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涉及“茅山术”的说法,均是指来源头自于茆山的法,只是在民间流传不单纯是茆山的原始法了,大多经过各地文化的改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法系。 民间法教的内容,虽然不可否认有其客观实用性,不过大多重术而轻道,所以素质不高(不是指道德人品,而是指道学文化修养),这与道教各大派的宗旨是完全违背的。 民间出名的是“茅山道士”,因为唐朝时上清宗的基地以茅山为中心,所以自唐朝时就闻名于世,这里出来的道士素质都非常高,并且很多时候帝王的斋醮法事都是由上清道士进行。 这里需要指出,上清宗是一个道教流派,当年以上清经为主的就叫上清派,以灵宝经与灵宝五符为主的就叫灵宝派,以天师道为主的就叫天师道,并且在过去,一个道士往往身兼多派,比如陆修静真人通常被认为是上清派的,然而他也主要研究灵宝派,大部分灵宝经还是他给整理出来的,再比如唐朝给公主授箓的张万福,作为上清派道士显赫一时,然而实际上张万福是天师道的。 在道教里这些流派其实就类似于大学中的学科一样,喜欢哪个就去修哪个,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像民间所谓的“茅山术”这种概念,在正统的道教里是并不存在的,不过围绕着出名的上清大法,基本上出自上清经系,而这些经包括: 《上清大洞高上三十九章经》、《上清金真玉光经》、《上清八素真经》、《上清九真中经》、《上清金根玉经》、《上清蹑行七元经》、《上清七十四方经》、《上清三天正法经》、《上清黄黑阳精经》、《上清青童内文经》、《上清金阙灵书经》、《上清紫度炎光经》、《上清三九素语经》、《上清三元玉检经》、《上清石精金光经》、《上清丹景上道经》、《上清神洲经》、《上清三图经》、《上清九赤班符经》、《上清消魔智慧经》、《上清曲素诀辞经》、《上清白羽黑翮经》、《上清素奏丹符经》、《上清金当玉佩经》、《上清龟山元录经》、《上清玄纪九霄经》、《上清四十四方经》、《上清太霄琅书经》、《上清石景水母经》《上清太微黄书经》、《上清豁落七元经》、《上清洞玄大有经》、《上清金虎真符经》、《上清神虎真符经》、《上清神慧高玄经》、《上清丹章绿字经》、《上清五晨金华经》、《上清高上曲素经》、《上清帝君九阴经》、《上清步虚玉章经》、《上清金玄羽章经》、《上清黄书高上经》、《上清太上九晨经》、《上清玉景太元经》、《上清玉景金书经》、《上清紫精洞房经》、《上清元始凤文经》、《上清五帝郁冥经》、《上清素灵童丹经》、《上清三五元录经》、《上清太上龙娇经》、《上清法诫玉章经》、《上清金母求仙经》、《上清三元浩篇经》、《上清太阳七精经》、《上清四极明科经》、《上清五老真文经》、《上清日月精华经》、《上清赤书玉诀经》、《上清洞景金元经》、《上清灵素上篇经》、《上清大乘妙林经》、《上清金房度命经》、《上清太丹洞房经》、《上清黄老回元经》、《上清高元真法经》、《上清高上五老经》、《上清朝礼上仙经》、《上清玉晨五老经》、《上清解胞胎上经》、《上清镇五脏上经》、《上清太帝大有经》、《上清太真求仙经》、《上清大洞守一经》、《上清三洞混化经》、《上清四真内神经》、《上清六阴洞微经》、《上清元始历化经》、《上清九丹上化经》、《上清洞神经》、《上清步呈经》、《上清道君玉注经》、《上清太上始青经》、《上清智慧消魔经》、《上清太微金简经》、《上清三天正法经》、《上清太上回元经》、《上清无上真藏经》、《上清八素大丹经》、《上清黄庭二景经》、《上清黄庭养神经》、《上清玉京山妙经》、《上清太极秘要经》、《上清道君守三元真一经》、《上清道君守丹元上经》、《上清金阙守三元真一经》、《上清皇人守三元真一经》、《上清太极录景经》、《上清青芽始生经》 脱离了它们,就不能称为上清法,衍伸出来出名的相关法是结合了基本法系的,比如: 如北帝丰岳法系的《上清天蓬伏魔大法》,如灵宝法系的《上清灵宝大法》,天师法系的《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太玄金锁流珠引》等,这些是实用的法,高妙些的则是类似隐地回八术体系,一可藏形匿影,二能乘虚御空,三则隐沦飞霄,四术出有入无,五是解形遁变,六法飞灵八方,七曰回晨转玄,八炼隐地舞天。 最后举个例子来说明下,按《太平广记》中载: 黄尊师修道于茅山,法箓绝高,灵应非一。 虽然这是讲述瞿道士仙缘的,然而可以从中片断看出,茅山道士在当时是什么样的。 |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