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馒榴 发表于 2017-4-1 15:10:13

一个女人眼里的水浒英雄们

一、谁是最强大的梁山好汉?

     梁山上的108条汉子,个个身怀绝技,英勇彪悍,都是人中虎豹。要说谁最强大,也许每个读者心里都会有一个无敌英雄。

  林冲和卢俊义武功高强是毫无疑问,卢俊义据说棍棒天下无敌,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但他们的弱点也是有目共睹的。武功高强是他们的外在,软弱是他们的内在。

  李逵强大吗?他有最强悍的外表,他是梁山上杀人最多的人,他天不怕地不怕,但他也有弱点,他怕宋江啊!宋江就是他的软肋。

  那么宋江够强大吗?书上是这样描述宋江的: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108条好汉能被他掌握得住,对他马首是瞻,可见此人能力不一般。梁山也的确是在他的带领之下更加辉煌。

  可是他也有致命的弱点,他在乎的是名,他想青史留名、光耀祖宗。《水浒传》引首有一句: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也有那逃名无数……宋江正是那图名的人,所以他也为名所累,为名而亡。他死的很悲惨很哀伤,只留下了一点虚名在世上。

  更有一个万万不能回避的人物,便是武松。其实武松才是大多数读者心里的第一条好汉,虽然他排名在第14位。他不只是读者心里的第一好汉,他更是作者心里的第一英雄,因为作者在武松身上下的笔墨太多太重了。

  谁能徒手与猛虎相搏?从古至今大概只有武松了。从打虎开始至征方腊结束,武松虽然失掉了一条胳膊,但他从未遇到过一个真正的对手。即便是杀蒋门神和张团练这样的武人,也是一招致命。真正的高手往往就是一招致命,《三国》里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也只是一刀而已。所以武打片里打的越是花哨好看的越不中用。武松当之无愧是水浒英雄里的第一高手。

  但是他也是有弱点的,他在乎的太多,他在乎名声,在乎感情,在乎前途。《水浒传》的作者是隐藏情感的高手,他从不让感情外露,不只是他自己,对书中人物也是如此。但你细心点还是能发现。

  在白虎山下,武松杀狗那一节,集中表现了武松痛苦、绝望、沮丧的心情。在遭遇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他一蹶不振。可他是硬汉子,不能哭,所以只好以酒浇愁,醉倒在溪水里不省人事。这时候的武松也是脆弱的。

  但有一个人真的很强大,比任何人都强大,强大到无懈可击,他就是鲁智深。外在的强大都不用说了,什么身高八尺,膀阔腰圆的,三拳打死镇关西,能倒拔垂杨柳,排名在武松之前。最要紧的是他内心很强大,心理强大才是真的强大。我翻遍了全书没发现他什么时候沮丧过,伤心过,即便偶尔有一点失意,也如夏天的飞鸟,倏忽而过。

  他为什么会如此强大?他活的很得意很好吗?他不是一直也在走下坡路吗?好好的提辖官做不成,去做了和尚,后来连和尚也不能做,做了强盗。为什么他一直背运也不难过,为什么他总能坦然地接受一切?

  这是因为他有忘我的精神,他心中无我。

  鲁智深是《水浒传》里第一个爱抱打不平的人,每每因为帮了别人自己却被连累,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也没有抱怨过,而且一直不改初衷。他总是心系他人,却从来没有在意过自己的得失。只有心理强大的人才能做到如此。

  ‘忘我’本来也是道家和佛家最推崇的一种境界,人若有了这样的境界就会真的强大,只要真的做到‘心中无我’,便没有什么能伤害到你了。所以鲁智深经历百战,却身无片伤。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水浒传》里只有鲁智深最后成了佛,修成了正果。
二、是什么征服了强大的鲁智深?  上一篇说到,鲁智深是梁山上最强大的汉子,你找不到他的弱点,因为他心中无我,所以无所畏惧。  可是这世上难道就没有能降伏鲁智深的人或法物吗?孙悟空还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呢?一个人如果真的强大到无所畏惧,又无人能降伏,倘若他一心向善还好,倘若他有了恶心,那带来的害处是无法估量的。  第九十回,鲁智深再次见到阔别多年的师父时,智真长老说:徒弟一去经年,杀人放火不易。杀人放火对鲁智深来说不是不易,而是太容易了。他的师父只所以这么说,有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对他的肯定,因为他多数时候是行侠仗义、锄强扶弱,做好事的,他的本质不坏。但也并非都做的是好事,比方说他和杨志双夺宝珠寺,就算不上做什么好事,只能说是强强相争。再比方说跟着宋江征方腊这个事非功过也不好评说。是非如果判断不清楚,就无法保证做的一定是好事了。所以才说‘杀人放火不易’,因为是非不容易判断。这是第二层意思。第三层意思,他的师父也是在提醒他,该到抽身、收手的时候了。  但是凡事都需要契机。  最后,智真长老给了鲁智深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其实是给了他抽身、收手的契机,也给了他自省的钥匙。  征方腊结束以后,梁山人马准备班师回朝,中途在杭州六合寺休息。一天夜晚,鲁智深和武松正睡着,忽然听到战鼓隆隆,喊杀震天,他以为敌兵又来了,提着禅杖跳出门外,准备迎敌。众僧赶出来问道:师父为何如此?鲁智深道:洒家听到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众僧都笑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这才想起师父给他的四字偈语,其中有一句: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便问僧人:何为圆寂?当他知道圆寂便是死时,心中顿悟。他毫不犹豫的洗浴、焚香并讨来纸笔,写了一篇颂子,便盘起双腿在禅床上圆寂了。  鲁智深圆寂前写了这么几句话: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是钱塘江潮信让鲁智深认识到了自我。在庞大的自然面前,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终于意识到了自我的渺小。原来面对大自然,‘我’是微不足道的。大自然征服了他。他在瞬间领悟了,完成了一生的修行。  前番说过,事物的两极总在不断转化,由懵懂到顿悟,鲁智深的修行也有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悟与不悟也并不绝对,不是说你今天悟了,就永远悟了,所以鲁智深必须得圆寂,因为只有死了才能彻悟。  假设让鲁智深继续活着,他可能又会越活越糊涂,所以但凡是活着的禅师,无论他们的成就有多高,他们都必须一生不断修行。其实我们普通的人每天也都会有一些不同程度的领悟,但往往今天明白了,后天又觉得有些糊涂,大后天又有些明白,这样不断地在明白与糊涂中更替着,这其实才是生存的常态,也是你活下去的理由。要是有一天你真的大彻大悟了,就跟鲁智深一样该圆寂了。有一句话说的好:活人是不能得道的。  所以,古人说:难得糊涂。说的真好,这才是我们普罗大众活着的理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女人眼里的水浒英雄们