊精、势险节短、爆裂突然、刚猛松放的“罗疃张门硬架八极拳”,开辟罗疃张门一系。张克明把八极拳、八极大枪体系进一步完善提升,罗疃张门名家辈出,成为八极拳门闯天下的中流砥柱,张克明成为吴钟爷之后又一个里程碑人物。罗疃村成为人才济济代有神枪的八极拳传播极盛的传播盛地。
3、李书文鼎盛光大八极拳门武学体系
威名赫赫的李书文公,清朝末年至民国中期,他秉承黄四海、张景星二公之艺业传统,又与劈挂宗师黄林彪公习劈挂,在京、津闯荡时又吸收了名重京津的一代宗师李瑞东公的金刚八式、太极原架等,并在军队技术队的血战经历,民间技击血战,在实践中加以提炼升华。
李书文公进一步完善了八极拳的训练体系和技击体系,使八极拳更加科学完整地进入颠峰时期。李书文先生将八极拳的“刚”、劈挂的“活”、易筋经的“柔”三种特点结合在一起,将八极拳的“近距离”、金刚八式的“中距离”、劈挂的“远距离”三种技击拳钟结合在一起,把八极拳和八极大枪并练提升的新的高度。这是八极拳又一次质的飞跃。
李书文公纵横决荡所向披靡,威震京津、京沪地区,使八极拳成为“上三门”的煌煌显学,成为中华武林泱泱大宗。李书文公是八极拳门人闯天下的最杰出代表。
六合大枪、骠摇刀、八极拳,来自兵家武艺,吴钟继承后在保镖中验证、升华。
到张克明领着弟子黄四海是在军队剿捻的战斗中实践、提炼。
李书文是在北洋军阀的军队特种兵的教习、无数次战役中,继续升华,夜战十三刀刀的提炼,把劈刺术上升了很大的层次。
六合大枪、八极拳的发展升华,和战争有着直接的影响。张克明、黄四海、李书文三代先贤的军旅生涯,使得六合大枪、八极拳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升华,他们保留验证传统武技,又在实践中创造新传统。
我讲的全面公正,其他支系的名家也都一视同仁的介绍,绝不会遗漏任何支系的名家。此类问题有的同门也说过我不公正。
实事求是的讲,八极拳闯天下从第三代李大忠、张克明开始,第四代是尹良田、刘虎臣、曹景田到北京保镖,张永泰参加保卫盐山抗捻阵亡,张云汉到东北保镖后入军队,黄四海跟随张之万参加剿捻战役无数,获六品顶戴。张景星任中华武士会教习。
第五代王忠全北京奠基号神棍,李书文闯荡京津,奠基津门,号称神枪,任小站保定军校教习光绪侍卫。强瑞清任北洋军军粮城教习。张毓衡任中华武士会教习、乐子营教习;马凤图中华武士会创办者之一。韩惠卿奉天警校教习、中央国术馆一二期班教授。马英图西北军教习、中央国术馆创办者之一、训练科长、一期班教授。
第六代王淑德、张德忠北洋军教习。张书年浙江清军教习;高熙臣、霍殿阁等中华武士会教习、北洋军教习。霍殿阁任许兰州、李景林部教习,溥仪的武师傅。王文山北洋军任国栋、沈鸿烈部教习。王连峰曹锟武术营武术兵---曹锟卫队长。田长泰---江苏国术馆教习;孟宪忠中央国术馆少年班教授。张骧伍--中央国术馆副馆长。。。。
罗疃一系的名人多,这是不能否认的。 民国22年沧县志收录的八极拳名家,除了吴钟和师承不详的张殿奎,其余都是罗疃的名家。张克明、李大忠、黄四海、张景星、李贵章、李书文、张毓衡、韩惠卿、霍殿阁。
|
梨花落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