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先生也只是參考拳擊的打法, 以克制拳擊, 後來發覺當中也有好東西, 所以也緣用當中的某些技法. 意拳不是拳擊, 但也採用當中的間架及出拳方式. 前輩講, 意拳於民國期間, 經常和練西洋拳的人切磋, 最初階段還是給打了不少次, 後來姚先生與西青會交流多了, 也懂了他們的一些門道, 漸漸反而勝了他們. 外國練西洋拳的人多的是, 不是出賽的打得很好也大有人在. 當時的外國大兵許多也是拳擊高手, 和中國拳師交流也不求留甚麼名字, 你要找那樣的人其實甚是徒勞. 反正姚先生就是從這些人的交流中找到自己的路, 但卻不一定會有特定的教練教姚先生.
再者, 當時社會學過西洋拳的中國人也很多, 王老不少弟子也有這些訓練, 他們的底子是好, 但要成就功夫還靠王先生姚先生他們. 像我以前的老師佟國藻先生在台灣軍中也學過拳擊, 後來因意拳底子厚而把軍中的洋教練也打倒了, 自己當起教練來. 那時誰會記得那個洋教官是誰? 學拳會有許多地緣因素, 在較為開放的地區, 耳濡目染的會有很多不同功夫, 有時朋友練甚麼的自己多少也會多點, 覺得好用便會風格有較多那種拳術的色彩, 硬要說自己那拳術是甚麼老師教, 是有點多餘的.
總之, 不是每一個地方都像中國那樣強調師承甚麼的, 拳擊就只是一項人會我會的體育活動, 我現在羽毛球還不賴, 難道你又要我說我羽毛球是學自那位名師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